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的制作方法

2021-10-19 11:3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

背景技术

作为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存在一种具备具有气体导入部及气体喷出部的气体腔室和穿过气体腔室的内部空间的多个液体流通管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各液体流通管具有配置在气体喷出部附近的吐出口。这种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构成为:借助从气体喷出部喷出的气体来推动从多个液体流通管的吐出口分别吐出的液体,由此进行喷雾及混合来涂布在生物体组织上。

在这种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中,有时从液体流通管的吐出口泄漏的液体的凝固物会生长。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内容:液体流通管具备泵部(该文献的膨胀/收缩部),该泵部被由导入至气体腔室(该文献的喷嘴主体)内的气体产生的外部压力压缩而缩小,且在外部压力减小时恢复。

根据专利文献1的技术,通过使泵部在停止吐出液体及停止导入气体之后恢复,能够将液体从液体流通管的吐出口侧抽吸至泵部侧,其结果,能够抑制发生从液体流通管的吐出口滴落的液体的凝固物生长的现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20172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然而,根据本申请发明人的研究,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关于用于将液体从液体流通管的吐出口侧抽吸至泵部侧的结构,存在改进的空间。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提供一种能够更好地将液体从液体流通管的吐出口侧抽吸至泵部侧的结构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具备:气体腔室,具有导入气体的气体导入部和喷出所述气体的气体喷出部;及

多个液体流通管,穿过所述气体腔室的内部空间并且具有配置在所述气体喷出部附近的吐出口,

借助从所述气体喷出部喷出的所述气体来推动从所述多个液体流通管的所述吐出口分别吐出的液体,由此进行喷雾及混合来涂布在生物体组织上,其中,

作为所述多个液体流通管中的至少一个液体流通管的特定液体流通管具有在该特定液体流通管的轴向上由彼此不同的部位分别构成的多个泵部,

在所述特定液体流通管中,位于所述多个泵部彼此之间的部分形成为直径比所述泵部细的收缩部,

所述多个泵部的每一个在所述气体腔室内导入有所述气体的状态下被气压压缩而内容积缩小,且在停止向所述气体腔室内导入所述气体时弹性恢复。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更好地将液体从液体流动管的吐出口侧抽吸至泵部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的喷雾单元的俯视剖视图(沿着图1的II-II线切割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的喷雾单元的前端部的主视图。

图4是沿着图3的IV-IV线切割的剖视图。

图5A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的特定液体流通管的泵部周边的放大剖视图。

图5B是表示构成特定液体流通管的整个第1液体流通管主体的俯视图。

图6A是沿着图5A的IV-VI线切割的剖视图,表示泵部被压缩的状态。

图6B是沿着图5A的IV-VI线切割的剖视图,表示泵部恢复的状态。

图7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的特定液体流通管的泵部周边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的特定液体流通管的泵部周边的放大剖视图。

图9A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的特定液体流通管的泵部周边的放大剖视图,并以剖视图表示的图。

图9B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的特定液体流通管的泵部周边的放大剖视图,并以俯视图表示的图。

图10A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的特定液体流通管的图,并且是表示构成特定液体流通管的整个第1液体流通管主体的俯视图。

图10B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的特定液体流通管的图,并且是泵部周边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仅是用于方便理解本发明的一例,并不限定本发明。即,以下说明的部件的形状、尺寸、配置等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变更、改进。

并且,在所有附图中,对相同的构成要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

以下,在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中,将吐出液体的一侧称为前端侧或前方,将与其相反的一侧称为基端侧或后方。并且,将水平且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横向,将横向中从正面侧观察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时的左侧称为左侧方向,将右侧称为右侧方向。然而,这些方向是为了方便而规定的,并不限定制造或使用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时的方向。

并且,若无特别说明,则各液体流通管的各部的形状的说明是对不是压缩状态的自然状态下的形状进行说明的。

〔第1实施方式〕

首先,使用图1至图6B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图2中的左侧为前方,图2中的右侧为后方。图3中摘取示出了从图2中的左侧观察的喷雾单元10的结构中喷雾单元10的前端部。图5A是沿着第1液体流通管31的轴心切割的剖视图。

如图1至图6B中任一个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100具备:气体腔室20(图1、图2),具有导入气体的气体导入部22(图1)和喷出气体的气体喷出部24(图1、图3、图4);及多个液体流通管(例如,如图2所示,第1液体流通管31及第2液体流通管32这两个液体流通管),穿过气体腔室20的内部空间21(图2),并且具有配置在气体喷出部24附近的吐出口31a、32a(图1、图2)。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100构成为:借助从气体喷出部24喷出的气体来推动从多个液体流通管(第1液体流通管31、第2液体流通管32)的吐出口31a、32a分别吐出的液体38、39(图3、图4、图6A、图6B),由此进行喷雾及混合来涂布在生物体组织上。

作为多个液体流通管(第1液体流通管31、第2液体流通管32)中的至少一个液体流通管的特定液体流通管(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1液体流通管31)具有由该特定液体流通管的轴向上彼此不同的部位分别构成的多个泵部40(图2、图5A、图5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液体流通管31例如具有第1泵部41和第2泵部42这两个泵部40。

并且,在特定的液体流通管(第1液体流通管31)中,位于多个泵部40彼此之间的部分形成为直径比泵部40细的收缩部37(图5A、图5B)。

多个泵部40构成为:在气体腔室20内导入有气体的状态下被气压压缩而内容积缩小,且在停止向气体腔室20内导入气体时弹性恢复。

根据本实施方式,特定液体流通管(第1液体流通管31)具有泵部40,因此在停止向气体腔室20内导入气体而使泵部40从被压缩的状态恢复的过程中,能够将液体38从特定液体流通管的吐出口31a侧抽吸至泵部40侧。因此,能够抑制液体38从吐出口31a滴落,因此能够抑制发生从吐出口31a滴落的液体38的凝固物生长的现象。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定液体流通管具有由在该特定液体流通管的轴向上彼此不同的部位分别构成的多个泵部40。因此,与泵部40为一个的情况相比,能够以更强的抽吸力将液体38从吐出口31a侧抽吸至泵部40侧。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液体38从吐出口31a滴落,以及发生从吐出口31a滴落的液体38的凝固物生长的现象。

