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节能的供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0-12 20:0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供热 节能 能源 系统


1.本技术涉及能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节能的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北方城镇供热负荷需求急剧增长,集中供热系统的供热密度越来越大,供热半径越来越大。北方城镇供热能耗约占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的60%,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但是现有的供热系统中二级供热管网只能通过二级供热管网内的二网供水管上的流量泵传输至用户,会出现用户需要的流量和热量与二网供水管输送的流量和热量不匹配的问题,不仅供热效率低,而且浪费能源。
4.因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需要提供一种节能的供热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的供热系统,使用户需要的流量和热量与二网供水管输送的流量和热量更加匹配,提高供热效率,节省能源。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中至少一个,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7.本技术提供一种节能的供热系统,包括:
8.热源、一级供热管网、换热装置和二级供热管网;
9.所述热源用于对一次冷水进行加热,生成一次热水并通过所述一级供热管网输送至换热装置;
10.用户生成的二次冷水通过所述二级供热管网返回至所述换热装置;
11.所述换热装置对所述一次热水和二次冷水进行换热,生成二次热水,并通过所述二级供热管网将二次热水传输至用户,生成的所述一次冷水通过所述一级供热管网传输至热源;
12.所述二级供热管网包括:
13.二网供水管;
14.以及与所述二网供水管并联的二网回水管;
15.两端分别与所述二网供水管和二网回水管管路连接的二网连通管;
16.所述二网连通管用于均衡所述二网供水管和二网回水管中的水的流量;
17.所述二网供水管上设置有流量泵,所述流量泵用于将所述换热装置中生成的二次热水通过所述二网供水管传输至用户;
18.所述二网回水管上设置有热量泵,所述热量泵用于将所述用户中生成的二次冷水进行加热并传输至所述换热装置。
19.可选的,所述二网供水管和二网回水管两端均分别与换热装置和用户管路连接。
20.可选的,所述流量泵一端通过二网供水管与所述二网连通管连接,另一端通过二网供水管与用户连接。
21.可选的,所述热量泵一端通过第二回水管与所述二网连通管连接,另一端通过二网回水管与换热装置连接。
22.可选的,所述一级供热管网包括:
23.一网供水管;
24.以及与所述一网供水管并联的一网回水管;
25.两端分别与所述一网供水管和一网回水管管路连接的一网连通管;
26.所述一网连通管上设置有循环泵,以使得所述热源内的水进行单向循环。
27.可选的,所述一网供水管和一网回水管两端均分别与所述热源和换热装置管路连接;
28.所述一级供热管网的所述一网供水管用于将所述热源生成的一次热水传输至所述换热装置中;
29.所述一网回水管用于将所述换热装置中产生的一次冷水传输至所述热源。
30.可选的,所述一网回水管上设置有所述一网分布泵,所述一网分布泵一端通过所述一网回水管与所述一网连通管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一网回水管与所述换热装置连接;
31.所述一网分布泵用于将所述换热装置中生成的一次冷水通过所述一网回水管传输至所述热源中。
32.可选的,所述换热装置为板式换热器。
3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34.针对目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节能的供热系统,通过在二级供热管网与二网回水管之间设置连通管,可以消纳二网供水管与二网回水管之间的水的流量差,通过在回水管中设置热量泵,使得用户返回至换热器中的水可以通过热量泵将其根据外界温度以及用户的需求进行加热,而且还可以根据用户的流量需求控制返回至换热器中的水的流量,提高了供热效率低,减少了能耗,而且该供热系统控制简单,运行调节方便,可结合气候补偿,灵活调度,适应不同的运行工况。
附图说明
