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城市道路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0-19 22:1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排水 城市道路 道路 结构


1.本技术涉及道路排水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城市道路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城市道路施工中,为了更好的实现路面排水,往往将道路路面设计成中间高、两边低的斜面,从而使路面积水排入两侧的排水管道中,路面的倾斜度一般为1.5%

2.5%。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虽然能够起到路面排水的效果,但是由于路面倾斜设置,会导致行驶在这种路面上的车辆的损耗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保证城市道路的正常排水同时减轻车辆在路面行驶时的损耗,本技术提供一种城市道路排水结构。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城市道路排水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城市道路排水结构,包括行车道和位于行车道宽度方向两侧的人行道,所述行车道由透水材料铺筑且顶面为水平面,所述行车道和人行道之间设置有排水通道,所述行车道下方由上到下依次铺设有透水层、排水层、砂石垫层、土基,所述排水通道的底端低于排水层,所述排水层与排水通道连通。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落到行车道上的雨水依次经过行车道路面、透水层后到达排水层,在排水层内的雨水汇流到排水通道内排出,从而保证了行车道的路面积水及时排出;并且由于路面平坦,减少了行驶车辆的磨损程度。
8.优选的,所述排水层沿宽度方向由中间向两侧斜向下倾斜设置。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排水层倾斜设置便于雨水流入两侧的排水通道。
10.优选的,所述排水层的倾斜度为3

5%。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排水层内的雨水具有较快的排水速度。
12.优选的,所述人行道的顶面为向行车道倾斜的坡面。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人行道上的水及时排出,避免人行道积水。
14.优选的,所述人行道的坡度为1

1.5%。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人行道具有一定坡度的同时避免因坡度过大影响行走体验。
16.优选的,所述排水通道的顶端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的顶面与行车道和人行道的顶面齐平,所述盖板上开设有若干排水孔。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落到人行道上的水及时流入排水通道内,避免雨水漫流到行车道上。
18.优选的,所述人行道的下方由上到下依次铺设有透水层、排水层、砂石垫层和土基,所述排水层与排水通道连通。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人行道上的雨水通过层流和渗流两种方式进行排水,最终都汇集到排水通道内排走。
20.优选的,所述人行道下方的排水层向行车道方向倾斜设置。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快排水层内的排水速度,将排水层内的雨水及时排出。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将行车道利用透水材料铺设并将行车道路面水平设置,使行车道路面积水通过渗流的方式进入排水层并由排水层流入行车道两侧的排水通道内,保证了路面排水,将路面由具有一定坡度的斜面变为水平面,使车辆在平坦路面行驶,减少了车辆的损耗;
24.2.将人行道路面设置成向排水通道倾斜的斜面,能够将路面积水及时排出,提高雨天人们的出行体验。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城市道路排水结构的剖视图。
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城市道路排水结构的排水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城市道路排水结构的剖视图。
2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城市道路排水结构的排水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行车道;2、人行道;3、土基;4、砂石垫层;5、混凝土垫层;6、排水层;7、透水层;8、排水通道;81、盖板;82、排水孔;83、连通部;9、挡水台。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实施例一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城市道路排水结构。参照图1、2,城市道路排水结构包括行车道1和位于行车道1宽度方向两侧的人行道2以及位于行车道1和人行道2之间的排水通道8。
33.行车道1由透水材料铺筑。行车道1下方由上到下依次铺设有透水层7、排水层6和砂石垫层4。砂石垫层4下方为土基3。
34.土基3夯实后顶面平整。排水层6由中间向两侧斜向下设置,倾斜度为3

5%。砂石垫层4的底面平整、顶面与排水层6的底面匹配。透水层7的顶面平整且底面与排水层6的顶面匹配。
35.人行道2为非透水材料铺筑。人行道2下方由上到下依次为混凝土垫层5、砂石垫层4,砂石垫层4下方为土基3。混凝土垫层5、砂石垫层4均水平铺设。人行道2的顶面为向行车道1倾斜的坡面,坡度为1

1.5%。将人行道2的顶面设置成坡面,能够使人行道2上的水快速流向排水通道8。
36.排水通道8的顶面与行车道1和人行道2的顶面齐平,底面与砂石垫层4的底面齐平。排水通道8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排水通道8的混凝土层。施工时,先将土基3夯实,之后在土基3上开挖出用于浇筑混凝土层的沟槽,在沟槽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层强度达到要求后再施工排水通道8。
37.排水通道8与排水层6相对的位置开设有允许水从排水层6进入排水通道8的连通
部83。
38.排水通道8的顶部设置有将排水通道8上方封堵的盖板81。盖板81上开设有若干排水孔82。盖板81的顶面与行车道1和人行道2的顶面齐平。
39.行车道1顶面上靠近排水通道8的位置设置有挡水台9。挡水台9主要用于对来自人行道2的水流的阻挡,使水流全部进入排水通道8内而不会进入行车道1内。挡水台9也可以是绿化隔离带。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城市道路排水结构的实施原理为:根据设计要求,铺筑好行车道1和人行道2、固定好排水通道8,在雨季,落到行车道1上的水由透水层7进入排水层6后汇流至行车道1两侧的排水通道8内,落到人行道2上的水沿坡面流向排水通道8并由盖板81上的排水孔82进入排水通道8内,雨水最后由排水通道8排走。
41.实施例二
4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城市道路排水结构。参照图3、图4,城市道路排水结构包括行车道1和位于行车道1宽度方向两侧的人行道2以及位于行车道1和人行道2之间的排水通道8。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人行道2由透水材料铺筑。人行道2下方由上到下依次是透水层7、排水层6和砂石垫层4。排水层6向行车道1方向倾斜,倾斜度为3

5%。排水层6上方的透水层7和下方的砂石垫层4均与排水层6配合。排水层6与排水通道8由连通部83连通。
4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城市道路排水结构的实施原理为:根据设计要求,铺筑好行车道1和人行道2、固定好排水通道8,在雨季,落到行车道1上的水由透水层7进入排水层6后汇流至行车道1两侧的排水通道8内,落到人行道2上的水沿坡面流向排水通道8并由盖板81上的排水孔82进入排水通道8内并且部分雨水经过透水层7进入排水层6后进入排水通道8,雨水最后由排水通道8排走。
44.本技术的道路排水结构将行车道1的上表面由原来的斜面变为水平面,在保证排水效果的同时使车辆完全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驶,不会出现跑偏的问题,减少行驶车辆的损耗。
4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