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锅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09:2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烹饪 器具 组件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锅具组件。


背景技术:

2.火锅因为其美味而备受青睐,并且火锅餐饮方便快捷的大众化特色被消费者所接受和喜爱。
3.现有的火锅烹饪方式为涮煮,将需要烹饪的食物放入锅中,等食物煮熟后捞出食用。
4.但在此过程中,受汤水和水蒸气的影响,使用者对锅中食物夹取不方便,若易沉降的食物长时间不被捞出,会错过食物的食用时间,产生浪费,并且还会导致食物糊底的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锅具组件,可实现食物与汤水的分离,解决食物捞取不方便导致食物浪费和食物糊底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锅具组件,包括:外锅、至少底部开设通孔的内锅,所述外锅和所述内锅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至少两个支撑块,所述外锅和所述内锅中的另一个上设有至少两个高度调节件;
7.所述高度调节件上具有至少一个高度调节位。
8.所述高度调节位用于与所述支撑块配合,以将所述内锅支撑在所述外锅上。
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首先包括外锅和至少底部具有通孔的内锅,可实现食物与汤水的分离。另一方面,在外锅和内锅中其中一个上具有至少两个支撑块,在内锅和外锅中的另一个上具有至少两个高度调节件,其高度调节件上具有至少一个高度调节位,高度调节位与支撑块配合,可实现内锅支撑于外锅上,当内锅支撑于外锅上时,内锅的底部与外锅的底部具有一定距离,可使食物暴露在视野之中,食物夹取方便,避免食物错过最佳食用时间,解决食物沉底过久导致食物糊底和食物浪费的问题。
10.如上所述的锅具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高度调节位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高度调节位在所述高度调节件上沿着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11.如此,在高度调节件上的多个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高度调节位可通过与支撑块配合实现内锅在外锅上不同高度的架起,以适应用户对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12.如上所述的锅具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锅在所述外锅上处于最低状态时,所述支撑块的至少部分位于多个所述高度调节位中的最高所述高度调节位中,或者,所述内锅的锅沿位于所述外锅的锅沿上。
13.如此,当内锅在外锅上处于最低状态时,食物正常烹煮,支撑块的至少部分位于最高的高度调节位中,能将内锅锁定,可有效的防止热水沸腾时导致的内锅颠簸的情形。
14.如上所述的锅具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锅在所述外锅上处于最
低状态时,所述内锅的外底面与所述外锅的内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1cm且小于等于5cm。
15.如此,当内锅在外锅上处于最低状态时,内锅的外底面与外锅的内底面存在一个合适的距离,可有效防止食物沉降过久导致的食物糊底和食物糊底造成的食物浪费。
16.如上所述的锅具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块具有弧形凸沿,所述高度调节位为可供所述弧形凸沿水平旋入的弧形凹槽。
17.如此,一方面,转动内锅便可将具有弧形凸沿结构的支撑块旋入弧形凹槽结构的高度调节位中,其操作简易方便。另一方面,弧形结构的凸沿和凹槽可增加弧形凸沿和弧形凹槽之间接触面积,可有效防止内锅在外锅上左右侧翻,提升内锅在外锅上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8.如上所述的锅具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弧形凸沿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弧形凹槽的长度。
19.如此,可进一步防止内锅在外锅上左右侧翻,提升内锅在外锅上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0.如上所述的锅具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锅具还包括:两个第一把手,两个所述第一把手位于所述内锅上。
21.如此,可通过第一把手拿取或放置内锅,还可通过第一把手旋转内锅将弧形凸沿旋入弧形凹槽中,实现内锅在外锅上的架起。
22.如上所述的锅具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把手包括:握持部以及与所述握持部相连且朝向所述内锅底部延伸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形成所述高度调节件。
23.如此,握持部可供用户以握持,支撑部与握持部相连且支撑部形成高度调节件,即高度调节件与握持部相连,两者之间也可一体成型,可利于产品批量化生产以及产品的结构布局美化。
24.如上所述的锅具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锅具组件还包括:两个第二把手,两个所述第二把手设置在所述外锅上,所述至少两个支撑块在所述外锅上的周向上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把手之间。
25.如此,可通过第二把手拿取或放置外锅,其第二把手与支撑块错开设置可避免支撑块与第二把手发生干扰,导致弧形凸沿不能正常旋入弧形凹槽中。
26.如上所述的锅具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锅具组件还包括:锅盖,所述锅盖盖设在所述内锅上,或者,所述锅盖盖设在所述外锅上。
27.当内锅处于外锅上时,锅盖盖设在内锅上。当只有单独外锅时,锅盖盖设在外锅上。
2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组件包括有外锅和至少底部具有通孔的内锅,可实现食物与汤水的分离。另一方面,在外锅上具有至少两个支撑块,在内锅上具有至少两个高度调节件,其高度调节件面向内锅的一面上具有至少一个高度调节位,高度调节位与支撑块配合,可实现内锅支撑于外锅上,当内锅支撑于外锅上时,内锅的底部与外锅的底部具有一定距离,可使食物暴露在视野之中,食物夹取方便,避免食物错过最佳食用时间,解决食物沉底过久导致食物糊底和食物浪费的问题。并且还可调节内锅在外锅上的高度、提升内锅在外锅上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
29.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组件的内锅支撑于外锅上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组件的内锅支撑于外锅上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锅具组件的内锅在外锅上处于最低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锅具组件的内锅在外锅上处于最低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图4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36.图6为图4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7.附图标记说明:
38.100

