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锅支架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08:5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灶具 支架 配件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灶具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锅支架。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燃气灶锅支架尺寸设计如图1所示,依据均以标准炒锅为基础,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以大锅为主的烹饪需求,因为小锅在日常烹饪过程中不常适用,所以当前售卖的灶具产品在设计开发锅支架时,只能是以大锅为参考依据,锅支架的设计本身在适用大锅、小锅方面暂时还未能找到平衡点。为此,考虑到用户在实际烹饪过程中,也会有使用小锅的情况,灶具生产厂家只能采取在整机附件中,增加辅助锅支架的方案来解决该用户痛点。随机附赠的辅助锅支架既增加了产品的成本,而且作为独立附件,由于使用频率较低,因此常常出现用户在需要使用辅助锅支架的时候到处找不到该配件,甚至有个别用户在产品刚刚购买的时候,由于不知道该辅助锅支架的用途,而将其当成包装材料直接丢弃,等到要使用的时候才后悔莫及。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满足不同尺寸锅具的使用要求、方便用户使用、降低配件成本和杜绝小锅支架遗失情况发生的锅支架。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锅支架,包括锅架本体、至少三个支架片和至少三个活动角片,所述锅架本体的底部与灶具可解除式相抵,所述支架片等间隔环设于所述锅架本体的顶部且与所述锅架本体一体成型或固定,所述支架片的顶部与锅具的底部可解除式相抵,所述活动角片的固定端与所述支架片的上部内端可旋转式连接,所述活动角片的旋转面平行于所述锅架本体的平面,所述活动角片的顶部与所述锅具的底部可解除式相抵。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锅支架还可以是:
6.所述支架片为板状结构,所述支架片的外端底部与所述锅架本体的顶部一体成型或固定,所述支架片的上部由所述锅架本体对应位置处的上方向所述锅架本体的中心对应位置处上方延伸形成凸脚,所述凸脚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锅架本体的平面延伸方向平行,所述活动角片的固定端与所述凸脚的内端在平行于所述锅架本体的平面内可旋转式连接,所述凸脚的顶部与所述锅具的底部可解除式相抵。
7.所述凸脚的内端设置有容纳所述活动角片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凸脚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活动角片在所述凹槽的内端对应位置处与所述凸脚的内端可旋转式连接。
8.所述凹槽横向设置于所述凸脚的内端中央位置处,所述凸脚包括位于所述凹槽上方的第一支脚和位于所述凹槽下方的第二支脚,所述活动角片的顶部和底部在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之间的对应位置处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同轴可旋转式连接。
9.所述凸脚的内端一体成型或固定有销轴,所述销轴的中心轴方向垂直于所述锅架本体的平面,所述销轴穿过所述活动角片的固定端。
10.所述活动角片的顶部一体成型式固定有防滑的凸纹,所述凸纹的顶部与所述锅具的底部可解除式相抵。
11.所述凸纹为由内向外依次排列的凸齿,所述凸齿的纵截面为倒置的“v”字形,所述凸齿的底部与所述活动角片一体成型式固定,所述凸齿的顶部与所述锅具的底部可解除式相抵。
12.所述活动角片与所述支架片的夹角范围为0

360
°

13.所述支架片和所述活动角片的数量均为四个。
14.所述锅架本体为长方形结构,四个所述支架片分别一体成型或固定于所述锅架本体四条边的中央位置处。
