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轨枕的转运车辆和相关联的铁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1-10-19 23:3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用于 轨枕 轨道 替换 建造


1.本发明总体上涉及建造和替换列车的技术领域,其用于提供用于建造铁路轨道的必要设备,或者用于当构成轨道的一些或全部材料分解时替换这些材料,即轨条和轨枕以及将轨道支撑在一起的压载物。
2.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轨枕的转运车辆,其设计为用于配备给铁路车辆,例如相关的铁路车辆。


背景技术:

3.铁路运输网络的建设者或经营者经常需要建造新的铁路轨道或整修现有的铁路轨道,即替换组成它们的某些元件,例如铁轨和支撑铁轨的轨枕,以及固定装置和其他附件。对于更换的需求是巨大的,这是由轨道的寿命和磨损造成的,然而用新的型号替换旧型号以提高性能也是一个问题。
4.在最完整的替换或建造情况下,使用铁路车队进行此类操作,例如替换或建造列车,该列车包括多个用于执行替换或建造的不同操作的专用机器。典型的替换操作使用专门的铁路车队,铁路车队包括能够依次执行以下操作的机器:压载物清理、压载物筛选和压载物清除产品的撤离,通过为卸货而设计的车厢上的传送带或路堤上的直接喷射,更换翻新的轨道(轨条和轨枕)、轨道的压载和抬高、校平和矫直、钢轨焊接、固定装置的松开、再次校平和矫直、护臂的调整以及肩部的清洁。
5.不论涉及的是建造还是更换,这种铁路车队都包括用于轨枕(至少有新轨枕,以及可选择的旧轨枕)的多个运输车厢,以为专用机器提供例如用于铺设新轨枕和移除旧轨枕的设备。
6.已知如何在这种车厢组件上为机架提供连续的工作路径,该机架在来回运动的过程中会在第一存储车厢上拾捡新轨枕,然后将它们移动到第二车厢,尤其是在将要到用于铺设新轨枕的设备的传送带上,并可选择地在回程中拾取已收集在第三车厢的磨损轨枕,其可能对应于第二车厢,并将它们放置在第四存储车厢上,第四存储车厢可能对应于第一车厢。
7.使用这种机架并非没有缺点。特别是,在多辆车上以相对较高的速度在机架的工作路径上来回行驶,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并给予特别注意,以防止在铺设新轨枕和移除磨损轨枕的操作过程中,位于列车上或旁边的人发生事故。
8.此外,文献wo2019129678a1示出了一种用于货盘的转运车辆,该货盘在位于车厢的上层的上输送机和位于车厢的下层的下输送机之间,这两个输送机一个放置在另一个之上,并且具有相反的循环方向。转运是通过升降机进行的,该升降机仅具有在上层输送机出口处的上层接收区域和上层输送机正下方的下层输送机入口处的输送平台之间粹的垂直运动。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发明旨在通过特别提出一种解决方案来确保现有技术的一些或全部缺点,以确保轨枕的转运,同时消除该机架沿其工作路径的移动所涉及的缺点。
10.为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轨枕的转运车辆,其设计为配备给例如机车编组、列车的铁路车辆,该转运车辆包括由至少一个行走装置支撑的底架,并且还包括成组的一个或多个接收区域和成组的一个或多个输送平台,该成组的一个或多个接收区域包括至少一个用于轨枕的接收区域,该成组的一个或多个输送平台包括至少一个轨枕输送平台,转运车辆的特征在于,转运车辆包括至少一个由电枢支撑的活动平台,该电枢由底架支撑并相对于底架固定,该活动平台配置为将轨枕从接收区域移动到输送平台,该输送平台沿着转运车辆的纵向方向远离接收区域,活动平台沿转运车辆的纵向方向位于接收区域和输送平台之间。
11.穿过是指,运输是通过将负载(在此包括一个或多个轨枕)从一个点提升和移位至另一点(在此从接收区域到运输平台)。
12.具有这样的特征组合的用于轨枕的转运车辆,能够共同处理(co

