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抢险救灾用装配式公路钢桥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09:5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抢险 钢桥 救灾 公路


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钢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抢险救灾用装配式公路钢桥。


背景技术:

2.我国地域广阔,河流纵横,为保证严重自然灾害后的交通恢复,研制和储存应急桥梁器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一直受到交通部门的重视。对于大跨度公路桥梁的抢修,或当河川宽度超过50米时。装配式公路钢桥是一种常见的临时性桥梁设施,它不受桥型的限制,标准化的桁片能多点平行施工,具有重量轻、承载力大、施工速度快的特点。
3.现有的抢险救灾用装配式公路钢桥在进行使用时,钢桥上在经过行人和车辆时,这时该钢桥上的承载底钢便会受到较大的压力,如果没有外部一些保护结构,当钢桥长时间在使用时,承载底钢自身就会产生金属疲劳,从而造成钢桥自身损坏,影响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抢险救灾用装配式公路钢桥。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抢险救灾用装配式公路钢桥。
6.(二)技术方案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抢险救灾用装配式公路钢桥,包括两个固定块,固定块为矩形块状,两个所述固定块上固定安装有承载块,承载块为矩形块状,两个所述固定块上分别固定安装有连接柱,连接柱为圆形柱状,两个所述连接柱上固定安装有承载杆,承载杆为曲形杆状,所述承载块上设置有四个固定装置,所述承载块上设置有三个缓冲装置。
8.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下卡槽、螺孔、承载板、上卡槽、螺杆以及外螺纹,所述下卡槽总共有四个,每个下卡槽分别开设在承载块上,下卡槽为矩形槽状,所述螺孔总共有四个,每个螺孔分别开设在每个下卡槽内部,螺孔为圆形孔状,螺孔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承载板总共有四个,承载板为矩形板状,每个承载板分别位于每个下卡槽上方,所述上卡槽总共有四个,上卡槽为矩形槽状,每个上卡槽分别开设在每个承载板上,每个所述承载板上分别开设有带有内螺纹的圆槽,所述螺杆总共有四个,所述外螺纹开设在螺杆上。
9.作为优选,所述下卡槽与上卡槽限位卡接在一起,每个所述螺杆的下端分别通过外螺纹与每个下卡槽上的螺孔内部螺纹连接在一起,每个所述外螺纹分别与每个承载板上的圆槽内部螺纹连接在一起。
10.作为优选,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柱、圆孔、内槽、连接杆、活塞块、缓冲弹簧以及外螺纹二,所述缓冲柱总共有六个,缓冲柱为圆形柱状,所述外螺纹二开设在缓冲柱上,所述承载块和承载杆上分别开设有三个连接孔,每两个缓冲柱相互背离的一端分别通过外螺
纹二与承载块和承载杆上的连接孔内部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圆孔总共有六个,每个圆孔分别开设在每个缓冲柱上,所述内槽总共有六个,内槽为圆形槽状,每个内槽分别开设在每个圆孔上,所述连接杆总共有三个,连接杆为圆形杆状,每个连接杆的上下两端分别贯穿每两个内槽内部,所述活塞块总共有六个,活塞块为圆形块状,所述缓冲弹簧总共有六个,每两个缓冲弹簧分别套接在每个连接杆上。
11.作为优选,每个活塞块的外壁分别与每个内槽的内壁贴合在一起,每两个缓冲弹簧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每两个内槽内部靠近一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12.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抢险救灾用装配式公路钢桥。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该抢险救灾用装配式公路钢桥,承载块与承载杆之间通过多个缓冲柱和连接杆固定连接在一起,当承载块上的多个承载板受到外部压力时,这时承载块在受力后便会对缓冲柱进行拉扯,当两个缓冲柱受到拉力后,这时两个缓冲柱在相互远离移动时,两个缓冲柱通过两个缓冲弹簧与连接杆上的活塞块固定连接,这时两个缓冲柱便会对两个缓冲弹簧进行相互远离挤压,而且两个活塞块与两个缓冲柱的内壁紧密贴合,当两个活塞块在被连接杆拉动时,连接杆也可以通过两个活塞块在缓冲柱内部进行抽压,这时当承载块上受到承载板传来的力后便可以通过两个缓冲柱进行轻微缓冲相互运动,两个缓冲弹簧和活塞块也可以充分的保护承载块与承载杆之间的连接性,从而达到减小承载块上受到的直接承受力,延长该承载块的使用寿命的效果。
15.(2)、该抢险救灾用装配式公路钢桥,在使用时,该装置是对河道之间进行临时性安装建造的,首先将两个固定块在河道或者堤坝之间进行固定安装,两个固定块之间通过承载块固定连接,固定块上通过连接柱安装有承载杆,承载杆为弧形杆状,承载杆与承载块之间通过两个缓冲柱进行连接固定,当承载块上安装有承载板时,多个承载板上便可以铺设钢板,这时当钢板上有行人或者车辆通过时,承载块在受重力后,承载块便会通过缓冲柱对承载杆进行拉动支撑,相比传统的直形圆杆,该承载杆在受力后就可以通过自身的形状使拉力可以均匀分散,从而达到减小承载杆自身受到的拉力,延长该承载杆的使用寿命的效果。
16.(3)、该抢险救灾用装配式公路钢桥,该承载块上开设有下卡槽,承载板上开设有上卡槽,承载块上的承载板是与承载块之间进行螺纹连接的,传统的承载板是直接通过固定块固定在承载块上,但是在固定前需要将承载板和承载块上的螺孔进行孔位对应的,当承载板自身宽度较长时,承载板与承载块之间的孔位就不容易进行对接,费时费力,该承载板当需要与承载块上进行固定时,这时便可以将承载板通过承载板上的上卡槽与承载块上的下卡槽活动卡接挤压在一起,这时承载板与承载块之间便会被限位卡接在一起,而承载板和下卡槽上相对应位置都开设有螺孔和带有内螺纹的圆槽且当上卡槽与下卡槽内部卡接时,螺孔和承载板上的圆槽就会位置自动对应,这时只需要将固定块通过外螺纹使承载块与承载板之间螺纹固定在一起即可,从而达到省时省力,方便固定安装的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缓冲柱局部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放大图。
20.图例说明:
21.1、固定块;2、承载块;3、连接柱;4、承载杆;5、固定装置; 6、下卡槽;7、螺孔;8、承载板;9、上卡槽;10、螺杆;11、外螺纹;12、缓冲装置;13、连接孔;14、缓冲柱;15、圆孔;16、内槽; 17、连接杆;18、活塞块;19、缓冲弹簧;20、外螺纹二。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23.实施例:一种抢险救灾用装配式公路钢桥,如图1