其结果,在重新将气体导入至气体腔室20内,并且从各液体流通管吐出液体38、39,而将进行喷雾及混合的液体38、39涂布到生物体组织上时,能够从特定液体流通管的吐出口31a顺畅地吐出液体38。

如图1所示,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100至少具备喷雾单元10。

如图2所示,喷雾单元10构成为:具备气体腔室20和插入于气体腔室20的多个液体流通管(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1液体流通管31及第2液体流通管32)。

在本实施方式中,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100除喷雾单元10以外还具备例如两个注射工具80、柱塞架83、空气过滤单元85、调节器90及供气管91。

各注射工具80具有注射器81和插入于注射器81的柱塞82。

一个注射工具80以该注射工具80的注射器81的前端部与第1液体流通管31的基端部连通的方式与喷雾单元10连结。另一个注射工具80以该注射工具80的注射器81的前端部与第2液体流通管32的基端部连通的方式与喷雾单元10连结。

一个注射工具80例如用于将含有纤维蛋白原等的高粘度且容易凝固的液体38注射到第1液体流通管31中。

另一个注射工具80例如用于将含有凝血酶等的液体39注射到第2液体流通管32中。

柱塞架83用于保持两个注射工具80的柱塞82的基端部。使用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100的技术人员使用柱塞架83来保持两个柱塞82的基端部,并将这两个柱塞82分别推入对应的注射器81中,由此能够将两个柱塞82彼此同步地推入各注射器81中。

通过将一个注射工具80的柱塞82推入到注射器81中,将液体38注射到第1液体流通管31中,并从第1液体流通管31的前端的吐出口31a吐出液体38。

通过将另一个注射工具80的柱塞82推入到注射器81中,将液体39注射到第2液体流通管32中,并从第2液体流通管32的前端的吐出口32a吐出液体39。

空气过滤单元85的下游端与气体腔室20的气体导入部22的基端部(上游端)连接。空气过滤单元85在内部具有从由气体供给源供给的气体中去除杂质的未图示的空气过滤器。空气过滤单元85在该空气过滤单元85的上游端具有用于连接供气管91的连接部85a。

供气管91为挠性管。供气管91的基端部设置有内孔连接器等第1连接器92a,供气管91的前端部设置有凸模连接器等第2连接器92b。

第1连接器92a与调节器90的气体导出端连接。第2连接器92b与空气过滤单元85的连接部85a连接。由此,调节器90与空气过滤单元85经由调节器90彼此连接。

调节器90的气体导入端与储气瓶等未图示的气体供给源连接。

从气体供给源供给至调节器90的气体被调节器90减压至适合在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100中使用的压力,并依次经由供气管91及空气过滤单元85,从气体导入部22导入至气体腔室20的内部空间21内。

导入至内部空间21内的气体从形成在气体腔室20的前端部的气体喷出部24喷出。气体喷出部24例如由一个或多个细孔构成,导入至内部空间21内的气体从气体喷出部24强力地吹出。

另外,在从气体导入部22向气体腔室20内导入气体的期间,内部空间21维持比大气压高的压力。

在使用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100时,一边将气体导入至气体腔室20内,一边由技术人员操作柱塞架83,将两个注射工具80的注射器81推入各柱塞82中。

由此,能够一边从气体喷出部24喷出气体,一边从第1液体流通管31及第2液体流通管32的各吐出口31a、32a吐出液体38、39。

因此,能够通过借助从气体喷出部24喷出的气体来推动从各吐出口31a、32a分别吐出的液体38、39,进行喷雾及混合来涂布在生物体组织上。

如图2所示,喷雾单元10例如构成为:具备分别在以下说明的腔室主体50、基端侧部件60、前端侧部件70、第1液体流通管主体33及第2液体流通管主体34。

其中,主要由腔室主体50及基端侧部件60构成气体腔室20,主要由第1液体流通管主体33和前端侧部件70的一部分构成第1液体流通管31,主要由第2液体流通管主体34和前端侧部件70的另一部分构成第2液体流通管32。

如图1及图2所示,腔室主体50为空心部件,例如形成为上下扁平且朝向前方逐渐变细的吊钟型。腔室主体50的内部空间构成内部空间21。

腔室主体50包括气体导入部22。气体导入部22形成为管状,例如从腔室主体50的顶面朝向上方(例如,后上方)突出。

腔室主体50例如形成为左右对称,并且在该腔室主体50中除气体导入部22以外的部分形成为上下也对称。

腔室主体50的前端部52具有彼此并排配置的两个插入孔52a(图3、图4)。各插入孔52a在前后方向上贯穿前端部52,而使腔室主体50的内部空间(即,内部空间21)和腔室主体50的前方的空间彼此连通。

腔室主体50的基端部51具有向后方开口的基端侧开口51a。

如图2所示,基端侧部件60例如具有板状的主体部61、分别用于安装(连结)注射工具80的注射器81的左右一对注射器安装部62a、62b、分别安装有后述的第1液体流通管主体33及第2液体流通管主体34的基端部33a、34a的左右一对液体流通管安装部63a、63b以及分隔壁结构部65。

主体部61例如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长条的平板状,该主体部61的板面朝向前后方向。主体部61以封闭腔室主体50的基端侧开口51a的方式安装在基端部51上。

内部空间21由腔室主体50的内周面和主体部61的前表面划定。

左侧的注射器安装部62a从主体部61的左端部向后方突出,右侧的注射器安装部62b从主体部61的右端部向后方突出。

左侧的液体流通管安装部63a从主体部61的左端部向前方突出,右侧的液体流通管安装部63b从主体部61的右端部向前方突出。各液体流通管安装部63a、63b配置在内部空间21内。

