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适用于不同开孔尺寸的燃气灶底壳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10:2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燃气灶 适用于 尺寸 开孔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不同开孔尺寸的燃气灶底壳。


背景技术:

2.底壳是燃气灶的基底,其各功能件均安装在底壳上工作。近年来,燃气灶市场大力推动“换装不扩孔”的技术,此技术的实现方式主要在于底壳。现有技术的实现方式主要是在底壳周围增加其他的零部件,来保持安装灶具时,底壳可以尽可能的保持在开孔的中间位置,而不左右晃动,以保证底壳的四个翻边都可以受力支撑灶具。一般来说,为了实现“换装不扩孔”需要底壳翻边加大,但由于受材料及结构的限制,现有技术的底壳加大翻边后材料较软,在满足此功能时比较作用比较鸡肋,很难实现有力的支撑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强燃气灶底壳强度、实现燃气灶的安装美观性、保证燃气灶的可制造性和满足所有尺寸橱柜开孔的适用于不同开孔尺寸的燃气灶底壳。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不同开孔尺寸的燃气灶底壳,包括底壳本体和翻边,所述底壳本体围设形成有顶部开口的空腔,所述空腔为长方体结构,燃烧器容纳在所述空腔内且与所述底壳本体可拆卸式固定,所述翻边的内周边缘与所述底壳本体的顶部边缘一体成型或固定,所述翻边由所述底壳本体的顶部边缘处向所述底壳本体的外侧对应位置处延伸,所述翻边垂直于所述底壳本体的侧壁,所述翻边的底部与橱柜台面可解除式相抵,所述翻边上间隔环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由所述底壳本体的顶部外边缘处径向向外延伸至所述翻边的外边缘处。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不同开孔尺寸的燃气灶底壳还可以是:
6.所述底壳本体的侧壁间隔环设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由所述底壳本体的顶部向下延伸至所述底壳本体的底部。
7.所述翻边的前侧中部一体成型式固定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由所述翻边的前侧边缘向前侧延伸,前侧的所述第一加强筋由所述翻边的前部内侧边缘处纵向向前延伸至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前侧边缘处。
8.所述翻边的后侧中部一体成型式固定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由所述翻边的后侧边缘向后延伸,后侧的所述第一加强筋由所述翻边的后部内侧边缘处纵向向后延伸至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后侧边缘处。
9.所述翻边的左侧中部一体成型式固定有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由所述翻边的左侧边缘向左延伸,左侧的所述第一加强筋由所述翻边的左部内侧边缘处横向向左延伸至所述第三延伸部的左侧边缘处。
10.所述翻边的右侧中部一体成型式固定有第四延伸部,所述第四延伸部由所述翻边
的右侧边缘向右延伸,右侧的所述第一加强筋由所述翻边的右部内侧边缘处横向向右延伸至所述第四延伸部的右侧边缘处。
11.所述底壳本体的纵向投影长度设置为620

