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水冷机组和空调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09:0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水冷 空调 冷却水 出水 控制系统


1.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冷机组和空调,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冷却水出水进行防凝露的水冷柜空调控制系统、具有该水冷柜空调控制系统的水冷柜空调、以及该水冷柜空调利用冷却水出水进行防凝露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相关方案中,水冷柜机,包括安装框架和蒸发器,安装框架上设置有前进风口和后进风口,蒸发器包括设置在前进风口处的第一蒸发器和设置在后进风口处的第二蒸发器。这种机组,在相对湿度较高的环境运行时,顶部四个角螺栓处经常有凝露水珠聚集,出风框两侧有凝结水珠聚集并滑落,影响使用体验。
3.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冷机组和空调,以解决在环境湿度较高的情况下,水冷机组的外壳体易产生凝露,影响使用者的使用体验的问题,达到通过避免水冷机组的外壳产生凝露,提升使用者的使用体验的效果。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冷机组,包括:制冷循环系统;在所述制冷循环系统中冷凝器的冷却水出水管的出口处,引出有支管,以与所述水冷机组的内壳体进行换热;所述支管,连通至所述冷凝器的冷却水排水管;所述冷却水出水管的出口处的主管,也连通至所述冷凝器的冷却水排水管。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冷却水出水管的出口处与所述支管之间的管路上,或者在所述支管上,设置有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能够控制所述支管的出水流量;在所述冷却水出水管的出口处与所述主管之间的管路上,或者在所述主管上,设置有第二开关;且所述第二开关,位于所述冷却水出水管的出口处与所述支管的出口处之间;所述第二开关,能够控制所述主管的出水流量。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管,贴附在所述水冷机组的内壳体处,且延伸至所述水冷机组的顶部。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管,包括:第一主支管、第二分支管和第三分支管;所述第二分支管和所述第三分支管,并行设置在所述第一主支管的出口处。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主支管,贴附在所述水冷机组的内壳体处,且延伸至所述水冷机组的顶部并分开形成所述第二分支管和所述第三分支管。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支管与所述水冷机组之间,在所述支管中未与所述水冷机组的内壳体接触的部分处,设置有保温件。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管的走向形式,包括:直管形式、u管形式中的至少之一。
12.与上述装置相匹配,本实用新型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包括:以上所述的水冷机组。
13.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方案,通过从冷水机组的冷却水出水管引出支管,贴附在水冷柜机组内壳体进行换热,从而,避免水冷机组的外壳产生凝露,提升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14.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15.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机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柜空调控制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柜空调控制系统的一实施例的防凝露控制流程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柜空调控制系统的一实施例的水冷柜冷却水出水管路流向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的防凝露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21.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
[0022]1‑
温湿度传感器;2

控制器;3

第一电磁阀;4

第一主支管;5

第二分支管;6

第三分支管;7

冷却水出水管;8

第二电磁阀;9

冷却水排水管;10

排水;11

压缩机;12

壳管式冷凝器;13

冷却水进水管;14

进水;15

膨胀阀;16

蒸发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冷机组。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水冷机组可以包括:制冷循环系统。在所述制冷循环系统中冷凝器的冷却水出水管7的出口处(如冷却水出水管7的出口的第二出口处),引出有支管,以与所述水冷机组的内壳体进行换热。所述支管贴附在所述水冷机组的内壳体处,能够与所述水冷机组的内壳体进行换热。
[0025]
所述支管,连通至所述冷凝器的冷却水排水管9。所述冷却水出水管7的出口处(如冷却水出水管7的出口的第一出口处)的主管,也连通至所述冷凝器的冷却水排水管9。例如:所述支管与所述冷却水出水管7的出口处(如冷却水出水管7的出口的第一出口处)的主管,并联在所述冷却水出水管7与所述冷凝器的冷却水排水管9之间。
[0026]
具体地,在所述制冷循环系统中冷凝器的冷却水出水管7的出口处,设置有主管。所述制冷循环系统的冷凝器,如壳管式冷凝器12。在所述制冷循环系统中冷凝器的冷却水出水管7的出口处,还设置有支管。所述支管贴附在所述水冷机组的内壳体处,能够与所述水冷机组的内壳体进行换热。所述支管与所述主管,并联设置在所述制冷循环系统的冷凝
器的冷却水出水管7与冷却水排水管9之间。
[0027]
由此,通过使用冷却水出口水温较高的特性,从壳管式冷凝器12的出口引出第一主支管4贴附在水冷柜机组内壳体进行换热以避免凝露,同时降低冷却水排水温度。
[002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冷却水出水管7的出口处与所述支管之间的管路上,或者在所述支管上,设置有第一开关(如第一电磁阀3)。所述第一开关,能够控制所述支管的出水流量。
[0029]
在所述冷却水出水管7的出口处与所述主管之间的管路上,或者在所述主管上,设置有第二开关(如第二电磁阀8)。且所述第二开关,位于所述冷却水出水管7的出口处与所述支管的出口处之间。所述第二开关,能够控制所述主管的出水流量。
[0030]
在所述水冷机组的风机在制冷模式下按设定的低风档运行的情况下,所述制冷循环系统的控制器,能够根据所述水冷机组的前面板回风格栅处的回风温度和回风相对湿度,控制所述支管的第一开关的开度和所述主管的第二开关的开度,以降低所述冷却水出水管7的出水口的出水温度。
[0031]
具体地,在机组前面板回风格栅处放置温湿度传感器1,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可以检测空气的温度(如回风温度t