注射器安装部62a和液体流通管安装部63a以将主体部61的左端部夹在中间的方式彼此同轴地配置,注射器安装部62b和液体流通管安装部63b以将主体部61的右端部夹在中间的方式彼此同轴地配置。

基端侧部件60上形成有左右一对贯穿孔64a、64b。

左侧的贯穿孔64a从注射器安装部62a的后端将该基端侧部件60前后贯穿至液体流通管安装部63a的前端,右侧的贯穿孔64b从注射器安装部62b的后端将该基端侧部件60前后贯穿至液体流通管安装部63b的前端。

分隔壁结构部65为从主体部61的前表面的横向上的中央部朝向前方延伸的板状部分,该分隔壁结构部65的板面朝向左右方向。

分隔壁结构部65构成左右区划内部空间21的分隔壁部25。

分隔壁部25(分隔壁结构部65)的上侧配置有气体导入部22。气体导入部22的下游端左右横跨分隔壁结构部65。因此,从气体导入部22导入至内部空间21内的气体被分隔壁部25分配到内部空间21内的左半部区域和右半部区域。

如图2所示,前端侧部件70例如具有构成第1液体流通管31的前端部的第1吐出管71、构成第2液体流通管32的前端部的第2吐出管72及将第1吐出管71和第2吐出管72彼此连结的连结部73。

第1吐出管71及第2吐出管72分别形成为圆管状,彼此分开且彼此并列地配置。

连结部73例如将第1吐出管71的轴向上的中央部和第2吐出管72的轴向上的中央部彼此连结。

因此,例如,前端侧部件70的平面形状为H字状。

在第1吐出管71中,比连结部73更突向基端侧的部分为保持第1液体流通管主体33的前端部33b的保持部71a,比连结部73更突向前端侧的部分为突出部71b。

在第2吐出管72中,比连结部73更突向基端侧的部分为保持第2液体流通管主体34的前端部34b的保持部72a,比连结部73更突向前端侧的部分为突出部72b。

第1吐出管71的前端的开口、即突出部71b的前端的开口构成吐出口31a。第2吐出管72的前端的开口、即突出部72b的前端的开口构成吐出口32a。

如上所述,腔室主体50的前端部52具有并排配置的两个插入孔52a。

前端侧部件70的各突出部71b、72b从前端部52的后方插入于左右的插入孔52a。即,突出部71b插入于左侧的插入孔52a,突出部72b插入于右侧的插入孔52a。

各突出部71b、72b比前端部52的前表面稍微更朝向前方突出。

连结部73例如夹持在前端部52的后表面与分隔壁结构部65的前端面之间。由此,限制前端侧部件70相对于前端部52向后方位移(即,突出部71b、72b从各插入孔52a向后方脱落)。

第1吐出管71及第2吐出管72各自的轴向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气体腔室20具有配置在吐出口31a附近的左侧的气体喷出部24和配置在吐出口32a附近的右侧的气体喷出部24。

左侧的气体喷出部24由左侧的插入孔52a的前端的开口的位于突出部71b的周围的部分构成。

右侧的气体喷出部24由右侧的插入孔52a的前端的开口的位于突出部72b的周围的部分构成。

如图3所示,各插入孔52a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朝向各插入孔52a的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例如为四个)固定肋52b。各插入孔52a的多个固定肋52b以规定间隔(例如等角间隔)配置在各插入孔52a的周向上。

第1吐出管71的突出部71b被压入到左侧的插入孔52a内,左侧的插入孔52a的各固定肋52b与突出部71b的外周面压接。

第2吐出管72的突出部72b被压入到右侧的插入孔52a内,右侧的插入孔52a的各固定肋52b与突出部72b的外周面压接。

因此,突出部71b固定在左侧的插入孔52a内,突出部72b固定在右侧的插入孔52a内。

气体腔室20具有将导入至内部空间21内的气体引导至各气体喷出部24的气体流通通道23(图4)。

在本实施方式中,气体腔室20具有将气体引导至左侧的气体喷出部24的左侧的气体流通通道23和将气体引导至右侧的气体喷出部24的右侧的气体流通通道23。

突出部71b的外周面与左侧的插入孔52a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构成左侧的气体流通通道23,突出部72b的外周面与左侧的插入孔52a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构成右侧的气体流通通道23。

即,各气体流通通道23为被固定肋52b分隔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四个)气体流通通道的集合体。

并且,气体流通通道23的前端的开口为气体喷出部24。即,左右的气体喷出部24分别为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四个)开口的集合体。

如上所述,突出部71b、72b从插入孔52a稍微朝向前方突出,因此各气体喷出部24配置在吐出口31a、31b附近。因此,能够借助从各气体喷出部24向外部喷出的气体来雾状地喷雾及混合从吐出口31a、32a吐出的液体38、39。

另外,连结部73例如覆盖在第1吐出管71中与第2吐出管72侧相反的一侧的侧面,并且覆盖在第2吐出管72中与第1吐出管71侧相反的一侧的侧面。

由此,连结部73与前端部52附近的腔室主体50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狭窄的间隙。

内部空间21的气体通过这些间隙而被引导至气体流通通道23。

构成气体腔室20的材料(即,构成腔室主体50、基端侧部件60及前端侧部件70的材料)并无特别限定,例如,腔室主体50、基端侧部件60及前端侧部件70由例如树脂等形成。

气体腔室20的容积优选实质上不会因内部空间21内的气压而发生变动。因此,腔室主体50、基端侧部件60及前端侧部件70优选由硬质树脂构成。

如图2所示,第1液体流通管主体33及第2液体流通管主体34分别为管状部件。

第1液体流通管主体33的基端部33a例如通过插入液体流通管安装部63a外部来安装在液体流通管安装部63a上(被液体流通管安装部63a保持)。第1液体流通管主体33的前端部33b例如通过从外部插入于保持部71a中来安装在该保持部71a上(被保持部71a保持)。并且,注射器安装部62a的基端的开口和第1吐出管71的前端的吐出口31a经由贯穿孔64a、第1液体流通管主体33及第1吐出管71彼此连通。第1液体流通管31由第1液体流通管主体33、第1吐出管71及基端侧部件60的贯穿孔64a构成。

