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公共建筑用蓄能调节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13:4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中央空调 空调系统 公共建筑 节能 调节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央空调节能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共建筑用蓄能调节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时代的商务办公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中央空调系统已经成为写字楼的标准配置,舒适的办公环境是员工选择企业的关键,随着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员工需要在正常工作时间以外在写字楼内熬夜加班,甚至在周末也要加班,但大部分写字楼的空调开放时间都是固定的,通常是周一至周五白天开放,晚上及周末关闭。虽然也可以由企业向物管单独申请开放中央空调,但大部分写字楼加时中央空调的费用高昂,高额空调费令不少企业苦不堪言,与此同时,对于写字楼的运营方来说,中央空调在正常的非工作时间设备闲置、利用率低、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共建筑用蓄能调节空调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公共建筑,尤其是写字楼内低负荷工况下中央空调运行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公共建筑用蓄能调节空调系统,包括连接设置的冷源机组单元、热源机组单元、热泵机组单元、蓄能单元和末端用户单元;
6.所述冷源机组单元用于为末端用户单元提供冷源;
7.所述热源机组单元用于为末端用户单元提供热源;
8.所述蓄能单元用于在冷源机组单元、热源机组单元、热泵机组单元开启时储存能源,并在冷源机组单元/热源机组单元关闭后继续为末端用户单元提供冷/热源;
9.所述末端用户单元用于消耗冷源机组单元/热源机组单元提供的冷/热源;
10.所述末端用户单元包括分水器,所述分水器通过供水管道连接末端机组,所述末端机组通过回水管道连接集水器,所述供水管道上设置有二级泵和断电复位控制阀,所述二级泵用于在末端机组高负荷运行时,将冷源机组单元/热源机组单元提供的冷/热源输送至末端机组;在末端机组低负荷运行时,将蓄能单元储存的冷/热源输送至末端机组;所述断电复位控制阀用于实现末端机组供能的启/停。
11.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12.具体的,所述冷源机组单元包括连接设置的冷源机构、冷水机组和冷冻水泵组,所述冷冻水泵组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冷冻水一级泵,所述冷冻水一级泵用于将冷冻水泵入冷水机组制取冷源,并将得到的冷源送至末端用户单元。
13.更进一步的,所述热源机组单元包括连接设置的热源机构、换热器和热水泵组,所述热水泵组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热水一级泵,所述热水一级泵用于将热水泵入换热器制取
热源,并将得到的热源送至末端用户单元。
14.更进一步的,所述蓄能单元包括用于存储冷源/热源的蓄能罐。
15.更进一步的,所述蓄能罐上还连接有热泵机组单元,所述热泵机组单元用于为末端用户单元提供热源或/冷源。
16.更进一步的,所述热泵机组单元包括连接设置的供水机构、热泵机组和循环泵组,所述的循环泵组用于将来自供水机构的热水或冷水泵入换热器,并将得到的热源或冷源送至末端用户单元。
1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在空调系统需要高负荷运行时,在高负荷运行时,将蓄能罐作为母管,利用蓄能罐减少热源机组单元/冷源机组单元的变频次数,提高热源机组单元/冷源机组单元及泵组的运行效率;在低负荷运行时,开启蓄能罐上连接的二级泵,避免在末端用户单元低负荷运行时频繁启闭主机,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机组单元的损伤、保证空调系统在超低负荷时正常供能、提高运行效率。
19.(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行费用,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附图中各个标号含义:1