locate)轨枕转运操作。因此,该转运操作集中在单个车辆上,并由至少一个活动平台来实施,该活动平台的电枢相对于车辆的底架固定,这确保了可能会发现自己在车辆附近的人员的安全,从而消除了与传统机架运动相关的限制。此外,轨枕相对于接收区域和输送平台的定位允许它沿着车辆的纵向方向,沿与列车沿铁路运输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来移动轨枕。因此,每个轨枕都沿相同的输送和转运方向连续地输送和移动。输送和转运的方向可能取决于许多方面,尤其是关于新轨枕或磨损轨枕、以及轨枕存储区域相对于其他车厢的位置。
13.接收区域和平台优选位于不同的高度。
14.根据一个实施例,用于轨枕的转运车辆设计成配备给包括用于铺设新轨枕的设备的铁路车辆,该转运车辆还包括:
15.‑
用于接收和卸堆叠新轨枕的第一区域,其属于成组的一个或多个接收区域,第一区域配置为接收来自铁路车辆的存储区域的新轨枕;
16.‑
用于输送新轨枕的第二平台,其属于成组的一个或多个输送平台,可将新轨枕从第二平台输送到用于铺设新轨枕的设备,用于输送新轨枕的第二平台沿转运车辆的纵向方向远离用于接收和卸堆叠新轨枕的第一区域;
17.‑
活动平台,其配置为将新轨枕从第一接收区域移动到第二输送平台。这允许将新轨枕从用于接收和卸堆叠新轨枕的第一区域转运至用于输送新轨枕的第二平台的操作的共同处理。
18.根据一个实施例,转运车辆设计为配备给包括用于移除磨损轨枕的设备的铁路车辆,该转运车辆包括:
19.‑
用于输送磨损轨枕的第一平台,其属于成组的一个或多个输送平台,能够将磨损轨枕从第一平台输送到铁路车辆的存储区域;
20.‑
用于接收磨损轨枕的第二区域,其属于成组的一个或多个接收区域,第二区域配置为接收来自用于移除磨损轨枕的设备的轨枕,该用于接收磨损轨枕的第二区域沿转运车辆的纵向方向远离用于输送磨损轨枕的第一平台;
21.‑
活动平台,其配置为将磨损轨枕从第二接收区域移动到第一输送平台。这允许将
从用于接收磨损轨枕的第二区域转运至用于输送磨损轨枕的第一平台的操作,优选与将新轨枕从用于接收和卸堆叠新轨枕的第一区域转运至用于输送新轨枕的第二平台的操作结合以共同处理。
22.根据一个实施例,支撑活动平台的电枢容纳在由轨枕转运车辆的轨距,优选其底架的轨距横向界定的空间中。因此,电枢的宽度和长度尺寸受到车辆或底架的尺寸限制,这允许以某种紧凑的形式遵守安全标准,而不受沿铁路轨道行驶的占地面积的限制,并且可能涉及铁路轨道的外部环境。在此,长度对应于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即沿铁路轨道的运动方向)的尺寸,并且宽度对应于沿车辆的侧向或横向方向(垂直于纵向方向)的尺寸。
23.优选地,活动平台完全容纳在预定的铁路轨距界定的空间内,例如国际铁路联盟(uic)认可的轨距,例如国际轨距(ppi)或其他轨距,例如ga、gb或gc轨距。
24.根据一个实施例,存在单个活动平台。这种特征提供了一种简单的设计,其允许同时实施两个转运流,一个用于新轨枕,还有一个优选用于磨损轨枕。
25.根据一个实施例,活动平台包括夹持系统,该用于夹持系统用于夹持由提升系统悬挂的至少一个轨枕,提升系统相对于电枢是可移动的,夹持系统优选包括扩张器,该扩张器配置成运输成组包装的多个轨枕。由于夹持系统悬挂于相对于电枢可移动的提升系统,因此活动平台的可移动部分相对于底架处于一定高度,以进一步确保安全性。
26.根据一个实施例,提升系统由梭子承载,该梭子相对于电枢是可平移移动的,优选地沿着平行于基准轴线的平移,该基准轴线对应于车辆的纵向方向。
27.为了不妨碍活动平台的行进,同时仍要确保其在使用中的安全性,电枢具有用于引导和支撑可移动的梭子的轨道,其位于至少一个接收区域和至少一个输送平台之上,优选位于第一接收区域和第二输送平台之上,并且优选同样在第二接收区域和第一输送平台之上。
28.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输送平台的高度大于第一接收区域的高度。替代地或补充地,第二输送平台的高度大于第二接收区域的高度。