同样地,第2液体流通管主体34的基端部34a例如通过插入液体流通管安装部63b外部来安装在液体流通管安装部63b上(被液体流通管安装部63b保持)。第2液体流通管主体34的前端部34b例如通过从外部插入于保持部72a中来安装在该保持部72a上(被保持部72a保持)。并且,注射器安装部62b的基端的开口和第2吐出管72的前端的吐出口32a经由贯穿孔64b、第2液体流通管主体34及第2吐出管72彼此连通。第2液体流通管32由第2液体流通管主体34、第2吐出管72及基端侧部件60的贯穿孔64b构成。

保持部71a、第1液体流通管主体33及液体流通管安装部63a配置在被分隔壁部25区划的内部空间21中的一个(左侧)区域,保持部72a、第2液体流通管主体34及液体流通管安装部63b配置在被分隔壁部25区划的内部空间21中的另一个(右侧)区域。

如图2所示,第1液体流通管主体33具有多个泵部40。更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液体流通管主体33具有第1泵部41及第2泵部42这两个泵部40。第2泵部42配置在比第1泵部41更靠第1液体流通管31(特定液体流通管)的上游侧(基端侧)。

各泵部40为被外部压力(内部空间21内的气压)压缩的压缩比率(内容积缩小的比例)比第1液体流通管31的泵部40以外的部分大的部分。

例如,各泵部40的内径及外径(内径的平均值及外径的平均值)比第1液体流通管31的泵部40以外的部分大。

第1液体流通管主体33及第2液体流通管主体34例如分别由弹性体等挠性材料(例如为有机硅橡胶)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液体流通管主体33(第1液体流通管31)在各泵部40处局部薄地形成。因此,第1液体流通管主体33(尽管整体由相同的材料一体成型,但)在各泵部40处局部柔软地构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该例子,在第1液体流通管31中,构成各泵部40的部分也可以局部地由比其他部分柔软的材料构成。

如图5A及图5B所示,第1泵部41例如具有圆筒部45和与该圆筒部45的前端侧连接的锥形部46。并且,第2泵部42例如具有圆筒部45和与该圆筒部45的基端侧连接的锥形部46。

第1泵部41的圆筒部45例如具有圆筒状的主部45a和形成在主部45a的外周面上的泵部肋45b。即,在第1泵部4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泵部肋45b。

主部45a的内径及外径恒定,因此主部45a的壁厚恒定。

第1泵部41的圆筒部45所具有的泵部肋45b的数量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泵部41的圆筒部45例如具有在第1泵部41的轴向上彼此分开的多个(例如为三个)泵部肋45b。

各泵部肋45b只要在泵部40(第1泵部41)的周向上延伸即可,不一定要在泵部40的周向上环绕360度。并且,泵部肋45b可以为在泵部40的周向上间断地配置的多个肋的集合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泵部肋45b在泵部40的周向上环绕360度。

关于第1泵部41的锥形部46,例如,内径朝向前端侧锥形状缩小且外径朝向前端侧锥形状缩小,并且该锥形部46的壁厚朝向前端侧逐渐增大。

第2泵部42的圆筒部45例如形成为与第1泵部41的圆筒部45相同的形状及尺寸。即,在第2泵部42的外周面上也形成有泵部肋45b。

第2泵部42的锥形部46的内径例如朝向基端侧锥形状缩小。第2泵部42的锥形部46的外径在该锥形部46的前部(前端侧部分)朝向基端侧锥形状缩小,而在该锥形部46的后部(基端侧部分)恒定。例如,第2泵部42的锥形部46的壁厚在该锥形部46的前部恒定,而在该锥形部46的后部朝向基端侧逐渐增大。

在第1液体流通管主体33中,与泵部40相比,泵部40以外的部分被外部压力(内部空间21内的气压)压缩的压缩比率(内容积缩小的比例)小。

作为除了泵部40以外的部分,第1液体流通管主体33具有位于比第1泵部41更靠前端侧的非泵部35和位于比第2泵部42更靠基端侧的非泵部36,位于第1泵部41和第2泵部42的边界(第1泵部41和第2泵部42之间)的收缩部37。

如图5A及图5B所示,在第1液体流通管31中,位于第1泵部41与第2泵部42的边界的部位(收缩部37)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环状的边界肋37b。

即,边界肋37b在位于第1泵部41与第2泵部42的边界的部分向径向内侧突出。

由此,第1液体流通管31的内径在收缩部37处局部缩小。即,收缩部37的直径比泵部40的直径细。

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缩部37的内径小于夹着收缩部37而相邻的两个泵部40各自的收缩部37侧的端部的内径。即,收缩部37的内径小于第1泵部41的圆筒部45的基端处的内径,且收缩部37的内径小于第2泵部42的圆筒部45的前端处的内径。

另外,边界肋37b只要在第1液体流通管31的周向上延伸即可,不一定要在第1液体流通管31的周向上环绕360度。并且,边界肋37b可以为在第1液体流通管31的周向上间断地配置的多个肋的集合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边界肋37b在第1液体流通管31的周向上环绕360度。

收缩部37构成为:包括圆筒状的主部37a和比主部37a更向径向内侧突出的边界肋37b。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泵部41的圆筒部45的主部45a的外径、收缩部37的主部37a的外径及第2泵部42的圆筒部45的主部45a的外径彼此相等。

