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海绵城市机非分隔带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3:4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分隔 海绵 结构 城市


1.本技术涉及机非分隔带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机非分隔带结构。


背景技术:

2.分隔带指的是沿道路纵向设置的分隔车行道用的带状设施,机非分隔带顾名思义即为用于分隔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分隔带,机非分隔带内通常会安装排水设施并进行绿化。
3.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3346829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中央分隔带,包括路面、中间分隔带、及中间分隔带两侧的路缘石,中间分隔带和路缘石均位于路面上,路缘石下部通过竖直的螺栓锚固在路面上,路缘石上沿中央分隔带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泄水孔,中间分隔带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种植土层、陶粒排水层、水泥砂浆保护层和防水卷材层,防水卷材层和路缘石下端与路面之间设置有水泥砂浆找平层。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降雨较多的天气,这种中央分隔带内的积水不便于排出从而会被淹没,从而会影响分隔带内的作物的生长,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方便分隔带内的积水尽快的排出,本技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机非分隔带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机非分隔带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海绵城市机非分隔带结构,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还包括设置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绿化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绿化带内的防淹结构,防淹结构包括溢流井,溢流井竖直设置,溢流井的上端开口设置在所述绿化带的上方,溢流井的下端与市政下水道相连通。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绿化带内的积水过多时,积水的液面升到溢流井的上端开口处,能够从溢流井的上端开口流入溢流井内,由于溢流井与市政下水道相连通,因此过量的雨水能够经过溢流井进入到市政下水道内,从而经过市政下水道排出,有利于减少绿化带长期被水淹没的情况发生,提高绿化带内的作物的存活率。
9.可选的,所述溢流井的上端开口处安装有井盖,井盖包括多个相互固定的横杆和纵杆,横杆和纵杆相互交错形成栅格结构。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栅格状的井盖能够对流入溢流井内的水中的杂物进行过滤,降低杂物将溢流井堵塞的概率,且使用人员对杂物进行清理时,将井盖从溢流井的开口处拆下即可方便的对杂物进行清理。
11.可选的,所述溢流井设置有多个,所述防淹结构还包括在相邻的所述溢流井之间连接的穿孔管,穿孔管的一端与一个溢流井相连通,另一端与相邻的溢流井相连通。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的溢流井之间通过穿孔管相互连通,从而一个溢流井内的雨水能够经过穿孔管进入到另一个溢流井内,相邻的溢流井能够对雨水起到分担排
放的作用,减轻了一个溢流井的排水压力,有利于提高排水速度。
13.可选的,所述机动车道与绿化带之间设置有路缘石,路缘石的上端高于机动车道的上表面。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路缘石能够对机动车道和绿化带的位置进行限定,减轻因车辆碾压导致机动车道向绿化带内发生侵入的程度。
15.可选的,所述非机动车道与所述绿化带之间也设置有路缘石,路缘石的上端与非机动车道的上表面相平齐。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路缘石能够对非机动车道和绿化带的位置进行限定,保证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的稳定性。
17.可选的,靠近所述机动车道的路缘石上开设有连通孔,连通孔连通机动车道与所述绿化带。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通孔能够使机动车道上的雨水从连通孔内进入到绿化带内,提高雨水从机动车道上排到绿化带内进而排到下水道内的速度,有利于避免城市内涝的情况发生。
19.可选的,所述绿化带包括从下至上设置的素土层、砾石层、种植土层以及调蓄层,所述溢流井的上端设置在调蓄层的上方。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绿化带的砾石层具有吸水的功能,而种植土层能够种植作物,调蓄层设置有营养物质能够对植物的生长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21.可选的,所述砾石层与所述种植土层之间设置有土工布层。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土工布层能够使种植土层内的水进入砾石层内,而对种植土层内的土壤起到过滤作用,降低种植土层内的水进入到砾石层内的概率,保证种植土层结构的稳定性。
23.可选的,所述机动车道包括从下至上设置的底土层、砟石层、路基层、粗沥青层和细沥青层,细沥青层靠近所述绿化带倾斜向下设置。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细沥青层位于机动车道的表面,细沥青层倾斜设置能够对机动车道内的水起到引导作用,从而能够使机动车道的水尽快的流入绿化带内,降低机动车道内产生积水的概率。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 当绿化带内的积水过多时,积水的液面升到溢流井的上端开口处,能够从溢流井的上端开口流入溢流井内,由于溢流井与市政下水道相连通,因此过量的雨水能够经过溢流井进入到市政下水道内,从而经过市政下水道排出,有利于减少绿化带长期被水淹没的情况发生,提高绿化带内的作物的存活率;
27.2. 栅格状的井盖能够对流入溢流井内的水中的杂物进行过滤,降低杂物将溢流井堵塞的概率,且使用人员对杂物进行清理时,将井盖从溢流井的开口处拆下即可方便的对杂物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井盖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机动车道;11、底土层;12、砟石层;13、路基层;14、粗沥青层;15、细沥青层;2、非机动车道;21、底基层;22、混凝土层;23、沥青表层;3、绿化带;31、素土层;32、砾石层;33、种植土层;34、调蓄层;35、土工布层;4、防淹结构;41、溢流井;42、基底;43、排水管;44、穿孔管;45、井盖;451、横杆;452、纵杆;5、路缘石;51、连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海绵城市机非分隔带结构。参照图1,海绵城市机非分隔带结构包括机动车道1和非机动车道2,还包括设置在机动车道1与非机动车道2之间的绿化带3,绿化带3用于对机动车道1和非机动车道2起到分隔的作用,绿化带3内安装有防淹结构4,用于避免绿化带3被雨水长期淹没。
33.参照图1,绿化带3包括素土层31、砾石层32、种植土层33以及调蓄层34,素土层31位于最底部,为经过压实的原土,砾石层32设置在素土层31的上方,砾石层32中的砾石的直径为30