29.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输送平台和第一接收区域比第二输送平台和第二接收区域更靠近转运车辆的第一端部。在一种特定配置中,车辆的该第一端部对应于该车辆的前部。在这种配置中,相对于铁路车辆的行进方向,第一输送平台和第一接收区域位于车辆的前部,第二输送平台和第二接收区域则优选位于车辆的后部。这种布置允许优化活动平台的工作空间,特别是当将转运车辆放置在一方面的存储车厢与另一方面的承载用于铺设新轨枕的设备和/或用于移除磨损轨枕的设备的至少一辆工作车厢之间时。
30.根据一个实施例,转运车辆在接收区域的至少一个中,优选在用于接收和卸堆叠新轨枕的第一区域中包括升降机构,其配置成定位至少一个轨枕,优选包装的轨枕。这种升降机构允许将包装的轨枕放置在便于活动平台处理的位置,从而限制序列时间并实现更快的工作。升降机构的操作同样能够在以相对于活动平台的运动而言隐蔽的时间内进行。
31.根据一个实施例,转运车辆包括用于轨枕的堆叠的移位机构的至少一部分,以使该轨枕的堆叠朝向接收区域中的至少一个,优选朝向用于接收和卸堆叠新轨枕的第一区域平移移动,移位机构优选包括推车,该推车配置为放置在位于轨枕的堆叠之下的导轨上。
32.根据一个实施例,移位机构配置为使每个推车往复移动一个步长,该步长优选对应于大于轨枕的堆叠的长度的距离,移位机构配置为使得每个推车沿着前进路径承载轨枕
的堆叠,并且配置为在空载之后沿与前进路径相对的返回路径行进,而不移动轨枕。这种配置省去了在行进的端部处存储推车的系统,并且省去了推车的长且笨重的返回路径。
33.根据一个实施例,转运车辆包括第三输送装置,该第三输送装置例如用于输送例如压载物的材料,其垂直地位于活动平台之下。当然,这可能涉及用过的压载物、新压载物、或者甚至从经过回收处理后获得的可循环利用的压载物。
34.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其涉及一种用于铁路工作类型的车辆,包括例如用于铺设新轨枕的设备和/或用于移除磨损轨枕的设备,铁路车辆包括至少一个轨枕存储车厢,该存储车厢包括用于轨枕的存储区域、包括用于铺设新轨枕的设备和/或用于从铁路轨道移除磨损轨枕的设备的一个或多个车厢,其特征在于,该车辆还包括例如前面所述的转运车辆。
35.根据一个实施例,铁路车辆包括用于堆叠磨损轨枕的车厢,其具有用于堆叠该磨损轨枕的活动平台,以便转运来自转运车辆的磨损轨枕,该堆叠活动平台由相关联的电枢支撑,该电枢相对于用于磨损轨枕的堆叠车厢是固定的。以这种方式,堆叠活动平台同样确保了可能在其附近的任何人的安全。
36.根据一个实施例,该铁路车辆包括:
37.‑
第一撤离输送装置,用于将磨损轨枕从用于移除磨损轨枕的设备输送到用于磨损轨枕的第二接收区域;和
38.‑
第二撤离输送装置,用于将磨损轨枕从用于输送磨损轨枕的第一平台输送到铁路车辆的存储区域;
39.和/或
40.‑
第一路径输送装置,用于将新轨枕从铁路车辆的存储区域输送到用于接收和卸堆叠新轨枕的第一区域;和
41.‑
第二路径输送装置,用于将新轨枕从用于输送新轨枕的第二平台输送到用于铺设新轨枕的设备;
42.铁路车辆包括第三输送装置,其例如用于输送例如压载物的材料,竖直地位于第一和第二撤离输送装置和/或第一和第二路径输送装置之上。
43.根据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轨枕转运的方法,其用于配备给包括例如用于铺设新轨枕的设备和/或用于移除磨损轨枕的设备的铁路车辆,转运车辆包括由至少一个行走装置支撑的底架,还包括成组的一个或多个轨枕接收区域和成组的一个或多个输送平台,该一个或多个轨枕接收区域具有至少一个轨枕接收区域,该成组的一个或多个输送平台具有至少一个轨枕输送平台,该转运方法的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通过由电枢支撑的至少一个活动平台,将至少一个轨枕从接收区域转运到输送平台的至少一个步骤,该输送平台沿转运车辆的纵向方向与该接收区域成一距离,电枢由底架支撑并相对于底架固定,活动平台相对于转运车辆的纵向方向位于接收区域和输送平台之间。
44.根据一个实施例,该转运车辆包括:
45.‑
用于接收和卸堆叠新轨枕的第一区域,属于成组的一个或多个接收区域,其配置为接收来自铁路车辆的存储区域的新轨枕;
46.‑