并且,第1泵部41的圆筒部45的主部45a的内径、收缩部37的主部37a的内径及第2泵部42的圆筒部45的主部45a的内径彼此相等。

另外,划定主部37a的内径的主部37a的内周面并不是实际存在的内周面,而是从收缩部37去除边界肋37b时的假想的收缩部37的内周面。

换言之,边界肋37b为比第1泵部41及第2泵部42的圆筒部45的主部45a的内周面更向第1泵部41及第2泵部42的径向内侧突出的部分。

因此,如图5A所示,边界肋37b的突出高度(突出长度)H2为边界肋37b从第1泵部41及第2泵部42的圆筒部45的主部45a的内周面的突出高度。

另一方面,第1泵部41的泵部肋45b的突出高度为该泵部肋45b从第1泵部41的圆筒部45的主部45a的外周面的突出高度。同样地,第2泵部42的泵部肋45b的突出高度为该泵部肋45b从第2泵部42的圆筒部45的主部45a的外周面的突出高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泵部41的泵部肋45b的突出高度和第2泵部42的泵部肋45b的突出高度彼此相等,均为图5A所示的H1。

在此,泵部肋45b的突出高度H1小于边界肋37b的突出高度H2。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泵部40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泵部肋45b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该例子,也可以在泵部40的内周面上形成泵部肋45b。即,在主部45a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泵部肋45b。并且,也可以在泵部40的外周面和内周面这两个面上形成有泵部肋45b。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多个泵部40的每一个(例如第1泵部41和第2泵部42的两个)具有泵部肋45b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子,多个泵部40中的至少任意1个以上可以具有泵部肋45b。

如此,第1泵部41和第2泵部42的至少一个外周面或内周面上形成有比边界肋37b低矮(突出高度小)的泵部肋45b。

收缩部37借助(比泵部肋45b高的)边界肋37b来加强。因此,与泵部40相比,收缩部37被外部压力(内部空间21内的气压)压缩的压缩比率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液体流通管主体33的轴向上的边界肋37b的尺寸大于第1液体流通管主体33的轴向上的泵部肋45b的尺寸。因此,借助边界肋37b更牢固地加强了收缩部37。

位于第1泵部41的前端侧的非泵部35例如具有与第1泵部41的锥形部46的前端侧连接的直管状的直管部35a和与直管部35a的前端侧连接的前端部35b。

非泵部35例如形成为整个该非泵部35具有恒定的内径。

直管部35a形成为整体具有恒定的外径。

直管部35a的内径及外径等于第1泵部41的锥形部46的前端处的内径及外径。

前端部35b的基端的外径等于直管部35a的前端的外径。

前端部35b的外径在该前端部35b的后部(基端侧部分)朝向前端侧锥形状缩小,而在该前端部35b的前部(前端侧部分)恒定。

位于第2泵部42的基端侧的非泵部36例如具有与第2泵部42的锥形部46的基端侧连接的直管状的直管部36a和与直管部36a的基端侧连接的基端部36b。

非泵部36例如形成为整个该非泵部36具有恒定的内径。

直管部36a形成为整体具有恒定的外径。

直管部36a的内径及外径等于第2泵部42的锥形部46的基端处的内径及外径。

基端部36b的外径在该基端部36b的后部(基端侧部分)等于直管部36a的外径,而在该基端部36b的前部(前端侧部分)相对小。

在此,如上所述,第1液体流通管主体33的前端部33b插入有保持部71a,前端部33b被保持部71a保持。

同样地,第1液体流通管主体33的基端部33a插入有液体流通管安装部63a,基端部33a被液体流通管安装部63a保持。

前端部33b包括前端部35b的至少前端部,也可以包括整个前端部35b和直管部35a的前端部。

基端部33a包括基端部36b的至少基端部,也可以包括整个基端部36b和直管部36a的基端部。

前端部33b及基端部33a分别被保持部71a及液体流通管安装部63a保持,因此实质上不会因外部压力(内部空间21内的气压)而压缩。

即,前端部33b即使形成为比直管部35a(或者,比直管部35a中除构成前端部33b的部分以外的部分)薄,也不会发挥泵部40的功能,因此不是泵部40。同样地,基端部33a即使形成为比直管部36a(或者,比直管部36a中除构成基端部33a的部分以外的部分)薄,也不会发挥泵部40的功能,因此不是泵部40。

即,泵部40与第1液体流通管主体33中被其他部件直接保持的部分(前端部33b或基端部33a)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液体流通管主体33中的泵部40以外的既不是前端部33b也不是基端部33a的部分相比,泵部40局部薄地形成(平均壁厚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直管部35a的内径小于直管部36a的内径,直管部35a的外径小于直管部36a的外径。

并且,前端部35b的外径更小于直管部35a的外径。

因此,如图2所示,能够充分地确保前端部33b的外周面与腔室主体50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使内部空间21的气体经由气体流通通道23从气体喷出部24顺畅地喷出。

多个泵部40优选配置在第1液体流通管主体33的前端侧的部分。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适当地将液体38从特定液体流通管的吐出口31a侧抽吸至泵部40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液体流通管主体33的前端侧的半部包括整个第1泵部41和第2泵部42的至少前端部。

另外,第2液体流通管主体34例如其整体形成为直管状(整体的外径及内径大致恒定)。

第1液体流通管主体33(其中,多个泵部40除外)例如形成为比第2液体流通管主体34厚。例如,第2液体流通管主体34的外径小于第1液体流通管主体33的外径,第2液体流通管主体34的内径小于第1液体流通管主体33的内径。

接着,对动作进行说明。

在使用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100时,将空气过滤单元85与气体导入部22连接,将供气管91的第2连接器92b与连接部85a连接且将第1连接器92a与调节器90连接,将调节器90与储气瓶等气体供给源连接。

并且,在喷雾单元10的注射器安装部62a上连结一个注射工具80的注射器81的前端部,在注射器安装部62b上连结另一个注射工具80的注射器81的前端部。另外,一个注射工具80的注射器81储存有含有纤维蛋白原等的高粘度的液体38,另一个注射工具80的注射器81储存有含有凝血酶等的液体39。

从气体供给源供给的气体被调节器90减压,经由供气管91及空气过滤单元85导入至气体腔室20的内部空间21内。由此,成为气体从各气体喷出部24喷出的状态。

然后,在使喷雾单元10的各吐出口31a、32a朝向对象生物体组织(例如,生物体内的器官等)的状态下,技术人员使用柱塞架83来统一保持两个注射工具80的柱塞82的基端部,将这两个柱塞82分别推入对应的注射器81中。

