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2021-10-20 00:2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机器人 特别


1.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器人。


背景技术:

2.洗地机器人是智能家用电器的一种,能凭借一定的人工智能,自动在场地内完成地面清洗工作。洗地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将是更加高级的人工智能带来的更高的清扫效果、更高的清扫效率、更大的清扫面积。
3.然而现有的洗地机器人结构固化单一,不能适用于各种清洁环境,故现有的洗地机器人的洗地效果并不能满足消费群体日益增长的清洁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器人,其包括设于前侧的扫地组件及设于后侧的洗地组件,通过先扫后洗的结构,有效提高清洗效果。
5.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器人,包括:
6.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底盘;
7.设在所述底盘上的扫地组件及洗地组件;
8.所述扫地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底盘下表面的第一清洁件;
9.所述洗地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底盘下表面的第二清洁件;
10.所述第一清洁件沿所述机器人前进方向设于所述第二清洁件前侧,所述第一清洁件、第二清洁件的设置方向分别与所述机器人前进方向相垂直;
11.通过设置前扫后洗的结构,能有效提高清洗效果。
12.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扫地组件还包括:
13.与所述底盘连接的第一本体、可拆卸设在第一本体内的第一垃圾盒,所述第一清洁件至少部分嵌设在所述第一垃圾盒中且与地面配合;
14.与所述第一清洁件连接并驱动其转动的第一电机;
15.与所述第一垃圾盒连接的吸尘管;
16.通过优化扫地组件结构提高扫地效果。
17.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扫地组件还包括第一传动同步带轮及第一同步带;
18.所述第一清洁件穿过所述第一垃圾盒并与所述第一传动同步带轮连接;
19.所述第一同步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上,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传动同步带轮上;
20.通过设置第一同步带实现第一电机对第一清洁件的驱动。
21.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机器人还包括第一升降电机,所述第一升降电机设于所述底盘上表面,且所述第一升降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扫地组件连接;
22.通过设置第一升降电机实现扫地组件的升降,以更换第一清洁件与地面的相对距
离,适应不同的地面。
23.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洗地组件还包括:
24.与所述底盘连接的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垃圾盒,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二垃圾盒配合形成收容垃圾的腔体,所述第二清洁件至少部分嵌设在所述第二垃圾盒中且与地面配合;
25.与所述第二清洁件连接并驱动其转动的第二电机;
26.与所述第二清洁件配合的喷淋单元;通过设置第二电机及喷淋单元实现第二清洁件的地面清洗功能。
27.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洗地组件还包括第二传动同步带轮及第二同步带;
28.所述第二清洁件穿过所述第二垃圾盒并与所述第二传动同步带轮连接;
29.所述第二同步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上,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传动同步带轮上;
30.通过设置第二同步带实现第二电机对第二清洁件的驱动。
31.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洗地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清洁件平行设置的自洁滚刷,所述自洁滚刷与所述第二清洁件转动时的角速度不同;
32.所述第二同步带套设在所述自洁滚刷一端以带动所述自洁滚刷转动;
33.通过设置自洁滚刷实现对第二清洁件的清洁,且自洁滚刷与第二清洁件收同一第二电机驱动,以减小耗能及设备成本。
34.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垃圾盒包括盒体、下盖板及自卸盖板联动板,所述盒体与所述下盖板可开合连接,所述自卸盖板联动板与所述下盖板连接且与所述下盖板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自卸盖板联动板自由端与所述移动机构活动配接;
35.所述洗地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二垃圾盒配合形成的腔体内的弹性拉紧件,所述拉紧件一端与第二本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盖板连接;
36.所述洗地组件还包括弹性复位件,所述复位件设于所述盒体与下盖板连接处;
37.所述机器人还包括第二升降电机,所述第二升降电机设于所述底盘上表面,且所述第二升降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洗地组件连接;
38.通过优化第二垃圾盒结构、其与移动机构的位置关系以及设置的第二升降电机实现垃圾的自动倾倒。
39.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机器人还包括成对设于所述导向轮组两侧的边刷组件;