用于输送新轨枕的第二平台,属于成组的一个或多个输送平台,能够将该新轨枕从第二平台输送到用于铺设新轨枕的设备,用于输送新轨枕的第二平台沿转运车辆的纵向
方向远离用于接收和卸堆叠新轨枕的第一区域,并且可选地,其高度不同于用于接收和卸堆叠新轨枕的第一区域的高度;
47.转运步骤包括通过活动平台将至少一个新轨枕从第一接收区域转运到第二输送平台的步骤。
48.根据一个实施例,用于轨枕的转运车辆包括:
49.‑
用于输送磨损轨枕的第一平台,属于成组的一个或多个输送平台,能够将该磨损轨枕从第一平台输送至铁路车辆的存储区域;和
50.‑
用于接收磨损轨枕的第二区域,属于成组的一个或多个接收区域,该第二区域配置为接收来自用于移除磨损轨枕的设备的磨损轨枕,用于接收磨损轨枕的第二区域沿转运车辆的纵向方向远离用于输送磨损轨枕的第一平台,并且可选地,其高度不同于用于输送磨损轨枕的第一平台;
51.转运步骤包括通过活动平台将至少一个磨损轨枕从第二接收区域转运到第一输送平台的步骤。
附图说明
52.通过阅读以下描述并参考附图,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明显,其中:
53.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铁道车辆的轮廓图;
54.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转运车辆的侧视图;
55.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转运车辆的侧视图;
56.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存储车厢的侧视图;
57.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堆叠磨损轨枕的车厢的侧视图;
58.图6是两个输送机之间的交叉处的俯视图;
59.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铁道车辆的存储车厢的简化的横截面视图。
60.为了更加清楚,在所有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61.参照图1,其示出了一种类型的铁路车辆1,铁路车辆1包括用于铺设新轨枕21的设备11和用于移除磨损轨枕22的设备12。这种用于铺设轨枕21和移除轨枕22的设备的主要功能是翻新铁轨,例如,用于更换磨损轨枕22或者用更新的模型来替换磨损轨枕22,从而改善铁路轨道的性能。
62.铁路车辆1(例如图1中示出的替换列车)由连接在一起的一系列车厢组成,其通常是关节式的以形成铁路车队(convoy),并被列车头拖拽。替换列车1在其运行过程中沿前进方向移动,并且每节车厢沿纵向方向x延伸,替换列车1具有沿列车的前进方向定向的前端部av以及与前端部av纵向相反的后端部ar。
63.参照图1至图7,替换列车1配备有用于枕轨21、22的转运车辆100。转运车辆100设计成相对于替换列车1移动,往返于包括用于铺设新轨枕21的设备11和用于移除磨损轨枕22的设备22的至少一个车厢以及用于新轨枕21和磨损轨枕22的存储车厢300(图4)之间。转运车辆100的功能是确保以下各项之间的连续流通:
64.‑
磨损轨枕22的撤离(evacuation)流c1,其从用于移除磨损轨枕22的设备至铁路
车辆1的存储区域,其可能延伸穿过多个存储车厢,撤离流c1沿转运车辆的纵向方向和第一方向定向;和
65.‑
新轨枕21的供应流c2,其从列车的存储区域至用于铺设新轨枕21的设备,供应流c2沿转运车辆的纵向方向和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定向。
66.在附图所示的配置中,相对于用于轨枕21、22的转运车辆100,用于铺设新轨枕21的设备11和移除磨损轨枕22的设备12位于铁路车辆1的后方;并且相对于用于轨枕21、22的转运车辆100,存储车厢300位于铁路车辆1的前方。然而,可以考虑相反的布置。
