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烟机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7:2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烟机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烟机。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吸油烟机,其风机的进风端吸入气体后从风机的出风端排出,从风机出风端排出的气体排出到空气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形成资源上的浪费。且也没有可以将风机出风端的气体进行有效引导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烟机,有效将风机出风端的风引入到通风管道内。
4.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5.一种烟机,包括箱体及集烟罩,所述箱体设置于所述集烟罩上,在所述箱体内设有风机,在所述集烟罩上端设有吸气口,所述吸气口与所述风机的进气端连通,在所述集烟罩上还设有排气孔,在所述箱体与所述集烟罩内设有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的出风端与所述排气孔连通,在所述通风管道的进风端形成进风部,在所述进风部上设有朝向所述风机出气端的进风口。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通风管道的进风端向所述风机的出风端方向延伸,且在所述通风管道进风端的末端向所述风机的出风端方向凸起形成所述进风部,在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进风部的下方。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风管道包括进风管、第一出风管和第二出风管,所述进风管的出风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出风管、所述第二出风管的进风端连通。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进风管道内设有风道切换结构,通过所述风道切换结构将所述进风管与所述第一出风管和/或所述第二出风管连通。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道切换结构包括挡风板,所述挡风板将所述进风管分隔形成第一进风通道和第二进风通道,所述第一进风通道的出风端与所述第一出风管连通,所述第二进风通道的出风端与所述第二出风管连通。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道切换结构还包括挡风片及电机,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进风管上且所述电机的伸入到所述进风管内,所述挡风片设置在所述进风管内且与所述电机的连接,通过所述电机驱动所述挡风片转动,所述挡风片转动以打开或封闭所述第一进风通道或所述第二进风通道的进风端。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集烟罩的左右两侧形成侧风道,在所述集烟罩的正面内壁上凸设有将所述吸气口一分为二的立柱,所述立柱的相对两侧壁为用于使流经其的气流旋转的旋流面,所述排气孔设置于所述侧风道上,且朝向所述旋流面出气。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风道包括设置于所述集烟罩左侧的第一侧风道和设置于所述集烟罩右侧的第二侧风道,所述排气孔包括第一排气孔和所述第二排气
孔,所述第一排气孔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风道上,所述第二排气孔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风道上,所述第一出风管的出风端与所述第一侧风道上的第一排气孔连通,所述第二出风管的出风端与所述第二侧风道上的第二排气孔连通。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立柱的相对两侧壁之间形成立柱平面,所述立柱平面由下往上超前倾斜,所述旋流面包括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及过渡面,所述第一平面一端与所述集烟罩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过渡面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平面一端与所述过渡面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立柱平面连接。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平面垂直于所述集烟罩内壁,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集烟罩内壁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烟机,通过在进风部上设有朝向所述风机出风端的进风口,有利于将从风机出风端出来风通过所述进风口引入到所述通风管道内,再由所述通风管道的出风端从所述排气孔吹出,从所述排气孔吹出的风可为厨房环境降温,或形成旋流有助于拢烟。
附图说明
17.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烟机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实施例中一种烟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实施例中一种烟机的分解示意图;
20.图4为实施例中通风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2.图6为实施例中通风管道的剖视图;
23.图7为实施例中通风管道的另一剖视图;
24.图8为实施例中挡风片处于第一导风位置的示意图;
25.图9为实施例中挡风片处于第二导风位置的示意图;
26.图10为实施例中挡风片处于第三导风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28.一种烟机1,包括箱体2及集烟罩3,所述箱体2设置于所述集烟罩3上,在所述箱体2内设有风机4,在所述集烟罩3上端设有吸气口5,所述吸气口5与所述风机4的进气端连通,在所述集烟罩3上还设有排气孔31,在所述箱体2与所述集烟罩3内设有通风管道6,所述通风管道6的出风端与所述排气孔31连通,在所述通风管道6的进风端形成进风部61,在所述进风部61上设有朝向所述风机4出气端的进风口6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烟机1,通过在进风部61上设有朝向所述风机4出风端的进风口62,有利于将从风机4出风端出来风通过所述进风口62引入到所述通风管道6内,再由所述通风管道6的出风端从所述排气孔31吹出,从所述排气孔31吹出的风可为厨房降温,或形成旋流有助于拢烟。