40.所述边刷组件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机器人前进方向前端两侧的一对边刷及与所述边刷连接的边刷电机;
41.所述边刷组件还包括连接两个所述边刷组件的第一连杆;
42.所述机器人还包括第三升降电机,所述第三升降电机设于所述底盘上表面,且所述第三升降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
43.通过设置边刷组件实现将垃圾扫向机器人下方,且通过设置第三升降电机实现边刷的升降以适应不同的地面。
44.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杆包括连杆本体及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杆本
体两端且能相对于所述连杆本体分别向下翻转的一对折弯部;
45.所述边刷组件还包括弹性柱塞销;
46.所述连杆本体还包括向下设置且与所述弹性柱塞销配接的定位部;
47.通过将第一连杆设置为折叠翻转结构,实现边刷的翻转,以便于将第一垃圾盒抽出倾倒垃圾。
48.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机器人还包括设于所述机器人前进方向后端的吸水扒组件,所述吸水扒组件包括吸水扒、连接于所述吸水扒后端的尘推、设于所述底盘上且与所述吸水扒连接的第四升降电机、连接于所述吸水扒与所述第四升降电机之间的第二连杆,如此实现吸水扒组件的升降以适应不同的地面。
49.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
50.驱动轮组,所述驱动轮组包括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所述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相对设置在所述底盘下表面;
51.导向轮组,所述导向轮组沿所述移动机构前进方向设于所述驱动轮组的前侧;
52.从动轮组,所述从动轮组沿所述移动机构前进方向设于所述驱动轮组的后侧;
53.所述驱动轮组、导向轮组、从动轮组分别设于所述底盘下表面;
54.所述导向轮组、从动轮组中的至少一组包括两个轮子;
55.所述驱动轮组的中心点与所述底盘的中心点位于同一竖直直线上;
56.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悬挂系统,所述悬挂系统设于所述底盘下表面,且所述悬挂系统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轮及第二驱动轮活动连接;
57.该机器人通过设置至少五个车轮且其中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驱动轮,实现自身的平稳运行,且通过驱动轮的差速控制实现灵活转向,并且,通过设置悬挂系统提高越障能力。
5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59.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器人,包括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底盘;设在底盘上的扫地组件及洗地组件;扫地组件包括设于底盘下表面的第一清洁件;洗地组件包括设于底盘下表面的第二清洁件;第一清洁件沿机器人前进方向设于第二清洁件前侧,以实现先扫后洗,提高清扫效果,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60.该机器人通过设置与扫地组件连接的第一升降电机、与洗地组件连接的第二升降电机、与边刷组件连接的第三升降电机以及与吸水扒组件连接的第四升降电机,实现相应组件的升降以适应不同的地面;
61.通过设置与第二清洁件平行且角速度不同的子洁滚刷以实现对第二清洁件的清洁;
62.通过优化第二垃圾盒结构,设置自卸盖板联动板、弹性拉紧件及弹性复位件,实现第二垃圾盒在第二升降电机作用下打开并自动倾倒垃圾;
63.将边刷组件的第一连杆设置成包括连杆本体及一对折弯部的结构,实现边刷的可翻转设置,避免边刷对第一垃圾盒的干涉;
64.该机器人通过设置移动机构至少五个车轮且其中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驱动轮,实现自身的平稳运行,减小转弯半径实现灵活转向,并且,通过设置悬挂系统提高越障能力;
65.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只需实现上述至少一种技术效果即可。
附图说明
66.图1为实施例1中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67.图2为实施例1中驱动轮组及驱动轮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68.图3为实施例1中机器人的仰视图;
69.图4为实施例1中机器人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图;
70.图5为图4中a部分的放大图;
71.图6为实施例1中机器人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图;
72.图7为实施例1中第一清洁组件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73.图8为实施例1中第一清洁组件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74.图9为实施例1中第二清洁组件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75.图10为实施例1中第二清洁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76.图11为实施例1中第二清洁组件的又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77.图12为实施例1中第二清洁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78.图13为实施例1中吸水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79.图中标记:100