694mm。
12.所述底壳本体的横向投影长度设置为340

395mm。
13.所述翻边的纵向投影长度设置为650

740mm。
14.所述翻边的横向投影长度设置为360

440mm。
1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不同开孔尺寸的燃气灶底壳,包括底壳本体和翻边,所述底壳本体围设形成有顶部开口的空腔,所述空腔为长方体结构,燃烧器容纳在所述空腔内且与所述底壳本体可拆卸式固定,所述翻边的内周边缘与所述底壳本体的顶部边缘一体成型或固定,所述翻边由所述底壳本体的顶部边缘处向所述底壳本体的外侧对应位置处延伸,所述翻边垂直于所述底壳本体的侧壁,所述翻边的底部与橱柜台面可解除式相抵,所述翻边上间隔环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由所述底壳本体的顶部外边缘处径向向外延伸至所述翻边的外边缘处。这样,所述翻边的内周边缘与所述底壳本体的顶部边缘一体成型或固定,在制造工序中,可以是将所述翻边和所述底壳本体分别制造,然后将所述翻边的内周边缘与所述底壳本体的顶部边缘固定,固定方式可以是焊接或者其他方式,当然,也可以是将所述翻边和所述底壳本体采用拉伸等工艺一体成型式固定,这样,所述翻边在所述底壳本体的顶部外周边缘处向四周延伸,当所述底壳本体的长度和宽度分别小于灶孔的长度和宽度时,所述底壳本体完全落入灶孔内,所述翻边的底部也可以与所述橱柜台面可解除式相抵,所述翻边可以将所述底壳本体侧壁与灶孔侧壁的缝隙完全盖住,以适应所有尺寸橱柜的开孔,所述翻边和所述橱柜台面存在重叠部分,将燃气灶的重量由所述翻边传递至所述橱柜台面上,并且防止燃气灶因为和灶孔尺寸差距过大而露出缝隙,实现了燃气灶的安装美观性。将所述底壳本体嵌入橱柜的灶孔开孔处,所述翻边垂直于所述底壳本体的侧壁,所述翻边的底部与橱柜台面可解除式相抵,使所述底壳本体的侧壁与橱柜的灶孔侧壁平行,使所述底壳本体可以顺利落入灶孔内,同时所述翻边与橱柜的台面保持齐平,并且在所述翻边上沿径向设置有所述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延伸方向与力在所述翻边上的传导方向一致,也就是燃气灶的重力是由所述底壳本体向所述翻边呈扩散状传递,因此可以说所述第一加强筋增加了力传递路径上的横截面积,在燃气灶重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若干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由所述翻边的内侧边缘处延伸至所述翻边的外侧边缘处呈贯穿式设置,减小了所述翻边在单位面积内的载荷,进而增加了所述翻边的刚度和强度,从而更好的受力支撑燃气灶整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不同开孔尺寸的燃气灶底壳,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加强燃气灶底壳强度、实现燃气灶的安装美观性、保证燃气灶的可制造性和满足所有尺寸橱柜开孔。
附图说明
16.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不同开孔尺寸的燃气灶底壳结构示意图。
17.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不同开孔尺寸的燃气灶底壳俯视图。
18.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不同开孔尺寸的燃气灶底壳左视图。
19.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不同开孔尺寸的燃气灶底壳图2a处放大图。
20.图号说明
[0021]1…
底壳本体
ꢀꢀꢀꢀꢀꢀꢀꢀꢀ2…
翻边
ꢀꢀꢀꢀꢀꢀꢀꢀꢀꢀ3…
第一加强筋
[0022]4…
第二加强筋
ꢀꢀꢀꢀꢀꢀꢀ5…
第一延伸部
ꢀꢀꢀꢀ6…
第二延伸部
[0023]7…
第三延伸部
ꢀꢀꢀꢀꢀꢀꢀ8…
第四延伸部
ꢀꢀꢀꢀ9…
支脚安装孔
[0024]
10