67.如铁路车辆1的其他车厢一样,转运车辆100包括由两个转向架111支撑的底架110,两个转向架111位于底架110的前端部和后端部这两处,并且每个转向架111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行走装置112。为此,优选确保转向架中的每个包括转向架底架、至少两个行走装置112以及在两个行走机构与转向架底架之间的至少一个悬架。转运车辆100位于流c1和c2之间,也就是说,在一方面用于磨损轨枕22的撤离流c1和另一方面新轨枕21的供应流c2这两条流的相交处。转运车辆100包括:
68.‑
用于接收和卸堆叠新轨枕21的第一区域z1,其配置为接收来自铁路车辆1的存储区域300的新轨枕21;
69.‑
用于输送磨损轨枕22的第一平台p1,能够将磨损轨枕22从第一平台p1输送至铁路车辆1的存储区域300;
70.‑
用于接收磨损轨枕22的第二区域z2,其配置为接收来自用于移除磨损轨枕22的设备的磨损轨枕22;
71.‑
用于输送新轨枕21的第二平台p2,能够将新轨枕21从第二平台p2输送到用于铺设新轨枕21的设备。
72.转运车辆100包括至少一个由电枢60支撑的活动平台(traverser)50,电枢60由底架110支撑并且相对于底架110固定。活动平台50确保新轨枕从第一接收区域z1直到第二输送平台p2的运动、以及磨损轨枕从第二接收区域z2直到第一输送平台p1的运动。在此,运动是指通过从一个位置将负载(这里包括一个或多个轨枕)提升和移动到另一个位置(从接收区域到输送平台)来进行运输。第一输送平台p1和第二输送平台p2分别沿转运车辆100的纵向方向x远离第一接收区域z1和第二接收区域z2。相对于转运车辆100的纵向方向x,活动平台50位于接收区域z1、z2和输送平台p1、p2之间。以这种方式,活动平台50的实施允许磨损轨枕22的撤离流c1和新轨枕21的供应流c2的确定连续性。
73.磨损轨枕22的行程如下:用于移除磨损轨枕22的设备12以重复连续的方式一个接一个地提取磨损轨枕22,然后将磨损轨枕22放置在第一撤离输送装置a1上;然后,这些磨损轨枕22由第一撤离输送装置a1按路径输送至用于接收磨损轨枕22的第二区域z2,活动平台50将在该第二区域z2处拾捡磨损轨枕22,活动平台50将磨损轨枕22移动至用于输送磨损轨枕22的第一平台p1,通过第二撤离输送装置a2朝铁路车辆1的存储区域输送该磨损轨枕22。换句话说,用于输送磨损轨枕22的第一平台p1配置为通过活动平台50接收磨损轨枕22,以便朝着铁路车辆1的存储区域输送。
74.在此,第一撤离输送装置a1和第二撤离输送装置a2是链条式输送装置70,优选地使用安装在支撑和驱动装置71上的金属链,该支撑和驱动装置71包含例如齿轮和惰轮的中间齿轮。这些装置通常包括张紧元件(未示出),其目的是适当地张紧一个或多个链条70。优
选地,第一撤离输送装置a1和第二撤离输送装置a2中的每个包括至少两个平行安装的链条驱动路径,然后在磨损轨枕22同时搁置在两条平行链条期间输送磨损轨枕22。一个链条驱动路径可以由在闭合回路中连续循环的同一个单链条构成,或者可由沿着该轨枕驱动路径连续布置在闭合回路中循环的一系列连续链条构成。当平行安装数个链条或链条驱动路径并输送相同的轨枕时,可能会共享一些或所有支撑和驱动装置,例如中间齿轮和惰轮。当然,可以利用输送装置的变型。
75.用于接收磨损轨枕22的第二区域z2接收来自用于移除磨损轨枕22的设备12和用于输送磨损轨枕22的第一平台p1的磨损轨枕22,磨损轨枕22从第一平台p1朝向铁路车辆1的存储区域输送,用于移除(12)磨损轨枕22的设备12和用于输送磨损轨枕22的第一平台p1相应地包括第一撤离输送装置a1和第二撤离输送装置a2的端部之一或由其构成。作为变体或补充,用于接收磨损轨枕22的第二区域z2可包括位于第一撤离输送装置a1的延长部分的缓冲区域,并允许在集中处置之前通过包装临时存储多个磨损轨枕22。这种缓冲区域包括,例如缺少任何驱动装置的区域或者包含一个或多个自由或脱离链条的区域,也就是说,无需驱动装置与链条接合且能够迫使链条在这个称为缓冲输送部分的地方循环。在这种配置中,每个磨损轨枕22然后在撤离输送装置的链条上结束其行程,并且接触和抵靠位于其前面的磨损轨枕22,从而推动或驱动其移位。
