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复合吸声板组成的声屏障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09:3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屏障 降噪 复合 环保 公开


1.本公开一般涉及环保降噪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吸声板组成的声屏障。


背景技术:

2.吸声板是高速铁路和公路中常用的降噪产品。在施工安装过程中,常把一组吸声板插入钢立柱中,形成一定高度的墙体。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最下面的一块由于承受压力最大往往最先损坏,因为处在最下方更换起来十分不便;并且,在吸声板的安装中,为了防止吸声板插入钢立柱时产生磨损、连接不牢固,常在钢立柱侧边塞入橡胶条,但由于没有固定措施,橡胶条及容易脱落,不方便安装。
3.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复合吸声板组成的声屏障,用以解决上述的最下面一块吸声板承受压力大,易损坏,吸声板插入钢立柱时容易产生磨损且连接不牢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有效提高最下面一块吸声板承受能力,避免吸声板插入钢立柱时产生磨损,保障吸声板连接稳定,具有减震性能,防止损坏,安装简便且易于实现的复合吸声板组成的声屏障。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吸声板组成的声屏障,包括:钢柱机构和插入所述钢柱机构内的复合吸声机构;
6.所述钢柱机构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h型钢柱主体和设置在所述h型钢柱主体上的调节组件;所述h型钢柱主体与所述复合吸声机构接触的位置一侧安装有所述调节组件,且其另一侧设置有橡胶垫;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主调节板和贯穿所述h型钢柱主体的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与所述h型钢柱主体螺纹连接;所述主调节板一侧设置有轴承座,且所述第一调节杆一端安装在所述轴承座上;所述主调节板远离所述轴承座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垫;所述主调节板上还开设有多个容纳部,且其内安装有微调组件;
7.所述复合吸声机构包括:第一吸声板和若干个第二吸声板;所述第一吸声板呈等腰梯形结构,且所述第一吸声板位于所述第二吸声板的下方。
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微调组件包括:底板和通过弹性元件与所述底板连接的微调节板;所述底板远离所述微调节板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轴承座,且其上安装有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二调节杆贯穿所述h型钢柱主体,且其与所述h型钢柱主体螺纹连接。
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微调节板的表面设置有橡胶垫。
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调节杆与所述第二调节杆的自由端分别设置有把手。
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吸声板的重量大于所述第二吸声板的重量。
12.综上所述,本技术方案具体地公开了一种复合吸声板组成的声屏障的具体结构。本技术具体地利用钢柱机构以及复合吸声机构形成声屏障结构,钢柱机构设计有橡胶垫以及调节机构,在保证第一吸声板、第二吸声板稳定插入钢珠机构,避免碰撞磨损的同时还对第一吸声板、第二吸声板起到减震的作用,防止外界环境干扰,例如大风天气,对第一吸声板、第二吸声板产生破坏;并且,第一吸声板位于整体复合吸声机构的底层,采用等腰梯形结构,以增强第一吸声板的稳定性以及承受能力;
13.本技术设计两个竖直设置的h型钢柱主体,在其与所述复合吸声机构接触的位置一侧设置调节组件,并在其另一侧设置橡胶垫,并且,调节组件上也安装橡胶垫,在插入第一吸声板和第二吸声板时,两侧的橡胶垫配合使用,能够有效避免第一吸声板和第二吸声板与h型钢柱主体产生碰撞摩擦;进一步地,调节组件还利用其竖直设置的主调节板,调节h型钢柱主体与复合吸声机构接触的位置处空间,以保证第一吸声板、第二吸声板能够顺利插入,同时能够更好将第一吸声板、第二吸声板固定住;通过设计贯穿h型钢柱主体且与h型钢柱主体螺纹连接的第一调节杆,其一端安装在主调节板的轴承座上,转动第一调节杆,带动主调节板移动,实现h型钢柱主体与复合吸声机构接触的位置处空间的调节;进一步地,利用第一吸声板作为基础吸声板,其呈等腰梯形结构且位于第二吸声板的下方,在起到吸声降噪的同时,还对第二吸声板起到良好支撑。
14.本技术方案进一步地在主调节板的容纳部内设计微调组件,利用底板作为微调组件的基板,与微调节板通过弹性元件连接,其远离微调节板的一侧设置有轴承座,用以安装第二调节杆;第二调节杆贯穿h型钢柱主体,且其与h型钢柱主体螺纹连接,通过转动第二调节杆来调节微调组件,进一步调整对复合吸声机构的压紧力,以及减震效果;其中,微调节板的表面也设置有橡胶垫,以避免h型钢柱机构与复合吸声机构产生碰撞损坏。
附图说明
15.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6.图1、图2为一种复合吸声板组成的声屏障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标号:1、h型钢柱主体;2、橡胶垫;3、主调节板;4、第一调节杆;5、轴承座;6、弹性元件;7、容纳部;8、第一吸声板;9、第二吸声板;10、底板;11、微调节板;12、第二调节杆;13、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2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1.实施例一
