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公路施工用现浇梁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9-29 01:4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支护 现浇 装置 公路 施工


1.本实用新型属于现浇梁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路施工用现浇梁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2.传统的现浇梁支护一般使用现场的零件进行拼接,且对现浇梁左右两端的支护定位困难,容易在支护装置安装后产生松动,使得支护效果并不理想,且传统的现浇梁支护装置忽略了对现浇梁底部的支护作用,容易在对现浇梁底部进行支护的安装过程中,支护装置的安装产生歪斜,从而影响装置对现浇梁的支护效果。
3.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4.1、对现浇梁左右两端的支护定位困难,容易在支护装置安装后产生松动,使得支护效果并不理想;
5.2、传统的现浇梁支护装置忽略了对现浇梁底部的支护作用,容易在对现浇梁底部进行支护的安装过程中,支护装置的安装产生歪斜,从而影响装置对现浇梁的支护效果。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中提出一种公路施工用现浇梁支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7.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公路施工用现浇梁支护装置,具有方便对现浇梁左右两侧的支护定位,支护效果更好,且对现浇梁的底部支护效果更好的特点。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路施工用现浇梁支护装置,包括底部支护机构和定位机构,所述底部支护机构顶端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内侧螺旋连接有加固螺栓,所述加固螺栓右端滑动连接有支护板,所述侧板一端与所述定位机构滑动连接,所述定位机构一端与所述支护板滑动连接,所述支护板顶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外侧滑动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底端面内侧螺旋连接有膨胀螺栓;
9.所述支护机构包括底板、连接杆、把手、限位杆、安装块、连接块、转动杆和弹簧,所述底板底端与所述连接杆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左右两端均与所述限位杆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外侧与所述底板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一端通过转轴滑动连接有转动杆,位于上方的所述转动杆顶端通过转轴与位于上方的所述连接块转动连接,位于上方的所述连接块顶端与所述安装块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块顶端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位于上方的所述转动杆底端通过转轴与位于下方的所述转动杆转动连接,位于下方的所述转动杆底端通过转轴与位于下方的所述连接块转动连接,位于下方的所述连接块底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块底端通过弹簧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底端与所述把手固定连接;
10.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安装盒、挤压块、蓄电池、电机、蜗杆、蜗轮、齿条、顶杆、显示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安装盒一端与所述挤压块固定连接,所述挤压块一端与所述侧板滑动连接,所述安装盒前端与所述蓄电池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盒底端与所述电机固定连接,所述
电机主轴末端与所述蜗杆固定连接,所述蜗杆顶端与所述蜗轮啮合,所述蜗轮内侧通过转轴与所述安装盒转动连接,所述蜗轮顶端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齿条一端与所述顶杆固定连接,所述齿条顶端与所述安装盒滑动连接,所述顶杆前端与所述显示器固定连接,所述顶杆一端与所述压力传感器固定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一端与所述支护板滑动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公路施工用现浇梁支护装置优选的,所述限位杆呈方形条状设置,所述底板左右两端面内侧均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底板的限位孔内侧与所述限位杆滑动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公路施工用现浇梁支护装置优选的,所述侧板一端面内侧开设有定位槽,所述侧板的定位槽内侧与所述挤压块滑动连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公路施工用现浇梁支护装置优选的,所述安装盒一端面内侧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安装盒的第一滑槽内侧与所述齿条滑动连接。
14.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公路施工用现浇梁支护装置优选的,所述顶板底端面内侧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顶板的第二滑槽内侧与所述滑块滑动连接。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操作人员使用膨胀螺栓将顶板固定在现浇梁的左右两侧的支护面上,两个电机同时启动,电机启动带动蜗杆旋转,蜗杆旋转带动蜗轮旋转,蜗轮旋转带动两个齿条相向运动挤压顶杆,两个顶杆挤压支护板,使两块支护板相向运动挤压现浇梁完成对现浇梁两侧的支护作用,压力传感器将信号传递至显示器,方便操作人员观察支护板对现浇梁的压力,压力达到预期值后在侧板内旋转加固螺栓,将支护板的位置固定,通过设置的挤压块可以防止压力过大对安装盒造成损害,固定完毕后反向启动电机,将定位机构取出,可以重复使用定位机构,减少支护成本,可以更加科学有效的对现浇梁进行支护,防止由于压力过大导致对现浇梁的损害。
17.2、操作人员抓住把手,向下缓慢移动连接杆从而将限位杆从底板内抽出,此时在弹簧的拉力作用下带动转动杆向左转动,通过设置的连接块方便将转动杆安装在安装块下方,从而使底板紧贴现浇梁下方,可以有效防止由于现浇梁底端支护歪斜对现浇梁底部造成损害,影响现浇梁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1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底部支护机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定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图1的a处结构放大图;