76.平行于磨损轨枕22的撤离流c1,向新轨枕的供应流c2供料的新轨枕21的行程如下:通过路径输送装置b1将新轨枕21按路径从铁路车辆1的存储区域堆叠至用于接收和卸堆叠新轨枕21的第一区域z1,活动平台50在第一区域z1处拾捡新轨枕21,活动平台50将新轨枕21移动至用于输送新轨枕21的第二平台p2,通过第二路径输送装置b2将该新轨枕21从第二平台p2输送到用于铺设(11)新轨枕21的设备。换句话说,用于输送新轨枕21的第二平台p2配置为通过活动平台50接收新轨枕21,以便输送至用于铺设(11)新轨枕21的设备。处理这些操作的活动平台50与执行磨损轨枕22的撤离流c1的转运操作的活动平台相同。因此,一个且同一个横向器50实现了流c1和c2。
77.第二输送平台p2包括第二路径输送装置b2的端部之一,或者由第二路径输送装置b2的端部之一形成。该第二路径输送装置b2可以是如参照撤离输送装置a1、a2所描述的链条式输送机70。
78.第一路径输送装置b1包括用于新轨枕21的堆叠21'的移位机构130或由其形成,以将该堆叠21'逐步地移至第一区域z1,以使该轨枕的堆叠21'逐步地转运移动至用于接收和卸堆叠新轨枕21的第一区域z1。移位机构130优选包括推车131,推车131配置为放置在导轨132上,每个推车131配置为支撑新轨枕21的堆叠21'。
79.移位机构130配置为使每个推车131往复移动一个步长p,该步长p对应于沿纵向方向大于(优选略大于)新轨枕21的堆叠的长度l的距离。每个推车131承载新轨枕21的堆叠21',沿前进路径,将新轨枕21抬起,并沿用于接收和卸堆叠新轨枕21的第一区域z1的方向移位一个步长p,然后其以空载的方式沿与前进路径相反的方向在返回路径上行进,因此无需移动堆叠21'。更普遍的是,指定的推车131的往复运动是沿同一路径的交替运动:在向前的方向上,承载轨枕21、22的堆叠21'、22',并且在与前进方向相反的返回方向上空载(即不承载轨枕21、22的堆叠21'、22')。因此,每个推车131以穿梭往返的方式在两个位置之间移动。根据一个有利的特征,推车131以铰接的方式连接以形成多个推车131的组,例如,三个
推车131的组。以这种方式,可以容易地管理新轨枕21的堆叠21'在两个车厢之间的转运。
80.更精确地,通过千斤顶(例如双作用液压千斤顶等)将新轨枕21以堆叠21'的方式存储在与底架110成一体的承载结构上,该承载结构具有位于推车131的任一侧的两个支撑梁。当承载结构处于比推车131更高的垂直升高的位置时,推车131在导轨132上行进,并且可以在一个纵向方向或另一纵向方向(即向前或向后移动)上自由移动,而无需操纵新轨枕21。当承载结构处于垂直降低的位置并且位于推车131的支撑平面下方时,推车131在导轨132上行进,并且每个推车131都运输新轨枕21的堆叠21'。通过移位机构130使新轨枕21的堆叠21'的运动顺序的示例如下:千斤顶使承载结构降低,所有的推车131中的每个同时放置在新轨枕21的堆叠21'的下方;它们承载新轨枕21的堆叠21';它们将新轨枕21的堆叠21'移动预定的步长p,然后该移动的新轨枕21的堆叠21'由承载结构提升,由千斤顶驱动,然后推车131空车或空载地返回至它们的起始位置,从而定位在新轨枕21的堆叠21'的下方,其在该序列中也将移动。周期性序列的重复使得新轨枕21的堆叠21'能够沿用于接收和卸堆叠新轨枕21的第一区域z1的方向逐步移动。
81.转运车辆100包括在用于接收和卸堆叠新轨枕21的第一区域z1中的升降机构120,由移位机构130移动的轨枕的堆叠在该升降机构120处一个接一个地汇聚。当新轨枕21的每个堆叠21'卸堆叠时,该升降机构120使堆叠21'升高预定高度,使得位于堆叠的上端部层的新轨枕21位于预定高度,并且能够被活动平台50容易地拾捡,从而提高了活动平台50的移动速度。
82.在该实施例中,存在单个活动平台50。支撑它的电枢60包括多个垂直竖立的支柱62,支柱62至少承载两个水平梁63,在水平梁63上布置有用于引导和支撑梭子53的轨道61,梭子53能够相对于电枢60纵向平移。电枢的支柱相对于转运车辆100的底架110固定。可移动的梭子53形成为在由轨道61形成的两个引导路径上移动的水平结构,该梭子53包括至少一个横向梁,其在两个轨道61之间横向地延伸,并且优选为两个梁,其形成为由引导和支撑轨道61引导的行进桥。