3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6.图1示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节能的供热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在下述的描述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一个或者多个实施方式的全面理解,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然而,很明显,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现这些实施方式。
3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9.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0.在实际应用中,由热源引伸出多个供热管网,即一级供热管网和二级供热管网,每个供热管网可以负责对一个小区供热,本技术提供的供热系统是根据热源引出的一条供热管网进行说明。
4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节能的供热系统,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节能的供热系统,包括:热源1、一级供热管网、换热装置3和二级供热管网;所述热源1用于对一次冷水进行加热,生成一次热水并通过所述一级供热管网输送至换热装置3;用户5生成的二次冷水通过所述二级供热管网返回至所述换热装置3;所述换热装置3对所述一次热水和二次冷水进行换热,生成二次热水,并通过所述二级供热管网将二次热水传输至用户5,生成的所述一次冷水通过所述一级供热管网传输至热源1;所述二级供热管网包括:二网供水管41;以及与所述二网供水管41并联的二网回水管42;两端分别与所述二网供水管41和二网回水管42管路连接的二网连通管43;所述二网连通管43用于均衡所述二网供水管41和二网回水管42中的水的流量;所述二网供水管41上设置有流量泵44,所述流量泵44用于将所述换热装置3中生成的二次热水通过所述二网供水管41传输至用户5;所述二网回水管42上设置有热量泵45,所述热量泵45用于将所述用户5中生成的二次冷水进行加热并传输至所述换热装置3。
42.在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二级供热管网与二网回水管42之间设置连通管,可以消纳二网供水管41与二网回水管42之间的水的流量差,通过在回水管中设置热量泵45,使得用户5返回至换热器中的水可以通过热量泵45将其根据外界温度以及用户5的需求进行加热,而且还可以根据用户5的流量需求控制返回至换热器中的水的流量,提高了供热效率低,减少了能耗,而且该供热系统控制简单,运行调节方便,可结合气候补偿,灵活调度,适应不同的运行工况。
43.需要说明的是,一次冷水包括从外界传输的冷水,以及从换热装置3中传输至热源1的水,即传输至热源1内的水均成为一次冷水。
44.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二网供水管41和二网回水管42两端均分别与换热装置3和用户5管路连接。这样,可以使得流经用户5的水得以有效循环;所述流量泵44一端通过二网供水管41与所述二网连通管43连接,另一端通过二网供水管41与用户5连接;所述热量泵45一端通过第二回水管与所述二网连通管43连接,另一端通过二网回水管42与换热装置3连接;通过流量泵44可以控制二网供水管41中的流量,从而控制流向用户5的二次热水的流量,通过热量泵45可以控制二网回水管42流向换热装置3的水的流量以及热量;其中,热量泵45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还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外界温度,并将检测结果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检测结果控制热量泵45的工作参数,从而热量泵45对
二网回水管42中的水的流量以及热量进行调节;这样,通过热量泵45的使用,可以使得二级供热管网中的水结合气候补偿实现最佳流量和热量的控制;
45.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一级供热管网包括:一网供水管21;以及与所述一网供水管21并联的一网回水管22;两端分别与所述一网供水管21和一网回水管22管路连接的一网连通管23;所述一网连通管23上设置有循环泵,以使得所述热源1内的水进行单向循环。通过在一网连通管23上设置循环泵,使得一网供水管21内的水通过循环泵以及一网连通管23始终可以流向一网回水管22,从而使得热源1内的水的循环流量大于所述一级供热管网内水的循环流量,保证热源1内的水流量处于最佳状态,提高一级供热管网的回水温度;进一步提高了供热系统的效率,降低了能耗。
46.具体的,所述一网供水管21和一网回水管22两端均分别与所述热源1和换热装置3管路连接;所述一级供热管网的一网供水管21用于将所述热源1生成的一次热水传输至所述换热装置3中,所述一网回水管22用于将所述换热装置3中产生的一次冷水传输至所述热源1;