由此,液体38从一个注射工具80的注射器81注射到第1液体流通管31中,并且液体39从另一个注射工具80的注射器81注射到第2液体流通管32中。因此,液体38从第1液体流通管31的吐出口31a吐出,另一方面,液体39从第2液体流通管32的吐出口32a吐出。

即,在从各气体喷出部24喷出气体的同时,从各吐出口31a、32a吐出液体38、39。

由此,能够主要借助从吐出口31a附近的气体喷出部24喷出的气体来推动从吐出口31a吐出的液体38进行喷雾,并且主要借助从吐出口32a附近的气体喷出部24喷出的气体来推动从吐出口32a吐出的液体39进行喷雾。因此,能够混合雾状的液体38和液体39来涂布在对象生物体组织上。

形成为雾状进行喷雾及混合的液体38和液体39发挥接合剂(生物体接合剂)的功能。即,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由此使接合剂凝固。

然后,技术人员为了结束针对生物体组织的接合剂的涂布,停止将各柱塞82推入各注射器81中。

在此,在将气体导入至内部空间21内的期间,内部空间21内的气体的压力成为上升的状态。因此,至少在停止将各柱塞82推入各注射器81中之后,直至停止向气体腔室20内导入气体的期间,各泵部40被内部空间21的内部的气压压缩,各泵部40的内容积成为缩小的状态。

在泵部40被压缩的状态下,作为一例,如图6A所示,在泵部40的横截面上,彼此对置的部分彼此接触或靠近。因此,泵部40的内容积比自然状态下的内容积缩小。

而且,随后停止向气体腔室20内导入气体。这样一来,内部空间21内的气体的压力降低,因此各泵部40借助弹性恢复力恢复成自然状态的形状、即,如图6B所示横截面形状为圆筒状的形状。因此,各泵部40的内容积比压缩状态扩大。

因此,各泵部40的内部会暂时成为负压,因此能够将液体38从第1液体流通管31的吐出口31a侧抽吸至泵部40侧。即,在停止向气体腔室20内导入气体,而使泵部40从被压缩的状态恢复到自然状态的过程中,液体38从吐出口31a侧抽吸至泵部40侧。

因此,能够抑制液体38从吐出口31a滴落,因此能够抑制发生从吐出口31a滴落的液体38的凝固物生长的现象。另外,被泵部40抽吸的液体38为比泵部40更靠吐出口31a侧的液体38,例如包括吐出口31a的外部的液体38(滴落在外的液体38)或吐出口31a的近前的液体38。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液体流通管31具有多个泵部40,因此与泵部40为一个的情况相比能够由强的抽吸力抽吸液体38。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液体38从吐出口31a滴落,以及发生从吐出口31a滴落的液体38的凝固物生长的现象。

因此,在重新将气体导入至气体腔室20内,并且从各液体流通管吐出液体38、39,将进行喷雾及混合的液体38、39涂布到生物体组织上时,能够从第1液体流通管31的吐出口31a顺畅地吐出液体38。

另外,第1液体流通管31具有多个泵部40,由此也可以获得以下效果。

在重新将气体导入至气体腔室20内,并且从各液体流通管吐出液体38、39时,各泵部40成为压缩状态。因此,储存在各泵部40内的液体38立即被推出到吐出口31a侧。因此,若重新开始通过柱塞82来注射液体38,则液体38以良好的响应性快速地从吐出口31a吐出。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多个泵部40的特定液体流通管为使含有纤维蛋白原等的高粘度的液体38流通的第1液体流通管31。因此,能够借助液体38的粘性来抑制在通过使泵部40恢复到自然状态而将液体38抽吸至泵部40侧之后,液体38因其自重等而返回到吐出口31a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泵部40具有泵部肋45b。因此,能够充分确保各泵部40欲恢复到圆筒状的自然状态的弹性恢复力。即,泵部肋45b促进各泵部40的恢复。

并且,在第1液体流通管31中,位于第1泵部41与第2泵部42的边界的部位(收缩部37)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环状的边界肋37b,该部位借助边界肋37b来加强。因此,各泵部40能够单独缩小及恢复,并且借助边界肋37b也能够促进各泵部40的恢复。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利用图7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7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的特定液体流通管(第1液体流通管31)的泵部周边的放大剖视图,并且是沿着第1液体流通管31的轴心切割的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在以下说明的方面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100不同,而在其他方面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100相同地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多个泵部40,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还包括第1泵部41和配置在比第1泵部41更靠特定液体流通管(第1液体流通管31)的上游侧的第2泵部42。

在本实施方式中,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构成为:在停止向气体腔室20内导入气体之后,第1泵部41比第2泵部42更快地恢复。

因此,首先,能够在第1泵部41和第2泵部42中,借助更靠近吐出口31a(前端侧)配置的第1泵部41从吐出口31a侧快速地抽吸液体38之后,借助第2泵部42将液体38进一步抽吸至基端侧。

因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抑制液体38从吐出口31a滴落,以及发生从吐出口31a滴落的液体38的凝固物生长的现象。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第2泵部42比第1泵部41更柔软地构成,构成为在停止向气体腔室20内导入气体之后,使第1泵部41比第2泵部42更快地恢复。

泵部40在停止向气体腔室20内导入气体之后,泵部40的弹性力(弹性恢复力)恢复成作为自然状态的圆筒状的形状。弹性恢复力越大,泵单元40越快恢复到自然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泵部42比第1泵部41更柔软地构成,因此第1泵部41的弹性恢复力大于第2泵部42的弹性恢复力。

另外,内部空间21内的被气压压缩的第2泵部42的压缩比率变得大于被气压压缩的第1泵部41的压缩比率,因此能够充分确保由第2泵部42能够抽吸的液体38的容积。

作为使第2泵部42比第1泵部41更柔软地构成的方法,可举出由比第1泵部41更柔软的材料形成第2泵部42的方法、为了使第2泵部42比第1泵部41更柔软而使第2泵部42和第1泵部41各自的成型条件不同的方法及使第1泵部41的壁厚大于第2泵部42的壁厚的方法等。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第1泵部41的壁厚大于第2泵部42的壁厚,由此使第2泵部42比第1泵部41更柔软地构成,并且停止向气体腔室20内导入气体之后,使第1泵部41比第2泵部42更快地恢复。