图3所示,包括两个固定块1,固定块1为矩形块状,两个固定块1上固定安装有承载块2,承载块2为矩形块状,两个固定块1上分别固定安装有连接柱3,连接柱3为圆形柱状,两个连接柱3上固定安装有承载杆 4,承载杆4为曲形杆状,承载块2上设置有四个固定装置5,固定装置5包括:下卡槽6、螺孔7、承载板8、上卡槽9、螺杆10以及外螺纹11,下卡槽6总共有四个,每个下卡槽6分别开设在承载块2 上,下卡槽6为矩形槽状,螺孔7总共有四个,每个螺孔7分别开设在每个下卡槽6内部,螺孔7为圆形孔状,螺孔7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承载板8总共有四个,承载板8为矩形板状,每个承载板8分别位于每个下卡槽6上方,上卡槽9总共有四个,上卡槽9为矩形槽状,每个上卡槽9分别开设在每个承载板8上,下卡槽6与上卡槽9限位卡接在一起,每个承载板8上分别开设有带有内螺纹的圆槽,螺杆10 总共有四个,每个螺杆10的下端分别通过外螺纹11与每个下卡槽6 上的螺孔7内部螺纹连接在一起,外螺纹11开设在螺杆10上,每个外螺纹11分别与每个承载板8上的圆槽内部螺纹连接在一起,承载块2上设置有三个缓冲装置12,缓冲装置12包括:缓冲柱14、圆孔 15、内槽16、连接杆17、活塞块18、缓冲弹簧19以及外螺纹二20,缓冲柱14总共有六个,缓冲柱14为圆形柱状,外螺纹二20开设在缓冲柱14上,承载块2和承载杆4上分别开设有三个连接孔13,每两个缓冲柱14相互背离的一端分别通过外螺纹二20与承载块2和承载杆4上的连接孔13内部螺纹连接在一起,圆孔15总共有六个,每个圆孔15分别开设在每个缓冲柱14上,内槽16总共有六个,内槽 16为圆形槽状,每个内槽16分别开设在每个圆孔15上,连接杆17 总共有三个,连接杆17为圆形杆状,每个连接杆17的上下两端分别贯穿每两个内槽16内部,活塞块18总共有六个,每个活塞块18的外壁分别与每个内槽16的内壁贴合在一起,活塞块18为圆形块状,缓冲弹簧19总共有六个,每两个缓冲弹簧19分别套接在每个连接杆 17上,每两个缓冲弹簧19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每两个内槽16内部靠近一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2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该装置是对河道之间进行临时性安装建造的,首先将两个固定块1在河道或者堤坝之间进行固定安装,两个固定块1之间通过承载块2固定连接,固定块1上通过连接柱3安装有承载杆4,承载杆4与承载块2之间通过两个缓冲柱14 进行连接固定,当承载块2上安装有承载板8时,多个承载板8上便可以铺设钢板,这时当钢板上有行人或者车辆通过时,承载块2在受重力后,承载块2便会通过缓冲柱14对承载杆4进行拉动支撑,这时承载块2便可以通过两个缓冲柱14的相对运动来对承载块2本身受到的力进行缓冲,承载块2上的承载板8可以通过下卡槽6与上卡槽9之间的卡接快速进行孔位定位,方便固定安装。
2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即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
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