83.活动平台50还包括夹持系统51,其用于夹持由提升系统52悬挂在梭子53上的至少一个轨枕21、22。提升系统52是缆绳类型的提升系统。夹持系统51优选包括扩张器(spreader),该扩张器配置为运输被分组以形成包装的多个轨枕21、22。优选选择一种运行模式,其中活动平台50移动包装的单层中的轨枕21、22,也就是说,在轨枕21、22的转运过程中,轨枕21、22不是一个放在另一个之上,而是彼此并排放置。
84.夹持系统51包括扩张器,该扩张器由连接在一起的一个或多个梁形成,并在其横向端部处具有彼此相对的钳口(例如l形钳口),每个钳口在其端部处铰接至扩张器,并通过千斤顶(未显示)控制钳口以枢转。
85.活动平台50的工作,特别是梭子53的工作、提升系统52以及夹持系统51的工作全部发生在转运车辆100的电枢60与底架110界定的空间内。此外,无论活动平台50的工作路径如何,对于其轨迹的所有位置而言,该路径都包含在用于轨枕的转运车辆100的轨距(gage),优选其底架110的轨距横向界定的空间内,进一步优选通过电枢60界定的空间。以这种方式,在确保转运车辆100上的人员的安全的同时,该车厢的占地面积不超过常规铁路车厢的占地面积。
86.第一输送平台p1和第一接收区域z1比第二输送平台p2和第二接收区域z2更靠近
转运车辆100的第一端部101。具体地,第一输送平台p1和第一接收区域z1靠近转运车辆100的前端部101,而第二输送平台p2和第二接收区域z2更靠近转运车辆100的第二端部102(即后端部)。
87.此外,尽管位于不同的高度,但是第一输送平台p1比第一接收区域z1更靠近转运车辆100的第一端部101。以类似的方式,第二输送平台p2比第二接收区域z2更靠近转运车辆100的第二端部102。通常,第一平台p1和第二平台p2的纵向偏移以及第一区域z1和第二区域z2的纵向偏移允许活动平台50沿着相同的轴线接近,其对应于其沿电枢60的平移的轴线。第二区域z1,z2允许活动平台50沿同一轴线进入,该轴线对应于其沿电枢60的平移轴线。
88.尤其在图1和图2的实施例中,第一输送平台p1的高度大于第一接收区域z1的高度,且第二输送平台p2的高度大于第二接收区域z2的高度。通过将第一输送平台p1定位在比第一接收区域z1高的高度处,并且相对于存储车厢300,第二撤离输送装置a2位于第一路径输送装置b1之上。以轨枕的堆叠的形式进行存储的轨枕,并且存储的轨枕位于第二撤离输送装置a2的下方,第二撤离输送装置a2进而运输以包装的单层轨枕中的轨枕,也就是说,无需将一个轨枕放在另一个轨枕的顶部上。这使得重心尽可能地低,从而确保了例如转运车辆100和存储车厢300之类的不同铁道车辆的更好的稳定性。
89.由于第一输送平台p1相对于第一接收区域z1的布置以及第二输送平台p2相对于第二接收区域z2的布置,这些撤离流c1和供应流c2在这里交叉。由于活动平台50单独处理这两条流,即磨损轨枕22的撤离流c1和新轨枕21的供应流c2,因此以顺序的方式执行转运步骤。
90.沿着纵向轴线x布置第一平台p1和第二平台p2以及第一区域z1和第二区域z2,使得活动平台50能够循着两个纵向端部位置之间的单个往复路径,在相对于电枢60纵向平移的撤离流c1和供应流c2上行进。通常,第一平台p1和第二平台p2的垂直投影以及第一区域z1和第二区域z2的垂直投影沿着相同的纵向轴线对齐,第一平台p1和第二平台p2以及第一区域z1和第二区域z2可能位于不同的水平或高度。在第一实施例中,转运车辆100沿纵向方向x从后到前地包括:第一输送平台p1、第一接收区域z1、第二接收区域z2、然后第二输送平台p2。
91.参照图3,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接收区域z2的高度大于第二输送平台p2的高度。此外,在该第二实施例中,第二接收区域z2比第二输送平台p2更靠近转运车辆100的第二端部102,使得转运车辆100沿纵向方向从后到前地包括:第一输送平台p1、第一接收区域z1、第二输送平台p2、然后第二接收区域z2。