22.请参考图1、图2和图3所示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合吸声板组成的声屏障的第一
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包括:钢柱机构和插入所述钢柱机构内的复合吸声机构;
23.所述钢柱机构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h型钢柱主体1和设置在所述h型钢柱主体1上的调节组件;所述h型钢柱主体1与所述复合吸声机构接触的位置一侧安装有所述调节组件,且其另一侧设置有橡胶垫2;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主调节板3和贯穿所述h型钢柱主体1的第一调节杆4;所述第一调节杆4与所述h型钢柱主体1螺纹连接;所述主调节板3一侧设置有轴承座5,且所述第一调节杆4一端安装在所述轴承座5上;所述主调节板3远离所述轴承座5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垫2;所述主调节板3上还开设有多个容纳部7,且其内安装有微调组件;
24.所述复合吸声机构包括:第一吸声板8和若干个第二吸声板9;所述第一吸声板8呈等腰梯形结构,且所述第一吸声板8位于所述第二吸声板9的下方。
25.在本实施例中,利用钢柱机构以及复合吸声机构形成声屏障结构,钢柱机构设计有橡胶垫以及调节机构,在保证第一吸声板8、第二吸声板9稳定插入钢珠机构,避免碰撞磨损的同时还对第一吸声板8、第二吸声板9起到减震的作用,防止外界环境干扰,例如大风天气,对第一吸声板8、第二吸声板9产生破坏;并且,第一吸声板8位于整体复合吸声机构的底层,采用等腰梯形结构,以增强第一吸声板8的稳定性以及承受能力;
26.两个h型钢柱主体1,竖直设置且二者配合使用,用于插入第一吸声板8和第二吸声板9,以形成声屏障;
27.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h型钢柱主体1与所述复合吸声机构接触的位置一侧,橡胶垫2,设置在所述h型钢柱主体1与所述复合吸声机构接触的位置的另一侧,并且,调节组件上同样设置有橡胶垫2,在插入第一吸声板8和第二吸声板9时,两侧的橡胶垫2配合使用,能够有效避免第一吸声板8和第二吸声板9与h型钢柱主体1产生碰撞摩擦;进一步地,调节组件还能够调节对第一吸声板8、第二吸声板9的压紧力,且具有减震、缓冲的效果,从而保证外界环境干扰下,如大风天气,声屏障不会受到破坏;
28.并且,除了h型钢柱主体1与复合吸声机构接触的位置的两侧设置有橡胶垫2,h型钢柱主体1与复合吸声机构接触的其他位置也安装有橡胶垫2,进一步避免h型钢柱主体1与复合吸声机构产生碰撞摩擦;
29.h型钢柱主体1的底部设有支撑机构,一方面支撑第一吸声板8,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此支撑机构将声屏障安装在所需的位置;
30.主调节板3,竖直设置,用于调节h型钢柱主体1与复合吸声机构接触的位置处空间,以保证第一吸声板8、第二吸声板9能够顺利插入,同时能够更好将第一吸声板8、第二吸声板9固定住;
31.第一调节杆4,贯穿所述h型钢柱主体1,且其与h型钢柱主体1螺纹连接,第一调节杆4一端安装在主调节板3的轴承座5上,转动第一调节杆4,使其在h型钢柱主体1旋进或者旋出,进而带动主调节板3移动,实现h型钢柱主体1与复合吸声机构接触的位置处空间的调节;此处,对第一调节杆4的数量不加以限定,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32.橡胶垫2,设置在所述主调节板3远离所述轴承座5的一侧,用于与h型钢柱主体1与复合吸声机构接触的位置处的橡胶垫2配合使用,避免h型钢柱机构与复合吸声机构产生碰撞损坏;
33.容纳部7,设置在所述主调节板3上,用于安装微调组件;此处,容纳部7的数量不加
以限定,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限定;
34.第一吸声板8,呈等腰梯形结构,且所述第一吸声板8位于所述第二吸声板9的下方,其作为基础吸声板,既起到吸声降噪的作用,还对第二吸声板9起到支撑的作用;第二吸声板9的数量为至少四个,可以根据实际环境需要,设定第二吸声板9的数量;并且,同一体积下,第一吸声板8的重量大于第二吸声板9的重量,使得第一吸声板8更加稳固,承载性好;
35.在插入复合吸声机构时,转动每个h型钢柱主体1上的第一调节杆4,使得调节组件远离每个h型钢柱主体1侧壁上的橡胶垫2,为插入复合吸声机构提供足够的空间;插入第一吸声板8、再插入所需数量的第二吸声板9,插入完成后,再调节第一调节杆4,使得主调节板3向第一吸声板8、第二吸声板9靠近,直至能够稳固压住第一吸声板8、第二吸声板9。
36.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微调组件包括:底板10和通过弹性元件6与所述底板10连接的微调节板11;所述底板10远离所述微调节板11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轴承座5,且其上安装有第二调节杆12;所述第二调节杆12贯穿所述h型钢柱主体1,且其与所述h型钢柱主体1螺纹连接。
37.在本实施例中,微调组件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底板10,作为微调组件的基板,与微调节板11通过弹性元件6连接,其远离微调节板11的一侧设置有轴承座5,用以安装第二调节杆12;
38.第二调节杆12,贯穿所述h型钢柱主体1,且其与所述h型钢柱主体1螺纹连接,通过转动第二调节杆12来调节微调组件,进一步调整对复合吸声机构的压紧力,以及减震效果;
39.其中,微调节板11的表面也设置有橡胶垫2,用于避免h型钢柱机构与复合吸声机构产生碰撞损坏;
40.在主调节板3调节完成的情况下,对第一吸声板8、第二吸声板9进行一一调节,转动第二调节杆12,调节底板10与微调节板11之间的弹性元件6的作用力,确保每个吸声板得到符合其所在位置的压紧力,以及减震效果。
41.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杆4与所述第二调节杆12的自由端分别设置有把手13。
42.在本实施例中,把手13,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杆4与所述第二调节杆12的自由端,方便工作人员转动第一调节杆4以及第二调节杆12。
43.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