移动机构,10

底盘,20

驱动轮组,21

第一驱动轮,22

第二驱动轮,23

驱动轮支架,11

固定支架,111

第一固定件,112

第二固定件,12

叉臂组件,121

支座,122

上叉臂,123

下叉臂,13

缓冲组件,131

弹簧套筒,132

压缩弹簧,30

导向轮组,31

导向轮,40

从动轮组,41

第一从动轮,42

第二从动轮,50

第一安装架,60

第二安装架,70

车轮保护罩,200

机器人,210

第一清洁组件,211

第一电机,212

第一清洁件,213

第一本体,214

第一垃圾盒,215

吸尘管,216

第一传动同步带轮,217

第一同步带,218

第一从动端盖,219

可调涨紧轮,220

第二清洁组件,221

第二电机,222

第二清洁件,223

第二本体,224

第二垃圾盒,2241

盒体,2242

下盖板,2243

自卸盖板联动板,225

喷淋单元,2251

喷头,2252

喷水管接头,226

自清洁单元,2261

自洁滚刷,227

第二传动同步带轮,228

第二同步带,229a

弹性拉紧件,229b

弹性复位件,230

上部组件支架,231

第二从动端盖,240

边刷组件,241

边刷,242

边刷电机,243

第一连杆,2431

连杆本体,2432

折弯部,2433

定位部,244

弹性柱塞销,245

第三升降电机,250

吸水扒组件,251

吸水扒,252

尘推,253

第四升降电机,254

第二连杆,256

抽水口,280

第一升降电机,281

导向轴,290

第二升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80.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8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垂直”“平行”“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
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8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83.鉴于对清洁机器人清洁地面的要求日益提高的现状,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机器人,其能有效提高清洁质量,下面参考附图1~13来详细描述本发明所保护的一种机器人。
84.实施例1
85.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机器人200,其包括移动机构100,该移动机构100包括底盘10、设在底盘10下表面的驱动轮组20、导向轮组30及从动轮组40,且导向轮组30、从动轮组40中的至少一组包括两个轮子。
86.继续参照图1、2所示,底盘10为类椭圆形的板状结构,且其沿前进方向的直径较长。需要说明的是,导向轮组30所在的一端为前进端,即前进方向。驱动轮组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驱动轮21和第二驱动轮22,且驱动轮组20的中心点与底盘10的中心点位于同一竖直直线上,以实现移动机构的稳定性并减小转弯半径。
87.具体地,第一驱动轮21和第二驱动轮22通过设置在底盘10下表面的驱动轮支架23安装在底盘10上,且第一驱动轮21和第二驱动轮22对称安装在驱动轮支架23两侧。优选地,驱动轮支架23的设置方向与移动机构100的前进方向相垂直,且驱动轮支架23的中心点与底盘10的中心点位于同一竖直直线上,以提高整体移动稳定性。
88.进一步,驱动轮组20位于底盘10下表面的中间位置,且第一驱动轮21和第二驱动轮22之间的距离可根据机器人的底盘的宽度作出实际的选择,本实施例对比不做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该移动机构100的转弯通过对第一驱动轮21和第二驱动轮22的差速控制实现,第一驱动轮21和第二驱动轮22之间距离越小,相应的转弯半径越小。本实施例通过减小第一驱动轮21和第二驱动轮22之间的距离,有效减小转弯半径,不仅实现狭小空间中的旋转,还能实现底盘10下表面组件的布置紧凑性。
89.继续参照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驱动轮21、第二驱动轮22分别包括电机轮毂,该移动机构100还包括设于底盘10上表面的轮毂电机驱动器(图未示)。轮毂电机驱动器与第一驱动轮21和/或第二驱动轮22连接以控制第一驱动轮21、第二驱动轮22的运行。当轮毂电机驱动器设置一个时,轮毂电机驱动器同时第一驱动轮21和第二驱动轮22连接并控制两者的运行方向及速度。同样的,当轮毂电机驱动器设置两个时,每个轮毂电机驱动器仅与第一驱动轮21或第二驱动轮22连接以单独控制相应驱动轮的运行方向及速度。需要说明的是,轮毂电机驱动器与驱动轮的电机轮毂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电连接或通信连接中的一种,本实施例中对此并不加以限定。
