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PE泡棉双面胶带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1-10-29 23:0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制备方法 泡棉 双面胶带 电子 pe

一种pe泡棉双面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电子胶黏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e泡棉双面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泡棉双面胶带是以泡棉为基材,双面涂布相同或不同类型压敏胶的双面胶带,具有密封性能优良、填充性能好、缓冲性能好、粘结力强、持粘性好的特点,在家用电器、仪器仪表、汽车工业、电池工业等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由于工业用泡棉双面胶带应用领域的特殊性,通常对胶带包括粘着力、初粘力和保持力在内的基本性能要求较高,传统泡棉双面胶带无法满足上述要求。因此,开发粘着力、初粘力和保持力更佳的泡棉双面胶势在必行。
3.pe泡棉双面胶带是现阶段比较常见的高性能泡棉双面胶带,指在pe发泡的基材两面涂上胶水而成的双面胶带,其具有粘着力强,保持力佳,防紫外线、耐候性良好等特点,被广泛用于汽车饰条、浪板、轮弧、挡流、板刹车灯、汽车车标、电器铭牌等方面的固定。然而,现有的pe泡棉双面胶带还或多或少存在粘接性能、耐环测性能、缓冲性能、抗剪切力性能、遮光性能、易移除重工性能、防水性能和耐高温性能等方面的不足;在性能测试时常常出现泡棉内聚破坏、胶层内聚破坏、耐高温性能不佳等问题,不适用于一些精密的电子产业等领域的使用。
4.因此,有必要寻求更为有效的方法,制备出粘着力、初粘力和高温保持力更佳,耐老化性能和防水性能更优异的pe泡棉双面胶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粘着力、初粘力和高温保持力更佳,耐老化性能和防水性能更优异的pe泡棉双面胶带;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pe泡棉双面胶带的制备方法。
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pe泡棉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自上而下依次包括10

50μm压敏胶粘剂层、80

400μm pe泡棉层、10

50μm压敏胶粘剂层、50μm离型层;所述压敏胶粘剂为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所述pe泡棉层为发泡聚乙烯的发泡层;所述离型层为双面离型膜。
7.优选的,所述离型层为双面离型的聚酯离型膜或聚乙烯淋膜离型纸,所述离型层的两面离型力比为1:(2~4)。
8.优选的,所述pe泡棉层的密度为0.3g/cm3‑
0.9g/cm3;压缩变形率≤2%。
9.优选的,所述压敏胶粘剂按重量份计由如下组分组成:丙烯酸压敏胶40

60份、超支化松香醇聚氨酯丙烯酸酯8

16份、端乙烯基氟硅油3

5份、三乙烯基三甲基环三硅氮烷3

6份、双(1

乙烯基咪唑
‑2‑
)酮1

3份、乳化剂1

3份、引发剂0.4

0.8份、纳米硼纤维2

4份。
10.优选的,所述纳米硼纤维的平均直径为300

500nm,长径比为(15

20):1。
11.优选的,所述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琥珀酸钠、十六烷基聚环氧乙烷醚中的至少一种。
12.优选的,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中的至少一种。
13.优选的,所述端乙烯基氟硅油为端乙烯基氟硅油k

300、端乙烯基氟硅油k

500、端乙烯基氟硅油k

1000中的至少一种。
14.优选的,所述超支化松香醇聚氨酯丙烯酸酯为按cn110078893a的中国发明专利实例1的方法制成的超支化松香醇聚氨酯丙烯酸酯。
15.优选的,所述丙烯酸压敏胶为德国汉高丙烯酸压敏胶duro

tak 8604

2。
16.优选的,所述压敏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各组分按重量份充分混合均匀,并在室温下静置25

