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散热结构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2021-10-30 11:3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结构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2.风冷散热由于其简单易行、成本低廉,成为了一种常用的散热手段,但常规的风冷散热装置存在进风不均匀、风道短路的问题,影响散热效率,降低风冷散热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散热结构的散热效率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提高散热效率的散热结构。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散热结构的散热效率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提高散热效率的烹饪器具。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散热结构,包括:
6.翅片,适于与待散热物体接触,并传导热量;
7.风道,环绕所述翅片周向设置,并适于容纳所述翅片;以及
8.导流板,设置于所述风道的进风口处,适于引导气流至少部分的向所述翅片的周向进行流动。
9.具体地,所述翅片构造为环形或c形结构,所述翅片的周向边缘形成有进风端,所述翅片的中部区域形成有出风端,所述进风端与所述出风端之间通过散热通道相连通。
10.具体地,所述风道的外形与所述翅片的外形相匹配。
11.具体地,所述翅片的外边缘与所述风道的内边缘之间形成有过风通道。
12.具体地,所述导流板第一端平行于进风方向设置,所述导流板第二端与所述翅片周向边缘相切设置。
13.具体地,所述导流板构造为弧形结构;所述导流板第一端与所述导流板第二端之间平滑过渡。
14.具体地,所述导流板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孔,所述导流孔沿平行于进风方向贯穿所述导流板而成。
15.具体地,所述导流孔于所述导流板上的开孔率为8%

15%。
16.具体地,所述散热结构包括两个所述导流板,两个所述导流板相对于所述进风口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17.具体地,所述风道内边缘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角,所述导流角凸出设置于所述风道内边缘的表面,并适于至少部分的引导气流进入所述翅片内部。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如上述所述的散热结构。
1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20.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结构,通过在所述风道的进风口处设置导流板,并引导气流至少部分的向所述翅片的周向进行流动,从而使导流板对进风口进入的风起到导流作
用,引导风从风道内通行,起到均匀导流作用,增加风的利用率,提高散热效率,同时避免风直接从翅片顶部吹走而引起的风道短路现象。
2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结构,通过采用环形结构或c形结构,将进风端设置在翅片周向边缘位置,并将出风端设置在翅片中部区域,且进风端与出风端之间通过散热通道相连通,使所述翅片的上的各条散热通道长度均相同,保证均匀散热的效果,避免局部过热,提高散热效果。
2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结构,通过将所述导流板第一端平行于进风方向设置,使得气流正对导流板第一端吹动,减小导流板第一端的迎风阻力,并在导流板的延伸过程中逐渐引导气流改变方向,直至所述导流板第二端与所述翅片周向边缘相切,使得经过所述导流板的气流向所述所述翅片周向边缘的切向方向运动,增加气流进入风道的流量,同时避免风直接从翅片顶部吹走而引起的风道短路现象,起到均匀导流作用,增加风的利用率。
23.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结构,通过在所述导流板上设置至少一个导流孔,使导流孔起到风力疏散的作用,避免因此处风阻过大引起风速过大,减少噪音的产生,导流孔沿平行于进风方向贯穿所述导流板,从而使导流孔引导的风能够对翅片正对所述进风口的区域进行热交换,带走热量,提高正对所述进风口的区域的翅片利用率。
24.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结构,通过在所述风道内边缘设置至少一个导流角,能够使导流角起到导流缓冲的作用,将导流板导流的风在流经风道时会被导流角减速,引导风进入翅片,使得进风更加均匀,加强均匀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结构的正视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流板的正视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流板的俯视图;
30.图5为无导流板时的流线仿真图;
31.图6为有导流板时的流线仿真图。
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
进风口,2

出风口,3

风道,4

翅片,5

导流板,6

导流角,7

导流孔,r1

风力短路区,r2

风力不均区,r3

无风流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
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5]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垂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6]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7]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38]
实施例一
[0039]
结合图1

