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加热泵的加热组件及加热泵、洗涤电器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03:4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热泵 洗涤 加热 组件 电器


1.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热泵的加热组件及加热泵、洗涤电器。


背景技术:

2.加热泵用于加热流体,应用于洗碗机等洗涤设备,从安全角度考虑,加热泵在使用过程中需保证加热过程液体不能过热沸腾,避免加热腔内产生高温、高压、干烧等问题。相关技术中,在加热泵上增加温度保护器进行加热保护,温度保护器安装在泵壳的外侧,通过壳体导热的温度来感应水温,但受壳体导热性能影响,温度感应的准确性不高,降低控温的精度,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适用于加热泵的加热组件,无需采用泵壳进行导热,能够提高温度感应的准确度,降低加热腔内出现高温、高压、干烧等问题。
4.本发明还提供应用上述加热组件的加热泵和洗涤电器。
5.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加热组件,包括:
6.泵盖,所述泵盖用于覆盖所述加热泵的加热腔,所述泵盖朝向所述加热腔的一侧为内侧面,远离所述加热腔的一侧为外侧面,所述泵盖开设有与所述加热腔连通的通孔;
7.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与所述泵盖连接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加热腔;
8.温度保护器,所述温度保护器设于所述外侧面且与所述加热器电连接;
9.导热件,所述导热件设有与所述通孔匹配的凹部,所述温度保护器设于所述凹部,所述凹部的底面为导热面且与所述温度保护器的感温面贴合;
10.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泵盖连接,用于固定所述温度保护器。
11.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加热组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将加热器和温度保护器安装在泵盖上,泵盖上开设有通孔并在通孔处设置导热件,导热件起到传递热量的作用,导热件通过凹部对温度保护器进行定位,并配合固定件固定温度保护器,使温度保护器的感温面与导热面稳定贴合,感温面通过导热件能够快速感应加热腔内的温度变化,能够显著提高温度感应的灵敏度,从而提高控温的精准度,有利于降低液体加热过程温度的波动幅度,大大降低加热腔内出现高温、高压、干烧等情况,延长加热泵的使用寿命。
1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凹部的侧边设有沿周向延伸的凸缘,所述凸缘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孔径,所述凸缘延伸至所述通孔的外侧。
14.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温度保护器位于所述感温面的外周壁与所述凹部的内周壁贴合。
15.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件设有用于压紧所述温度保护器的第一弹性
部和用于压紧所述导热件的第二弹性部。
16.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通孔的周边沿所述通孔的轴向凸出于所述外侧面形成有加固环,所述加固环的端面与所述凸缘的一端面贴合,所述凸缘的另一端面与所述第二弹性部抵接。
17.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二弹性部和所述固定件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
18.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热件与所述泵盖之间设有密封件。
19.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凹部与所述通孔的内周壁之间。
2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密封件为o型圈,所述通孔的内周壁设有与所述o型圈匹配的环形槽,所述o型圈与所述凹部的外周壁抵接,或所述o型圈与所述凸缘抵接,或所述o型圈均与所述凹部的内周壁和所述凸缘抵接。
2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件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外侧面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以使所述固定件连接于所述泵盖。
2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热件与所述温度保护器连接形成一体式结构。
2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泵盖开设有与所述加热腔连通的进水口。
24.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加热泵,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5.加热泵采用上述实施例的加热组件,感温面通过导热件能够快速感应加热腔内的温度变化,能够显著提高温度感应的灵敏度,从而提高控温的精准度,有利于降低液体加热过程温度的波动幅度,大大降低加热腔内出现高温、高压、干烧等情况,延长加热泵的使用寿命。