90.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驱动轮21、第二驱动轮22分别包括电机轮毂的方式实现每个驱动轮运行速度、方向的独立控制,实现直行、转弯等多种运行方式。
91.继续参照图1所示,导向轮组30沿移动机构100前进方向设于驱动轮组20的前侧,
从动轮组40沿移动机构100前进方向设于驱动轮组20的后侧。并且,驱动轮组20的中心点、从动轮组40的中心点及导向轮组30的中心点位于同一直线上,且均与底盘10的沿移动机构100前进方向的对称轴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故本实施例通过将车轮布置成对称结构以进一步提高移动机构的运行稳定性。
92.该移动机构100还包括第一安装架50、第二安装架60,第一安装架50连接于底盘10与导向轮组30之间,第二安装架60连接于底盘10与从动轮组40之间。
93.因此,该移动机构100至少包括5个车轮,且其中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驱动轮。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导向轮组30包括一个导向轮,从动轮组40包括两个从动轮。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导向轮组30包括两个导向轮,从动轮组40包括一个从动轮。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导向轮组30包括两个导向轮,从动轮组40包括两个从动轮。
94.优选地,导向轮、从动轮均为万向轮。
95.导向轮组30及从动轮组40还包括分别设于导向轮及从动轮外侧的车轮保护罩70,车轮保护罩70为下方开口的环形结构,能有效避免底面物体缠绕、阻挡车轮以影响移动。
96.以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为例,该实施方式下,导向轮组30包括一个导向轮31,从动轮组40包括第一从动轮41及第二从动轮42,且导向轮31位于底盘10沿移动机构100前进方向的对称轴所在的竖直平面内,第一从动轮41与第二从动轮42则分别设在该竖直平面内的两侧。
97.优选地,驱动轮支架23采用悬挂系统,悬挂系统的两侧分别与第一驱动轮21及第二驱动轮22活动连接,通过设置悬挂系统以提高爬坡越障能力。具体地,悬挂系统的中心线与底盘10的中心线重合,以满足将驱动轮安装在底盘中间的安装要求。
98.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驱动轮支架23具体为双叉臂悬挂系统,其包括与底盘10连接的固定支架11、分别与固定支架11两侧活动连接的一对叉臂组件12、一端与叉臂组件12连接且另一端与固定支架11活动连接的一对缓冲组件13。
99.具体地,叉臂组件12包括分别用于安装第一驱动轮21或第二驱动轮22的支座121、一端与固定支架11铰接且另一端与支座121固定连接的上叉臂122及下叉臂123,上叉臂122设于下叉臂123上方。固定支架11包括与底盘10连接的第一固定件111及与第一固定件111连接的第二固定件112,第二固定件112与叉臂组件12活动连接。
100.缓冲组件13包括弹簧套筒131、压缩弹簧132,压缩弹簧132一端与第一固定件111连接,另一端设于弹簧套筒131内。
101.示例性地,当第一驱动轮21经过凸起即越障时,第一驱动轮21受压向上,相应侧的叉臂组件12向上并向外打开一定角度,弹簧套筒131随之向上移动并压缩其内的压缩弹簧132,第一驱动轮21仍处于抓地状态,并且第一驱动轮21与地面摩擦力增大,爬坡越障能力增强。当第一驱动轮21经过凹陷时,第一驱动轮21受到底面的压力瞬间减小,相应侧的叉臂组件12向下并收拢一定角度,弹簧套筒131随之向下移动且其内的压缩弹簧132释放长度,此时,第一驱动轮21仍处于抓地状态。
102.当然上述过程中,第二驱动轮22、导向轮31、第一从动轮41、第二从动轮42如仍然在平地上,则仍然为抓地状态。当第二驱动轮22经凸起或凹陷地面时,状态与第一驱动轮21一致。当导向轮31、第一从动轮41、第二从动轮42中任意一个或两个轮子经过凸起或凹陷地面时,剩余的至少一个轮子与第一驱动轮21、第二驱动轮22仍处于抓地状态,仍然能保持运
行稳定性。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机构100,通过设置至少五个车轮,且其中两个为相对设置的驱动轮,相较于传统的三轮或四轮结构,稳定性佳,且在狭小空间中的灵活转向,同时基于安装驱动轮的双叉臂悬挂系统,进一步提高越障能力。
103.本实施例还提供的机器人200以移动机构100作为承载部件,应用于清洁机器人或配送机器人等多种类型的机器人,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为了更清楚的对机器人的结构及作用方式作进一步的介绍,下面结合附图3