35min,得到压敏胶粘剂。
17.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pe泡棉双面胶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对pe泡棉进行双面电晕预处理;步骤s2、在双面离型膜或离型纸上涂压敏胶粘剂与pe泡棉下层贴合;步骤s3、在离型膜上涂压敏胶粘剂与pe泡棉上层贴合,同时剥离该离型膜,收卷熟化;步骤s4、经分条成指定宽度,得到pe泡棉双面胶带成品。
18.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公开的pe泡棉双面胶带,制备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具有良好的耐候性,且通过对其双面进行电晕补强处理,与市场上pe泡棉双面胶带相比具有在对性能要求较高的应用领域的适用性更好;使得制成的pe泡棉双面胶带各项性能得到改善,尤其是粘着力和高温保持力。
19.(2)本发明公开的pe泡棉双面胶带,通过结构和各层厚度的有效控制,使得制成的pe泡棉双面胶带不容易发生形变和尺寸变化,防震缓冲效果好;耐冲击和耐酸碱性能佳,使用适应性更优异。
20.(3)本发明公开的pe泡棉双面胶带,所述压敏胶粘剂按重量份计由如下组分组成:丙烯酸压敏胶40

60份、超支化松香醇聚氨酯丙烯酸酯8

16份、端乙烯基氟硅油3

5份、三乙烯基三甲基环三硅氮烷3

6份、双(1

乙烯基咪唑
‑2‑
)酮1

3份、乳化剂1

3份、纳米硼纤维2

4份。各组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得其粘着力、初粘力和高温保持力更佳,耐老化性能和防水性能更优异。丙烯酸压敏胶、超支化松香醇聚氨酯丙烯酸酯、端乙烯基氟硅油、三乙烯基三甲基环三硅氮烷和双(1

乙烯基咪唑
‑2‑
)酮这些含有不饱和烯键的组分在引发剂的引发作用下,会发生共聚交联反应,形成网络结构,进一步改善粘着力、初粘力、高温保持力、耐老化性能和防水性能。纳米硼纤维的加入能增强压敏胶粘剂的粘结强度和机械力学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22.实施例1一种pe泡棉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自上而下依次包括20μm压敏胶粘剂层、80μm pe泡棉层、20μm压敏胶粘剂层、50μm离型层;所述压敏胶粘剂为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所述
pe泡棉层为发泡聚乙烯的发泡层;所述离型层为双面离型膜。
23.所述离型层为双面离型的聚酯离型膜,所述离型层的两面离型力比为1:2;所述pe泡棉层的密度为0.3g/cm3;压缩变形率≤2%。
24.所述压敏胶粘剂按重量份计由如下组分组成:丙烯酸压敏胶40份、超支化松香醇聚氨酯丙烯酸酯8份、端乙烯基氟硅油3份、三乙烯基三甲基环三硅氮烷3份、双(1

乙烯基咪唑
‑2‑
)酮1份、乳化剂1份、引发剂0.4份、纳米硼纤维2份;所述纳米硼纤维的平均直径为300nm,长径比为15:1;所述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所述端乙烯基氟硅油为端乙烯基氟硅油k

300;所述超支化松香醇聚氨酯丙烯酸酯为按cn110078893a的中国发明专利实例1的方法制成的超支化松香醇聚氨酯丙烯酸酯;所述丙烯酸压敏胶为德国汉高丙烯酸压敏胶duro

tak 8604

2。
25.所述压敏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各组分按重量份充分混合均匀,并在室温下静置25min,得到压敏胶粘剂。
26.一种所述pe泡棉双面胶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对pe泡棉进行双面电晕预处理;步骤s2、在双面离型膜或离型纸上涂压敏胶粘剂与pe泡棉下层贴合;步骤s3、在离型膜上涂压敏胶粘剂与pe泡棉上层贴合,同时剥离该离型膜,收卷熟化;步骤s4、经分条成指定宽度,得到pe泡棉双面胶带成品。
27.实施例2一种pe泡棉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自上而下依次包括25μm压敏胶粘剂层、100μm pe泡棉层、25μm压敏胶粘剂层、50μm离型层;所述压敏胶粘剂为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所述pe泡棉层为发泡聚乙烯的发泡层;所述离型层为双面离型膜。
28.所述离型层为双面离型的聚乙烯淋膜离型纸,所述离型层的两面离型力比为1:2.5;所述pe泡棉层的密度为0.5g/cm3;压缩变形率≤2%。
29.所述压敏胶粘剂按重量份计由如下组分组成:丙烯酸压敏胶45份、超支化松香醇聚氨酯丙烯酸酯9份、端乙烯基氟硅油3.3份、三乙烯基三甲基环三硅氮烷3.5份、双(1