26.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洗涤电器,包括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加热泵。
27.洗涤电器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加热泵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
28.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加热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图2中a

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3.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泵盖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34.图6是图5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5.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热件的凹部内侧结构示意图;
36.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热件的凹部外侧结构示意图;
37.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温度保护器的上端面结构示意图;
38.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温度保护器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39.图1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温度保护器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导热件装配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42.图1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加热泵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3.附图标记:
44.加热组件1000;
45.泵盖100;进水口110;凸台120;通孔130;第四柱面131;加固环140;第三端面141;环形槽150;第四端面151;第五柱面152;第二连接部160;卡槽161;
46.加热管200;
47.温度保护器300;感温面310;第三柱面320;接电引脚330;
48.固定件400;容纳腔410;第一连接部420;卡扣421;第一弹性部430;第二弹性部440;
49.导热件500;凹部510;第一导热面511;第二导热面512;第一柱面513;第二柱面514;凸缘520;第一端面521;第二端面522;
50.o型圈600;
51.下壳体1100;电机1200;叶轮组件1300;进水管1400;出水管1500;
52.加热泵2000。
具体实施方式
53.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5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6.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7.参考图1至图13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组件1000,该加热组件1000适用于加热泵2000,下面以具体示例对加热组件1000进行说明。
58.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加热组件1000,包括泵盖100和加热器,该泵盖100为加热泵2000的加热腔的盖板,通过泵盖100与加热泵2000的下壳体1100配合可以限定出加热腔,该泵盖100也可理解为加热泵2000的上壳体,加热器安装在上壳体的内侧面,使加热器能够位于加热腔内。如图1所示,泵盖100下侧为内侧面,上侧为外侧面,内侧面构成加热腔的内壁,泵盖100上设有进水口110,水经过进水口110进入加热腔内,并通过加热器对加热腔内的水进行加热,从而产生热水。
59.参见图2和图3所示,在泵盖100的外侧面上设置温度保护器300,并在通孔130位置设置导热件500,其中,导热件500大致呈板体结构,具有较佳的导热性能,导热件500的一侧面朝向加热腔内侧,导热件500的另一侧面朝向加热腔的外侧,温度保护器300的感温面310与导热件500朝向加热腔外侧的侧面贴合。由于导热件500覆盖在通孔130上,导热件500构成加热腔侧壁的一部分,加热腔内的热量能够直接传递到导热件500上,这样温度保护器300的感温面310所感应到的温度更接近于加热腔内的水温。
60.可理解到,相对于传统采用泵壳作为导热结构的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无需依靠泵盖100进行导热,温度保护器300通过导热件500能够快速感应加热腔内的温度变化,导热件500可大大降低泵盖100的厚度、导热性能等因素的影响,传热效果更佳,能够显著提高温度保护器300温度感应的灵敏度,从而提高控温的精准度。