13作如下进一步阐述。
104.如图3

9所示,该机器人200包括移动机构100、设于底盘10上的第一清洁组件210及第二清洁组件220,以及连接于移动机构100上方的上部组件支架230以及以该上部组件支架230为骨架设置的收容底盘10上方部件的外壳(图未示),其中,第一清洁组件210包括设于底盘10下表面的第一电机211及与第一电机211连接的第一清洁件212。第二清洁组件220包括设于底盘10下表面的第二电机221及与第二电机221连接的第二清洁件222。第一电机211控制第一清洁件212的运转以实现其对地面的清洁,第二电机221控制第二清洁件222的运转以实现其对地面的清洁。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机器人200通过在其底盘10下方设置清洁件及相应的电机,实现对地面的自动清洁。
105.具体地,第一清洁件212、第二清洁件222分别与机器人200前进方向相垂直,且当该机器人100为洗地机器人时,第一清洁件212为清扫滚刷,第二清洁件222为用于洗地的尼龙洗地滚刷,或者为用于拖地的圆布滚刷,可选择性安装。第一清洁件212设于导向轮组30与驱动轮组20之间,第二清洁件222设于驱动轮组20与从动轮组40之间,即在机器人200运行方向上,清扫滚刷设于洗地滚刷的前侧,以实现先扫地后洗地,从而提高清洗效果。
106.继续参照图7、8所示,第一清洁组件210还包括与底盘10连接的第一本体213、可拆卸嵌设在第一本体213内的第一垃圾盒214、与第一垃圾盒214连通的吸尘管215,第一垃圾盒214为具有开口的扁平状盒体结构,第一清洁件212至少部分嵌设于该第一垃圾盒214内且设于第一垃圾盒214的开口处与地面相贴,第一清洁件212将垃圾扫入第一垃圾盒214开口处并在吸尘管215持续抽气作用下将垃圾吸入第一垃圾盒214内实现清扫。第一电机211为驱动电机,设于第一垃圾盒214上方且设于第一清洁件212的主动端。第一清洁组件210还包括传动第一传动同步带轮216及第一同步带217,第一同步带217一端套设在第一电机211的输出轴连接并随之同步转动,第一清洁件212一端穿过第一垃圾盒214并与第一传动同步带轮216连接,第一同步带217另一端套设在第一传动同步带轮216上带动其同步转动,实现第一清洁件212与第一电机211输出端的同步旋转以进行地面清扫。优选地,可通过设置与第一同步带217配合的可调涨紧轮219调节第一同步带217的张紧程度。相应的,与第一清洁件212从动端对应的第一垃圾盒214设置可开合的第一从动端盖218,打开第一从动端盖218可装拆第一清洁件212。
107.优选地,如图4所示,该机器人200还包括与第一清洁组件210的第一本体213的上表面连接的第一升降电机280,第一升降电机280设于底盘10上,输出端与第一本体213连接,当输出端作伸缩运动时带动第一清洁组件210整体的升降,以调整第一清洁件212与地面的距离,实现当工作状态时,第一清洁件212与地面相贴,当非工作状态时,第一清洁件212与地面相距一定高度,如20mm。作为一种优选,该机器人200还包括抬升导向轴281及设于底盘10上的导向通道,该抬升导向轴281穿过底盘10且一端与第一本体213连接,在导向通道中作上下移动。
108.机器人200还包括成对设于导向轮组30两侧的边刷组件240。边刷组件240包括竖直设置在导向轮组两侧的一对边刷241及相应的边刷电机242。设置边刷组件240用于将机器人200前方的垃圾集中扫入机器人下方,便于集中清扫。
109.具体地,边刷组件240还包括第三升降电机245及两端分别与一个边刷241连接的第一连杆243,第一连杆243与边刷电机242的输出端连接,在第三升降电机245的作用下实现第一连杆243的升降,即边刷241的升降。为此,第一安装架50设有与第一连杆243配合的通道。优选地,第一安装架50为镂空支架。通过在第一安装架50中设置通道,可避免第一安装架50与边刷组件240中第一连杆243之间造成安装干涉,从而提高装配紧凑性。
110.优选地,如图4、5所示,第一连杆243包括连杆本体2431及分别连接于连杆本体2431两端的一对折弯部2432,折弯部2432与连杆本体2431之间通过铰接连接且设置复位扭簧,折弯部2432可相对于连杆本体2431向下折弯翻转及自动复位。边刷组件240还包括弹性柱塞销244,连杆本体2431包括与弹性柱塞销244可拆卸配接的定位部2433,边刷241、边刷电机242与折弯部2432连接。将折弯部2432向下折弯并将弹性柱塞销244插入定位部2433实现折弯部2432的固定,实现边刷241贴地;将弹性柱塞销244从定位部2433中拔出,在扭簧作用下,折弯部2432复位且带动边刷241翻起,避免对第一垃圾盒214的干涉,可抽出第一垃圾盒214进行垃圾倾倒。
111.如图9