乙烯基咪唑
‑2‑
)酮1.5份、乳化剂1.4份、引发剂0.4份、纳米硼纤维2.3份;所述纳米硼纤维的平均直径为350nm,长径比为16:1;所述乳化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庚腈;所述端乙烯基氟硅油为端乙烯基氟硅油k

500;所述超支化松香醇聚氨酯丙烯酸酯为按cn110078893a的中国发明专利实例1的方法制成的超支化松香醇聚氨酯丙烯酸酯;所述丙烯酸压敏胶为德国汉高丙烯酸压敏胶duro

tak 8604

2。
30.所述压敏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各组分按重量份充分混合均匀,并在室温下静置28min,得到压敏胶粘剂。
31.一种所述pe泡棉双面胶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对pe泡棉进行双面电晕预处理;步骤s2、在双面离型膜或离型纸上涂压敏胶粘剂与pe泡棉下层贴合;步骤s3、在离型膜上涂压敏胶粘剂与pe泡棉上层贴合,同时剥离该离型膜,收卷熟化;步骤s4、经分条成指定宽度,得到pe泡棉双面胶带成品。
32.实施例3一种pe泡棉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自上而下依次包括40μm压敏胶粘剂层、100μm pe泡棉层、40μm压敏胶粘剂层、50μm离型层;所述压敏胶粘剂为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所述pe泡棉层为发泡聚乙烯的发泡层;所述离型层为双面离型膜。
33.所述离型层为双面离型的聚乙烯淋膜离型纸,所述离型层的两面离型力比为1:2.5;所述pe泡棉层的密度为0.5g/cm3;压缩变形率≤2%。
34.所述压敏胶粘剂按重量份计由如下组分组成:丙烯酸压敏胶46份、超支化松香醇聚氨酯丙烯酸酯10份、端乙烯基氟硅油3.5份、三乙烯基三甲基环三硅氮烷3.8份、双(1

乙烯基咪唑
‑2‑
)酮1.8份、乳化剂1.6份、引发剂0.5份、纳米硼纤维2.6份;所述纳米硼纤维的平均直径为350nm,长径比为17:1;所述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六烷基聚环氧乙烷醚按质量比2:1:1混合形成的混合物;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所述端乙烯基氟硅油为端乙烯基氟硅油k

300;所述超支化松香醇聚氨酯丙烯酸酯为按cn110078893a的中国发明专利实例1的方法制成的超支化松香醇聚氨酯丙烯酸酯;所述丙烯酸压敏胶为德国汉高丙烯酸压敏胶duro

tak 8604

2。
35.所述压敏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各组分按重量份充分混合均匀,并在室温下静置30min,得到压敏胶粘剂。
36.一种所述pe泡棉双面胶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对pe泡棉进行双面电晕预处理;步骤s2、在双面离型膜或离型纸上涂压敏胶粘剂与pe泡棉下层贴合;步骤s3、在离型膜上涂压敏胶粘剂与pe泡棉上层贴合,同时剥离该离型膜,收卷熟化;步骤s4、经分条成指定宽度,得到pe泡棉双面胶带成品。
37.实施例4一种pe泡棉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自上而下依次包括50μm压敏胶粘剂层、100μm pe泡棉层、50μm压敏胶粘剂层、50μm离型层;所述压敏胶粘剂为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所述pe泡棉层为发泡聚乙烯的发泡层;所述离型层为双面离型膜。
38.所述离型层为双面离型的聚酯离型膜,所述离型层的两面离型力比为1:3;所述pe泡棉层的密度为0.6g/cm3;压缩变形率≤2%。
39.所述压敏胶粘剂按重量份计由如下组分组成:丙烯酸压敏胶50份、超支化松香醇聚氨酯丙烯酸酯11份、端乙烯基氟硅油3.8份、三乙烯基三甲基环三硅氮烷4.2份、双(1