61.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的加热器采用为加热管200,加热管200的接线端口穿过泵盖100且与温度保护器300电连接。其中,泵盖100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加热管200的凸台120,凸台120凸出于泵盖100的外侧面,加热管200包括环形管段和直管段,其中环形管段环绕进水口110设置,加热管200的两端均沿凸台120的高度方向延伸形成直管段,凸台120的顶端设有固定加热管200的开孔,加热管200的接线端口穿过开孔并与温度保护器300进行连接,加热管200的两端均固定在凸台120的顶部,从而使加热管200与泵盖100连接,具体不再赘述。
62.可以理解的是,实施例的温度保护器300具有感温面310,感温面310采用双金属片作为感温元件,双金属片能够根据温度变化而产生动作,可以通过双金属片打开或闭合电路的通电,从而起到控温作用。实施例中,温度保护器300串联在加热管200的供电电路中,温度保护器300能够根据感温面310的感应温度来控制加热管200的通电,降低加热腔内出现高温、高压、干烧等情况,有利于延长加热泵2000的使用寿命。
63.具体的,加热管200对加热腔内的水进行加热时,温度保护器300处于通电状态;当水温过高而超过设定温度时,感温面310的双金属片会产生动作,使电路断开通电,加热管200停止加热,从而避免水温过高带来的安全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当水温降低到低于设定温度时,温度保护器300会恢复通电,进而恢复加热管200的正常加热状态,达到控温的目的,具有性能稳定、精度高、可靠性高、寿命长等特点。
64.由于加热腔内的水升温达到沸腾时,在加热腔内会形成高温高压状态,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而且加热管200与沸腾产生的气体接触产生干烧,降低加热泵2000的使用寿命。因此,从安全角度考虑,加热腔内的液体加热温度不能过热沸腾,即不超过100℃,具体根据产品的实际使用要求而设定温度阈值,此处不作限定。
65.以洗碗机为示例,水温通常设置不超过85℃,既可满足使用要求,也降低加热腔内产生高温、高压、干烧等风险。也就是说,通过温度保护器300通过导热件500实时感应水温的变化,当水温低于85℃时,温度保护器300处于导通状态,加热管200正常加热;当水温高于85℃时,温度保护器300断开供电电路的通电,使加热管200停止加热,从而使水温降低至85℃以下,起到有效的温度保护作用,降低水加热过程温度的波动幅度,延长加热泵2000的使用寿命,也提高洗碗机的使用安全性。
66.需要说明的是,通孔130的尺寸可根据温度保护器300的感温面310的尺寸而设置,实施例不作进一步限定。通孔130设置位于泵盖100的顶端,导热件500覆盖在通孔130位置,
通过导热件500可以封堵通孔130,能够防止液体从通孔130泄露到加热腔外侧,感温面310也便于与导热件500进行定位,使感温面310与导热件500贴合更紧密,减少热量的散失,结构简单可靠。
67.可理解到,温度保护器300的感温面310无需通过泵盖100自身来传递热量,实施例中泵盖100采用非金属材料制作而成,例如,泵盖100可以由塑料、陶瓷等材料制作,相对于金属材料的壳体,一方面可以降低泵盖100的导热性能,减少加热腔内热量的散失,有利于降低制作成本,另一方面采用非金属材料能够进一步提高泵盖100的绝缘性能,由于加热管200与泵盖100连接,对加热管200能够起到有效的绝缘作用,降低漏电等风险,从而提升加热泵2000的安全性。
68.参见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件500的表面沿通孔130的轴向向下凹陷形成有凹部510,该凹部510与通孔130匹配,导热件500覆盖在通孔130上时,凹部510伸入通孔130内,使导热件500与通孔130紧密配合。温度保护器300上具有感温面310的一端插入到凹部510内,使感温面310能够与凹部510的底面相贴合。可理解到,凹部510的底面为导热面,其中,凹部510的底面朝向加热腔的一侧为第一导热面511,凹部510的底面与感温面310贴合的一侧为第二导热面512,加热腔的热量能够依次经过第一导热面511和第二导热面512传递至感温面310上,使感温面310能够快速感知加热腔内的温度变化情况。
69.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凹部510沿通孔130的轴向由通孔130的上端向下延伸,使凹部510在通孔130的轴向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高度,通过温度保护器300的下端插入到凹部510内,既能够使温度保护器300与导热件500进行定位,也能够使导热件500与通孔130进行定位,进而使感温面310与第二导热面512定位更准确,贴合更紧密,也便于快速安装温度保护器300,结构更稳定可靠。
70.参见图7和图8所示,凹部510大致为圆形的凹槽结构,凹部510上端的外周边设有沿周向延伸的凸缘520,凸缘520向外延伸,使凸缘520的直径大于通孔130的孔径,这样导热件500的凹部510可以伸入通孔130内,而凸缘520可以连接在泵盖100上。如图4所示,凸缘520由凹部510的上端口位置向外延伸,使凸缘520与凹部510配合能够完全覆盖在通孔130上,沿通孔130的轴向方向上,通过凸缘520对凹部510起到限位作用;沿通孔130的径向方向上,通过凹部510对凸缘520起到限位作用,有效提高安装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71.参见图7和图8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凹部510与凸缘520连接组成导热件500,实施例中导热件500采用金属导热材料制作而成,具体为高导热材料,能够实现快速传递热量,例如,可以是不锈钢、铜、铝合金等。以不锈钢材料为示例,导热件500采用不锈钢板冲压成型,使不锈钢板上形成凹部510,且凹部510的边缘形成凸缘520,也就是说凹部510与凸缘520为一体成型结构,更加稳定可靠。可理解到,在满足安装强度要求的前提下,不锈钢板的厚度可设置足够小,相对于泵盖100的厚度,导热面的厚度更薄,提高导热性能,大大提高温度保护器300感温的灵敏度。