12所示,与第一清洁组件210相类似的,第二清洁组件220还包括与底盘10连接的第二本体223、与第二本体223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垃圾盒224,第二本体223与第二垃圾盒224配合形成收容垃圾的腔体,且该腔体下方部分区域呈开口状,第二清洁件222嵌设在该腔体内并在开口处与地面相贴,第二清洁件222清洗地面的同时将垃圾送入该腔体中。第二清洁组件220还包括喷淋单元225及自清洁单元226,喷淋单元225包括水箱(图未示)、设于腔体内与第二清洁件222配接的喷头2251、一端与水箱连通且另一端与喷头2251连通的喷水管接头2252,通过设置喷淋单元225实现对第二清洁件222及地面的清洗。
112.自清洁单元226包括与第二清洁件222平行设置的自洁滚刷2261,自洁滚刷2261为硬质材料制成的齿状结构,其边缘与第二清洁件222边缘抵接,自洁滚刷2261在第二清洁件222摩擦力作用下转动,通过第二清洁组件220与自洁滚刷2261之间的速度差实现自洁滚刷2261对第二清洁件222的清洁,且第二垃圾盒224设于自洁滚刷2261下方以盛接掉落垃圾。
113.第二清洁组件220还包括第二传动同步带轮227及第二同步带228,第二传动同步带轮227与第二电机221的输出轴连接并随之同步转动,第二清洁件222一端穿过第二垃圾盒224并与第二传动同步带轮227连接,实现同步旋转以清扫地面。
114.优选地,自洁滚刷2261主动端穿过第二垃圾盒224并与第二同步带228配合,并在第二同步带228作用下实现旋转,且作为一种优选,自洁滚刷2261一端同样设置同步带轮的方式与第二同步带228配接。需要说明的是,自洁滚刷2261比第二清洁件222的直径小,该状态下,自洁滚刷2261与第二清洁件222线速度相同但是自洁滚刷2261的角速度较大,故自洁滚刷2261与第二清洁件222旋转具有速度差,以达到自洁滚刷2261对第二清洁件222清洁的目的。
115.优选地,如图9