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结构,包括:
[0040]
翅片4,适于与待散热物体接触,并传导热量;
[0041]
风道3,环绕所述翅片4周向设置,并适于容纳所述翅片4;以及
[0042]
导流板5,设置于所述风道3的进风口1处,适于引导气流至少部分的向所述翅片4的周向进行流动。
[0043]
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结构,通过在所述风道3的进风口1处设置导流板5,并引导气流至少部分的向所述翅片4的周向进行流动,从而使导流板5对进风口1进入的风起到导流作用,引导风从风道3内通行,起到均匀导流作用,增加风的利用率,提高散热效率,同时避免风直接从翅片4顶部吹走而引起的风道短路现象。
[0044]
优选的,在设置导流板5后,风从风道3内通行后,流经所述翅片4,并在翅片4内部形成了一种均匀进风散热的流线,提高散热效率。
[0045]
作为说明,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结构进行仿真实验,将工作条件设定为底部热源120摄氏度,进风口以3m/s的风速吹风,将120℃降温到100℃,翅片产生的功率为散热功率,通过比对无导流板与有导流板两种情况,散热功率由349w提升到377w,提升了8%。
[0046]
优选的,所述导流板5正对所述进风口1设置,通过所述导流板5对风的引导,能够避免进风不均匀;提高散热效率;防止风道短路、漏风。
[0047]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风道短路,是指风由进风口1进入后,直接从出风口2出去,通过最短路径直接流走,而不经过风道的流动形式。
[0048]
具体地,所述翅片4构造为环形或c形结构,所述翅片4的周向边缘形成有进风端,所述翅片4的中部区域形成有出风端,所述进风端与所述出风端之间通过散热通道相连通。
[0049]
通过在所述翅片4周向边缘形成有进风端,并在所述翅片4中部区域形成有出风端,从而使进风区域更加分散,增加进风量,从而增加散热效果。与采用一侧进风另一侧出风的方式相比,在翅片4的过风面积相同时,能够缩短所述翅片4的导风路径,提高散热效果,避免导风路径过长导致的末端温度过高,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0050]
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结构,通过采用环形结构或c形结构,将进风端设置在翅片4
周向边缘位置,并将出风端332设置在翅片4中部区域,且进风端与出风端之间通过散热通道相连通,使所述翅片4的上的各条散热通道长度均相同,保证均匀散热的效果,避免局部过热,提高散热效果。
[0051]
具体地,所述风道3的外形与所述翅片4的外形相匹配。从而将空气分散至所述翅片4的周向,保证所述翅片4的周向进气,使空气分散区域更大,更利于进气,保证进气效果。
[0052]
具体地,所述翅片4的外边缘与所述风道3的内边缘之间形成有过风通道。
[0053]
具体地,所述导流板5第一端平行于进风方向设置,所述导流板5第二端与所述翅片4周向边缘相切设置。
[0054]
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结构,通过将所述导流板5第一端平行于进风方向设置,使得气流正对导流板5第一端吹动,减小导流板5第一端的迎风阻力,并在导流板5的延伸过程中逐渐引导气流改变方向,直至所述导流板5第二端与所述翅片4周向边缘相切,使得经过所述导流板5的气流向所述所述翅片4周向边缘的切向方向运动,增加气流进入风道3的流量,同时避免风直接从翅片4顶部吹走而引起的风道短路现象,起到均匀导流作用,增加风的利用率。
[0055]
具体地,所述导流板5构造为弧形结构;所述导流板5第一端与所述导流板5第二端之间平滑过渡。从而在气流沿着导流板5流动时,能够顺利被转向,且采用平滑过渡,减小阻力。
[0056]
具体地,所述导流板5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孔7,所述导流孔7沿平行于进风方向贯穿所述导流板5而成。
[0057]
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结构,通过在所述导流板5上设置至少一个导流孔7,使导流孔7起到风力疏散的作用,避免因此处风阻过大引起风速过大,减少噪音的产生,导流孔7沿平行于进风方向贯穿所述导流板5,从而使导流孔7引导的风能够对翅片4正对所述进风口1的区域进行热交换,带走热量,提高正对所述进风口1的区域的翅片利用率。
[0058]
具体地,所述导流孔7于所述导流板5上的开孔率为8%

15%。
[0059]
优选的,所述导流孔7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孔7的数量为3个。
[0060]
具体地,所述散热结构包括两个所述导流板5,两个所述导流板5相对于所述进风口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从而将进风口1的风向翅片4的两侧进行分散,引导风从风道3内的两侧通行,提高所述翅片4的周向各个区域的均匀导流效果。
[0061]
具体地,所述风道3内边缘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角6,所述导流角6凸出设置于所述风道3内边缘的表面,并适于至少部分的引导气流进入所述翅片4内部。
[0062]
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结构,通过在所述风道3内边缘设置至少一个导流角6,能够使导流角6起到导流缓冲的作用,将导流板导流的风在流经风道时会被导流角减速,引导风进入翅片,使得进风更加均匀,加强均匀散热效果。
[0063]
优选的,在风道3内壁上的导流角数量可以为多个,本实施例中,与单侧的所述翅片4的导风路径相对于的风道3上,设置有三个导流角,优选的,双侧各为三个导流角。
[0064]
结合图5,图6所示,其分别为无导流板时的流线仿真图与有导流板时的流线仿真图;图中由进风口1处进入的线条即表示风的流线。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在进风口1处无导流板时,风会在翅片4正对所述进风口1的位置处形成风力短路区r1,在过风通道中部位置处的翅片4上形成风力不均区r2,以及在远离所述进风口1的位置形成无风流区r3,从而导致
翅片4各个区域受风不均,从而使散热效果变差。而结合图6所示,在所述进风口1处增加导流板5后,经过所述翅片4的流场流线分布更均匀。
[0065]
实施例二
[0066]
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散热结构。
[0067]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