72.可以理解的是,温度保护器300设置在泵盖100的外侧,且感温面310通过导热件500进行导热,实施例中泵盖100无需采用金属材料,例如泵盖100为塑料制作而成,采用一体注塑成型方式制作泵盖100,制作容易实现,成本更低。考虑到泵盖100与导热件500采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导热件500安装在通孔130位置时,导热件500可通过凸缘520与泵盖100连接,例如,凸缘520与泵盖100可以是粘接、通过螺丝等连接件进行连接,也可以将凸缘520包
塑在泵盖100中,从而形成一体化结构,简化安装结构,更加稳定可靠。
73.参见图7和图8所示,凹部510大致呈圆柱形状,凹部510的外周壁为第一柱面513,凹部510的内周壁为第二柱面514。参见图9和图10所示,感温面310设置在温度保护器300的下端面,靠近温度保护器300下端面的端部与凹部510匹配,该端部的外周壁为第三柱面320。
74.参见图4所示,温度保护器300的第三柱面320与凹部510的第二柱面514贴合,使温度保护器300能够稳定限位在凹部510内,使感温面310与第二导热面512配合更紧密,提升感温灵敏度。凹部510的第一柱面513与通孔130的内周壁贴合,使导热件500得到有效的限位,导热件500与通孔130配合更紧密可靠。
75.需要说明的是,凸缘520沿通孔130的轴向方向上具有第一端面521和第二端面522,其中,第一端面521朝向下,第二端面522朝向上且与凹部510的端口齐平,第一端面521与第一柱面513过渡连接,第二端面522与第二柱面514过渡连接。第一端面521与泵盖100的外侧面贴合,而且第一柱面513与通孔130的内周壁贴合,使得导热件500与通孔130配合更紧密。
76.参见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件500和温度保护器300的结构与图7至图10所示实施例的结构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导热件500与温度保护器300连接形成一体式结构。也就是说,温度保护器300的下端固定在导热件500的凹部510内,保持感温面310与凹部510内侧的底面紧密接触,凸缘520由温度保护器300的外侧壁向外延伸。装配时,将温度保护器300的下端插入到通孔130内,通过凸缘520进行限位,无需单独装配导热件500,简化安装结构,具体不再赘述。
77.参见图4所示,在通孔130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密封件,密封件环绕凹部510的外周壁设置,有效提高导热件500与通孔130之间的密封性。具体来说,图4所示实施例的密封件为橡胶材质的o型圈600,通孔130的内周壁设置有与o型圈600匹配的环形槽150,o型圈600设置在环形槽150内。
78.可以理解的是,实施例中将环形槽150设置位于通孔130上端的内周壁,装配到位后,o型圈600受到凹部510沿径向的压力,可以使o型圈600与第一柱面513抵接;也可以是通过凸缘520沿轴向压紧o型圈600,使o型圈600与第一端面521抵接;还可以是o型圈600同时受到凸缘520和凹部510的压力,使o型圈600分别与第一端面521和第一柱面513紧贴。通过o型圈600与第一柱面513的贴合,有效提高第一柱面513与通孔130内周壁之间的密封性。而且进一步通过第一端面521与o型圈600的贴合,提高第一端面521与泵盖100的外侧面之间的密封性,从而有效防止加热腔的液体在通孔130位置发生渗漏,可靠性高。
79.值得注意的是,密封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示的o型圈600,也可以采用其它形式的密封结构,例如,采用密封胶替代o型圈600,密封胶填充在凹部510的第一柱面513与通孔130的内周壁之间,以及在第一端面521与外侧面之间。又如,第一柱面513通过螺纹方式与通孔130的内周壁连接,在第一柱面513与通孔130的内周壁之间增加密封材料,达到密封的效果,导热件500与泵盖100具有较高的密封性能。
80.需要说明的是,参见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凸缘520与泵盖100可通过包塑方式连接成一体,包塑成型后,凸缘520嵌入到泵盖100内,导热件500既能起到导热作用,又可以有效封闭通孔130,可无需采用密封件进行密封,进一步简化安装结构。
81.参见图5和图6所示,在泵盖100的外侧面靠近通孔130处设置有加固环140,加固环140向上凸出于外侧面且环绕通孔130设置,通过加固环140能够增加通孔130的高度,提高泵盖100在通孔130位置的强度,保证温度保护器300和导热件500的安装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82.具体来说,环形槽150设置在加固环140上端的内侧壁,由上端端面沿轴向向下凹陷形成环形槽150,其中,加固环140上端的端面为第三端面141,环形槽150的底面为第四端面151,通孔130的内周壁为第四柱面131,环形槽150的内周壁为第五柱面152,第三端面141与第五柱面152过渡连接,第四端面151与第四柱面131过渡连接。o型圈600安装在环形槽150内,导热件500覆盖在通孔130上,温度保护器300安置在导热件500上。
83.参见图4所示,在装配到位后,凹部510的第一柱面513与o型圈600紧密贴合,o型圈600受挤压而紧贴在第四端面151和第五柱面152上,凸缘520的第一端面521均与第三端面141和o型圈600紧密贴合,从而形成有效的密封结构,具有较佳的密封效果。
