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输送植入物的输送装置、输送系统和植入物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0-19 20:0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递送 植入物 输送 介入 装置


1.本发明涉及神经介入医学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将植入物递送到目标位置的输送装置、输送系统和植入物系统。


背景技术:

2.神经介入医学即介入神经放射学,又称介入神经外科学,指用介入放射学的方法来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学。治疗对象主要为脑、脑膜、面颈部、眼耳鼻喉、脊柱以及脊髓等部分的血管性病变,包括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动脉狭窄、急性脑梗塞以及部分头颈部肿瘤等。
3.针对动脉瘤的治疗方面尚没有完全统一的认识,内科治疗是基础,对于动脉瘤的处理主要包括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和介入手术腔内治疗。外科手术风险较高、创伤较大、并发症较多。介入治疗动脉瘤由最初的球囊,各种方式的可解脱的弹簧圈,演变发展到用于宽颈动脉瘤辅助栓塞的各种支架到血流导向装置(fd),如密网支架、覆膜支架等。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支架系列产品的推广使用,使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大大提高。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支架技术包括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血流导向装置置入术和覆膜支架置入术。而在上述支架的置入过程中,输送装置的性能对输送难度和风险有相当大的影响。
4.在采用血管内支架法治疗颅内动脉瘤时,通过输送导丝将支架送入血管。现有技术中,一种输送方案是在芯丝上安装金属法兰或扣环,与支架上的锚点扣合,以此来输送支架。由于芯丝上的金属法兰或环扣与支架上的锚点直接扣合,容易损伤支架尾端,在支架置入过程中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如支架近端无法打开或锚定不良,且该种方式无法实现支架的回收再释放。而且,由于金属法兰或扣环的存在会影响输送系统的柔顺性,在通过颅内血管迂曲段时可能会影响输送以及支架释放。
5.另一种输送方案是在输送导丝的芯轴上设置膜结构,支架被装载在膜结构上,在膜结构与支架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使得支架随输送导丝同步运动。膜结构的两端通过金属元件固定在所述芯轴上,或者膜结构直接粘贴在所述芯轴上。对于在芯丝上粘接设置膜结构的方案,虽然芯丝柔顺性的问题得以改善,但由于颅内血管细且迂回,因此输送导丝的直径很小(输送导丝上装载支架的部分的直径一般在0.07mm

0.20mm之间),且由于接触面积小、膜结构本身强度较差、胶水不耐剪切力等原因使膜结构与芯丝之间连接强度较低。同时由于术中血液、造影剂浸泡,可能进一步降低膜结构的连接强度,引起膜结构松动、褶皱或移位,进而造成支架脱载的情况,造成手术风险或手术失败。
6.为解决推送装置使用中存在的支架易脱落、支架回收难度高、风险大的问题,需提出一种新型的支架推送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输送植入物的输送装置和包括该输送装置的输送系统,用于将植入物输送至患者体内的目标位置,该输送导丝能够
有效降低植入物脱载的发生概率,提高输送导丝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8.一种用于输送植入物的输送装置,用于将植入物输送至患者体内的目标位置,包括:
9.芯丝,被设置为由近端向远端直径逐渐减小的长丝;
10.至少一个输送元件,所述输送元件配置在所述芯丝上,并凸出于所述芯丝,用于通过与所述植入物之间的摩擦力使所述植入物产生位移,以实现所述植入物输送至目标位置;
11.并且,在所述芯丝与所述输送元件之间设置的输送元件限位部,以限定所述输送元件相对于芯丝轴向移动;
