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适用性门窗组合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7:4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组合 门窗 适用性


1.本技术涉及组合门窗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适用性门窗组合。


背景技术:

2.门和窗是建筑物围护结构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门和窗又是建筑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虚实对比、韵律艺术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它们的形状、尺寸、比例、排列、色彩、造型等对建筑的整体造型都要很大的影响。
3.相关技术可参考公告号为cn21046037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的组合式建筑门窗。该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的组合式建筑门窗,包括第一框架,第一框架和辅助框架内分别设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且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分别插接有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第一插板通过上表面的齿牙分别与辅助齿轮和制动齿轮啮合,第二插板则通过下表面的齿牙与限位齿轮啮合,制动齿轮又与棘齿轮啮合,制动齿轮只可以正转,反转时则会被棘齿轮卡主,只需将活动框架上下斜面的插板插入即可完成安装,窗口的内壁和限位滑杆的表面均涂有滑石粉,且窗口的左右两侧均镶嵌有磁力层。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上述组合式门窗在通风时,最大的通风面积是将两扇窗重叠,通风面积仅为门框的一半,当需要较大的通风面积时,适用性较弱。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门窗组合的适用性,本技术提供一种多适用性门窗组合。
6.本技术提供一种多适用性门窗组合,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多适用性门窗组合,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设有门体、第一窗体和第二窗体,第一窗体和第二窗体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设有第一转动轴,框架设有与第一转动轴适配的固定槽,框架滑动连接有两个限位块,限位块均开设有与第一转动轴适配的转移槽,两个限位块分别位于第一转动轴的两端,固定槽与转移槽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口,第一窗体和第二窗体的上下两端均设有滑槽,框架设有与滑槽平行的条形槽,条形槽内滑动连接有限位台,限位台靠近框架的一端均设有复位弹簧,限位台均设有竖槽,竖槽内均滑动连接有顶块,两个顶块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两个竖槽沿相互靠近的方向逐渐变深。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将第一窗体及第二窗体沿第一转动轴转动打开,有效扩大了通风面积,适用于需要较大的通风面积的情况;使用者控制转移槽与第一窗体或第二窗体的固定槽连通,压下第一连接杆将顶块压进竖槽较深的位置,限位台被压进条形槽内,将第一窗体或第二窗体拉动至条形槽上方,复位弹簧将限位台顶进滑槽内,将第一窗体与第二窗体重叠进行通风,适用于空间较小的情况;提高了门扇组合的适用性。
9.可选的,所述条形槽上方设有与第一窗体及第二窗体适配的定位槽,定位槽宽度大于条形槽宽度。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窗体或第二窗体位于条形槽上方时,落进定位槽内,便于对第一窗体或第二窗体进行定位,使限位台顺利顶进滑槽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11.可选的,所述框架上端部设有支撑杆。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支撑杆便于使用者悬挂窗帘等进行遮光,适用于需要遮光的情况,提高了适用性。
13.可选的。所述门体固设有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两端均与框架转动连接,门体背离第二转动轴的一端设有门锁。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门体可沿第二转动轴双向开合,提高了适用性。
15.可选的,所述限位台靠近滑槽的一侧设有若干滚轮。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滚轮,第一窗体或第二窗体带动滚轮转动,有效减小限位台的磨损,延长了使用寿命。
