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手持式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6:1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吸尘器 手持式

手持式吸尘器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背景技术:

2.现有手持式吸尘器,包括主体、电池包及手柄,通常的,将主体和电池包设置于手柄两侧,用于平衡整体重量,主体包括旋风分离器及壳体,壳体内包覆有电机及连通旋风分离器的进气通道,在壳体包覆电机的部分外周,开设有排气口,电机运转产生负压将尘气吸入旋风分离器进行分离后,将过滤后的气流,经由电机排出机体,现有设计中,往往在机体内设置位于电机出风下游的过滤材料来减小二次污染或实现降噪,但是,往往由于壳体的排气口围绕在电机附近,不能有效的达到降噪的效果。排出的急速气流会产生啸叫,体验感极差。
3.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可参照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8740854u号公开了一种手持式吸尘器,包括主体、设置于主体后端的电池包及连接主体的手柄,主体包括旋风分离器、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的电机,电机被壳体包覆,且在壳体的外侧设有连通电机的出风口,电机自出风口将气流向外排出,壳体的出风口设置于电机的外周与电机的距离较短,气流直接向外排出。
4.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手持式吸尘器。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手持式吸尘器,包括:主体、电池包及设置于主体后端的出风装置,所述主体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旋风分离器及被主体包覆的电机,所述电机设置有出风端,所述出风装置连通至所述电机的出风端,出风装置内设置有用于引导气流排出出风装置的导流装置。
7.优选的,所述导流装置成前小后大的喇叭状,所述导流装置的后端线外扩张延伸抵靠于出风装置的内壁。
8.优选的,所述导流装置的侧壁呈内凹的弧形,自电机出风端排出的气流经导流装置的侧壁引导,向外排出。
9.优选的,所述导流装置前端向前抵靠于电机的安装支架。
10.优选的,所述导流装置与所述电机同轴设置。
11.优选的,所述导流装置的前端外径与所述电机的外径大致相同。
12.优选的,所述出风装置的侧壁设置有开口,导流装置将气流导引至开口向外排出。
13.优选的,所述出风装置的外径小于主体外壳的外径,连接处呈收缩的阶梯状。
14.优选的,所述出风装置为分体安装于主体的外壳后端。
15.优选的,所述出风装置为一体成型于外壳后端。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增加导流装置,被导流装置
引导后的气流可以更加顺畅的排出,同时延长了电机的出风端到外部的通道,极大的降低风噪。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立体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立体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立体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立体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视图。
24.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视图。
25.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旋风分离器的分解图。
26.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旋风分离器的局部剖视图,其中底壁处于闭合状态。
27.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旋风分离器的局部剖视图,其中底壁处于打开状态。
28.图12是图8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33.请参阅图1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持式吸尘器100,包括:主体10、连接于主体10的手柄20、设置于手柄20下端用于支撑整个手持式吸尘器100的支撑底部及用于提供动力的电池包30。在本实用新型的最优实施方式中,用于支撑整个手持式吸尘器100的支撑底部即为电池包30,如此设置,可以将整机重量,均衡的布置于手柄的上下两端,配重更加合理,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电池包30作为单独的组件模块,仍然可以设置在手柄
