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多媒体折叠门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12:1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折叠门 多媒体


1.本技术涉及折叠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媒体折叠门。


背景技术:

2.折叠门是常用的建筑结构,其具有有效节约空间的特点,而广泛使用于车间、商场、办公楼、展示厅和家庭装潢等场所,可以起到隔断用途或者屏风用途。
3.目前,相关技术中,对设置于展厅中的折叠门进行改进,在其门上张贴海报或装饰画,或者在门上粘贴构成各种图形的光带,以强化展厅的展示效果,烘托氛围,增加整体的观感度。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通过静态的海报、光带等进行展示和烘托气氛,其展示的效果略显呆板,所能展示内容略显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相关技术存在的不足,为了提升展示效果,丰富展示内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媒体折叠门。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媒体折叠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多媒体折叠门,包括门框以及设置在其内的若干相互铰接的门扇;
8.所述门扇均具有可见其内部空间的空腔,所述空腔中均设置多媒体显示屏。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赋予了折叠门更丰富的视听展示功能。应用于展厅,可以提升视听的感觉,使展示更加活泼和生动;同时可根据不同场景以及展示目的切换播放内容,丰富了展示的形式和内容。因此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展厅的展示效果,能更好地烘托氛围增加整体的观感度。
10.可选的,所述门框上连接有光线发射器以及与之对应的光线接收器;当所述多媒体折叠门关闭时,光线发射器与光线接收器被门扇遮挡;
11.当光线发射器与光线接收器之间没有被遮挡时,光线发射器所发出的光线可被光线接收器接收,此时多媒体显示屏断电。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有人员开启折叠门通过时,由于光线发射器与光线接收器之间的遮挡消失,从而光线接收器能够接收到光线发射器发射的光线,进而发出信号关闭多媒体显示屏;这样不仅节省了电,也提高了安全性。
13.可选的,所述门扇包括若干第一折叠门扇以及若干第二折叠门扇;所述第一折叠门扇和第二折叠门扇沿门框的宽度方向交替排列;
14.所述门框一侧与一第一折叠门扇铰接,所述门框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滑轨;每扇所述第二折叠门扇远离与门框铰接的第一折叠门扇的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设置在滑轨中。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本折叠门能够顺利地折叠开闭。
16.可选的,所述滑动机构为万向轮。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滑动机构在滑轨中滑动更加顺畅。
18.可选的,所述第一折叠门扇和第二折叠门扇均通过铰链铰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一折叠门扇和第二折叠门扇之间的折叠动作能顺利稳定地实现。
20.可选的,所述铰链表面覆盖有由全氢聚硅氮烷固化得到的致密二氧化硅层。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全氢聚硅氮烷固化得到的致密二氧化硅层具致密的结构,故能赋予铰链更好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
22.可选的,所述门框铰接第一折叠门扇的一侧的相对另一侧开设朝向门扇的锁槽,最靠近锁槽的门扇上连接把锁组件,且该门扇内开设供把锁组件安装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在门扇侧面具有朝向锁槽的开口;
23.所述把锁组件包括设置在门扇外的门把,与门把连接且伸入安装腔中的转动块,以及均设置在安装腔内的齿轮、齿条和锁舌;
24.所述转动块与齿轮同轴设置,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且其一端与锁舌连接,所述锁舌指向安装腔在门扇侧面的开口;当转动门把时,可驱动转动块带动齿轮转动,并使与齿轮啮合的齿条向锁槽方向移动并推动锁舌伸入安装腔并卡入锁槽中。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门扇和门框的锁合。
26.可选的,所述安装腔内壁还连接有安装块,齿条可滑动地安装在安装块上。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齿条稳定安装在安装腔中。
28.综上所述,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之一:
29.1.本技术通过多媒体显示屏的设置,赋予了折叠门更丰富的视听展示功能。应用于展厅,不仅能提升视听的感觉,使展示更加活泼和生动;而且可根据不同场景以及展示目的切换播放内容,丰富了展示的形式和内容。因此有利于展厅的展示效果得到进一步强化,能更好地烘托氛围增加整体的观感度。
