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四仓力学护颈枕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2:1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生活用品 力学 颈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四仓力学护颈枕。


背景技术:

2.近年来研究表明,颈椎病与枕头及垫置方式密切相关,在常态下颈椎大多处于前屈状态,故颈项两侧的肌肉韧带会受到长时间地牵引拉伸而产生疲劳,而睡眠是消除疲劳的主要生理过程,在睡眠过程中,合理的垫置枕头既能使拉伸的肌群疲劳得到恢复,又能维持颈椎的生理弧度。但如果枕头垫置不合理,比如垫置过高、过低或不用枕头不仅不能缓解疲劳,反而还会加重颈部软组织生理负荷,进而可能会导致颈椎生理弧度消失而引发颈椎病。
3.因此,不科学的用枕方式及设计不合理的枕头都可能会是也是颈椎病诱因之一。人的生命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而科学的垫置枕头不仅能够减少颈椎病的发生与发展,而且还能巩固颈椎病治疗疗效。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基于以上背景,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设计科学合理,舒适度高,且能够对颈椎起到保护作用的四仓力学护颈枕。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四仓力学护颈枕,其包括枕套与枕芯,所述枕套由上枕面、下枕面、位于其两侧的侧枕面围合而成,所述上枕面包括位于中间的呈倒“八”字型的布体a、2个对称分布在所述布体a两侧的布体b,所述布体a与布体b相连接位置处设有分界凸条,所述布体a与下枕面相对应的位置处均水平设有车缝线a、车缝线b,所述上枕面、下枕面、侧枕面构成的放置枕芯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通过车缝线a、车缝线b 竖直设有一将其进行四仓分区的立衬;
7.所述枕芯包括分别装填在所述布体b下面的左枕芯和右枕芯、布体a下面的头枕芯和颈枕芯,所述头枕芯位于车缝线a上方,所述颈枕芯位于车缝线a的下方;
8.所述左枕芯和右枕芯形状一致,其均为近似直角梯形状,其纵向直边所在的侧面与所述侧枕面相抵接,所述头枕芯为近似等腰梯形,其横向短边所在的面与所述立衬相抵接,所述颈枕芯为近似圆柱状,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左枕芯、右枕芯相抵接;
9.所述左枕芯、右枕芯、头枕芯、颈枕芯内均填充有柱形中空pe管。
10.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描述,所述左枕芯、右枕芯的高度均高于颈枕芯、头枕芯的高度,以使得护颈枕维持中间低两侧高的形状。
11.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描述,所述左枕芯、右枕芯的高度为8

15cm,其比所述头枕芯、颈枕芯高出1.2

3cm。
12.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描述,所述上枕面的两端与侧枕面相接的位置处均设有开口拉链a。
13.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描述,所述左枕芯、右枕芯的枕芯套由位于其上下的2个枕芯面a和位于左右的2个枕芯侧面a围合而成,其中一个枕芯侧面a为纵向直边所在的侧面,2个所述枕芯面a所相接的位置处设有开口拉链b,所述开口拉链b位于所述左枕芯或右枕芯横向长直边一侧。
14.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描述,所示头枕芯为2个枕芯面b围合而成,2个枕芯面b相接位置处设有开口拉链c,所述开口拉链c位于头枕芯的横向长边一侧。
15.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描述,所述颈枕芯为1个枕芯面c、与位于两端的枕芯侧面b围合而成,所述枕芯面c相对接的位置处设有开口拉链d。
16.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描述,所述左枕芯或右枕芯、头枕芯、颈枕芯的枕芯套内部靠近开口拉链位置处均设有可从拉链口伸展出的导筒。
17.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描述,所述护颈枕的纵向宽度为40