17.可选的,所述框架外设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两端分别与两个限位块固定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二连接杆,便于使用者控制两个限位块同步移动,结构简单控制方便。
19.可选的,所述门体、第一窗体及第二窗体沿周向均固设有橡胶条。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橡胶条有利于提高门体、第一窗体及第二窗体关闭状态下的密封性。
21.可选的,所述顶块靠近竖槽的一端呈球形。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块的球形端部与竖槽的倾斜面接触,更易顶动限位台,有利于节省人力。
23.可选的,所述门体、第一窗体和第二窗体均固设有把手。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把手便于使用者对门体、第一窗体和第二窗体进行开合,操作更加方便。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通过设置限位块及限位台,使用者将第一窗体及第二窗体沿第一转动轴转动打开,有效扩大了通风面积,适用于需要较大的通风面积的情况;使用者控制转移槽与第一窗体或第二窗体的固定槽连通,压下第一连接杆将顶块压进竖槽较深的位置,限位台被压进条形槽内,将第一窗体或第二窗体拉动至条形槽上方,复位弹簧将限位台顶进滑槽内,将第一窗体与第二窗体重叠进行通风,适用于空间较小的情况;提高了门扇组合的适用性;
27.2.通过设置支撑杆,便于使用者悬挂窗帘等进行遮光,适用于需要遮光的情况,提高了适用性;
28.3.通过设置第二转动轴,门体可沿第二转动轴双向开合,提高了适用性。
附图说明
29.图1是一种多适用性门窗组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旨在突显门体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旨在突显第一窗体及第二窗体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旨在突显条形槽、复位弹簧、顶块、定位槽、竖槽及滚轮的位置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框架;2、门体;3、第一窗体;4、第二窗体;5、第一转动轴;51、豁口;6、限位块;61、转移槽;31、滑槽;12、条形槽;121、限位台;122、复位弹簧;1211、竖槽;13、
第一连接杆;131、顶块;14、定位槽;15、支撑杆;21、第二转动轴;22、门锁;123、滚轮;62、第二连接杆;7、橡胶条;8、把手;9、固定窗。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多适用性门窗组合。
36.参照图1和图2,一种多适用性门窗组合,包括框架1,框架1呈方形框体,可采用木质或金属材质,使用者将框架1固定安装在建筑墙体的预留口内,将门窗组合固定在墙体上。框架1内安装有门体2、第一窗体3和第二窗体4,门体2高度较高,门体2竖直方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转动轴21,第二转动轴21两端延伸出门体2,框架1上下两端均设有与第二转动轴21适配的凹槽,第二转动轴21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凹槽内,使用者需要经过门窗组合时,手动推动门体2即可使门体2沿第二转动轴21转动,使门体2旋转出框架1进而穿过框架1。
37.参照图1和图2,门体2两侧均安装有把手8,把手8位于门体2高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使用者站立状态下,可轻松握住把手8,把手8位于门体2远离第二转动轴21的一端,使用者手动将拉动把手8,使用者可沿第二转动轴21将门体2向室内或室外两侧进行旋转,当门窗组合的一侧在放置物品等情况下没有足够的空间将门体2旋转出时,可将门体2向另一侧旋转进而穿过框架1,适用性强;使用者需要将门体2闭合时,手动握住门体2上的把手8,将门体2旋转至框架1内,门体2背离第二转动轴21的一端安装有门锁22,使用者利用门锁22将门体2锁定在框架1内,门体2不易因风吹或意外碰触而旋转打开,使用效果好。
38.参照图1和图3,第一窗体3和第二窗体4安装在框架1上端部,使用者可利用第一窗体3及第二窗体4在不打开门的情况下进行通风,第一窗体3和第二窗体4安装在框架1同一高度上,且位于框架1背离门体2的一侧,第一窗体3和第二窗体4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动轴5,第一转动轴5的上下两端均延伸出第一窗体3或第二窗体4,框架1设有与第一转动轴5适配的固定槽,第一转动轴5的两端均插进对应的固定槽内,第一转动轴5的下端部与框架1抵触,框架1对第一窗体3及第二窗体4进行支撑。
39.参照图1和图3,固定槽呈“u”形设置,框架1滑动连接有两个限位块6,两个限位块6分别位于第一转动轴5的两端,分别将第一转动轴5两端固定槽的开口处挡住,第一转动轴5与限位块6抵触,第一窗体3及第二窗体4远离第一转动轴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把手8,使用者握住把手8可将第一窗体3和第二窗体4沿各自的第一转动轴5转动,使第一窗体3及第二窗体4向室内或室外两侧转动,同时打开第一窗体3和第二窗体4,适用于通风面积需求较大的情况,同时不易发生因一侧空间不足导致无法打开第一窗体3或第二窗体4的情况,适用性较强。