1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锅支架,包括锅架本体、至少三个支架片和至少三个活动角片,所述锅架本体的底部与灶具可解除式相抵,所述支架片等间隔环设于所述锅架本体的顶部且与所述锅架本体一体成型或固定,所述支架片的顶部与锅具的底部可解除式相抵,所述活动角片的固定端与所述支架片的上部内端可旋转式连接,所述活动角片的旋转面平行于所述锅架本体的平面,所述活动角片的顶部与所述锅具的底部可解除式相抵。这样,所述锅架本体放置于灶具上,所述锅架本体的底部与灶具可解除式相抵,所述支架片等间隔环设于所述锅架本体的顶部,使所述锅具的底部可以均衡放置于所述支架片的顶部,也就是所述锅具的底部可以和每个所述支架片都相抵,使所述锅具的重力分别由等间隔设置的所述支架片均匀传递至所述锅架本体上,避免了所述锅具在所述支架片上倾斜的现象发生,所述支架片的底部与所述锅架本体的顶部一体成型或固定,所述活动角片的固定端旋转连接于所述支架片的上部内端,当所述活动角片的自由端旋转至所述支架片的内端与所述锅架本体的中心对应位置之间时,也就是所述活动角片沿所述支架片的顶部内端向所述锅架本体的中心对应位置处延伸时,所述活动角片起到的作用为所述支架片顶部的延伸件,锅支架的最小端面为至少三个所述活动角片的自由端围设形成一个内径较小的端面,因此较小直径的锅具可以放置于至少三个所述活动角片的顶部,所述锅具与所述活动角片的顶部可解除式相抵。当所述活动角片旋转至由所述支架片向所述锅架本体的对应位置处延伸时,也就是所述活动角片的自由端转至所述支架片的内端与所述锅架本体所在位置之间时,锅支架的最小端面为至少三个所述支架片的顶部内端围设形成一个较大直径的端面,每个所述支架片的顶部内端分别与较大尺寸的锅具底部可解除式相抵,这样,所述活动角片用于承接较小直径范围内的锅具,所述支架片用于承接较大直径范围内的锅具,当用于大直径锅具时,所述活动角片的自由端旋转至所述支架片的内端围设形成的端面至所述锅架本体对应位置之间,当用于小直径锅具时,所述活动角片的自由端旋出,所述活动角片由所述支架片的内端向中心方向延伸,通过径向调节功能满足了不同尺寸锅具的使用要求,将适用于小直径锅具的小锅架和适用于大直径锅具的大支架集成化,可以减少产品附件成本,又可以避免未来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存在辅助锅支架损坏甚至丢失的风险,产品的包装成本和包装要求也大大降低,对生产效率的提升,杜绝因辅助锅支架导致的包装、制造失误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锅支架,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满足不同尺寸锅具的使用要求、方便用户使用、降低配件成本和杜绝小锅支架遗失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16.图1现有技术一种锅支架与灶具搭接使用示意图。
17.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锅支架与灶具搭接使用示意图。
18.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锅支架结构示意图。
19.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锅支架与灶具搭接使用正视图。
20.图5本实用新型一种锅支架与灶具搭接沿图4a

a剖面图。
21.图6本实用新型一种锅支架与灶具搭接左视图。
22.图7本实用新型一种锅支架与灶具搭接图5b处放大图。
23.图号说明
[0024]1…
灶具
ꢀꢀꢀꢀꢀꢀꢀꢀꢀꢀꢀꢀꢀ2…
锅架本体
ꢀꢀꢀꢀꢀꢀꢀꢀꢀꢀ3…
支架片
[0025]4…
活动角片
ꢀꢀꢀꢀꢀꢀꢀꢀꢀ5…
凸脚
ꢀꢀꢀꢀꢀꢀꢀꢀꢀꢀꢀꢀꢀꢀ6…
第一支脚
[0026]7…
第二支脚
ꢀꢀꢀꢀꢀꢀꢀꢀꢀ8…
凹槽
ꢀꢀꢀꢀꢀꢀꢀꢀꢀꢀꢀꢀꢀꢀ9…
销轴
[0027]
10

凸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垂直”、“水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9]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锅支架中心对称,本实用新型是以用于小直径锅具时,也就是所述活动角片4由所述支架片3的内端向所述锅架本体2的中心对应位置处延伸时为例进行说明。其中,所述凸脚5在上侧,所述锅架本体 2在下侧,所述锅架本体2在外侧,所述活动角板在内侧,灶具1的长度方向为左右延伸,灶具1的宽度方向为前后延伸,并以此确定“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的方向。
[0030]