23.图中:1、底部支护机构;11、底板;12、连接杆;13、把手;14、限位杆;15、安装块;16、连接块;17、转动杆;18、弹簧;2、侧板;3、加固螺栓;4、定位机构;41、安装盒;42、挤压块;43、蓄电池;44、电机;45、蜗杆;46、蜗轮;47、齿条;48、顶杆;49、显示器;410、压力传感器;5、支护板;6、滑块;7、顶板;8、膨胀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1
26.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底部支护机构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定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图1的a处结构放大图。
31.一种公路施工用现浇梁支护装置,包括底部支护机构1和定位机构4,底部支护机构1顶端固定连接有侧板2,侧板2内侧螺旋连接有加固螺栓3,加固螺栓3右端滑动连接有支护板5,侧板2一端与定位机构4滑动连接,定位机构4一端与支护板5滑动连接,支护板5顶端固定连接有滑块6,滑块6外侧滑动连接有顶板7,顶板7底端面内侧螺旋连接有膨胀螺栓8;
32.支护机构1包括底板11、连接杆12、把手13、限位杆14、安装块15、连接块16、转动杆17和弹簧18,底板11底端与连接杆12滑动连接,连接杆12左右两端均与限位杆14固定连接,限位杆14外侧与底板11滑动连接,限位杆14一端通过转轴滑动连接有转动杆17,位于上方的转动杆17顶端通过转轴与位于上方的连接块16转动连接,位于上方的连接块16顶端与安装块15固定连接,安装块15顶端与侧板2固定连接,位于上方的转动杆17底端通过转轴与位于下方的转动杆17转动连接,位于下方的转动杆17底端通过转轴与位于下方的连接块16转动连接,位于下方的连接块16底端与底板11固定连接,安装块15底端通过弹簧18与底板11固定连接,连接杆12底端与把手13固定连接;
33.定位机构4包括安装盒41、挤压块42、蓄电池43、电机44、蜗杆45、蜗轮46、齿条47、顶杆48、显示器49和压力传感器410,安装盒41一端与挤压块42固定连接,挤压块42一端与侧板2滑动连接,安装盒41前端与蓄电池43固定连接,安装盒41底端与电机44固定连接,电机44主轴末端与蜗杆45固定连接,蜗杆45顶端与蜗轮46啮合,蜗轮46内侧通过转轴与安装盒41转动连接,蜗轮46顶端与齿条47啮合,齿条47一端与顶杆48固定连接,齿条47顶端与安装盒41滑动连接,顶杆48前端与显示器49固定连接,顶杆48一端与压力传感器410固定连接,压力传感器410一端与支护板5滑动连接。
34.本实施方案中:两个电机44同时启动,电机44启动带动蜗杆45旋转,蜗杆45旋转带动蜗轮46旋转,蜗轮46旋转带动两个齿条47相向运动挤压顶杆48,两个顶杆48挤压支护板5,使两块支护板5相向运动挤压现浇梁完成对现浇梁两侧的支护作用,压力传感器410将信号传递至显示器49,方便操作人员观察支护板5对现浇梁的压力,压力达到预期值后在侧板2内旋转加固螺栓3,将支护板5的位置固定,通过设置的挤压块42可以防止压力过大对安装盒41造成损害,可以更加科学有效的对现浇梁进行支护,防止由于压力过大导致对现浇梁的损害,操作人员抓住把手13,将限位杆14从底板11内抽出,此时在弹簧18的拉力作用下带动转动杆17向左转动,从而使底板11紧贴现浇梁下方,可以有效防止由于现浇梁底端支护歪斜对现浇梁底部造成损害,影响现浇梁的使用效果。
35.如图1和图2所示;
3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底部支护机构结构示意图。
38.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限位杆14呈方形条状设置,底板11左右两端面内侧均开设有限位孔,底板11的限位孔内侧与限位杆14滑动连接。
39.本实施例中:通过该设计,方便操作人员抓住把手13,向下缓慢移动连接杆12从而将限位杆14从底板11内抽出,此时在弹簧18的拉力作用下带动转动杆17向左转动,从而使底板11紧贴现浇梁下方,可以有效防止由于现浇梁底端支护歪斜对现浇梁底部造成损害,影响现浇梁的使用效果。
40.如图4所示;
4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图1的a处结构放大图。
42.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侧板2一端面内侧开设有定位槽,侧板2的定位槽内侧与挤压块42滑动连接。
43.本实施例中:通过该设计,方便将定位机构4安装在侧板2一端,方便对定位机构4的重复使用。
44.如图1和图3所示;
4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定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47.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安装盒41一端面内侧开设有第一滑槽,安装盒41的第一滑槽内侧与齿条47滑动连接。
48.本实施例中:通过该设计,方便对齿条47的限位,防止齿条47在移动的过程中歪斜,影响定位机构4对的现浇梁的定位效果。
49.如图1和图4所示;
5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5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图1的a处结构放大图。
52.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顶板7底端面内侧开设有第二滑槽,顶板7的第二滑槽内侧与滑块6滑动连接。
53.本实施例中:通过该设计,方便两个支护板5夹紧固定现浇梁,防止支护板5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歪斜,影响对现浇梁的支护效果。
5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装置使用蓄电池43对装置进行供电作业,装置使用时,操作人员使用膨胀螺栓8将顶板7固定在现浇梁的左右两侧的支护面上,两个电机44同时启动,电机44启动带动蜗杆45旋转,蜗杆45旋转带动蜗轮46旋转,蜗轮46旋转带动两个齿条47相向运动挤压顶杆48,两个顶杆48挤压支护板5,使两块支护板5相向运动挤压现浇梁完成对现浇梁两侧的支护作用,压力传感器410将信号传递至显示器49,方便操作人员观察支护板5对现浇梁的压力,压力达到预期值后在侧板2内旋转加固螺栓3,将支护板5的位置固定,通过设置的挤压块42可以防止压力过大对安装盒41造成损害,固定完毕后反向启动电机44,将定位机构4取出,可以重复使用定位机构4,减少支护成本,可以更加科学有效的对现浇梁进行支护,防止由于压力过大导致对现浇梁的损害,操作人员抓住把手13,向下缓慢移动连接杆12从而将限位杆14从底板11内抽出,此时在弹簧18的拉力作用下带动
转动杆17向左转动,通过设置的连接块16方便将转动杆17安装在安装块15下方,从而使底板11紧贴现浇梁下方,可以有效防止由于现浇梁底端支护歪斜对现浇梁底部造成损害,影响现浇梁的使用效果。
5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