另外,通过第1泵部41的壁厚大于第2泵部42的壁厚,内部空间21内的被气压压缩的第2泵部42的压缩比率也变得大于被气压压缩的第1泵部41的压缩比率。

如图7所示,第1泵部41的圆筒部45的主部45a的壁厚为T1,第2泵部42的圆筒部45的主部45a的壁厚为T2。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壁厚T1的尺寸设定为大于壁厚T2的尺寸。因此,包括圆筒部45和锥形部46的整个第1泵部41的平均壁厚变得大于包括圆筒部45和锥形部46的整个第2泵部42的平均壁厚。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泵部41中的泵部肋45b的突出高度及数量和第2泵部42中的泵部肋45b的突出高度及数量彼此相等。

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子,通过使第1泵部41中的泵部肋45b的突出高度大于第2泵部42中的泵部肋45b的突出高度,使整个第1泵部41的平均壁厚大于整个第2泵部42的平均壁厚,停止向气体腔室20内导入气体之后,可以使第1泵部41比第2泵部42更快地恢复。并且,通过使第1泵部41中的泵部肋45b的配置密度高于第2泵部42中的泵部肋45b的配置密度,使整个第1泵部41的平均壁厚大于整个第2泵部42的平均壁厚,停止向气体腔室20内导入气体之后,可以使第1泵部41比第2泵部42更快地恢复。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利用图8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8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的特定液体流通管(第1液体流通管31)的泵部周边的放大剖视图,并且是沿着第1液体流通管31的轴心切割的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在以下说明的方面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100或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不同,而在其他方面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100或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相同地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泵部42的内容积大于第1泵部41的内容积。这里所说的内容积表示各泵部40处于自然状态时的内容积。

第2泵部41的内容积大于第1泵部42的内容积,因此由第2泵部42能够抽吸的液体38的容积大于由第1泵部41能够抽吸的液体38的容积。因此,能够由第2泵部42更可靠地抽吸由第1泵部41抽吸的液体38。

如图8所示,第1泵部41的圆筒部45的轴向的长度尺寸为L11,第2泵部42的圆筒部45的轴向的长度尺寸为L21。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长度尺寸L21大于长度尺寸L11,因此,包括圆筒部45及锥形部46的第2泵部42的总内容积变得大于包括圆筒45及锥形部46的第1泵部41的总内容积。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第1泵部41中的圆筒部45的主部45a的内径和第2泵部42中的圆筒部45的主部45a的内径彼此相等。

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子,也可以通过使第2泵部42中的圆筒部45的主部45a的内径大于第1泵部41中的圆筒部45的主部45a的内径,而使第2泵部42的内容积大于第1泵部41的内容积。

〔第4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9A及图9B对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9A及图9B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的特定液体流通管(第1液体流通管31)的泵部周边的放大图,其中,图9A是沿着第1液体流通管31的轴心切割的剖视图,图9B是俯视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在以下说明的方面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100、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或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不同,而在其他方面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100、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或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相同地构成。

如图9A及9B所示,作为多个泵部40,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还包括配置在比第2泵部42更靠特定液体流通管(第1液体流通管31)的上游侧的第3泵部43。

因此,能够以更强的抽吸力将液体38从吐出口31a侧抽吸至泵部40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泵部41与第2泵部42之间以及第2泵部42与第3泵部43之间分别配置有收缩部37。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泵部42不包括锥形部46,而由圆筒部45构成。

并且,第3泵部43例如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2泵部42相同地具有圆筒部45和与圆筒部45的基端侧连接的锥形部46。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各泵部40的泵部肋45b的突出高度及配置密度彼此相等。

<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接着,使用图10A及图10B对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0A及图10B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的特定液体流通管(第1液体流通管31)的泵部周边的放大图,其中,图10A是沿着第1液体流通管31的轴心切割的剖视图,图10B是俯视图。

本变形例所涉及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在以下说明的方面与上述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不同,而在其他方面与上述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相同地构成。

如图10A所示,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非泵部35的内径和外径在整个非泵部35上是恒定的。

如图10A和10B所示,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各泵部40中的泵部肋45b的数量例如各为两个。与此同时,关于各泵部40的圆筒部45,主部45a的外径等于或变得大于圆筒部45的轴向尺寸。

因此,更容易充分确保被外部压力(内部空间21中的气压)压缩的各泵部40(的圆筒部45)的压缩比率(内容积缩小的比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还包括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各种变形、改进等方式。

例如,上述中,对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100所具备的液体流通管的数量为两个且其中一个液体流通管(例如,第1液体流通管31)为具有多个泵部40的特定液体流通管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该例子,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100也可以具备三个以上的液体流通管,特定液体流通管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以上。并且,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100所具备的所有液体流通管也可以均为特定液体流通管。

但是,优选,使含有纤维蛋白原等的高粘度的液体流通的液体流通管为特定液体流通管。

并且,在特定液体流通管具有3个或3个以上数量的泵部40的情况下,也与第2实施例相同地,也优选设为位于更靠前端侧的泵部40的恢复速度更快的构成。

例如,在第4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中,将整个第1泵部41的平均壁厚设为大于整个所述第2泵部42的平均壁厚,并且将整个第2泵部42的平均壁厚设为大于整体第3泵部43的平均壁厚。由此,在停止向气体腔室20内导入气体之后,能够使第1泵部41比第2泵部42更快地恢复,能够使第2泵部42比第3泵部43更快地恢复。因此,能够通过第1泵部41从吐出口31a侧快速抽吸液体38之后,通过第2泵部42进一步向基端侧抽吸液体38,然后通过第3泵部43进一步向基端侧抽吸液体38。