12所示,第二清洁组件220还包括弹性拉紧件229a及复位件229b。第二垃圾盒224包括盒体2241、与盒体2241远离第二清洁件222的一侧可开合连接的下盖板2242、与下盖板2242靠近驱动轮组20一侧连接的自卸盖板联动板2243。弹性拉紧件227设在
第二本体223与第二垃圾盒224形成的腔体中,且一端与下盖板2242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本体223顶盖内壁连接,弹性复位件229b与下盖板2242靠近第二清洁件222的一侧铰接,在拉簧229a与弹性复位件229b的共同作用下,盒体2241与下盖板2242之间常态为闭合状。优选地,弹性拉紧件227为拉簧,弹性复位件229b为扭簧。
116.同样的,如图3、6所示,该机器人200还包括与第二清洁组件220的第二本体223的上表面连接的第二升降电机290,第二升降电机290设于底盘10上,其输出端与第二本体223连接,当输出端作伸缩运动时带动第二清洁组件220整体的升降,以调整第二清洁件212与地面的距离。当第二升降电机290的输出轴带动第二清洁组件220向上时,自卸盖板联动板2243与第一固定件111抵紧并在第一固定件111的干涉下无法随第二清洁组件220向上,在弹性复位件229b存在下,下盖板2242一侧在自卸盖板联动板2243的带动下停止向上之后就打开下盖板2242,实现垃圾自动倒出。如,机器人200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第二清洁组件220相较于工作状态向上抬升20mm,在第二升降电机290作用下,第二清洁组件220相较于工作状态向上抬升40mm时,此时自卸盖板联动板2243与第一固定件111抵紧并在第一固定件111的干涉下无法随第二清洁组件220向上而翻转打开,实现下盖板2242打开以自动倒出垃圾。作为一种优选,该机器人200还包括抬升导向轴(图未示)及设于底盘10上的导向通道,该抬升导向轴穿过底盘且一端与第二本体223连接,在导向通道中作上下移动。
117.同样的,第二清洁组件220的从动端设置可开合的第二从动端盖231,打开第二从动端盖231可装拆第二清洁件222与自洁滚刷2241。
118.另外,如图3、6、13所示,该机器人200还包括设于其尾端的吸水扒组件250,该吸水扒组件250包括吸水扒251、连接于吸水扒251后端的尘推252、设于底盘10上且输出端与吸水扒251连接的第四升降电机253,通过设置第四升降电机253可实现吸水扒251与尘推252的垂直升降。
119.优选地,吸水扒组件250还包括连接于第四升降电机253与吸水扒251之间的第二连杆254,第二连杆254包括耳型结构255,耳型结构255的中部套设在第四升降电机253输出端,两端分别与吸水扒251对应的两侧连接。进一步优选地,第四升降电机253设于第二安装架60上方且输出轴通过底盘10活动穿设在第二安装架60中,第二安装架60中间设有与该输出轴配合的通孔,以避免安装干涉并提高装配紧凑性。
120.优选地,第二连杆254采用四连杆机构,从而使吸水扒251、尘推252整体可以垂直升降。
121.吸水扒251用于抽吸地面水分,故其为中空结构,贴地面设有吸水口,相对的上方具有抽水口256,与污水箱(图未示)连通。
122.优选地,尘推252、吸水扒251包括弹性导向组件,弹性导向组件包括导向轴、弹性件及设置在尘推252上的导向孔,导向轴及弹性件穿设在导向孔中,实现尘推252与吸水扒251之间在遇到地面障碍物之后的相对浮动,以及弹性件可使尘推252的贴地设置。本实施例将移动机构100应用于清洁机器人时,工作时要求第一清洁件212、第二清洁件222、边刷241、吸水扒251、尘推252与地面有接触及作用的要求,非工作时则需要将这些清洁部件抬起以减小摩擦便于移动,因此对这些清洁部件具有一定高度要求,而第一清洁组件210、第二清洁组件220位于底盘中间且本身所需空间较大且在竖直方向上的调节空间较小,故作为一种优选,在底盘10的相应位置设置两个凹槽结构,第一清洁组件210、第二清洁组件220
至少部分分别嵌设在凹槽结构中,以实现上述高度要求,并提高结构紧凑性。
123.当然,本实施例中的机器人还包括蓄电池、电源及用于感应障碍物的传感器等机器人所用的必须部件,为本领域的常规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作进一步描述。
12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移动机构的机器人,在优化后的移动机构承载下,实现整体平稳移动及灵活转弯,即使在小空间内也能灵活转弯进行作业,提高机器人清洁覆盖范围,提高实用性及用户使用体验;进一步,该机器人通过先清扫后清洗,可提高清洁效果;再进一步,通过优化结构,实现垃圾的自动倾倒,进一步实现自动化。
125.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即可将任意多个实施例进行组合,从而获得应对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126.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