下面结合附图的图2至图7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锅支架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锅支架,请参考图2至图7中相关各图,包括锅架本体2、至少三个支架片3和至少三个活动角片4,所述锅架本体2的底部与灶具1可解除式相抵,所述支架片3等间隔环设于所述锅架本体2的顶部且与所述锅架本体2一体成型或固定,所述支架片3的顶部与锅具的底部可解除式相抵,所述活动角片4的固定端与所述支架片3的上部内端可旋转式连接,所述活动角片4的旋转面平行于所述锅架本体2的平面,所述活动角片4的顶部与所述锅具的底部可解除式相抵。这样,所述锅架本体2放置于灶具1上,所述锅架本体2的底部与灶具1可解除式相抵,所述支架片3等间隔环设于所述锅架本体2的顶部,使所述锅具的底部可以均衡放置于所述支架片3的顶部,也就是所述锅具的底部可以和每个所述支架片3都相抵,使所述锅具的重力分别由等间隔设置的所述支架片3均匀传递至所述锅架本体2上,避免了所述锅具在所述支架片3上倾斜的现象发生,所述支架片3 的底部与所述锅架本体2的顶部一体成型或固定,所述活动角片4的固定端旋转连接于所述支架片3的上部内端,当所述活动角片4的自由端旋转至所述支架片3的内端与所述锅架本体2的中心对应位置之间时,也就是所述活动角片4沿所述支架片3的顶部内端向所述锅架本体2的中心对应
位置处延伸时,所述活动角片4起到的作用为所述支架片3顶部的延伸件,锅支架的最小端面为至少三个所述活动角片4的自由端围设形成一个内径较小的端面,因此较小直径的锅具可以放置于至少三个所述活动角片4的顶部,所述锅具与所述活动角片4的顶部可解除式相抵。当所述活动角片4旋转至由所述支架片3向所述锅架本体2的对应位置处延伸时,也就是所述活动角片4 的自由端转至所述支架片3的内端与所述锅架本体2所在位置之间时,锅支架的最小端面为至少三个所述支架片3的顶部内端围设形成一个较大直径的端面,每个所述支架片3的顶部内端分别与较大尺寸的锅具底部可解除式相抵,这样,所述活动角片4用于承接较小直径范围内的锅具,所述支架片 3用于承接较大直径范围内的锅具,当用于大直径锅具时,所述活动角片4 的自由端旋转至所述支架片3的内端围设形成的端面至所述锅架本体2对应位置之间,当用于小直径锅具时,所述活动角片4的自由端旋出,所述活动角片4由所述支架片3的内端向中心方向延伸,通过径向调节功能满足了不同尺寸锅具的使用要求,将适用于小直径锅具的小锅架和适用于大直径锅具的大支架集成化,可以减少产品附件成本,又可以避免未来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存在辅助锅支架损坏甚至丢失的风险,产品的包装成本和包装要求也大大降低,对生产效率的提升,杜绝因辅助锅支架导致的包装、制造失误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锅支架,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满足不同尺寸锅具的使用要求、方便用户使用、降低配件成本和杜绝小锅支架遗失情况发生。
[0032]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锅支架,请参考图2至图7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支架片3为板状结构,所述支架片3的外端底部与所述锅架本体2的顶部一体成型或固定,所述支架片3的上部由所述锅架本体2对应位置处的上方向所述锅架本体2的中心对应位置处上方延伸形成凸脚5,所述凸脚5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锅架本体2的平面延伸方向平行,所述活动角片4的固定端与所述凸脚5的内端在平行于所述锅架本体2的平面内可旋转式连接,所述凸脚5的顶部与所述锅具的底部可解除式相抵。这样,所述凸脚5由所述锅架本体2对应位置处的上方向所述锅架本体2的中心位置处延伸,形成所述锅架本体2径向上的延伸,用以适应更大范围直径的锅具,当所述锅具的底部为平面时,直径范围只要大于所述凸脚5的内端围设形成的端面直径,均可以与至少三个所述凸脚5可解除式相抵,平底直径在这个范围内的所述锅具可以平稳放置于所述凸脚5上,而尖底的所述锅具因为其内径由下至上是逐渐增加的,所述活动角片4的自由端可以旋转以避让开尖底的所述锅具落下的空间,因此尖底的所述锅具可以卡在与所述凸脚5围设形成的端面直径相当的位置处,即尖底的所述锅具底部与所述凸脚 5的内端顶部可解除式相抵,也可以平稳的置于所述凸脚5上。
[0033]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锅支架,请参考图2至图7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凸脚5的内端一体成型或固定有销轴9,所述销轴9的中心轴方向垂直于所述锅架本体2的平面,所述销轴9穿过所述活动角片4的固定端。这样,所述销轴9的中心轴方向垂直于所述锅架本体2 的平面,所述销轴9穿过所述活动角片4的固定端,使所述活动角片4的旋转面始终与所述锅架本体2的平面平行,所述活动角片4旋转时,始终绕所述销轴9的中心轴进行旋转,所述销轴9可以是一体成型于所述凸脚5的内端,也可以是分体式插入所述凸脚5的内端和所述活动角片4的固定端,只要可以保证所述销轴9的中心轴垂直于所述锅架本体2所在的平面即可,这样就可以保证所述活动角片4的旋转面和所述锅架本体2所在的平面平行。