84.参见图4和图5所示,在泵盖100的外侧设置固定件400,固定件400用于将温度保护器300固定在泵盖100上,固定件400内设有与温度保护器300匹配的容纳腔410,固定件400上设有第一连接部420,在泵盖100设置有与第一连接部420对应的第二连接部160,通过第一连接部420与第二连接部160配合进行连接,使固定件400能够连接在泵盖100的外侧面上,并通过固定件400将温度保护器300限位在容纳腔410内,这样装配到位后,固定件400和导热件500分别对温度保护器300的上下两端进行限位,使温度保护器300固定在固定件400与导热件500中间,实现固定温度保护器300的目的。
85.参见图12所示,固定件400为一体注塑成型的塑料件,在固定件400的两侧边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420,固定件400的中间位置为容纳腔410,容纳腔410内设有第一弹性部430,第一弹性部430为与固定件400一体成型的弹性凸起,通过第一弹性部430能够将温度保护器300压紧在导热件500上,使感温面310与导热面接触更紧密,保证感温面310具有较高的感温灵敏度。
86.参见图12所示,在固定件400上还设置有第二弹性部440,第二弹性部440设置位于容纳腔410的外侧,第二弹性部440用于压紧导热件500。可理解到,温度保护器300的下端定位在凹部510内,凸缘520位于温度保护器300的外侧,固定件400盖合在温度保护器300的上方,温度保护器300的上端与容纳腔410对应,温度保护器300的上端设有接电引脚330,接电引脚330能够延伸出固定件400的外侧,便于与加热管200连接。如图4所示,当固定件400与泵盖100装配到位后,第一弹性部430顶压温度保护器300的上端面,第二弹性部440顶压凸缘520的第二端面522,在弹力作用下,温度保护器300和导热件500均得到限位。
87.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固定件400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弹性部430和四个第二弹性部440,通过两个第一弹性部430同时压紧温度保护器300,有利于感温面310受力平衡,使感温面310与导热面接触更均匀,保证感温的准确度。四个第二弹性部440沿凸缘520的周向分布,使凸缘520受到的弹性作用力更均匀,更加稳定可靠,此外,由于加热腔内在加热升温时气压会增大,在固定件400固定温度保护器300的同时,通过第二弹性部440压紧导热件500,减小出现因加热腔的压力推动作用下使导热件500偏离通孔130的情况,结构可靠性更高。第一弹性部430和第二弹性部440的数量可根据实际使用要求而设置,具体不再赘述。
88.参见图6和图12所示,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420设有卡扣421,第二连接部160设有
卡槽161,卡扣421设置在第一连接部420的侧壁上;第二连接部160设置在加固环140位置,卡槽161开设在第二连接部160的侧壁上,第一连接部420与第二连接部160相抵接时通过卡扣421扣合在卡槽161内,从而使固定件400与泵盖100连接。通过卡扣421与卡槽161配合的连接结构,便于安装与拆卸温度保护器300,操作简便。
89.需要说明的是,固定件400与泵盖100的连接方式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例如,固定件400与泵盖100可以通过螺钉、螺纹等连接件进行连接,也可以采用粘接、过盈配合、焊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其中焊接可以是超声波焊接、热熔焊接或其它的焊接方式,具体不作限定。
90.参考图14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泵2000,下面以具体示例对加热组件1000进行说明。
91.参见图14所示,实施例的加热泵2000包括泵壳和上述实施例的加热组件1000,泵壳内安装有电机1200,泵壳可理解为加热泵2000的下壳体1100,泵盖100作为上壳体,下壳体1100与上壳体连接限定出加热腔,叶轮组件1300设置在加热腔内且与电机1200的驱动轴连接,加热管200与上壳体连接且位于加热腔内。其中,上壳体设置有进水口110,进水口110处设置有进水管1400,下壳体1100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处设置有出水管1500。
92.实施例中,上壳体可采用塑料制作成型,导热件500可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导热件500设置在上壳体的通孔130位置,温度保护器300在上壳体的外侧面,温度保护器300的感温面310与导热件500贴合,通过固定件400能够将温度保护器300和导热件500进行固定,装配到位后,在通孔130位置形成封闭结构,一方面能够防止液体从通孔130泄露到加热腔外侧,另一方面导热件500能够快速传递加热腔内的温度,提高温度保护器300的感温灵敏度,降低液体加热过程温度的波动幅度,延长加热泵2000工作寿命。
93.而且,塑料材质的上壳体可以降低自身的导热性能,减少加热腔内热量的散失,制作更容易,有利于降低加热泵2000的成本,也进一步提高上壳体的绝缘性能,降低漏电等风险,从而提升加热泵2000的安全性。
94.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的洗涤电器,该洗涤电器可以是洗碗机(附图未示出),由于洗涤电器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加热泵2000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95.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