45cm,所述车缝线a至其下方布体a的侧边的距离为8

10cm,其至上方布体a的侧边的距离为30

32cm。
18.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描述,所述护颈枕的横向长度为55

70cm,所述车缝线a上方的布体a12的横向长度为22

30cm,其下方的布体a的横向长度为18

25cm。
19.采取上述方案,其实现的有益效果为:
20.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科学合理,其结合枕头垫置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利用立衬将容纳腔分为装有左枕芯、右枕芯、头枕芯、颈枕芯的四仓,四个枕芯的形状结构及尺寸、排布都是经过科学的理论与实验进行验证,其能够适应于人群的不同的睡觉姿势及变化,使得其能够对应符合人们的颈椎的自然的结构曲度,其使用更能随时使得颈部组织处于松弛状态。
21.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通过枕头的结构来科学调整垫枕方式,以此达到实现缓解疲劳,保护颈椎,避免因枕头不合理的应用而可能导致的颈椎病的目的;且采用具有一定回弹性的且价格低廉的pe管作填充物,其一方面可增加护颈枕的舒适度,通过调整pe管的填充量来调节枕芯的高度以适用不同的人群;且具有高清洁性的pe管还便于拆除进行清洗,以此可方便保持护颈枕的清洁。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枕面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枕面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枕芯相互配合排布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左枕芯或右枕芯的结构示意图一;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左枕芯或右枕芯的结构示意图二;
29.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左枕芯或右枕芯的结构示意图三;
30.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头枕芯的结构示意图一;
31.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头枕芯的结构示意图二;
32.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颈枕芯的结构示意图;
33.图中:1

上枕面;11

布体b;12

布体a;13

分界凸条;14

车缝线a;2

侧枕面;3

下枕面;31

车缝线b;4

左枕芯;41

枕芯侧面a;42

枕芯面a;43

开口拉链b;5

头枕芯;51

枕芯面b;52

开口拉链 c;6

颈枕芯;61

枕芯面c;62

枕芯侧面b;63

开口拉链d;7

右枕芯;8

导筒;9

pe管;10

开口拉链 a。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竖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37.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四仓力学护颈枕,其包括枕套与枕芯,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枕套由上枕面1、下枕面3、位于其两侧的侧枕面2围合而成,所述上枕面1包括位于中间的呈倒“八”字型的布体a12、2个对称分布在所述布体a12两侧的布体b11,所述布体a(12)与布体b(11)相连接位置处设有分界凸条13,所述布体a12与下枕面1相对应的位置处均水平设有车缝线a14、车缝线b31,所述上枕面1、下枕面3、侧枕面2构成的放置枕芯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通过车缝线a14、车缝线b31竖直设有一将其进行四仓分区的立衬;
38.所述枕芯包括分别装填在所述布体b11下面的左枕芯4和右枕芯7、位于布体a12下面的头枕芯5和颈枕芯6,所述头枕芯5位于车缝线a14上方,所述颈枕芯6位于车缝线a14的下方;
39.所述左枕芯4和右枕芯7形状一致,其均为近似直角梯形状,其纵向直边所在的侧面与所述侧枕面2 相抵接,所述头枕芯5为近似等腰梯形,其横向短边所在的面与所述立衬相抵接,所述颈枕芯6为近似圆柱状,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左枕芯4、右枕芯7相抵接;所述上枕面1的两端与侧枕面2相接的位置处均设有可方便枕芯进行拆装的开口拉链a10;
40.所述左枕芯4、右枕芯7、头枕芯5、颈枕芯6内均填充有柱形中空pe管9。
41.其中,枕头内充填物应以与颈部软组织弹性度相近的材料为宜,以避免因其质地
过硬或易硬结而引起压迫损伤;若过软,则易被压塌而失去枕头本身的应用价值。而柱形的中空pe管的软硬度最为合适,其具有强透气性、一定的回弹性,且具有经济实惠的特点,其非常适合作为枕头的新型填充物。
42.所述左枕芯4、右枕芯7的高度均高于颈枕芯6、头枕芯5的高度,以使得护颈枕维持中间低两侧高的形状,正常人群的颈椎均有一前弓曲线,仰卧位时在,枕头应垫于颈项,以维持颈椎曲度的存在,所以枕头的表面在仰睡时应根据此前弓曲线制成前高后低的形状,侧睡时侧枕的高度略高于颈枕区的高度,其形状应该中间低两侧高的形状。
43.所述左枕芯4、右枕芯7的高度为8