乙烯基咪唑
‑2‑
)酮2份、乳化剂1.8份、引发剂0.5份、纳米硼纤维2.9份;所述纳米硼纤维的平均直径为400nm,长径比为18:1;所述乳化剂为琥珀酸钠;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所述端乙烯基氟硅油为端乙烯基氟硅油k

1000;所述超支化松香醇聚氨酯丙烯酸酯为按cn110078893a的中国发明专利实例1的方法制成的超支化松香醇聚氨酯丙烯酸酯;所述丙烯酸压敏胶为德国汉高丙烯酸压敏胶duro

tak 8604

2。
40.所述压敏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各组分按重量份充分混合均匀,并在室温下静置30min,得到压敏胶粘剂。
41.一种所述pe泡棉双面胶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对pe泡棉进行双面电晕预处理;
步骤s2、在双面离型膜或离型纸上涂压敏胶粘剂与pe泡棉下层贴合;步骤s3、在离型膜上涂压敏胶粘剂与pe泡棉上层贴合,同时剥离该离型膜,收卷熟化;步骤s4、经分条成指定宽度,得到pe泡棉双面胶带成品。
42.实施例5一种pe泡棉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自上而下依次包括50μm压敏胶粘剂层、150μm pe泡棉层、50μm压敏胶粘剂层、50μm离型层;所述压敏胶粘剂为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所述pe泡棉层为发泡聚乙烯的发泡层;所述离型层为双面离型膜。
43.所述离型层为双面离型的聚乙烯淋膜离型纸,所述离型层的两面离型力比为1:3.5;所述pe泡棉层的密度为0.7g/cm3;压缩变形率≤2%。
44.所述压敏胶粘剂按重量份计由如下组分组成:丙烯酸压敏胶55份、超支化松香醇聚氨酯丙烯酸酯12份、端乙烯基氟硅油4份、三乙烯基三甲基环三硅氮烷4.5份、双(1

乙烯基咪唑
‑2‑
)酮2.4份、乳化剂2份、引发剂0.6份、纳米硼纤维3.2份;所述纳米硼纤维的平均直径为430nm,长径比为18:1;所述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琥珀酸钠、十六烷基聚环氧乙烷醚按质量比1:1:3:2混合形成的混合物;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按质量比3:5混合形成的混合物;所述端乙烯基氟硅油为端乙烯基氟硅油k

300、端乙烯基氟硅油k

500、端乙烯基氟硅油k

1000按质量比3:1:2混合形成的混合物;所述超支化松香醇聚氨酯丙烯酸酯为按cn110078893a的中国发明专利实例1的方法制成的超支化松香醇聚氨酯丙烯酸酯;所述丙烯酸压敏胶为德国汉高丙烯酸压敏胶duro

tak 8604

2。
45.所述压敏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各组分按重量份充分混合均匀,并在室温下静置32min,得到压敏胶粘剂。
46.一种所述pe泡棉双面胶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对pe泡棉进行双面电晕预处理;步骤s2、在双面离型膜或离型纸上涂压敏胶粘剂与pe泡棉下层贴合;步骤s3、在离型膜上涂压敏胶粘剂与pe泡棉上层贴合,同时剥离该离型膜,收卷熟化;步骤s4、经分条成指定宽度,得到pe泡棉双面胶带成品。
47.实施例6一种pe泡棉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自上而下依次包括50μm压敏胶粘剂层、200μm pe泡棉层、50μm压敏胶粘剂层、50μm离型层;所述压敏胶粘剂为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所述pe泡棉层为发泡聚乙烯的发泡层;所述离型层为双面离型膜。
48.所述离型层为双面离型的聚酯离型膜,所述离型层的两面离型力比为1:3.8;所述pe泡棉层的密度为0.8g/cm3;压缩变形率≤2%。
49.所述压敏胶粘剂按重量份计由如下组分组成:丙烯酸压敏胶57份、超支化松香醇聚氨酯丙烯酸酯13份、端乙烯基氟硅油4.3份、三乙烯基三甲基环三硅氮烷4.8份、双(1