分水器,2

供水管道,3

末端机组,4

回水管道,5

集水器,6

二级泵,7

断电复位控制阀,8

冷源机构,9

冷水机组,10

冷冻水泵组,11

蓄能罐,12

热源机构,13

换热器,14

热水泵组,15

供水机构,16

循环泵组。
22.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所有部件,如无特殊说明,全部采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部件。
24.本实用新型所用的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不能将上述术语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实施例1
27.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公共建筑用蓄能调节空调系统,包括连接设置的冷源机组单元、热源机组单元、蓄能单元和末端用户单元;
28.冷源机组单元用于为末端用户单元提供冷源;
29.热源机组单元用于为末端用户单元提供热源;
30.蓄能单元用于在冷源机组单元/热源机组单元开启时储存能源,并在冷源机组单元/热源机组单元关闭后继续为末端用户单元提供冷/热源;
31.末端用户单元用于消耗冷源机组单元/热源机组单元提供的冷/热源;
32.末端用户单元包括分水器1,分水器1通过供水管道2连接若干末端机组3,每个末端机组3通过回水管道4连接集水器5,供水管道上2设置有二级泵6和断电复位控制阀7,二级泵6用于在末端机组高负荷运行时,将冷源机组单元/热源机组单元提供的冷/热源输送至末端机组3;在末端机组3低负荷运行时,将蓄能单元储存的冷/热源输送至末端机组3;断电复位控制阀7用于实现末端机组3供能的启/停,即,用于接通或切断末端机组的冷/热源供应。
33.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冷源机组单元包括连接设置的冷源机构8、冷水机组9和冷冻水泵组11,冷源机构8包括开式冷却系统、闭式冷却系统等,冷源机构8用于循环冷冻水,将冷冻水泵入冷水机组9制取冷源,并将得到的冷源送至末端用户单元,达到制冷目的。
34.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热源机组单元包括连接设置的热源机构12、换热器13和热水泵组14,热水泵组14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热水一级泵,热水一级泵用于将热水泵入换热器13制取热源,并将得到的热源送至末端用户单元。其中,热源机构12包括市政热源、锅炉等。
35.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蓄能单元包括用于存储冷源/热源的蓄能罐11。
36.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蓄能罐11上还连接有热泵机组单元,热泵机组单元用于为末端用户单元提供热源或/冷源。
37.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热泵机组单元包括连接设置的供水机构15、热泵机组16和循环泵组17,的循环泵组17用于将来自供水机构15的热水或冷水泵入换热器13,并将得到的热源或冷源送至末端用户单元。
38.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39.本实用新型通过蓄能单元和二级泵的耦合使用,保证空调系统高效、节能、正常运行。空调系统在白天全负荷制冷运转时,蓄能罐11在冷源机组单元和热泵机组单元制冷的同时储存能量;在白天全负荷制热运转时,蓄能罐11在热源机组单元和热泵机组单元供暖的同时储存能量;空调系统在夜间低负荷运转时,无需开冷源机组单元、热源机组单元和热泵机组单元,只需开启二级泵和旁通水泵就可将蓄能罐中存储的能量传递给末端用户单元,确保在只有部分末端用户需要使用空调系统时,无需开启空调系统主机组,从而实现节能使用,降低企业的使用成本。
4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41.在日间全负荷运转时,根据不同季节的不同使用需求,开启冷源机组单元或热源机组单元,在此工况下可开启热泵机组单元作为功能补充单元,末端用户单元中的所有末端机组均可以100%以上的负荷运行,此时,冷源机组单元和热源机组单元中的机组均定频运行,为末端用户单元提供冷源或热源,冷热源机组单元通过蓄能单元对末端用户单元供能。
42.在日间部分负荷时,末端用户单元中的所有末端机组并未全部以100%以上的负
荷运行,冷源机组单元和热源机组单元中的机组可变频运行,根据不同季节等使用需求不同,冷源机组单元和热源机组单元中的机组均定频运行,可利用蓄能罐11减少冷源机组单元和热源机组单元的变频次数,提高主机及水泵的运行效率。
43.在夜间低负荷时,供热/冷却机组因负荷过小无法开启或开启后效率较低,此时,冷源机组单元、热源机组单元和热泵机组单元对末端用户单元不供能。打开蓄能单元,开启二级泵,使得蓄能单元对末端用户单元直接供能,避免末端用户负荷较小时频繁启闭主机,从而可以有效避免空调主机损伤、保证超低负荷正常供能、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44.本实用新型在空调系统需要高负荷运行时,在高负荷运行时,将蓄能罐11作为母管,利用蓄能罐11减少热源机组单元/冷源机组单元的变频次数,提高热源机组单元/冷源机组单元及泵组的运行效率;在低负荷运行时,开启蓄能罐上连接的二级泵,避免在末端用户单元低负荷运行时频繁启闭主机,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机组单元的损伤、保证空调系统在超低负荷时正常供能、提高运行效率。
4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各机组单元、分水器和集水器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若干用于调节流量大小的调节阀、温度传感器等用于实现相应功能的元件。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