15cm,其比所述头枕芯5、颈枕芯6高出1.2

3cm。现有实验研究表明颈椎在中立位至自然后伸73
°
位情况下,颈项部肌肉或韧带均无明显牵张而处于较松弛状态,而在仰睡时,本实用新型的高度能够使得使用者的颈部组织会处于松弛状,其大脑更长时间地处于平稳良好的休息状态,平均深睡眠增加1个小时。而且侧睡时,由于头是处于双肩中间,正常人群颈椎的侧面及双肩呈对称性生长,在侧睡时高度为双肩的高度,也即肩峰至同侧耳前颧骨外缘矢状面的距离。不枕或是枕过低的枕头会使颈部向后弯曲,长此以往会出现关节功能错乱等问题。且每个人生活工作的习惯导致双肩宽度不一样,所以适用于侧睡的左枕芯、右枕芯的高度应该是双肩数据相加除以2的值为标准数据,而根据正常人群的双肩距离的统计数据,计算出正常人群所适用的便于侧睡的枕芯的高度为8

15cm。
44.而高于上述数据的枕头,其高度是远高于颈椎生理范围,使用时会使得原本呈前凸状生理弯曲的颈椎被迫前屈或侧前屈,使颈后与颈侧的颈椎关节及相关的韧带与肌肉受到牵拽,还会致使颈椎因挤压各节段间隙变窄,生长骨刺并改变形状,韧带与肌肉等也会因持久地劳损而钙化与硬化,即发生退行性改变,长久使用则导致颈椎病。
45.参考图5至图7所示,所述左枕芯4、右枕芯7的枕芯套由位于其上下的2个枕芯面a42和位于左右的2个枕芯侧面a41围合而成,其中一个枕芯侧面a41为纵向直边所在的侧面,2个所述枕芯面a42所相接的位置处设有开口拉链b43,所述开口拉链b43位于所述左枕芯4或右枕芯7横向长直边一侧。
46.参考图8至图9所示,头枕芯5为2个枕芯面b51围合而成,2个枕芯面b51相接位置处设有开口拉链c52,所述开口拉链c52位于头枕芯5的横向长边一侧。
47.参考图9所示,所述颈枕芯6为1个枕芯面c62、与位于两端的枕芯侧面b62围合而成,所述枕芯面c61相对接的位置处设有开口拉链d63。
48.其中,所述护颈枕的纵向宽度为40cm,所述车缝线a14至其下方布体a12的侧边的距离为8

10cm,其至上方布体a12的侧边的距离为30

32cm。
49.所述护颈枕的横向长度为55

70cm,所述车缝线a14上方的布体a12的横向长度为22

30cm,其下方的布体a12的横向长度为18

25cm。
50.正常的睡眠姿势有两种,仰卧、侧卧,仰卧时要有支撑颈椎的区域,也要有支撑脑袋的区域,侧卧也要分左右侧卧区,因而正常人群在睡眠时所采用的枕头应该科学合理的分为四个区,而本实用新型根据所需要分的四区设计了四种不同结构的枕芯,其配合排布能满足人群在睡眠姿势变化时,依旧能符合其颈椎的变化趋向,使其来对应符合人们的颈椎自然的结构曲度,以此对颈部及颈椎进行保护。
51.其中参考图7,所述左枕芯4或右枕芯7、头枕芯5、颈枕芯6的枕芯套内部靠近开口
拉链位置处均设有可从拉链口伸展出的导筒8,而导筒8的设计则方便本实用新型pe软管的装拆,减少其在装拆过程中的洒落。
52.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