[0034]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锅支架,请参考图2至图7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凸脚5的内端设置有容纳所述活动角片4的凹槽8,所述凹槽8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凸脚5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活动角片 4在所述凹槽8的内端对应位置处与所述凸脚5的内端可旋转式连接。这样,使用较大直径的所述锅具时,不需要用到所述活动角片4,可以将所述活动角片4向外即向所述锅架本体2所在的位置一侧旋转,使所述活动角片4的固定端在其自由端的内侧,整个所述活动角片4容纳在所述凹槽8内,当使用较小直径的所述锅具时,所述凸脚5的顶部因无法与小直径的所述锅具底部相抵而不能满足所需,将所述活动角片4从所述凹槽8内旋转出,使所述活动角片4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凸脚5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活动角片4的固定端在其自由端的外侧,所述活动角片4作为所述凸脚5的延伸件使用,这样,较小直径的所述锅具与所述活动角片4的顶部可解除式相抵,满足较小直径的所述锅具的需要。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凹槽8横向设置于所述凸脚5的内端中央位置处,所述凸脚5包括位于所述凹槽8上方的第一支脚6和位于所述凹槽8下方的第二支脚7,所述活动角片4的顶部和底部在所述第一支脚6和所述第二支脚7之间的对应位置处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脚6 和所述第二支脚7同轴可旋转式连接。这样,所述凹槽8横向设置于所述凸脚5的内端中央位置处,所述凹槽8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锅架本体2所在的平面,也就是所述凹槽8的延伸方向和所述凸脚5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一支脚6和所述活动角片4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二支脚7和所述活动角片4 的连接点上下对称设置,即两个连接点在同一个中心轴上,这个中心轴与所述凹槽8的延伸方向在铅垂面上垂直,保证所述活动角片4在旋转过程中不与所述凸脚5发生干涉,使所述活动角片4在所述第一支脚6和所述第二支脚7之间可以自由旋转,并且所述第一支脚6和所述第二支脚7将所述活动角片4夹设于两者之间,分别从所述活动角片4的顶部和底部对所述活动角片4进行水平方向的限位,防止所述活动角片4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移位,进而避免了所述活动角片4与所述凸脚5可能发生干涉导致所述活动角片4不能顺利旋进或旋出所述凹槽8内。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销轴9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凸脚5的内端,所述销轴9由上至下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支脚6、所述活动角片4的固定端和所述第二支脚7。这样,所述凹槽8横向延伸设置于所述凸脚5内端的中央位置处,将所述凸脚5分为上部的所述第一支脚6和下部的所述第二支脚7,所述销轴9由上至下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支脚6、所述活动角片4的固定端和所述第二支脚7,使所述第一支脚6、所述活动角片4和所述第二支脚7三者的铰接点同轴,同时还将所述活动角片4夹设于所述第一支脚6和所述第二支脚7之间,当所述锅具放置于所述活动角片4上时,所述活动角片4将所述锅具的重力通过所述销轴9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传递至所述第一支脚6和所述第二支脚7上,减小了所述销轴9 单位面积内所受的剪应力,进而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所述销轴9在日积月累的使用过程中变形的几率,使所述活动角片4的旋转面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与所述锅架本体2所在的平面平行。
