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携带的桥梁用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2021-09-22 20:1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支撑架 桥梁 携带


1.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携带的桥梁用支撑架。


背景技术:

2.支撑架总工作荷载相对较大,荷载主要是垂直作用于立杆,横杆只起传导力的作用,通常应用于荷载较大的施工中,例如高大桥梁的混凝土浇筑,架法施工是在桥位处搭设支架,在支架上浇筑桥体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拆除模板及支架,支架法施工最大的优点是不需要大型吊装设备,其缺点是施工用的支架模板消耗量大、工期长,对山区桥梁及高墩有很大的局限性。
3.现有的便于携带的桥梁用支撑架能够承受足够大的剪切力,但忽略了高空中风力对支撑架的影响,因此对纵向力承受能力较小,支撑架在风力较大时会有较大的摆幅,可能引起人们恐慌情绪,另外现有的便于携带的桥梁用支撑架中没有考虑支撑架本身的减震问题,而是在桥墩处设置减震装置,可能会发生共振现象对支撑架造成不可逆伤害,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便于携带的桥梁用支撑架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便于携带的桥梁用支撑架,解决了现有的便于携带的桥梁用支撑架能够承受足够大的剪切力,但忽略了高空中风力对支撑架的影响,因此对纵向力承受能力较小,支撑架在风力较大时会有较大的摆幅,可能引起人们恐慌情绪,另外现有的便于携带的桥梁用支撑架中没有考虑支撑架本身的减震问题,而是在桥墩处设置减震装置,可能会发生共振现象对支撑架造成不可逆伤害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便于携带的桥梁用支撑架,包括立柱、纵梁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立柱两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立柱上侧设置有上横梁,所述立柱下侧设置有下横梁,所述上横梁与所述下横梁之间设置有第一斜撑,所述第一斜撑下侧设置有所述纵梁,所述纵梁底端设置有第二支座,所述下横梁底端设置有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第二支座之间设置有第二斜撑,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纵梁上端设置有减震器。
8.进一步的,所述立柱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焊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上横梁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下横梁通过螺栓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所述立柱能够将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连接起来,并为所述上横梁提供支撑。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斜撑与所述上横梁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斜撑与所述下横梁通过螺栓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所述第一斜撑能够支撑所述上横梁,使所述上横梁与
所述下横梁连接更加稳固。
12.进一步的,所述纵梁与所述下横梁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减震器与所述纵梁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减震器与所述上横梁通过螺栓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固定所述纵梁的位置,所述减震器能够吸收受到冲击时的能量,减小共振发生的可能以及共振的危害,能够保证支撑架的安全,进而确保了桥梁的安全。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座与所述下横梁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斜撑与所述第二支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斜撑与所述第一支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下横梁通过螺栓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所述第二斜撑能够间接连接在所述纵梁和所述下横梁之间,使支撑架能够承受更大的纵向力,即使风力较大时支撑架也不会产生较大的摆幅,使支撑架保持稳定,不会引起人们的恐慌情绪。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上横梁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下横梁通过螺栓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能够分别与相应的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拼接。
18.(三)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1、为解决现有的便于携带的桥梁用支撑架能够承受足够大的剪切力,但忽略了高空中风力对支撑架的影响,因此对纵向力承受能力较小,支撑架在风力较大时会有较大的摆幅,可能引起人们恐慌情绪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底一支座、第二支座和第二斜撑,使支撑架能够承受更大的纵向力,即使风力较大时支撑架也不会产生较大的摆幅,使支撑架保持稳定,不会引起人们的恐慌情绪;
21.2、为解决现有的便于携带的桥梁用支撑架中没有考虑支撑架本身的减震问题,而是在桥墩处设置减震装置,可能会发生共振现象对支撑架造成不可逆伤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减震器,能够吸收受到冲击时的能量,减小共振发生的可能以及共振的危害,能够保证支撑架的安全,进而确保了桥梁的安全。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便于携带的桥梁用支撑架的主视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便于携带的桥梁用支撑架的左视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便于携带的桥梁用支撑架的俯视图。
25.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6.1、下横梁;2、立柱;3、第一连接板;4、上横梁;5、第一斜撑;6、纵梁;7、减震器;8、第一支座;9、第二斜撑;10、第二支座;11、第二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8.如图1

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便于携带的桥梁用支撑架,包括立柱2、纵梁6和第二连接板11,立柱2两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板3,立柱2上侧设置有上横梁4,立柱2下侧设置有下横梁1,第一连接板3牢固焊接在立柱2两端,使立柱2能够将上横梁4和下横梁1连接起来,并为上横梁4提供支撑,上横梁4与下横梁1之间设置有第一斜撑5,第一斜撑5能够支撑上横梁4,使上横梁4与下横梁1连接更加稳固,第一斜撑5下侧设置有纵梁6,纵梁6底端设置有第二支座10,下横梁1底端设置有第一支座8,第一支座8与第二支座10之间设置有第二斜撑9,第二斜撑9将第一支座8和第二支座10连接起来,上横梁4和下横梁1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板11,第二连接板11使上横梁4和下横梁1能够分别与相应的上横梁4和下横梁1拼接,纵梁6上端设置有减震器7。
29.如图1

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纵梁6与下横梁1通过螺栓连接,减震器7与纵梁6通过螺栓连接,减震器7与上横梁4通过螺栓连接,能够固定纵梁6的位置,减震器7能够吸收受到冲击时的能量,减小共振发生的可能以及共振的危害,能够保证支撑架的安全,进而确保了桥梁的安全。
30.如图1

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支座10与下横梁1通过螺栓连接,第二斜撑9与第二支座10转动连接,第二斜撑9与第一支座8转动连接,第一支座8与下横梁1通过螺栓连接,使第二斜撑9能够间接连接在纵梁6和下横梁1之间,使支撑架能够承受更大的纵向力,即使风力较大时支撑架也不会产生较大的摆幅,使支撑架保持稳定,不会引起人们的恐慌情绪。
31.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上横梁4、下横梁1和纵梁6等都属于单独的元件,便于携带安装,使用时,首先通过立柱2两端的第一连接板3分别与上横梁4和下横梁1螺栓连接,然后在上横梁4和下横梁1之间安装第一斜撑5,接着可以在下横梁1上端指定位置安装纵梁6,然后在纵梁6上端安装减震器7,减震器7另一端固定在上横梁4下端,由于第一支座8、第二斜撑9和第二支座10连在一起,因此先在下横梁1下端将第一支座8固定好,然后将第二支座10固定在纵梁6下端,最后需要延长支撑架时,可以先通过第二连接板11固定连接下横梁1,然后安装立柱2,接着连接上横梁4,并通过第二连接板11将两段上横梁4连接起来,剩下的按照之前步骤依次安装即可。
32.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