12.所述芯丝向目标位置移动时,所述芯丝通过所述输送元件限位部带动所述输送元件同步移动,所述输送元件与套设在其上的所述植入物之间产生的所述摩擦力,使所述植入物产生同步位移,并且植入物移动至目标位置时,所述芯丝被作用通过所述输送元件限位部带动所述输送元件与所述植入物分离。
13.可选地,所述输送元件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芯丝上的第一限位部和设置在所述输送元件上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相互嵌设实现轴向限位。
14.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为设置所述芯丝外表面上的至少一凹槽或凸起,所述第二限位部为所述输送元件的端部或输送元件底部设置的容置槽,所述输送元件的端部嵌入所述凹槽内或所述芯丝的凸起嵌入所述容置槽内。
15.可选地,所述输送元件限位部包括至少一弹簧,所述弹簧固定在所述芯丝的外表面上,所述输送元件包裹在所述弹簧外侧,所述输送元件的内表面渗设在所述弹簧螺旋间隙,以形成与弹簧之间的紧密配合。
16.可选地,所述输送元件包括至少一个输送模块,所述输送模块为套设在所述芯丝上的环状或管状结构。
17.可选地,所述芯丝绕着其外表面周向设置多个所述凹槽。
18.可选地,所述凹槽包括敞口的凹槽内壁,所述凹槽内壁的顶部形成槽口,所述凹槽内壁的截面包括矩形、梯形或圆弧形。
19.可选地,所述凹槽内壁的截面为矩形,所述槽口的尺寸与所述凹槽内壁的尺寸相同。
20.可选地,所述凹槽内壁的截面为梯形或圆弧形,所述槽口的尺寸大于或小于所述凹槽内壁的尺寸。
21.可选地,所述槽口的尺寸大于所述凹槽内壁的尺寸,所述输送元件粘接于所述凹槽内。
22.可选地,所述输送元件的表面用以增大所述输送元件与所述植入物之间摩擦力的摩擦力增强装置。
23.可选地,所述芯丝由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金属制成。
24.可选地,所述凹槽由激光多次刻蚀所述芯丝外表面加工而成,以使所述凹槽所在位置、深度、形状至少其中之一达到预期值。
25.可选地,还包括位于所述芯丝末端的显影标识,用于指示所述植入物的位置和输送装置的位置。
26.可选地,所述显影标识为环状或是弹簧,材料选自黄金、铂金、ptw合金或ptlr合金,固定方式包括压握、粘接或焊接。
27.一种用于输送植入物的输送系统,包括输送装置、具有轴向贯通内腔的导入鞘和导管;
28.所述输送装置进一步:
29.芯丝,被设置为由近端向远端直径逐渐减小的长丝;
30.至少一个输送元件,所述输送元件配置在所述芯丝上,并凸出于所述芯丝,用于通过与所述植入物之间的摩擦力使所述植入物产生位移,以实现所述植入物输送至目标位置;
31.并且,在所述芯丝与所述输送元件之间设置的输送元件限位部,以限定所述输送元件相对于芯丝轴向移动;
32.所述芯丝向目标位置移动时,所述芯丝通过所述输送元件限位部带动所述输送元件在所述内腔内轴向同步移动,所述输送元件与套设在其上的所述植入物之间产生的所述摩擦力,使所述植入物产生同步位移;
33.所述植入物经所述导入鞘输送至所述导管中,并经所述导管输送至目标位置后释放所述植入物,所述芯丝被作用通过所述输送元件限位部带动所述输送元件与所述植入物分离。
34.可选地,所述导管的端部设置紧固结构,用以所述导入鞘与所述导管固定并约束所述植入物进入所述导管,所述导管设置的腔体与所述导入鞘的内腔形成轴向贯通的输送腔体,所述植入物经所述输送装置被适配在所述输送腔体内轴向运动。
35.一种植入物系统,包括上述的输送装置、导入鞘、导管和植入物,导管是由远端部和近端部组成的腔体,导管的远端部被引导至患者体内的目标位置,所述导入鞘与所述导管的近端部连接,所述导管的腔体与所述导入鞘的内腔形成轴向贯通的输送腔体,所述植入物经所述输送装置在所述输送腔体由所述导入鞘轴向运动至所述导管的远端部,输送至目标位置后释放所述植入物。
3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37.1、本发明提供在所述芯丝与所述输送元件之间设置的输送元件限位部,以限定所述输送元件相对于芯丝轴向移动;芯丝向目标位置移动时,芯丝通过输送元件限位部带动输送元件同步移动,输送元件与套设在其上的所述植入物之间产生的所述摩擦力,使所述植入物产生同步位移,减小了植入物的输送装置在术中脱落、滑移的风险,另外,植入物移动至目标位置时,所述芯丝通过所述输送元件限位部带动所述输送元件与所述植入物分离。分离时,只需要克服摩擦力,作用外力于所述芯丝,所述芯丝通过所述输送元件限位部带动所述输送元件撤回,即可实现与植入物的分离。通过输送元件限位部限定所述输送元件相对于芯丝轴向移动,使得克服摩擦力的方式更容易,实现更方便。