)及相对湿度,温湿度传感器1检测到的信息可转换成信号发送给控制器2,所述控制器2可根据该信号调节第一主支管4前第一电磁阀3和第二电磁阀8的开度,从而控制壳管式冷凝器12出口处从第一电磁阀3流至第一主支管4的水流量。所述第一电磁阀3为常闭状态、第二电磁阀8为常开状态,通过第一电磁阀3和第二电磁阀8的水流量之和为100%,机组设定制冷模式低风挡时动作。这样,将水冷柜空调控制系统的冷却水出水分为两路,在环境相对湿度较大时能充分利用冷却水出水的热量,降低冷却水出水温度,与此同时不会降低出风量及制冷量,能够避免水冷柜机凝露,不会影响用户体验。
[003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水冷机组的前面板回风格栅处的回风温度和回风相对湿度,控制所述支管的第一开关的开度和所述主管的第二开关的开度,包括以下任一种控制情形:
[0033]
第一种控制情形:若所述回风温度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且所述回风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设定值,则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开启、且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的开度随所述回风温度的上升而增大,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的开度减小、且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的开度随所述回风温度的上升而继续减小。
[0034]
具体地,若回风温度t

≥设定温度t0℃、且空气的相对湿度≥设定值b,则控制第一电磁阀3开启、且随回风温度t

的上升增加第一电磁阀3的开度,并控制第二电磁阀8的开度减小、且随回风温度t

的上升减小第二电磁阀8的度开度。
[0035]
第二种控制情形:若所述回风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冷却水出水管7的进水口的冷却水进水温度、且所述回风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设定值,则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开启至设定的最大开度,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的开度减小至设定的最小开度。
[0036]
具体地,若回风温度t

≥冷却水进水温度t1℃、且空气的相对湿度≥设定值b,则控制第一电磁阀3开启最大开度100%,并控制第二电磁阀8开度最小(仍为开启状态)。
[0037]
第三种控制情形:若所述回风温度小于所述冷却水出水管7的进水口的冷却水进水温度或所述回风相对湿度小于设定值,则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关闭,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开启至设定的最大开度。
[0038]
具体地,若回风温度t