散热孔
ꢀꢀꢀꢀꢀꢀꢀꢀꢀꢀ
11

电池窗
ꢀꢀꢀꢀꢀꢀꢀ
12

第一凹槽
[0025]
13

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垂直”、“水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7]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不同开孔尺寸的燃气灶底壳,是以所述第一延伸部5在前侧,所述第二延伸部6在后侧,所述第一加强筋3 在上侧,所述第二加强筋4在下侧,所述第三延伸部7在左侧,所述第四延伸部8在右侧,所述翻边2在外侧,所述底壳本体1在内侧,前后延伸为纵向,左右延伸为横向,并以此确定“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的方向。
[0028]
下面结合附图的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不同开孔尺寸的燃气灶底壳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9]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不同开孔尺寸的燃气灶底壳,请参考图1 至图4中相关各图,包括底壳本体1和翻边2,所述底壳本体1围设形成有顶部开口的空腔,所述空腔为长方体结构,燃烧器容纳在所述空腔内且与所述底壳本体1可拆卸式固定,所述翻边2的内周边缘与所述底壳本体1的顶部边缘一体成型或固定,所述翻边2由所述底壳本体1的顶部边缘处向所述底壳本体1的外侧对应位置处延伸,所述翻边2垂直于所述底壳本体1的侧壁,所述翻边2的底部与橱柜台面可解除式相抵,所述翻边2上间隔环设有第一加强筋3,所述第一加强筋 3由所述底壳本体1的顶部外边缘处径向向外延伸至所述翻边2的外边缘处。这样,所述翻边2的内周边缘与所述底壳本体1的顶部边缘一体成型或固定,在制造工序中,可以是将所述翻边2和所述底壳本体1 分别制造,然后将所述翻边2的内周边缘与所述底壳本体1的顶部边缘固定,固定方式可以是焊接或者其他方式,当然,也可以是将所述翻边2和所述底壳本体1采用拉伸等工艺一体成型式固定,这样,所述翻边2在所述底壳本体1的顶部外周边缘处向四周延伸,当所述底壳本体1的长度和宽度分别小于灶孔的长度和宽度时,所述底壳本体1 完全落入灶孔内,所述翻边2的底部也可以与所述橱柜台面可解除式相抵,所述翻边2可以将所述底壳本体1侧壁与灶孔侧壁的缝隙完全盖住,以适应所有尺寸橱柜的开孔,所述翻边2和所述橱柜台面存在重叠部分,将燃气灶的重量由所述翻边2传递至所述橱柜台面上,并且防止燃气灶因为和灶孔尺寸差距过大而露出缝隙,实现了燃气灶的安装美观性。将所述底壳本体1嵌入橱柜的灶孔开孔处,所述翻边2 垂直于所述底壳本体1的侧壁,所述翻边2的底部与橱柜台面可解除式相抵,使所述底壳本体1的侧壁与橱柜的灶孔侧壁平行,使所述底壳本体1可以顺利落入灶孔内,同时所述翻边2与橱柜的台面保持齐平,并且在所述翻边2上沿径向设置有所述第一加强筋3,所述第一加强筋3的延伸方向与力在所述翻边2
上的传导方向一致,也就是燃气灶的重力是由所述底壳本体1向所述翻边2呈扩散状传递,因此可以说所述第一加强筋3增加了力传递路径上的横截面积,在燃气灶重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若干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加强筋3,所述第一加强筋3由所述翻边2的内侧边缘处延伸至所述翻边2的外侧边缘处呈贯穿式设置,减小了所述翻边2在单位面积内的载荷,进而增加了所述翻边2的刚度和强度,从而更好的受力支撑燃气灶整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不同开孔尺寸的燃气灶底壳,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加强燃气灶底壳强度、实现燃气灶的安装美观性、保证燃气灶的可制造性和满足所有尺寸橱柜开孔。
[0030]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不同开孔尺寸的燃气灶底壳,请参考图1 至图4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底壳本体1的侧壁间隔环设有第二加强筋4,所述第二加强筋4由所述底壳本体1的顶部向下延伸至所述底壳本体1的底部。这样,所述第二加强筋4由所述底壳本体1的底部沿着所述底壳本体1的侧壁延伸至所述底壳本体1的顶部,当燃气灶嵌入所述橱柜台面时,燃气灶的重力传导路径需要由所述底壳本体1的底部向上传递至所述翻边2,因此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二加强筋4沿力传导的方向设置,增加了力传导的受力面积,在燃气灶重力不变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加强筋4增加了所述底壳本体1的刚度和强度,从而更好的受力支撑燃气灶整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加强筋3和所述第二加强筋4在所述翻边2 和所述底壳本体1的固定对应位置处一体成型式固定。