47.进一步的,所述一网回水管22上设置有所述一网分布泵25,所述一网分布泵25一端通过所述一网回水管22与所述一网连通管23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一网回水管22与所述换热装置3连接;所述一网分布泵25用于将所述换热装置3中生成的一次冷水通过所述一网回水管22传输至所述热源1中。其中,分布泵25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还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外界温度,并将检测结果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检测结果控制分布泵25的工作参数,从而分布泵25对一网回水管22中的水的流量进行调节;分布泵25的使用,可以控制一网回水管22中输送至热源1的一次冷水的流量,从而控制换热装置3所需水的流量和速度,使得一级供热管网中的水结合气候补偿实现最佳流量的控制;这样,进一步提高了节能效果,通过气候补偿控制实现用户5所需要的热量,减少热耗,而且在输送同样热量的情况下,通过分布泵25替代现有技术中的节流装置,供热系统使用的电能也比常规供热系统降低50%以上。
48.在实际应用中,本技术提供的节能的供热系统,可根据室外气候的温度变化,调解运行模式。
49.在采暖中期,外界温度较低时,热源1,分布泵25、换热装置3、流量泵44和热量泵45均连续运行,本技术提供的供热系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运行:
50.第一,一级供热管网中的分布泵25可以根据接收的控制器传输的检测结果控制一网回水管22中返回至热源1的一次冷水的流量;二级供热管网中的热量泵45可以根据接收的控制器传输的检测结果控制二网回水管42中返回至换热装置3中的二次冷水的流量,流量泵44根据用户5的热量需求控制二网供水管41中的流量,这里,热量泵45和流量泵44可以同时结合控制器检测结果进行运行参数的调解,使热量泵45和流量泵44的流量均处于最佳状态;
51.第二,一级供热管网中的分布泵25可以根据接收的控制器传输的检测结果控制一网回水管22中返回至热源1的一次冷水的流量,二级供热管网中的热量泵45可以根据接收的控制器传输的检测结果控制二网回水管42中返回至换热装置3中的二次冷水的流量,流量泵44根据用户5的热量需求控制二网供水管41中的流量,使流量泵44的流量处于最佳状态,这里,分布泵25和热量泵45可以同时结合控制器检测结果进行运行参数的调解;
52.第三,分布泵25采用定流量运行,即一网回水管22中的一次冷水传输至热源1中的流量为定值,二级供热管网中的热量泵45可以根据接收的控制器传输的检测结果控制二网回水管42中返回至换热装置3中的二次冷水的流量,流量泵44根据用户5的热量需求控制二网供水管41中的流量,使流量泵44的流量处于最佳状态;当然,供热系统中的热源1、分布泵25、换热装置3、流量泵44和热量泵45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运行,不限于上述三种运行方案。
53.在采暖初末期,外界温度相对较高时,,本技术提供的供热系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运行:
54.第一,热源1根据用户5全天的所需供热温度,以及所需负荷,恒定的输出热量;一级供热管网中的分布泵25控制一网回水管22中返回至热源1的一次冷水的流量,并间歇运行,当分布泵25处于运行状态时,其运行方式为定流量运行,即一网回水管22中的一次冷水传输至热源1中的流量为定值,这样可以避免换热装置3在运行和停止的切换过程中间歇性争水;二级供热管网中的热量泵45可以根据接收的控制器传输的检测结果控制二网回水管42中返回至换热装置3中的二次冷水的流量,并间歇运行;流量泵44根据用户5的热量需求控制二网供水管41中的流量,并间歇运行,使流量泵44的流量处于最佳状态;当然,供热系统中的热源1、分布泵25、换热装置3、流量泵44和热量泵45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运行,不限于上述一种运行方案;
55.第二,热源1在升温过程中,经过分布泵25的一次冷水的流量恒定,当达到用户5的供热需求并稳定后,热源1间歇运行;分布泵25根据接收的控制器传输的检测结果控制一网回水管22中返回至热源1的一次冷水的流量,并间歇运行;二级供热管网中的热量泵45可以根据接收的控制器传输的检测结果控制二网回水管42中返回至换热装置3中的二次冷水的流量,并间歇运行;流量泵44根据用户5的热量需求控制二网供水管41中的流量,并间歇运行;换热装置3根据实际运行情况间歇运行。这里,热量泵45和流量泵44可以同时结合控制器检测结果进行运行参数的调解,使热量泵45和流量泵44的流量均处于最佳状态;当然,供热系统中的热源1、分布泵25、换热装置3、流量泵44和热量泵45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运行,不限于上述一种运行方案。
56.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