38.2、所述输送元件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芯丝上的第一限位部和设置在所述输送元件上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相互嵌设实现轴向限位。通过嵌设方式加强述输送元件相对于芯丝轴向移动的轴向限位作用,更减小了植入物的输送装置在术中脱落、滑移,并且容易植入物在释放时,与输送装置的脱离。
39.3、输送元件限位部包括至少一弹簧,弹簧固定在芯丝的外表面上,输送元件包裹
在弹簧外侧,输送元件的内表面渗设在弹簧螺旋间隙,以形成与弹簧之间的紧密配合。由于输送元件通常可以是具有弹性的高分子材料,其部分输送元件中的高分子材料会渗入弹簧螺旋间隙,与弹簧形成紧密的配合,该固定方式下,输送元件安装强度高,不易发生褶皱及位移,因此输送元件无需额外粘接,同时由于弹簧对输送元件的支撑,输送元件与植入物之间配合更加牢固,使植入物不易脱载,提高了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40.4、若第一限位部为设置芯丝外表面上的至少一凹槽,凹槽的存在可以改善输送元件与芯丝的连接情况,使连接强度大大提高,使输送元件松动、位移的情况得以改善。同时由于间隙增大,输送元件的厚度也可以增大,这使得输送元件不易出现褶皱,提高输送系统的可靠性。
41.5、本发明提供芯丝上凹槽可使用激光设备加工,如使用激光多次刻蚀芯丝表面,使凹槽达到预期值,加工的深度、形状、所在位置的至少其中之一达到预期值,由此提升加工精度。
42.6、本发明提供的输送元件可通过扣合或者直接在芯丝上成型,无需粘接,提高了输送导丝的柔顺性,降低了制造难度,提高了元件固定强度。
附图说明
43.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4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包括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45.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输送植入物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6.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输送元件的凹槽截面为矩形、凹槽数量为1个的结构示意图;
47.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输送元件的凹槽截面为矩形、凹槽数量为2个的结构示意图;
48.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输送元件的凹槽截面为矩形、凹槽数量为3个的结构示意图;
49.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输送元件的凹槽截面为梯形的结构示意图;
50.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输送元件的凹槽截面为圆弧形的结构示意图;
51.图8为输送元件限位部的一种实例示意图;
52.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输送元件的凹槽截面为梯形、槽口小于槽底的结构示意图;
53.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输送元件的凹槽截面为圆弧形、槽口小于槽底的结构示意图;
54.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输送元件的外表面结构为波纹的结构示意图;
55.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输送元件的外表面结构为螺纹的结构示意图;
56.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输送元件的外表面结构为点状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