[0035]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锅支架,请参考图2至图7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活动角片4的顶部一体成型式固定有防滑的凸纹,所述凸纹的顶部与所述锅具的底部可解除式相抵。这样,能够使用到所述活动角片4的一般情况是小直径的所述锅具,然而小直径的所述锅具通常为平底,平底的所述锅具比较光滑,当所述锅具放置于所述活动角片4上,所述凸纹的顶部与所述锅具的底部相抵,所述凸纹增加了所述活动角片4顶面的粗糙程度,即所述活动角片4与所述锅具接触面的摩擦系数,使所述锅具与所述活动角
片4之间的摩擦力增加,进而起到防滑的作用。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凸纹为由内向外依次排列的凸齿10,所述凸齿10的纵截面为倒置的“v”字形,所述凸齿10的底部与所述活动角片4一体成型式固定,所述凸齿10的顶部与所述锅具的底部可解除式相抵。这样,用与所述锅架本体2所在平面垂直的纵向剖面,沿所述活动角片4的延伸方向剖开所述凸齿10时为所述凸齿10的纵截面,所述凸齿10的纵截面呈倒置的“v”字形,这样所述凸齿10的顶部比较尖锐,进一步增加了所述锅具与所述活动角片4之间的摩擦系数,因此在所述锅具的重力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增加所述锅具和所述活动角片4之间的摩擦力,起到更好的防滑作用。
[0036]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锅支架,请参考图2至图7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活动角片4与所述支架片3的夹角范围为0

360
ꢀ°
。这样,所述活动角片4可以绕所述活动角片4与所述支架片3的旋转连接点进行360
°
旋转,实现所述活动角片4和所述支架片3的相对位置的自由调节,当所述活动角片4与所述支架片3的夹角为0
°
或360
°
时,所述活动角片4与所述支架片3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活动角片4与所述支架片 3重叠,所述支架片3用于适应大直径的所述锅具,所述活动角片4可以是收纳在所述支架片3的内端下方对应位置处,还可以是容纳在所述支架片3 的内端中央位置处,只要所述支架片3的内端中央为支持设置有避让空间即可。当所述活动角片4与所述支架片3夹角为180
°
时,所述活动角片4起到了所述支架片3的延伸件作用,所述活动角片4用于适应小直径的所述锅具。
[0037]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锅支架,请参考图2至图7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支架片3和所述活动角片4的数量均为四个。这样,四个所述支架片3等间隔设置于所述锅架本体2上,分别从等间隔的四个方向对所述锅具进行支撑,将所述锅具的重力均匀分散至所述锅架本体 2的四个位置,进而保持所述锅具可以被所述支架片3或所述活动角片4平稳支撑住,防止所述锅具因为支撑不稳而发生倾斜甚至打翻掉落的危险。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锅架本体2为长方形结构,四个所述支架片3分别一体成型或固定于所述锅架本体2四条边的中央位置处。这样,四个所述支架片3分别一体成型或固定于所述锅架本体2四条边的中央位置处,分别从围绕灶具1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对所述锅具进行支撑,将所述锅具的重力均匀分散至所述锅架本体2的四个位置,进而保持所述锅具可以被所述支架片3或所述活动角片4平稳支撑住,防止所述锅具因为支撑不稳而发生倾斜甚至打翻掉落的危险。当然,所述锅架本体2还可以是特殊的长方形结构,即正方形结构,这样四个所述支架片3可以是分别设置于所述锅架本体2的前左、前右、后左和后右四个方向,只要可以将所述锅具稳定放置于所述支架片3或者所述活动角片4上即可。
[0038]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