92.铁路车辆1同样地包括用于堆叠磨损轨枕22的车厢200,如图5所示。沿从铁路车辆1的后部ar到前部av的方向,堆叠车厢200定位在存储车厢300之后,且该存储车厢300本身直接定位在转运车辆100之后。堆叠车厢200包括堆叠活动平台250,堆叠活动平台250转运来自用于接收磨损轨枕22(该磨损轨枕22来自已经由第二撤离输送装置a2输送的转运车辆100)的第三区域z3的磨损轨枕22,以放置在用于堆叠它们的磨损轨枕22的堆叠22'上。这个堆叠区域z4位于推车131的导轨132之上的承载结构上。以这种方式,一旦磨损轨枕22的堆叠22'已经由活动平台260完成,则它可以由移位机构130以某个预定的步长p向前移动,该步长p对应于新轨枕的堆叠21'朝着第一接收区域z1运动的步长p。这些操作是共存的,因为
铁路车辆1铺设的新轨枕21与移除的磨损轨枕22一样多。以这种方式,当新轨枕21的堆叠在存储区域的前部(在第一接收区域z1中)变空时,磨损轨枕22的堆叠22'在存储区域的后部(在堆叠区域z4中)完成。堆叠区域z4和第一接收区域z1形成第一路径输送装置b1的两个纵向端部。
93.第三接收区域z3包括第二撤离输送装置a2的端部之一(与包括第一输送平台p1的端部相对)或由其形成。可以同样地设置缓冲区域(未示出)以接收轨枕。
94.单个堆叠活动平台250由相关联的电枢260支撑,该电枢260由底架支撑并且相对于该底架固定。堆叠活动平台250可具有与转运活动平台50类似的设计,但是由于要行进的路径较短,因此可以具有较小的尺寸。
95.堆叠车厢200还包括转车台系统(未示出),其能够使至少一个轨枕的堆叠枢转(例如枢转90
°
),以便于通过机器外部的操纵装置对其进行处理。
96.图6示出了链条式输送装置70的两对链条70在同一水平平面内的交叉72或重叠。这种沿驱动路径连续布置的两对链条(每对链条是连续的并且在闭合回路中行进)的嵌套(nesting),确保了在输送轨枕21、22中移位的连续性。此外,两对链条70的端部部分的这种交叉以这样的方式实现:设置预定的间隔,该预定的间隔足以允许两个输送部分之间的最小铰接,每个输送部分由一对链条形成。这样的配置在两个铁路车辆之间的交叉处特别有利,并且这确保了轨枕21、22的完美输送,而不会受到列车1行驶的铁路轨道的曲线的影响。
97.图7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的存储车厢300的横截面视图。特别地,在该图中可以看到第三输送装置d1,其配置为运输物料,例如压载物。该横截面视图特别地示出了第三输送装置d1的位置,该第三输送装置d1竖直地位于第一撤离输送装置b1和第二撤离输送装置a2之上。在此示出的铁路车辆相对于列车的前进方向位于转运车辆100的上游。在相对于列车的前进方向位于转运车辆100下游的部分上时,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将选择定位第三输送装置d1,该第三输送装置d1竖直地位于第二路径输送装置b2和第一撤离输送装置a1之上。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在第三输送装置d1处的输送的连续性,可将活动平台50之上的第三输送装置d1布置在转运车辆100的高度处。当然,在前面作为示例描述了本发明。应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变型实施例而不会因此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98.第一撤离输送装置b1能够可选地由带式输送机构成。可替代地,还可以设想推车式输送机131,其中推车131与新轨枕21的堆叠21'一起逐步地从存储车厢300移动到用于接收和卸堆叠新轨枕21的第一区域z1,然后由活动平台50撤离至用于输送磨损轨枕22的第一平台p1,推车131可与磨损轨枕22一起从第一平台p1输送到铁路车辆1的存储区域,在此其还用于存储磨损轨枕22。
99.要强调的是,即使仅单独地或以任何给定组合结合其他特定特征进行特别描述,也可以与此处公开的其他特征或一组特征进行组合,除非明确将其排除在外,或者除非技术环境使这种组合不可能或无意义,从本说明书、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的所有特征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明显的。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