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58.以下实施例中,术语“近端”是指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远端”是指远离操作者的一端。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远端”和“近端”应当被理解为从操作者(如主治医生)的方向观察。远端是远离操作者的一侧,而近端表示朝着操作者。在本发明中,如果短语“轴向方向”用在该文件中,它应当被理解成表示本发明装置被推进的方向,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定义为“径向”。
59.血管内医疗装置的使用已经成为治疗许多类型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通常,将合适的血管内装置插入患者的血管系统中,并通过脉管系统导航到所需的目标位置。使用该方法,实际上可以接近患者血管系统中的任何靶位点,包括冠状动脉,脑和外周脉管系统。医疗植入物,例如支架,支架移植物,分流器和腔静脉过滤器,通常与用于放置在体内所需位置的输送装置结合使用。植入物可以是,例如,支架,血流分流器,或其它类型的管状植入物。支架例如是自膨式支架(即自扩张支架),具体可以为编织支架或切割支架等。在其它实施例中,管状植入物也可以是栓塞弹簧圈、血管封堵装置等,对此本实施例不作限定。本实施例中,为便于描述,以所述植入物为自膨式支架为例进行介绍,为简明起见,一律以“支架”表示自膨式支架。
60.图1示出了包括本发明用于输送植入物的一种输入物输送系统的实例结构示意图,它包括:输送装置1、具有轴向贯通内腔的导入鞘2、导管(图中未绘示)。
61.导管例如可以采取微导管或类似物的形式。植入物输送系统可以在出厂前已配置。使用时,其中导管通过先前引入的导丝(未示出)引入患者体内,并且导管在导丝(未示出)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在其它可选择的实施方案中,植入物输送系统可以在导线被抽出之后被引入患者体内,在目标部位留下导管远端部分,以使植入物输送系统在导管内导航通过患者的脉管系统。导管被构造成用于接近体腔,例如血管,以便在目标部位进行期望的治疗。例如,靶位点可以在具有2

5mm管腔直径的小直径血管内,并且可以通过曲折的血管路径接近,所述曲折的血管路径可以包括剪切血管转弯和多个血管分支。在这种情况下,导管具有小的合适直径和柔性结构。
62.导管包括近端部和远端部,以及在近端部和远端部之间延伸的腔体。导管的远端部使用时被引入患者的目标位置,例如血管中的闭塞、与动脉瘤颈相邻的血管中的闭塞、分叉血管等。导管的内腔的尺寸设计成适应径向收缩的植入物和输送装置的轴向移动。导管可以包括沿其长度的一个或多个具有不同构造和/或特性的区域。例如,近端部和远端部使用不同的材质,使得远端部具有足够的推进力以前进通过患者的血管系统,而近端部可以由更柔性的材料形成,使得近端部可以保持柔性,并且更容易推送装置上轴向运动。
63.导入鞘2的鞘体采用远端部的外径可以小于近端部的外径,以减小远端部的轮廓并便于在曲折脉管系统中导航。此外,远端部可以比近端部更灵活。通常,近端部也可以由比远端部硬的材料形成。但上述仅是说明,并非是局限本发明。
64.导管是由远端部和近端部组成的腔体,导管的远端部被引导至患者体内的目标位置,导入鞘2与导管的近端部连接,导管的腔体与导入鞘2的内腔形成轴向贯通的输送腔体,植入物经输送装置1在输送腔体由导入鞘轴2向运动至导管的远端部,输送至目标位置后释
放植入物3。
65.在导管的近端部设置结合结构,用以导入鞘2与导管固定并约束植入物3进入导管,导管设置的腔体与导入鞘的内腔形成轴向贯通的输送腔体,植入物3经输送装置被适配在输送腔体内轴向运动,直到目标位置后释放。结合结构可以是卡扣等可以将导入鞘2的远端部套设在导管的近端部用以完成固定。并且该卡扣还要使得输送装置被约束在其导管,以支架为例,支架被约束其形状使得从导入鞘2的内腔轴向运动至导管内。
66.导入鞘2的内腔作为输送装置1将植入物3输送至目标位置的输送通道,同时也是植入物3设置在目标位置后,输送装置1与植入物3分离的输送装置1撤回通道。在输送装置1的远端部上还设置一显影标识14。显影标识14可以位于输送装置1的远端部,用于指示支架和输送装置1的位置,及植入时对于植入物、输送装置的定位。其材料可以为黄金、铂金、ptw合金或ptlr合金等。显影标识14可以为环状或是弹性体,可以通过压握、粘接或是焊接等方式固定。以显影标识14为弹性体为例,在输送过程中,当显影标识14抵在导管内腔的远端部时,植入物3与导管内腔内壁被挤压使得植入物3与内壁压紧,使得植入物3被释放,输送装置1与植入物3快速分离后输送装置撤回。