29.如图3、4、5,在所述通风管道6的进风端向所述风机4的出风端方向延伸,且在所述通风管道6进风端的末端向所述风机4的出风端方向凸起形成所述进风部61,在所述进风口62设置于所述进风部61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风管道6的进风端向所述风机4的出风端方向延伸,且通风管道6进风端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风机4出风端的水平高度,所述进风口62设置于所述进风部61的下方,所述风机4出风端吹出的风向上流动时,会进入到所述通风管道6的进风口62。有利于将更多的风机4出风端排出的风导入到所述通风管道6内。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所述通风管道6进风端的水平高度与所述风机4出风端的水平高高度平齐时,即所述通风管道6的进风部61与所述风机4的出风端平齐时,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出风部的侧端,以使所述出风口朝向所述风机4的出风端,使得风机4出风端排出的风可直接进入到所述通风管道6的进风口62。
30.如图4,所述通风管道6包括进风管63、第一出风管64和第二出风管65,所述进风管63的出风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出风管64、所述第二出风管65的进风端连通。
31.如图6,在所述进风管道6内设有风道切换结构7,通过所述风道切换结构7将所述进风管63与所述第一出风管64和/或所述第二出风管65连通。
32.如图6、7,所述风道切换结构7包括挡风板71,所述挡风板71设置在所述进风管63内以将所述进风管分隔形成第一进风通道631和第二进风通道632,所述第一进风通道631的出风端与所述第一出风管64连通,所述第二进风通道632的出风端与所述第二出风管65连通。
33.所述风道切换结构7还包括挡风片72及电机73,所述电机73安装在所述进风管63上且所述电机73的电机轴伸入到所述进风管63内,所述挡风片72设置在所述进风管63内且与所述电机73的电机轴连接,通过所述电机73驱动所述挡风片72转动,所述挡风片72转动以打开或封闭所述第一进风通道631或所述第二进风通道632的进风端。
34.所述挡风片72具有第一导风位置、第二导风位置及第三导风位置。如图8,当所述电机73驱动所述挡风片72转动至第一导风位置时,所述挡风片72封闭第一进风通道631的进风端,风机出风端排出的风经所述进风口进入到所述通风管道内,由进风管进入到第二进风通道632,并由第二进风通道632的出风端进入到所述第二出风管65内,由第二出风管65的出风端排出;如图9,当所述电机73驱动所述挡风片72转动至第二导风位置时,所述挡风片72封闭第二进风通道632的进风端,风机出风端排出的风经所述进风口进入到所述通风管道内,由进风管进入到第一进风通道631,并由第一进风通道631的出风端进入到所述第一出风管64内,由第一出风管64的出风端排出;如图10,当所述电机73驱动所述挡风片72转动至第三导风位置时,所述挡风片72没有封闭第一进风通道631的进风端和第二进风通道632的进风端,风机出风端排出的风经所述进风口进入到所述通风管道内,由进风管进入到第一进风通道631和所述第二进风通道632,并由第一进风通道631的出风端进入到所述第一出风管64内,由所述第二进风通道632的出风端进入到所述第二出风管65内,由第一出风管64的出风端及第二出风管65的出风端排出。
35.优选的,在所述进风管的内壁上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对所述挡风片72的转动进行限位。所述第一限位部在所述进风管内壁的左侧壁上,所述第二限位部在所述进风管内壁的右侧壁上,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对称设置。当所述挡风片72转动至第一导风位置时,所述挡风片72与所述第一限
位部相抵;当所述挡风片72转动至第二导风位置时,所述挡风片72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抵。
36.本实施例中,所述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为在所述进风管内壁突起形成的限位凸条。
37.在所述集烟罩3的左右两侧形成侧风道32,在所述集烟罩3的正面内壁上凸设有将所述吸气口5一分为二的立柱33,所述立柱33的相对两侧壁为用于使流经其的气流旋转的旋流面34,所述排气孔31设置于所述侧风道32上,且朝向所述旋流面34出气。
38.所述侧风道32包括设置于所述集烟罩3左侧的第一侧风道321和设置于所述集烟罩3右侧的第二侧风道322,所述排气孔31包括第一排气孔311和所述第二排气孔312,所述第一排气孔311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风道321上,所述第二排气孔312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风道322上,所述第一出风管64的出风端与所述第一侧风道321上的第一排气孔311连通,所述第二出风管65的出风端与所述第二侧风道322上的第二排气孔312连通。进入所述的第一出风管64的风可从所述第一排气孔311排出,进入所述第二出风管65的风可从所述第二排气孔312排出,用户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调节挡风片72的位置,以使风从第一排气孔311排出或从第二排气孔312排出,或从第一排气孔311和第二排气孔312同时排出。
39.优选的,在所述通风管道6的进风口62处、或通风管道6的进风管63、或通风管道6的第一出风管64及第二出风管65内设有过滤结构,将风机4出风端进入通关管道内进行过滤后从排气孔31排出,以使排出风更为洁净,提升用户体验。
40.所述立柱33的相对两侧壁之间形成立柱平面35,所述立柱平面35由下往上超前倾斜,所述旋流面34包括第一平面341、第二平面343及过渡面342,所述第一平面341一端与所述集烟罩3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过渡面34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平面343一端与所述过渡面342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立柱平面35连接。所述第一平面341垂直于所述集烟罩3内壁,所述第二平面343与所述集烟罩3内壁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锐角为6

30
°
。所述过渡面342为圆角过渡面342,所述圆角过渡面342的直径为60

120mm。从排气孔31排出的风吹向所述旋流面34,气流转弯旋转,配合吸气口5向上的吸力,可以形成螺旋向上的气流。可以在油烟气体扩散以前形成旋吸聚拢效应,防止油烟扩散逃逸,达到高效拢吸烟的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旋流面34可为圆弧面,所述圆弧面向内弯曲,所述圆弧面在水平方向的横截面由下而上线性变大。所述圆弧面的任一水平截面都是四分之一圆弧。
41.所述排气孔31的形状可为圆形、方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
42.所述通风管道6由括若干段硬管连接,或由软管和转接头组合而成。
43.上述优选实施方式应视为本技术方案实施方式的举例说明,凡与本技术方案雷同、近似或以此为基础作出的技术推演、替换、改进等,均应视为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