更具体而言,例如,能够将第1泵部41中的泵部肋45b的突出高度设为大于第2泵部42中的泵部肋45b的突出高度,并且将第2泵部42中的泵部肋45b的突出高度设为大于第3泵部43中的泵部肋45b的突出高度。

并且,与第2实施方式相反,可以设为位于更靠近基端侧的泵部40的恢复速度更快的构成。

例如,将整个第2泵部42的平均壁厚设为大于整个所述第1泵部41的平均壁厚,由此在停止向气体腔室20内导入气体之后,能够使第2泵部42比第1泵部41更快地恢复。

此时,由于位于基端侧的第2泵部42的弹性恢复力大,因此首先也能够通过第2泵部42抽吸整个前端侧的液体38之后,通过位于前端侧的第1泵单元41从吐出口31a侧进一步抽吸液体38。

另外,此时,内部空间21内的被气压压缩的第1泵部41的压缩比率变得大于被气压压缩的第2泵部42的压缩比率。

更详细而言,例如能够将第2泵部42中的泵部肋45b的突出高度设为大于第1泵部41中的泵部肋45b的突出高度。

进而,在特定液体流通管具有3个或3个以上的数量的泵部40的情况下,也与第2实施例相反地,也优选设为位于更靠近基端侧的泵部40的恢复速度更快的构成。

例如,在第4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中,将整个第1泵部41的平均壁厚设为小于整个所述第2泵部42的平均壁厚,并且将整个第2泵部42的平均壁厚设为小于整体第3泵部43的平均壁厚。由此,在停止向气体腔室20内导入气体之后,能够使第3泵部43比第2泵部42更快地恢复,能够使第2泵部42比第1泵部41更快地恢复。因此,能够通过第3泵部43从吐出口31a侧快速抽吸液体38之后,通过第2泵部42进一步抽吸液体38,然后通过第1泵部41进一步抽吸液体38。

更具体而言,例如,能够将第2泵部42中的泵部肋45b的突出高度设为大于第1泵部41中的泵部肋45b的突出高度,并且将第3泵部43中的泵部肋45b的突出高度设为大于第2泵部42中的泵部肋45b的突出高度。

并且,上述中,对第1液体流通管31通过组合多个部件(第1液体流通管主体33、前端侧部件70及基端侧部件60)来构成且第2液体流通管32也通过组合多个部件(第2液体流通管主体34、前端侧部件70及基端侧部件60)来构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各液体流通管也可以由整体形成为一体的单一部件构成。

并且,上述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组合。

本实施方式包括以下技术思想。

(1)一种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具备:气体腔室,具有导入气体的气体导入部和喷出所述气体的气体喷出部;及

多个液体流通管,穿过所述气体腔室的内部空间并且具有配置在所述气体喷出部附近的吐出口,

借助从所述气体喷出部喷出的所述气体来推动从所述多个液体流通管的所述吐出口分别吐出的液体,由此进行喷雾及混合来涂布在生物体组织上,其中,

作为所述多个液体流通管中的至少一个液体流通管的特定液体流通管具有由在该特定液体流通管的轴向上彼此不同的部位分别构成的多个泵部,

在所述特定液体流通管中,位于所述多个泵部彼此之间的部分形成为直径比所述泵部细的收缩部,

所述多个泵部的每一个在所述气体腔室内导入有所述气体的状态下被气压压缩而内容积缩小,且在停止向所述气体腔室内导入所述气体时弹性恢复。

(2)根据(1)所述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其中,包含第1泵部和配置于比所述第1泵部更靠所述特定液体流通管的上游侧的第2泵部作为所述多个泵部,

在停止向所述气体腔室内导入所述气体之后,所述第1泵部比所述第2泵部恢复快。

(3)根据(2)所述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其中,所述第2泵部比所述第1泵部柔软。

(4)根据(2)或(3)所述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其中,所述第1泵部的壁厚大于所述第2泵部的壁厚。

(5)根据(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其中,所述第2泵部的内容积大于所述第1泵部的内容积。

(6)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其中,在所述特定液体流通管中,位于所述第1泵部与所述第2泵部的边界的部位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环状的边界肋。

(7)根据(6)所述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其中,在所述第1泵部与所述第2泵部的至少一个的外周面或内周面上形成有比所述边界肋低矮的泵部肋。

(8)根据(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其中,还包含配置于比所述第2泵部更靠所述特定液体流通管的上游侧的第3泵部作为所述多个泵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具有能够将液体从液体流动管的吐出口侧抽吸至泵部侧的结构,因此与以往相比,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液体从液体流通管的吐出口泄漏的液体的凝固物的成长。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喷雾单元,20-气体腔室,21-内部空间,22-气体导入部,23-气体流通通道,24-气体喷出部,25-分隔壁部,31-第1液体流通管(液体流通管、特定液体流通管),31a-吐出口,32-第2液体流通管(液体流通管),32a-吐出口,33-第1液体流通管主体,33a-基端部,33b-前端部,34-第2液体流通管主体,34a-基端部,34b-前端部,35-非泵部,35a-直管部,35b-前端部,36-非泵部,36a-直管部,36b-基端部,37-收缩部,37a-主部,37b-边界肋,38、39-液体,40-泵部,41-第1泵部,42-第2泵部,43-第3泵部,45-圆筒部,45a-主部,45b-泵部肋,46-锥形部,50-腔室主体,51-基端部,51a-基端侧开口,52-前端部,52a-插入孔,52b-固定肋,60-基端侧部件,61-主体部,62a、62b-注射器安装部,63a、63b-液体流通管安装部,64a、64b-贯穿孔,65-分隔壁结构部,70-前端侧部件,71-第1吐出管,71a、72a-保持部,71b、72b-突出部,72-第2吐出管,73-连结部,80-注射工具,81-注射器,82-柱塞,83-柱塞架,85-空气过滤单元,85a-连接部,90-调节器,91-供气管,92a-第1连接器,92b-第2连接器,100-生物体接合剂涂布工具。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