锅具组件;
39.200

外锅;
40.210

支撑块;
41.211

弧形凸沿;
42.300

内锅;
43.310

高度调节件;
44.311

高度调节位;
45.3111

弧形凹槽;
46.400

第一把手;
47.410

握持部;
48.500

第二把手;
49.600

锅盖。
具体实施方式
5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1.火锅历史悠久,老少皆宜,不仅美味,而且蕴含着饮食文化的内涵,为人们品尝倍添雅趣,现有的火锅烹饪方式为涮煮,将需要烹饪的食物放入锅中后,等食物煮熟即可捞出
食用。
52.但是在此过程中,受汤水和水蒸气的影响,使用者对锅中食物夹取不方便,若易沉降的食物长时间不被捞出,会错过食物的食用时间,产生浪费,并且还会导致食物糊底的现象发生。
5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组件包括有外锅和至少底部具有通孔的内锅,可实现食物与汤水的分离。另一方面,在外锅上具有至少两个支撑块,在内锅上具有至少两个高度调节件,其高度调节件面向内锅的一面上具有至少一个高度调节位,高度调节位与支撑块配合,可实现内锅支撑于外锅上,当内锅支撑于外锅上时,内锅的底部与外锅的底部具有一定距离,可使食物暴露在视野之中,食物夹取方便,避免食物错过最佳食用时间,解决食物沉底过久导致食物糊底和食物浪费的问题。
5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组件可以是电炖锅、蒸锅或者可升降式火锅锅具等。
55.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
5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组件的内锅支撑于外锅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组件的内锅支撑于外锅上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57.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组件100,包括:外锅200、至少底部开设通孔(图中未示出)的内锅300,外锅200和内锅300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至少两个支撑块210,外锅200和内锅300中的另一个上设有至少两个高度调节件310,例如,参加图1所示,在外锅200上设置两个支撑块210,在内锅300上的两个高度调节件310。
58.当然,在一些其他示例中,也可以就将高度调节件310设置在外锅200上,例如,高度调节件310可以设在外锅200的锅沿处,支撑块210设在内锅300上,例如支撑块210设在内锅300的锅沿处,即,本技术实施例中,高度调节件310和支撑块210中的其中一个设在外锅200,高度调节件310和支撑块210中的另一个设在内锅300上。
59.本技术实施例中,具体以在外锅200上设置两个支撑块210,在内锅300上的两个高度调节件310为例进行说明。
60.其中,内锅300可以为具有一定容纳体积的容器,且具有若干个贯穿内锅300底部开设的通孔,使用时,规格相近的内锅300与外锅200配合。在外锅200内放入水,再将内锅300水平放置在外锅200的锅口或者将内锅300嵌入外锅200内部,可在内锅300中放置食物,盖上锅盖后,通过对外锅200加热使外锅200内的水沸腾蒸发成水蒸汽,水蒸汽通过通孔可蒸熟内锅300中的食物。
61.当然,外锅200内的水也可淹没内锅300的底部,比如具有内锅300的火锅锅具,食物可放置在内锅300内,与外锅200中的火锅底料分开。
62.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避免内锅300内的食物堵塞内锅300底部开设的通孔,也可在内锅300的侧壁上开设可供气体和液体穿过的通孔。
63.当然,本实用新型不止于此,在本实施例中,高度调节件310面向内锅300的一面上还具有至少一个高度调节位311,其高度调节位311用于与支撑块210配合,以将内锅300支撑在外锅200上。其中,支撑块210可与外锅200刚性连接。
64.示例性的,如图1和图2所示,高度调节位311与支撑块210配合实现内锅300支撑并架起于外锅200上。可以理解的是,当内锅300架起时,内锅300的底部与外锅200的底部的距
离拉大,汤水可从内锅300底部或侧壁上开设的通孔流出,实现食物与汤水的分离,使食物暴露在视野之中,食物夹取方便,避免食物错过最佳食用时间,解决食物沉底过久导致食物糊底和食物浪费的问题。