30.2.本技术通过光线发射器与光线接收器的设置,使当有人员开启折叠门通过时,可自动控制关闭多媒体显示屏;这样不仅节省了电,也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多媒体折叠门的外观示意图;
3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多媒体折叠门的剖面示意图(未安装多媒体显示屏);
33.图3是图2中a出的放大图;
3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光线发射器和光线接收器的位置关系图。
35.附图标记说明:1、门框;11、滑轨;12、锁槽;2、门扇;20、空腔;21、第一折叠门扇;22、第二折叠门扇;23、安装腔;24、安装块;3、多媒体显示屏;41、光线发射器;42、光线接收器;43、支架;5、万向轮;6、铰链;71、门把;72、转动块;73、齿轮;74、齿条;75、锁舌。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7.参照图1,一种多媒体折叠门,包括用于安装在墙体或者其他结构框架中的门框1以及设置在门框1内的四扇(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增减)相互铰接的门扇2。其中,门框1呈
长方形状,具有两条对称的水平框条和两条对称的竖直框条;门扇2包括两扇第一折叠门扇21以及两扇第二折叠门扇22;第一折叠门扇21和第二折叠门扇22沿门框1的宽度方向一隔一地交替排列且相互通过铰链6铰接;当本折叠门关闭时,四扇门扇2将门框1内空间充满。
38.参照图1和图2,门扇2均具有透明的空腔20;每个空腔20中均安装有多媒体显示屏3;该设置赋予了折叠门更多、更丰富的视听展示功能。将本多媒体折叠门用于展厅,提升了视听的感觉,使展示更加活泼和生动;同时可根据不同场景以及展示目的,快速切换播放内容,从而丰富了展示内容和形式。故而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展厅的展示效果,能更好地烘托氛围,且能更明显地增加整体的观感度。
39.参照图1和图2,门框1一侧竖直框条与一扇第一折叠门扇21通过铰链6铰接。同时,门框1的顶部和底部的水平框条上分别设置一条朝向门扇2且沿门框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滑轨11;两条滑轨11对称设置。
40.参照图1和图2,每个第二折叠门扇22远离与门框1铰接的第一折叠门扇21的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滑动机构,该滑动机构具体为万向轮5;万向轮5均设置在滑轨11中,万向轮5可在滑轨11中滑动,从而使本多媒体折叠门的开闭更加顺畅。
41.参照图2和图3,为了实现门扇2和门框1的锁合;门框1未铰接第一折叠门扇21的竖直框条设置朝向门扇2的锁槽12;相应的,最靠近锁槽12的门扇2(本实施例中为与门框1竖直框条最靠近的一扇第二折叠门扇22)上连接把锁组件7,同时该门扇2内部开设供把锁组件7安装的安装腔23;该安装腔23在门扇2侧面与锁槽12正对的开口。
42.参照图1和图3,把锁组件7包括门把71、转动块72、齿轮73、齿条74以及锁舌75。其中,门把71设置在门扇2外,转动块72与门把71连接且伸入安装腔23中。齿轮73、齿条74以及锁舌75均设置在安装腔23内,同时齿条74为单面齿条(即该齿条74只有一面具有锯齿)。具体的,转动块72与齿轮73同轴设置;齿条74水平设置在齿轮73上方且与齿轮73啮合(即齿条74带锯齿一面朝下)。齿条74在高度上与安装腔23在门扇2侧面的开口一致,且齿条74的一端朝向该开口;同时该端与锁舌75连接,锁舌75正对安装腔23在门扇2侧面的开口。当转动门把71时,会驱动转动块72进而带动齿轮73转动,并使与齿轮73啮合的齿条74向安装腔23在门扇2侧面的开口方向(即向锁槽12方向)移动并推动锁舌75伸出安装腔23并卡入锁槽12中,从而实现门扇2和门框1的锁合。
43.参照图3,安装腔23顶壁还水平固接有长方形的安装块24,其位于齿条74上方;该安装块24底面设置燕尾槽,齿条74背面(即齿条74不带锯齿一面)上设置有卡接在燕尾槽中,并可在其中滑动的燕尾块;通过燕尾槽和燕尾块的配合安装,使安装块24和齿条74稳定连接,从而使齿条74稳定安装在安装腔23中。
44.参照图1和图4,门框1未铰接第一折叠门扇21一侧框条的顶部连接有光线发射器41以及与之对应的光线接收器42,光线接收器42与多媒体显示屏3电连接。光线发射器41和光线接收器42分别位于多媒体折叠门的内外两侧(即位于屋或其他空间内的一侧和外的一侧),且两者分别通过支架43探出门框1的范围,而伸到门扇2的位置;当多媒体折叠门关闭时,光线发射器41与光线接收器42被门扇2遮挡;而当多媒体折叠门开启时,光线发射器41与光线接收器42之间的遮挡消失,光线发射器41所发出的光线可被光线接收器42接收。当光线接收器42接收到光线后,即通过常规手段发出信号使多媒体显示屏3断电关闭。该设置使当有人员开门通过时,由于光线发射器41与光线接收器42之间的遮挡消失,光线接收器
42接收到光线发射器41发射的光线,从而发出信号关闭多媒体显示屏3;节省了电,也提高了安全性。另外,支架43的设置也起到让位的作用,避免折叠门在开启时与光线发射器41或光线接收器42发生碰撞。
45.另外,用于第一折叠门扇21和第二折叠门扇22之间以及第一折叠门扇21与门框1之间铰接的铰链6表面覆盖有致密二氧化硅层,该层由全氢聚硅氮烷在常温下固化制得;全氢聚硅氮烷是一种主链为si

n键,侧链全部是h的无机聚合物,其可以在常温下与水和氧气反应形成致密性二氧化硅层。相比于普通二氧化硅层,该致密氧化硅结构更加致密,具有很好的耐磨性能和抗氧化性,从而能够提高铰链6的使用寿命。
4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