40mm,具有方便排水的功能,种植土层33设置在砾石层32上,用于种植绿化作物,此外,种植土层33和砾石层32之间设置有土工布层35,土工布层35能够允许水从种植土层33内流到砾石层32内,而阻止水将种植土层33内的土带入砾石层32内,保证了种植土层33的稳定性;调蓄层34设置在种植土层33的表面,调蓄层34包括多种有机肥料,能够为种植在调蓄层34上的植物提供多种营养物质。
34.参照图1,防淹结构4包括多个溢流井41和设置在素土层31下方的基底42,基底42包括一个朝上的水平台面,基底42采用混凝土浇筑,用于支撑溢流井41,溢流井41为竖直设置的筒状结构,溢流井41的截面为矩形,溢流井41的下端固定在基底42上,溢流井41的上端设有开口,溢流井41的上端开口设置在种植土层33的上方,此外,防淹结构4还包括在溢流井41的下端连接的排水管43,排水管43与市政下水道相连通,当绿化带3内的雨水的水面高于溢流井41的上端开口时,雨水能够从溢流井41的上端开口流入溢流井41内,继而通过排水管43进入市政下水道内,有利于辅助绿化道进行排水,并降低车道被淹的概率。
35.参照图1,防淹结构4还包括在相邻的溢流井41之间连接的穿孔管44,穿孔管44的一端固定在溢流井41的侧壁上,并与溢流井41的内部相连通,另一端固定在相邻的溢流井41的侧壁上,并与相邻的溢流井41的内部相连通,在雨水较多时,穿孔管44能够使一个溢流井41的雨水流入相邻的溢流井41内,从而连通两个溢流井41,使相邻的溢流井41能够分担一部分排水的压力。
36.参照图1和图2,溢流井41的上端开口处安装有井盖45,井盖45包括多个横杆451和多个纵杆452,相邻的横杆451之间等间隔设置,相邻的纵杆452之间也为等间隔设置,横杆451和纵杆452相互垂直并相互焊接固定,从而井盖45形成栅格状,能够起到过滤作用,在雨水从溢流井41的上端开口进入溢流井41内时,井盖45能够对水中的杂物起到过滤作用,避免水中的杂物将溢流井41堵塞从而影响排水。
37.参照图1,机动车道1包括从下至上设置的底土层11、砟石层12、路基层13、粗沥青层14和细沥青层15,细沥青层15的表面为机动车道1的表面,且细沥青层15靠近绿化带3倾斜向下设置,具有15

的坡度,能够对机动车道1内的水起到引流的作用,使雨水能够尽快的从机动车道1内进入绿化带3内。
38.参照图1,非机动车道2包括从下向上设置的底基层21、混凝土层22和沥青表层23,用于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机动车道1和绿化带3之间设置有连续排列的路缘石5,路缘石5沿机动车道1的延伸方向排列,路缘石5为长方体形的块状结构,路缘石5的上端位于细沥青层15的上方,用于分隔机动车道1和绿化带3,此外,非机动车道2与绿化带3之间也设置有连续排列的路缘石5,路缘石5沿非机动车道2的延伸方向排列,靠近非机动车道2的路缘石5的上表面与沥青表层23的表面相平齐,路缘石5能够对机动车道1、绿化带3和非机动车道2的范围起到限定作用,避免机动车道1、绿化带3和非机动车道2的位置在车辆碾压的作用下发生较大的偏移。
39.参照图1,种植土层33的中间位置低于机动车道1的表面,也低于非机动车道2的表面,形成向下凹陷的u形结构,有利于使雨水在绿化带3内聚集从而减少道路上产生积水的量,另外,靠近机动车道1的路缘石5上开设有连通孔51,连通孔51设置在细沥青层15的上方,连通孔51连通机动车道1和绿化带3,有利于使机动车道1内的水尽快从机动车道1排入绿化带3内,提高机动车道1的排水速度。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海绵城市机非分隔带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当绿化带3内的积水的水位达到溢流井41上端井口的高度时,积水能够经过溢流井41上端开口进入溢流井41内,进而从排水管43排入市政下水道内,有利于减少因绿化带3内的积水过多导致绿化带3长期被水淹没的现象发生,提高绿化带3内作物的存活率。
41.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