6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组件100中,在外锅200内可放置底料(例如辣椒、花椒、香料等火锅底料),内锅300内可放置食物,为了防止底料中的辣椒、花椒、香料等进入内锅300中,内锅300底部开设的通孔往往设置成孔径大小小于火锅底料中辣椒、花椒等材料的大小。
66.当然,也可在外锅200内放入清水,在内锅300内可以煮饺子、煮面条或者煮混沌等,防止食物糊底,增加锅具组件100的使用寿命、提升对饮食的要求。
67.继续参考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高度调节位31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多个高度调节位311在高度调节件310上沿着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68.容易理解的是,在高度调节件310上的多个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高度调节位311可通过与支撑块210配合实现内锅300在外锅200上升起不同的高度,以适应用户对不同场景下的需求。比如,根据外锅200中汤水的深度使用不同的高度调节位311与支撑块210配合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6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锅具组件的内锅在外锅上处于最低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所示,当高度调节位311与支撑块210分离时,内锅300的锅沿位于外锅200的锅沿上,此时,内锅300在外锅200上处于最低状态。一般的,内锅300在外锅200上处于最低状态时,锅具组件100处于正常烹煮状态。
7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锅具组件的内锅在外锅上处于最低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71.参考图4至图6所示,当内锅300在外锅200上处于最低状态时,还可以是,支撑块210的至少部分位于多个高度调节位311中的最高高度调节位311中,可以理解为支撑块210的至少部分卡于或伸入最高的高度调节位311中,此时,内锅300可视为被锁定,可有效防止热水沸腾时导致的内锅300颠簸的情形,避免发生异响,影响用户的实用体验。
72.为了使当内锅300在外锅200上处于最低状态时,内锅300的外底面与外锅200的内底面保持一个合适的距离,优化设计,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内锅300在外锅200上处于最低状态时,内锅300的外底面与外锅200的内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1cm且小于等于5cm,例如,内锅300的外底面与外锅200的内底面之间的距离可以为4cm,如此,可有效防止食物沉降过久导致的食物糊底和食物糊底造成的食物浪费。
73.继续参考图4至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块210可以具有弧形凸沿211,高度调节位311可以为可供弧形凸沿211水平旋入的弧形凹槽3111。
74.当用户需要调节内锅300的高度时,旋转内锅300,使支撑在支撑块210上的高度调节件310与支撑块210错位,再根据用户的需求将支撑块210旋入不同的高度调节位311中实现内锅300在外锅200上的高度调节,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75.并且,可以理解的是,弧形结构的弧形凸沿211和弧形凹槽3111可增加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可有效防止内锅300在外锅200上左右侧翻,提升内锅300在外锅200上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滚烫的汤汁溅射到用户,威胁到用户的人身安全。
76.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弧形凸沿211的长度大于或者等
于弧形凹槽3111的长度。
77.容易理解的是,当弧形凸沿211旋入弧形凹槽3111中后,大于或等于弧形凹槽3111长度的弧形凸沿211可保证弧形凹槽3111完全与弧形凸沿211接触,可进一步防止内锅300在外锅200上左右侧翻,提升内锅300在外锅200上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滚烫的汤汁溅射到用户,威胁到用户的人身安全。