20底端外的任意位置,如主体10的顶端或后端、手柄20的前后方向的位置等等,在此不再赘述。
34.所述主体10,包括:旋风分离器110、壳体120、连通旋风分离器110的进气通道130、设置于壳体120内包覆有用于产生负压的电机140。所述电池30包用于给电机140进行供电,以产生负压,进气通道130将尘气吸入旋风分离器110内通过旋风分离器110进行尘气分离后,将尘气分离后的空气经过电机140向外排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优选的将旋风分离器110与电机140沿前后方向同轴设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机140可以偏置,也可以设置于手持式吸尘器100的其他位置,仅需要与旋风分离器110连通即可,旋风分离器110与电机140沿前后方向设置位于同一轴线x,其中,旋风分离110独立于壳体120设置,旋风分离器110为可拆卸的安装于壳体120上。
35.本实用新型中,将旋风分离器110轴线x的延伸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进气通道130吸入尘气端为前方,电机140端为后方。
36.电机140设置有进风端1401及与进风端1401相对的出风端1402,电机140沿轴向水平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机140的轴线与旋风分离器110的轴线x平行,优选的为重叠。电机140的进风端1401连通旋风分离器110,尘气经旋风分离器110分离后自电机140的进风端1401进入电机140,再由电机140的出风端1402向外排出。
37.旋风分离器110包括:杯体111及设置于杯体111内的旋风分离装置112,杯体111包括环形侧壁1111、底壁1112及由侧壁1111和底壁1112围绕形成的内置空间1100,所述旋风分离装置110向内延伸设置于杯体111的内置空间1100内,杯体111的侧壁1111上开设有连通进气通道130的入气口1113,尘气自入气口1113进入杯体111内,沿杯体111的内壁进行旋转并通过旋风分离装置112进行尘气分离,分离后的空气自旋风分离装置112排出。
38.进气通道130设置于旋风分离器110的下方,并连接于包覆电机140的壳体120,旋风分离器110安装于进气通道130上方,并由进气通道130进行支撑,进气通道130沿前后方向延伸,内部为中空以供尘气通过,进气通道130的前端设有进气口1301用于吸入尘气,进气通道130的后端向上开设有一出气口1302,该出气口1302对接杯体111的入气口1113以将尘气经进气通道130流通至旋风分离器110内,在安装放置时,杯体111的入气口1113向下对应于进气通道130的出气口1302,在杯体111的入气口1113和\或进气通道130的出气口1302设置密封圈15用于密封,保证尘气不会外泄。进气通道130的进气口1301向前延伸超过旋风分离器110的杯体111的底壁1112。其中在旋风分离器110安装于进气通道130上时,所述旋风分离器110与电机140之间设有过滤海帕。
39.进气通道130可与主体10的壳体120一体设置,即在壳体120内延伸设置进气通道130,在本实用新型中,最优的实施方式为,进气通道130独立设置于壳体120内部被壳体120所包覆。
40.手柄20连接于主体10的下方并将电池包30设置于手柄20的另一端,为了使上方主体20及安装于主体20的旋风分离器110更加稳定,在主体20及电池包30之间增加设置位于手柄20前端的支撑杆40,支撑杆40用于支撑整个主体10及安装于主体10的旋风分离器110,如此,电池包30通过手柄20及支撑杆40共同支撑主体10及旋风分离器110。
4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该手柄20为弧形设置,优选的,沿该手柄20的轴线形成的圆弧为圆周上面截取的一段,该圆周的圆心落在主体10下方且位于电池包30的前方的位
置,同时,确保该圆弧的顶部最高点位于旋风分离器110轴线x与进气通道130轴线之间,或者该圆弧的顶部最高点与旋风分离器110轴线x相切,手柄20呈跑道式弧形,以保证手柄20的弧形满足人体工程学,让使用者抓握手感更好,提高手柄20与手心贴合度,手感更充实,使手部受力更均匀,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手柄20的弧形可设置为不规则的弧形,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再赘述。
42.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手柄20的圆弧所在圆周的圆心到手柄20上端和下端之间的距离形成的夹角角度在不大于80
°