乙烯基咪唑
‑2‑
)酮2.6份、乳化剂2.3份、引发剂0.65份、纳米硼纤维3.5份;所述纳米硼纤维的平均直径为480nm,长径比为19:1;所述乳化剂为十六烷基聚环氧乙烷醚;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所述端乙烯基氟硅油为端乙烯基氟硅油k

1000;所述超支化松香醇聚氨酯丙
烯酸酯为按cn110078893a的中国发明专利实例1的方法制成的超支化松香醇聚氨酯丙烯酸酯;所述丙烯酸压敏胶为德国汉高丙烯酸压敏胶duro

tak 8604

2。
50.所述压敏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各组分按重量份充分混合均匀,并在室温下静置33min,得到压敏胶粘剂。
51.一种所述pe泡棉双面胶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对pe泡棉进行双面电晕预处理;步骤s2、在双面离型膜或离型纸上涂压敏胶粘剂与pe泡棉下层贴合;步骤s3、在离型膜上涂压敏胶粘剂与pe泡棉上层贴合,同时剥离该离型膜,收卷熟化;步骤s4、经分条成指定宽度,得到pe泡棉双面胶带成品。
52.实施例7一种pe泡棉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自上而下依次包括50μm压敏胶粘剂层、250μm pe泡棉层、50μm压敏胶粘剂层、50μm离型层;所述压敏胶粘剂为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所述pe泡棉层为发泡聚乙烯的发泡层;所述离型层为双面离型膜。
53.所述离型层为双面离型的聚酯离型膜,所述离型层的两面离型力比为1:3.8;所述pe泡棉层的密度为0.85g/cm3;压缩变形率≤2%。
54.所述压敏胶粘剂按重量份计由如下组分组成:丙烯酸压敏胶58份、超支化松香醇聚氨酯丙烯酸酯14份、端乙烯基氟硅油4.5份、三乙烯基三甲基环三硅氮烷5.2份、双(1

乙烯基咪唑
‑2‑
)酮2.8份、乳化剂2.6份、引发剂0.7份、纳米硼纤维3.7份;所述纳米硼纤维的平均直径为490nm,长径比为19:1;所述乳化剂为十六烷基聚环氧乙烷醚、琥珀酸钠按质量比1:3混合形成的混合物;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所述端乙烯基氟硅油为端乙烯基氟硅油k

500、端乙烯基氟硅油k

1000按质量比1:2混合形成的混合物;所述超支化松香醇聚氨酯丙烯酸酯为按cn110078893a的中国发明专利实例1的方法制成的超支化松香醇聚氨酯丙烯酸酯;所述丙烯酸压敏胶为德国汉高丙烯酸压敏胶duro

tak 8604

2。
55.所述压敏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各组分按重量份充分混合均匀,并在室温下静置33min,得到压敏胶粘剂。
56.一种所述pe泡棉双面胶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对pe泡棉进行双面电晕预处理;步骤s2、在双面离型膜或离型纸上涂压敏胶粘剂与pe泡棉下层贴合;步骤s3、在离型膜上涂压敏胶粘剂与pe泡棉上层贴合,同时剥离该离型膜,收卷熟化;步骤s4、经分条成指定宽度,得到pe泡棉双面胶带成品。
57.实施例8一种pe泡棉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自上而下依次包括50μm压敏胶粘剂层、300μm pe泡棉层、50μm压敏胶粘剂层、50μm离型层;所述压敏胶粘剂为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所述pe泡棉层为发泡聚乙烯的发泡层;所述离型层为双面离型膜。
58.所述离型层为双面离型的聚酯离型膜,所述离型层的两面离型力比为1:4;所述pe泡棉层的密度为0.9g/cm3;压缩变形率≤2%。
59.所述压敏胶粘剂按重量份计由如下组分组成:丙烯酸压敏胶59份、超支化松香醇
聚氨酯丙烯酸酯15份、端乙烯基氟硅油4.8份、三乙烯基三甲基环三硅氮烷5.7份、双(1