78.需要提到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参加图3所示,锅具组件100还可以包括:两个第一把手400,其两个第一把手400位于内锅300上。通过第一把手400可拿取或放置内锅300,还可通过第一把手400旋转内锅300将弧形凸沿211旋入弧形凹槽3111中,实现内锅300支撑于外锅200上。
79.其中,第一把手400可以包括:握持部410以及与握持部410相连且朝向内锅300底部延伸的支撑部,支撑部形成高度调节件310,即本技术中,第一把手400包括高度调节件310和握持部410。
80.当然,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把手400也可以只包括握持部410,高度调节件310设在内锅300的锅沿其他位置。
81.第一把手400可以与内锅300刚性连接,“刚性连接”是指两者之间连接具有较强的抗弯刚度以抵抗侧力,其握持部410可供用户握持,其支撑部可将内锅300支撑于外锅200之上。支撑部与握持部410相连且支撑部形成高度调节件310,即高度调节件310与握持部410相连,两者合为一体有利于结构布局美化,并且,高度调节件310与握持部410还可一体成型,有利于产品的批量化生产。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一体成型”是指:两个部件通过加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82.当然,本实用新型不止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锅具组件100还包括:两个第二把手500,两个第二把手500设置在外锅200上,并且至少两个支撑块210在外锅200上的周向上位于两个第二把手500之间。
83.第二把手500可与外锅200刚性连接,通过第二把手500可端起或者放置外锅200,其第二把手500与支撑块210错开设置可避免支撑块210与第二把手500发生干扰,导致弧形凸沿211不能正常旋入弧形凹槽3111中。
8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把手400和第二把手500可分别多于两个。
85.把手可以采用塑胶材料,塑胶材料取材方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满足大部分情况。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把手可以采用电木,电木最重要的特性就是耐高温性,即使在非常高的温度下,也能保持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把手采用电木材料,一方面可减缓热量传递,防止把手发烫,烫伤使用者,另一方面,可防止把手受热变形影响把手的握持手感、锅具的美观程度和锅具组件的使用寿命。并且电木还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良好的绝缘性和耐腐蚀性。
86.其中,第二把手500还可以与外锅200为同一材料,并且与外锅200一体成型。
87.另外,锅具组件100还可以包括:锅盖600,锅盖600用于盖设在内锅300上,或者,锅盖600用于盖设在外锅200上。当内锅300处于外锅200上时,锅盖600盖设在内锅300上。当只有单独外锅200时,锅盖600盖设在外锅200上。
8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组件包括有外锅和至少底部具有通孔的内锅,可实现食物与汤水的分离。另一方面,在外锅上具有至少两个支撑块,在内锅上具有至少两个高
度调节件,其高度调节件面向内锅的一面上具有至少一个高度调节位,高度调节位与支撑块配合,可实现内锅支撑于外锅上,当内锅支撑于外锅上时,内锅的底部与外锅的底部具有一定距离,可使食物暴露在视野之中,食物夹取方便,避免食物错过最佳食用时间,解决食物沉底过久导致食物糊底和食物浪费的问题。并且还可调节内锅在外锅上的高度、提升内锅在外锅上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
8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9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91.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相连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9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