这样,所述第一加强筋3和所述第二加强筋4在所述翻边2和所述底壳本体1的固定对应位置处贯穿设置,所述第一加强筋3和所述第二加强筋4一起组成了加强所述翻边2和所述底壳本体1的整体加强结构,使燃气灶的重力在力传导的路径中传递得更加连贯,即所述第二加强筋4位置处的载荷直接传导至所述第一加强筋3位置处,使力在所述底壳本体1 和所述翻边2对应位置处的传导更加均衡,防止因为力传导不均衡导致在日积月累的使用过程中,所述底壳本体1和所述翻边2容易变形,特别是对于一体成型的所述翻边2和所述底壳本体1。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前侧和后侧的所述第一加强筋3分别为四条,四条所述第一加强筋3等间隔纵向贯穿设置于所述翻边2的前后两侧,左侧和右侧的所述第一加强筋3为一条,一条所述第一加强筋3横向贯穿设置于所述翻边2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加强筋4的数量和位置均与所述第一加强筋3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这样,根据所述翻边2和所述底壳本体1的长度,在所述底壳本体1的长边上设置四条所述第二加强筋4,所述翻边2的长边上设置四条所述第一加强筋3,使纵向传递的力的分布可以更均衡,根据所述翻边2和所述底壳本体1的宽度,将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一加强筋3和所述第二加强筋4均设置在所述翻边2 和所述底壳本体1的宽边中央位置处,加强了所述翻边2和所述底壳本体1两者的宽边的刚度和强度。
[003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不同开孔尺寸的燃气灶底壳,请参考图1 至图4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翻边2 的前侧中部一体成型式固定有第一延伸部5,所述第一延伸部5由所述翻边2的前侧边缘向前侧延伸,前侧的所述第一加强筋3由所述翻边2 的前部内侧边缘处纵向向前延伸至所述第一延伸部5的前侧边缘处。这样,所述第一延伸部5增加了所述翻边2的前侧宽度,使所述翻边2 的前部与橱柜台面的接触面积可以更大,进而减小了所述翻边2的前部单位面积内的载荷,进一步增加了所述翻边2前部的刚度和强度,从而更好的对燃气灶整机进行支撑,并且所述第一延伸部5左右两侧的位置留空,保证了所述翻边2与所述底壳本体1在制造过程中的可制造性。
[0032]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不同开孔尺寸的燃气灶底壳,请参考图1 至图4中相关
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翻边2 的后侧中部一体成型式固定有第二延伸部6,所述第二延伸部6由所述翻边2的后侧边缘向后延伸,后侧的所述第一加强筋3由所述翻边2 的后部内侧边缘处纵向向后延伸至所述第二延伸部6的后侧边缘处。这样,所述第二延伸部6增加了所述翻边2的后侧宽度,使所述翻边2 的后部与橱柜台面的接触面积可以更大,进而减小了所述翻边2的后部单位面积内的载荷,进一步增加了所述翻边2后部的刚度和强度,从而更好的对燃气灶整机进行支撑,并且所述第二延伸部6左右两侧的位置留空,保证了所述翻边2与所述底壳本体1在整体制造过程中的可制造性。
[0033]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不同开孔尺寸的燃气灶底壳,请参考图1 至图4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翻边2 的左侧中部一体成型式固定有第三延伸部7,所述第三延伸部7由所述翻边2的左侧边缘向左延伸,左侧的所述第一加强筋3由所述翻边2 的左部内侧边缘处横向向左延伸至所述第三延伸部7的左侧边缘处。这样,所述第三延伸部7增加了所述翻边2的左侧宽度,使所述翻边2 的左部与橱柜台面的接触面积可以更大,进而减小了所述翻边2的左部单位面积内的载荷,进一步增加了所述翻边2左部的刚度和强度,从而更好的对燃气灶整机进行支撑,并且所述第三延伸部7前后两侧的位置留空,保证了所述翻边2与所述底壳本体1在整体制造过程中的可制造性。
[0034]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不同开孔尺寸的燃气灶底壳,请参考图1 至图4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翻边2 的右侧中部一体成型式固定有第四延伸部8,所述第四延伸部8由所述翻边2的右侧边缘向右延伸,右侧的所述第一加强筋3由所述翻边2 的右部内侧边缘处横向向右延伸至所述第四延伸部8的右侧边缘处。这样,所述第四延伸部8增加了所述翻边2的右侧宽度,使所述翻边2 的右部与橱柜台面的接触面积可以更大,进而减小了所述翻边2的右部单位面积内的载荷,进一步增加了所述翻边2右部的刚度和强度,从而更好的对燃气灶整机进行支撑,并且所述第四延伸部8前后两侧的位置留空,保证了所述翻边2与所述底壳本体1在制造过程中的可制造性。
[0035]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不同开孔尺寸的燃气灶底壳,请参考图1 至图4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底壳本体1的纵向投影长度设置为620