乙烯基咪唑
‑2‑
)酮2.9份、乳化剂2.8份、引发剂0.75份、纳米硼纤维3.8份;所述纳米硼纤维的平均直径为500nm,长径比为20:1;所述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庚腈;所述端乙烯基氟硅油为端乙烯基氟硅油k

300;所述超支化松香醇聚氨酯丙烯酸酯为按cn110078893a的中国发明专利实例1的方法制成的超支化松香醇聚氨酯丙烯酸酯;所述丙烯酸压敏胶为德国汉高丙烯酸压敏胶duro

tak 8604

2。
60.所述压敏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各组分按重量份充分混合均匀,并在室温下静置35min,得到压敏胶粘剂。
61.一种所述pe泡棉双面胶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对pe泡棉进行双面电晕预处理;步骤s2、在双面离型膜或离型纸上涂压敏胶粘剂与pe泡棉下层贴合;步骤s3、在离型膜上涂压敏胶粘剂与pe泡棉上层贴合,同时剥离该离型膜,收卷熟化;步骤s4、经分条成指定宽度,得到pe泡棉双面胶带成品。
62.实施例9一种pe泡棉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自上而下依次包括50μm压敏胶粘剂层、350μm pe泡棉层、50μm压敏胶粘剂层、50μm离型层;所述压敏胶粘剂为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所述pe泡棉层为发泡聚乙烯的发泡层;所述离型层为双面离型膜。
63.所述离型层为双面离型的聚酯离型膜,所述离型层的两面离型力比为1:4;所述pe泡棉层的密度为0.9g/cm3;压缩变形率≤2%。
64.所述压敏胶粘剂按重量份计由如下组分组成:丙烯酸压敏胶60份、超支化松香醇聚氨酯丙烯酸酯16份、端乙烯基氟硅油5份、三乙烯基三甲基环三硅氮烷6份、双(1

乙烯基咪唑
‑2‑
)酮3份、乳化剂3份、引发剂0.8份、纳米硼纤维4份;所述纳米硼纤维的平均直径为500nm,长径比为20:1;所述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琥珀酸钠、十六烷基聚环氧乙烷醚按质量比1:2:1混合形成的混合物;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庚腈;所述端乙烯基氟硅油为端乙烯基氟硅油k

300、端乙烯基氟硅油k

500按质量比1:1混合形成的混合物;所述超支化松香醇聚氨酯丙烯酸酯为按cn110078893a的中国发明专利实例1的方法制成的超支化松香醇聚氨酯丙烯酸酯;所述丙烯酸压敏胶为德国汉高丙烯酸压敏胶duro

tak 8604

2。
65.所述压敏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各组分按重量份充分混合均匀,并在室温下静置35min,得到压敏胶粘剂。
66.一种所述pe泡棉双面胶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对pe泡棉进行双面电晕预处理;步骤s2、在双面离型膜或离型纸上涂压敏胶粘剂与pe泡棉下层贴合;步骤s3、在离型膜上涂压敏胶粘剂与pe泡棉上层贴合,同时剥离该离型膜,收卷熟化;步骤s4、经分条成指定宽度,得到pe泡棉双面胶带成品。
67.对比例1本发明提供一种pe泡棉双面胶带,其配方及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的是,自上而下依次包括10μm压敏胶粘剂层、80μm pe泡棉层、10μm压敏胶粘剂层、50μm离型层;且
没有添加三乙烯基三甲基环三硅氮烷和双(1

乙烯基咪唑
‑2‑
)酮。
68.对比例2本发明提供一种pe泡棉双面胶带,其配方及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的是,自上而下依次包括50μm压敏胶粘剂层、600μm pe泡棉层、50μm压敏胶粘剂层、50μm离型层;且没有添加超支化松香醇聚氨酯丙烯酸酯。
69.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pe泡棉双面胶带的意料不到的有益技术效果,对实施例1

6及对比例1各组制成的pe泡棉双面胶进行相关性能测试,测试参考的标准和测试结果见表1。
70.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制成的pe泡棉双面胶带具有更好的粘着力、初粘力和高温保持力。
7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