<冷却水进水温度t1℃或空气的相对湿度≤设定值b时,控制第一电磁阀3关闭,并控制第二电磁阀8开启最大开度100%。
[003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管,贴附在所述水冷机组的内壳体处,且延伸至所述水冷机组的顶部。
[004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管,包括:第一主支管4、第二分支管5和第三分支管6。所述第二分支管5和所述第三分支管6,并行设置在所述第一主支管4的出口处。所述第二分支管5和所述第三分支管6的入口处,与所述第一主支管4的出口处连通。所述第二分支管5和所述第三分支管6的出口处,连通至所述冷却水排水管9的进口处。
[004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主支管4,贴附在所述水冷机组的内壳体处,且延伸至所述水冷机组的顶部并分开形成所述第二分支管5和所述第三分支管6。
[0042]
具体地,所述第一主支管4为机组壳管式冷凝器12出口处引出的一个支管,该第一主支管4贴附在机组内部背部中心壳体处,往上延伸至机组顶部,在机组顶部分开成第二分支管5和第三分支管6。
[0043]
其中,所述第二分支管5从机组背部中心顶部延伸至左后上角,再到出风框左前上角,然后往下穿过接水盘旁的孔接到冷凝器排水管9。所述第三分支管6从机组背部中心顶部延伸至右后上角,再到出风框右前上角,然后往下穿过接水盘旁的孔接到冷凝器排水管9。
[004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支管与所述水冷机组之间,在所述支管中未与所述水冷机组的内壳体接触的部分处,设置有保温件(如保温海绵)。
[0045]
具体地,支管(如第一主支管4、第二分支管5和第三分支管6)均贴附在机组内壳体上,未与机组接触部分用海绵贴合保温。所述第一主支管4的进口温度(即冷却水出口水温)约为(t1 a)℃,相较于室内环境温度要高一些,因此可通过给支管(如第一主支管4、第二分支管5和第三分支管6)通冷却水出水给机组壳体进行换热。冷却水出水经过冷却水出水经过支管流动,与壳体换热后可降低其温度,从而降低冷却水排水温度,更为环保,能够降低冷却水出水温度,若水系统为闭式循环系统,则能够降低系统制冷负荷,从而降低制冷系统消耗功率,达到一定的节能效果。
[004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管的走向形式,包括:直管形式、u管形式中的至少之一。
[0047]
具体地,支管走向形式不局限于直管,可制成u管等形式,其它零部件省略。支管可布成u管状,增大换热面积从而加强换热。
[0048]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从冷水机组的冷却水出水管引出支管,贴附在水冷柜机组内壳体进行换热,从而,避免水冷机组的外壳产生凝露,提升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004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水冷机组的一种空调。该空调可以包括:以上所述的水冷机组。
[005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提供一种利用冷却水出水进行防凝露的水冷柜空调系统,从冷却水出水管引出支管,贴附在水冷柜机组内壳体进行换热,以避免凝露,且降低冷却水排水温度。
[0051]
其中,通过调节冷却水出水流量,控制壳体温度,能够解决壳体外部凝露,避免机
组壳体外部凝露;并降低冷却水排水温度。
[0052]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利用冷却水出口水温较高的特性,对水冷柜机组壳体进行加热,管路能够覆盖机组重点凝露区域,使机组壳体温度升高,增大机组壳体外部与周围环境空气温度温差,从而在相对湿度相同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避免机组壳体外部凝露产生,解决了环境湿度较高时,水冷柜机的机组外壳体易产生凝露的问题。
[0053]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冷却水出水经过支管流动,与壳体换热后可降低其温度,从而降低冷却水排水温度,更为环保,解决了冷却水排水温度高的问题。
[0054]
下面结合图2至图3所示的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示例性说明。
[0055]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柜空调控制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水冷柜空调控制系统,即水冷柜机组的制冷循环系统,包括:温湿度传感器1、控制器2、第一电磁阀3、第一主支管4、第二分支管5、第三分支管6、冷却水出水管7、第二电磁阀8、冷却水排水管9、排水10、压缩机11、壳管式冷凝器12、冷却水进水管13、进水14、膨胀阀15、蒸发器16。膨胀阀15通常采用热力膨胀阀;所述机组使用环境:室内,冷却水进水温度t1℃。当机组设定模式为制冷温度16℃、设定风挡为低风挡时,机组出风温度小于16℃,风速较慢,导致机组出风框左右两侧壳体外部温度较低,通常出风框附近壳体温度为设定温度t0℃左右。
[0056]
其中,温湿度传感器1连接至控制器2,控制器2连接至第一电磁阀3的控制端和第二电磁阀8的控制端。壳管式冷凝器12,经冷却水出水管7后,一方面通过第一电磁阀3后连通至第一主支管4,另一方面第二电磁阀8和冷却水排水管9后连通至排水10。第一主支管4,再分别经并联的第二分支管5和第三分支管6后连通至冷却水排水管9。进水14经冷却水进水管13后连通至壳管式冷凝器12。壳管式冷凝器12,经膨胀阀15后连通至蒸发器16。蒸发器16经压缩机11后连通至壳管式冷凝器12。
[0057]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使用冷却水出口水温较高的特性,从壳管式冷凝器12的出口引出第一主支管4贴附在水冷柜机组内壳体(即壳体内表面)进行换热以避免凝露,同时降低冷却水排水温度。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在机组前面板回风格栅处放置温湿度传感器1,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可以检测空气的温度(如回风温度t