694mm。这样,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燃气灶开孔尺寸长度在630

710mm之间,将所述底壳本体1的纵向投影长度设置为620

694mm,也就是所述底壳本体1的左侧边缘至右侧边缘的距离为620

694mm,进而所述底壳本体1长边的侧壁与灶孔的长边侧壁间距平均为5

7mm,可以通过所述翻边2遮挡这个间隙,进而满足燃气灶安装的美观性。
[0036]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不同开孔尺寸的燃气灶底壳,请参考图1 至图4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底壳本体1的横向投影长度设置为340

395mm。这样,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燃气灶开孔尺寸宽度在350

410mm之间,将所述底壳本体1的横向投影长度设置为340

395mm,也就是所述底壳本体1的宽度设置为 340

395mm,即所述底壳本体1的前侧边缘与所述底壳本体1的后侧边缘距离为340

395mm,进而所述底壳本体1宽边的侧壁与灶孔的宽边侧壁间距平均为5

7.5mm,可以通过所述翻边2遮挡这个间隙,进而满足燃气灶安装的美观性。
[0037]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不同开孔尺寸的燃气灶底壳,请参考图1 至图4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翻边2 的纵向投影长度设置为650

740mm。这样,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燃气灶开孔尺寸长度在630

710mm之间,所述翻边2的纵向投影
长度设置为 650

740mm之间,即所述翻边2的左端边缘和所述翻边2的右端边缘之间的间距为650

740mm,进而所述翻边2的长边边缘与灶孔的长边边缘间距平均为10

15mm,以保证大于所述底壳本体1的长边边缘与灶孔的长边边缘间距,完全掩盖住缝隙,进而满足燃气灶安装的美观性。
[0038]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不同开孔尺寸的燃气灶底壳,请参考图1 至图4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翻边2 的横向投影长度设置为360

440mm。这样,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燃气灶开孔尺寸宽度在350

410mm之间,将所述翻边2的横向投影长度设置为360

440mm,也就是所述翻边2的宽度设置为360

440mm,即所述翻边2的前侧边缘与所述翻边2的后侧边缘距离为360

440mm,进而所述底壳本体1宽边的侧壁与灶孔的宽边侧壁间距平均为5

15mm,以保证大于所述底壳本体1的宽边边缘与灶孔的宽边边缘间距,完全掩盖住缝隙,进而满足燃气灶安装的美观性。
[0039]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不同开孔尺寸的燃气灶底壳,请参考图1 至图4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底壳本体1的纵向投影长度设置为620mm,所述底壳本体1的横向投影长度设置为340mm,所述翻边2的纵向投影长度设置为740mm,所述翻边2的横向投影长度设置为440mm。这样,所述底壳本体1的长度满足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燃气灶开孔尺寸宽度在350

410mm、长度在630

710mm,将所述底壳本体1的长度和宽度分别设置为620mm和340mm,满足最小的开孔尺寸,使燃气灶可以顺利放入现有的灶孔内,而所述翻边2的长度和宽度分别设置为740mm和440mm,长度和宽度分别比最大的开孔尺寸的长度和宽度要大30mm,因此在需要更换燃气灶的时候,不管橱柜上已有的灶孔尺寸是多大,均可以满足安装的尺寸需要,使所述底壳本体1可以完全嵌入灶孔,所述翻边2始终抵接在灶孔的外边缘处与橱柜的台面抵接,进而达到“换装不扩孔的目的”,利用所述第一加强筋3设置于所述翻边2上来加强所述翻边2的刚度和强度,满足安装的刚度需要。
[0040]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不同开孔尺寸的燃气灶底壳,请参考图1 至图4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底壳本体1的底部后侧中央位置处纵向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凹槽12,所述第一凹槽12由所述底壳本体1的底部后侧边缘向所述底壳本体1的底部中心对应位置处延伸,所述第一凹槽12的延伸长度为所述底壳本体 1宽度的1/3。这样,通过所述第一凹槽12来加强所述底壳本体1底部后侧的强度,使燃气灶作为嵌入式灶具使用时,所述燃烧器的重力施加在所述底壳本体1的底部不会造成所述底壳本体1的底部发生形变,进而避免了燃气灶在使用过程中的不稳定性。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底壳本体1的底部前侧中央位置处纵向设置有向下凹进的第二凹槽13,所述第二凹槽13由所述底壳本体1的底部前侧边缘向所述底壳本体1的底部中心对应位置处延伸,所述第二凹槽13的延伸长度为所述底壳本体1宽度的1/3。这样,通过所述第二凹槽13来加强所述底壳本体1底部前侧的强度,使燃气灶作为嵌入式灶具使用时,所述燃烧器的重力施加在所述底壳本体1的底部不会造成所述底壳本体1的底部发生形变,进而避免了燃气灶在使用过程中的不稳定性。
[004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不同开孔尺寸的燃气灶底壳,请参考图1 至图4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底壳本体1的底部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支脚安装孔9,支座在所述支脚安装孔 9对应位置处与所述底壳本体1可拆卸式固定。这样,将所述支座安装在所述支脚安装孔9的对应位置处后,燃气灶还可以放置于台面上使用,以适应
各种各样橱柜台面的需要。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底壳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散热孔10和电池窗11。这样,当所述燃烧器工作时,可以通过所述散热孔10进行散热,以避免所述底壳本体1的内部零部件温度过高。燃气灶的打火装置通过电池提供电流,将电池设置在所述电池窗11对应位置处的上方,需要更换电池时,从所述电池窗11对应位置处的下方将电池取下进行更换即可,保证了电池更换的方便快捷性。
[0042]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