40.参照图1和图3,两个限位块6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62,使用者握住第二连接杆62可将两个限位块6在框架1上同时水平滑动,两个限位块6均开设有与第一转动轴5适配的转移槽61,转移槽61呈“u”形,转移槽61靠近固定槽的一端开口,使用者控制滑块移动将转移槽61与第一窗体3或第二窗体4的固定槽对齐时,限位块6不再抵触第一转动轴5,使用者可手动将第一窗体3或第二窗体4向室内方向拉动,使第一转动轴5卡进转移槽61内。
41.参照图3和图4,第一转动轴5卡进转移槽61后,框架1位于第一窗体3及第二窗体4
下方的部分设有定位槽14,定位槽14宽度与第一窗体3及第二窗体4适配,第一转动轴5卡进转移槽61后,使用者拉动第一窗体3或第二窗体4至定位槽14上方时,第一窗体3或第二窗体4下落进定位槽14内,辅助使用者控制第一窗体3与第二窗体4保持平行的状态。
42.参照图3和图4,框架1位于第一窗体3及第二窗体4上下两端的部分设有与定位槽14平行的条形槽12,第一窗体3及第二窗体4下方的条形槽12位于定位槽14底部,条形槽12的宽度小于定位槽14的宽度,第一窗体3及第二窗体4与定位槽14底部抵触不会落进条形槽12内,条形槽12内均安装有限位台121,限位台121与条形槽12底部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122,复位弹簧122自然状态下,限位台121上端部延伸出条形槽12。
43.参照图1和图4,限位台121均设有竖槽1211,两个竖槽1211沿相互靠近的方向逐渐变深,竖槽1211内均滑动连接有顶块131,自然状态下,复位弹簧122将限位台121顶出条形槽12,使用者将第一窗体3或第二窗体4向定位槽14拉动时,会被上方的限位台121挡住,此时顶块131位于竖槽1211相对较浅的位置;两个顶块131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3,使用者手动按压第一连接杆13,将两个顶块131向竖槽1211内按压,顶块131靠近凹槽的一端呈球形,顶块131的球形端部在竖槽1211内与限位台121发生相对滑动,顶块131处于竖槽1211较深的位置,此时限位台121被顶进条形槽12内,不再阻挡第一窗体3或第二窗体4的移动。
44.参照图3和图4,第一窗体3及第二窗体4下方的限位台121背离复位弹簧122的一侧安装有若干滚轮123,滚轮123可与限位台121发生相对转动,第一窗体3或第二窗体4移动至定位槽14内后,使用者松开第一连接杆13,复位弹簧122顶动两个限位台121重新延伸出条形槽12,滚轮123跟随限位块6移动至条形槽12外;第一窗体3和第二窗体4的上下两端均设有滑槽31,第一转动轴5上下两端均设有与限位台121适配的豁口51,第一转动轴5不会干涉第一窗体3或第二窗体4沿限位台121滑动,第一窗体3和第二窗体4上方的限位台121卡进第一窗体3或第二窗体4上方的滑槽31内,滚轮123卡进第一窗体3或第二窗体4下方的滑槽31内且与第一窗体3或第二窗体4抵触,使用者手动拉动第二连接杆62,带动第一窗体3或第二窗体4沿定位槽14移动,带动滚轮123转动,减少过程中限位台121与第一窗体3或第二窗体4间的磨损,拉至第一窗体3和第二窗体4基本重叠后,可在不占用门窗组合外部空间的情况下通风,适用于室内及室外不方便被占用空间的情况,适用性强。
45.参照图1,框架1位于第一窗体3及第二窗体4下方的部分安装有两个固定窗9,固定窗9不可打开,但有效增大了门窗组合的透光面积,且同时提高了美观性;框架1上端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杆15,支撑杆15两端固定在框架1上,使用者可将遮光帘等遮光用物品利用支撑杆15悬挂在框架1上,需要阻挡室外视线或遮光时,使用者手动将遮光帘等拉上对门体2、第一窗体3、第二窗体4及固定窗9进行覆盖遮光,不需遮光时只需手动将遮光帘向框架1两侧进行拨动即可。
46.参照图1和图3,门体2、第一窗体3及第二窗体4沿周向均固定安装有橡胶条7,不需通风时,使用者将第一窗体3、第二窗体4及门体2关闭,橡胶条7在第一窗体3、第二窗体4及门体2与框架1间被挤压变形,充分将缝隙填满,提高门窗组合的密封性,起到更好的隔音隔风等效果。
4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多适用性门窗组合的实施原理为:使用者握住把手8可将第一窗体3和第二窗体4沿各自的第一转动轴5转动,使第一窗体3及第二窗体4向室内或室外两侧转动,同时打开第一窗体3和第二窗体4,适用于通风面积需求较大的情况,同时不易发生
因一侧空间不足导致无法打开第一窗体3或第二窗体4的情况,使用者控制滑块移动将转移槽61与第一窗体3或第二窗体4的固定槽对齐时,使用者手动将第一窗体3或第二窗体4向室内方向拉动,使第一转动轴5卡进转移槽61内,复位弹簧122顶动两个限位台121延伸出条形槽12,第一窗体3和第二窗体4上方的限位台121卡进第一窗体3或第二窗体4上方的滑槽31内,滚轮123卡进第一窗体3或第二窗体4下方的滑槽31内且与第一窗体3或第二窗体4抵触,使用者手动拉动第二连接杆62,带动第一窗体3或第二窗体4沿定位槽14移动,拉至第一窗体3和第二窗体4重叠后,可在不占用门窗组合外部空间的情况下通风,适用于室内及室外不方便被占用空间的情况,提高了适用性。
4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