)及相对湿度,温湿度传感器1检测到的信息可转换成信号发送给控制器2,所述控制器2可根据该信号调节第一主支管4前第一电磁阀3和第二电磁阀8的开度,从而控制壳管式冷凝器12出口处从第一电磁阀3流至第一主支管4的水流量。这样,将水冷柜空调控制系统的冷却水出水分为两路,在环境相对湿度较大时能充分利用冷却水出水的热量,降低冷却水出水温度,与此同时不会降低出风量及制冷量,能够避免水冷柜机凝露,不会影响用户体验。
[0058]
水冷柜机组的壳体,分成壳体内表面与壳体外表面,壳体内表面仅与所述支管及保温材料接触,壳体外表面与环境接触。
[0059]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柜空调控制系统的一实施例的防凝露控制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水冷柜空调控制系统的防凝露控制流程,包括:
[0060]
步骤1、温湿度传感器1检测空气的温度(如回风温度t

)及相对湿度。
[0061]
步骤2、判断制冷模式下风机是否处于低风档,若是,则执行步骤3;否则,控制第一电磁阀3关闭,并控制第二电磁阀8的开度最大,之后返回步骤1。
[0062]
步骤3、判断空气的相对湿度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值b,若是,则执行步骤4;否则,
控制第一电磁阀3关闭,并控制第二电磁阀8的开度最大,之后返回步骤1。
[0063]
步骤4、判断回风温度t

是否小于设定温度t0,若是,则控制第一电磁阀3开启,并控制第二电磁阀8关小,之后返回步骤1;否则,执行步骤5。
[0064]
步骤5、判断回风温度t

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t0、且小于冷却水进水温度t1,若是,则执行步骤6;否则,控制第一电磁阀3关闭,并控制第二电磁阀8的开度最大,之后返回步骤1。
[0065]
步骤6、判断回风温度t

是否在增大,若是,则控制第一电磁阀3的开度加大,并控制第二电磁阀8的开度减小;否则,控制第一电磁阀3的开度减小,并控制第二电磁阀8的开度加大,之后返回步骤1。
[0066]
在如图3所示的例子中,所述第一电磁阀3为常闭状态、第二电磁阀8为常开状态,通过第一电磁阀3和第二电磁阀8的水流量之和为100%,机组设定制冷模式低风挡时动作。所述控制器2控制逻辑如下:
[0067]
若回风温度t

≥设定温度t0℃、且空气的相对湿度≥设定值b,则控制第一电磁阀3开启、且随回风温度t

的上升增加第一电磁阀3的开度,并控制第二电磁阀8的开度减小、且随回风温度t

的上升减小第二电磁阀8的度开度。
[0068]
若回风温度t

≥冷却水进水温度t1℃、且空气的相对湿度≥设定值b,则控制第一电磁阀3开启最大开度100%,并控制第二电磁阀8开度最小(仍为开启状态)。
[0069]
若回风温度t

<冷却水进水温度t1℃或空气的相对湿度≤设定值b时,控制第一电磁阀3关闭,并控制第二电磁阀8开启最大开度100%。
[0070]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柜空调控制系统的一实施例的水冷柜冷却水出水管路流向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主支管4为机组壳管式冷凝器12出口处引出的一个支管,该第一主支管4贴附在机组内部背部中心壳体处,往上延伸至机组顶部,在机组顶部分开成第二分支管5和第三分支管6。
[0071]
其中,所述第二分支管5从机组背部中心顶部延伸至左后上角,再到出风框左前上角,然后往下穿过接水盘旁的孔接到冷凝器排水管9。内部背部中心,是指机组背后的钣金件(或者叫背部壳体),朝里面的那面(即内部),朝外面的叫外部,中心是指中轴线(即平行于机组左右两边的轴线)。
[0072]
所述第三分支管6从机组背部中心顶部延伸至右后上角,再到出风框右前上角,然后往下穿过接水盘旁的孔接到冷凝器排水管9。
[0073]
上述支管(如第一主支管4、第二分支管5和第三分支管6)均贴附在机组内壳体上,未与机组接触部分用海绵贴合保温。所述第一主支管4的进口温度(即冷却水出口水温)约为(t1 a)℃,相较于室内环境温度要高一些,因此可通过给支管(如第一主支管4、第二分支管5和第三分支管6)通冷却水出水给机组壳体进行换热。冷却水出水经过冷却水出水经过支管流动,与壳体换热后可降低其温度,从而降低冷却水排水温度,更为环保,能够降低冷却水出水温度,若水系统为闭式循环系统,则能够降低系统制冷负荷,从而降低制冷系统消耗功率,达到一定的节能效果。
[0074]
其中,a为设定温度值。设定温度t0、冷却水进水温度t1、设定温度值a、设定值b分别可以取值20、23、4、80%。
[0075]
在如图4所示的例子中,点画线为冷却水进水,虚线为冷却水出水,水流方向如箭
头所示。其中,图4中支管走向形式不局限于直管,可制成u管等形式,其它零部件省略。支管可布成u管状,增大换热面积从而加强换热。
[0076]
由于本实施例的空调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图1所示的装置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0077]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从冷水机组的冷却水出水管引出支管,贴附在水冷柜机组内壳体进行换热,通过调节冷却水出水流量,控制壳体温度,避免机组壳体外部凝露。
[007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空调的一种空调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空调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10和步骤s120。
[0079]
在步骤s110处,在所述水冷机组的风机在制冷模式下按设定的低风档运行的情况下,获取所述水冷机组的前面板回风格栅处的回风温度和回风相对湿度。
[0080]
在步骤s120处,根据所述水冷机组的前面板回风格栅处的回风温度和回风相对湿度,控制所述支管的第一开关的开度和所述主管的第二开关的开度,以降低所述冷却水出水管7的出水口的出水温度。
[0081]
具体地,在机组前面板回风格栅处放置温湿度传感器1,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可以检测空气的温度(如回风温度t