且不小于15
°
之间。整个手持式吸尘器100的整机重心偏置于所述手柄20的上方。
43.其中,手柄20下端靠近电池包的后端设置,且电机140设置于手柄20的正上方,所述电机140与手柄20均位于所述电池包30的底部支撑平面的投影内。
44.支撑杆40为顶端向前竖直倾斜支撑于主体10或进气通道130的下方,支撑杆40与手柄20之间形成用于抓握的握持空间200,所述支撑杆40底端连接于电池包30的前端上方。其中,支撑杆40的轴线与旋风分离器的轴线x的焦点位于旋风分离器内。因手柄20为弧形,握持空间200整体呈上窄下宽的趋势,手柄20上端到前端支撑杆40的距离与手柄20下端至支撑杆40的距离之比为1.1~2。
45.本实用新型中,手柄20上设有握持空间200凸伸的开关按键201,且在开关按键201下方设置有自手柄20弧形延伸至开关按键201下端的扳机护圈202,该扳机护圈202整体沿手柄20的前端沿弧形延伸至开关按键201的下方,开关按键201向前凸伸超过扳机护圈202,扳机护圈202外轮廓形成向内的弧形的凹陷部2021,可在使用者使用时,将手抵靠收容在该凹陷部2021内,不会占用上方的开关按键201的空间,同时将开关按键201的内部进行全封闭,提高开关按键201的运动导向,加强操作安全性,也可防止异物进入卡滞,用于按压开关按键201的手指较握持手柄20的手指更靠前。
46.在开关按键201处于初始状态时,即未使用状态,开关按键201向前凸伸超过扳机护圈202,在使用状态时,由于开关按键201被按压,使得开关按键201向手柄20内部收缩,优选的,在开关按键201被按压极限位置时,仍向向前略微凸伸出扳机护圈20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与扳机护圈202平齐。
47.壳体120包括设置于电机140后端的出风装置16,其出风装置16内可设置出风过滤装置161及其他的装饰件或配重材料,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出风装置16独立于主体10的壳体120设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出风装置16的壳体120可以与主体10的壳体120一体成型,在此不再赘述。
48.出风装置16与旋风分离器110及电机140同轴设置,出风装置16设置于电机140的下游,出风装置16的外径小于主体10的壳体120的外径并连接在主体10的壳体120上,两者的连接处呈收缩的阶梯状,出风装置16与电机140的出风端1402连通,出风装置16内部设置有导流装置162及内外连通的开口163,由电机140的出风端1402排出的气流经过导流装置162的引导后自开口163向外排出。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导流装置162为前小后大的喇叭状,导流装置162的后端在出风装置16内侧向外翻并抵靠于出风装置16的内壁上,喇叭状的导流装置162前端抵靠于电机140的安装支架,导流装置162前端的外径与电机140的外径整体大致一致,自电机140的出风端1402排出的气流顺着导流装置162的外壁流动,直至被引导排出出风装置16以外。通过导流装置162引导后的气流可以更加顺畅的排出,同时延长了电
机140的出风端到外部的通道,极大的降低风噪。
49.出风装置16的开口163为全敞开式结构,围绕出风装置16的两侧至少设置有一个该开口163,开口163末端在前后方向上设置于出风装置16内的导流装置162抵靠于出风装置16内壁,为了让气流更加顺畅的自开口163向外排出,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将开口163的后端与导流装置162抵靠出风装置16内壁的位置平齐,以避免风量形成积压,也可以进一步增强降噪效果。
50.出风装置16大致呈环形,出风装置16的外径小于主体10的壳体120的外径,开口163设置于出风装置16的外周,优选的设置为左右对称的两个,如此可实现风量的加速排出,整体性能及效果进一步提升。
51.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增强手持吸尘器100的整体视觉效果,在出风装置16内设置有可发光的氛围灯164,优选的灯光为led灯,该led灯根据手持式吸尘器100处于各种不同的功能状态时灯产生变化,灯效可根据整机状态自动做相应变化,例如,手持式吸尘器100在未使用时,呈熄灭状态,启动时呈绿色灯光,随着使用者对手持吸尘器进行状态调节,可不断的调节灯光的颜色或通过闪烁频率进行可识别的状态提示。
52.优选的,设置于出风装置16的内侧,并通过导流装置162将灯光引导至开口163,自开口163向外侧暴露于外界用以观察。
53.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其它基于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做出的任何改进都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