)及相对湿度,温湿度传感器1检测到的信息可转换成信号发送给控制器2,所述控制器2可根据该信号调节第一主支管4前第一电磁阀3和第二电磁阀8的开度,从而控制壳管式冷凝器12出口处从第一电磁阀3流至第一主支管4的水流量。所述第一电磁阀3为常闭状态、第二电磁阀8为常开状态,通过第一电磁阀3和第二电磁阀8的水流量之和为100%,机组设定制冷模式低风挡时动作。这样,将水冷柜空调控制系统的冷却水出水分为两路,在环境相对湿度较大时能充分利用冷却水出水的热量,降低冷却水出水温度,与此同时不会降低出风量及制冷量,能够避免水冷柜机凝露,不会影响用户体验。
[008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20中根据所述水冷机组的前面板回风格栅处的回风温度和回风相对湿度,控制所述支管的第一开关的开度和所述主管的第二开关的开度,包括以下任一种控制情形:
[0083]
第一种控制情形:若所述回风温度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且所述回风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设定值,则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开启、且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的开度随所述回风温度的上升而增大,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的开度减小、且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的开度随所述回风温度的上升而继续减小。
[0084]
具体地,若回风温度t

≥设定温度t0℃、且空气的相对湿度≥设定值b,则控制第一电磁阀3开启、且随回风温度t

的上升增加第一电磁阀3的开度,并控制第二电磁阀8的开度减小、且随回风温度t

的上升减小第二电磁阀8的度开度。
[0085]
第二种控制情形:若所述回风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冷却水出水管7的进水口的冷却水进水温度、且所述回风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设定值,则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开启至设定的最大开度,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的开度减小至设定的最小开度。
[0086]
具体地,若回风温度t

≥冷却水进水温度t1℃、且空气的相对湿度≥设定值b,则控制第一电磁阀3开启最大开度100%,并控制第二电磁阀8开度最小(仍为开启状态)。
[0087]
第三种控制情形:若所述回风温度小于所述冷却水出水管7的进水口的冷却水进水温度或所述回风相对湿度小于设定值,则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关闭,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开启至设定的最大开度。
[0088]
具体地,若回风温度t

<冷却水进水温度t1℃或空气的相对湿度≤设定值b时,控制第一电磁阀3关闭,并控制第二电磁阀8开启最大开度100%。
[0089]
由此,在机组前面板回风格栅处放置温湿度传感器1,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可以检测空气的温度(如回风温度t

)及相对湿度,温湿度传感器1检测到的信息可转换成信号发送给控制器2,所述控制器2可根据该信号调节第一主支管4前第一电磁阀3和第二电磁阀8的开度,从而控制壳管式冷凝器12出口处从第一电磁阀3流至第一主支管4的水流量。这样,将水冷柜空调控制系统的冷却水出水分为两路,在环境相对湿度较大时能充分利用冷却水出水的热量,降低冷却水出水温度,与此同时不会降低出风量及制冷量,能够避免水冷柜机凝露,不会影响用户体验。
[0090]
由于本实施例的方法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空调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0091]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从冷水机组的冷却水出水管引出支管,贴附在水冷柜机组内壳体进行换热,冷却水出水经过支管流动,与壳体换热后可降低其温度,从而降低冷却水排水温度,更为环保。
[0092]
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009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