67.上述输入物输送系统仅是一种举例,并非用于局限于本发明。导入鞘2和导管组成的输送导管也可以是其它结构,只需要完成输送导管和输送装置相对于彼此轴向平移(例通过沿近端方向拉动输送导管,通过在远端方向上推动细长的输送装置,或两者),从而使植入物(如支架)在输送导管的内腔中向远端前进,直到植入物在血管的目标位置处从输送导管的内腔中伸出,在目标位置处释放即可。
68.以下着重介绍本发明的植入物的输送装置。请参阅图2,其为本发明用于输送植入物的一种输送装置的结构示例图。用于将植入物输送至患者体内的目标位置,该输送装置能够有效降低植入物脱载的发生概率,提高输送导丝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输送装置100可以包括芯丝110、弹性体120、至少一个输送元件130和显影标识140。
69.芯丝110,被设置为由近端向远端直径逐渐减小的长丝。芯丝110可以包括镍钛合金,不锈钢,镍钛合金和不锈钢的复合材料等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制成,其长度及直径可根据输送支架的种类及规格进行调整优化,使其能在顺利到达病灶的同时具有较好的操控性能。在一些情况下,芯丝110可以由沿着其长度的相同材料制成,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包括由不同材料制成的部分或区段。在一些实施例中,选择用于构造芯丝110的材料以赋予芯丝110的不同部分不同的挠性和刚度特性。例如,芯丝110的近端部和远端部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形成,例如具有不同弹性模量的材料,导致挠性的不同。根据需要,任何合适的材料或材料的组合都可以用于芯丝110。芯丝110从相对大直径的近端部分向相对小直径的远端部分逐渐变细。
70.输送元件130,配置在芯丝110上,并凸出于芯丝110,用于通过与植入物之间的摩擦力使植入物产生位移,实现植入物的输送。在本实例中,进一步解释输送元件130配置并在凸出于芯丝110上。输送元件130配置在芯丝110上,只要保证输送元件130在芯丝110上限定轴向运动即可,配置的方式不局限。
71.以支架为例,为了能更好地支撑支架并达到输送支架至目标位置的目的。输送元件130包括至少一个输送模块,输送模块为套设在芯丝110上的环状或管状结构。输送元件130可以为多个套设在芯丝110上的环状凸块或或管状凸块。在芯丝110上沿着其轴向位置
从近端向远端可以间隔布设多个输送模块,或者在远端布设间隔密,近端布设的输送模块间隔疏,方便后续与支架的分离。多个输送模块可以绕着芯丝110外周布置。芯丝110的外周面均匀布置多个输送模块,这种设置起到很好地支撑支架的功效。输送元件130可以选择硅胶、热塑性聚氨酯(tpu)、尼龙(nylon)等具有一定硬度和一定弹性的高分子材料制成,可以通过注塑、挤出、浸提等方式制作。输送元件130的规格(长度、直径)与所输送的目标支架相匹配,同时可调整输送元件个数(1个、2个或多个)来适配目标支架,输送元件130通过粘接固定后与支架紧密挤压,通过摩擦力使支架产生位移,从而实现支架输送。输送元件130用于通过与植入物之间的摩擦力使植入物产生位移,以实现所述植入物输送至目标位置。
72.弹性体120,设置于芯丝110上,位于输送元件130偏向于近端的一侧,用于减小输送装置100在输送植入物的过程中的刚性,提升输送装置100的操控性。弹性体120可以由不锈钢或其它无形状记忆性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固定,其长度、外径等参数可根据输送支架的种类及规格进行调整优化。弹性体120的外部可覆盖聚四氟乙烯(ptfe)或其它摩擦系数低的高分子材料,以提高输送装置100的顺滑性。弹性体120可以是弹簧,也可以是线圈等实现小输送装置100在输送植入物的过程中的刚性的效果即可。
73.显影标识140,位于芯丝110的末端,用于指示支架和输送装置的位置,用于植入时对于支架、输送装置的定位,其材料可以为黄金、铂金、ptw合金或ptlr合金等。显影标识140可以为环状或是弹簧,可以通过压握、粘接或是焊接等方式固定,同时显影标识140的数量和位置应根据适配支架进行调整。
74.在所述芯丝110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输送元件限位部,以限定输送元件130相对于芯丝110轴向移动。
75.芯丝110向目标位置移动时,芯丝110通过输送元件限位部带动输送元件130同步移动,输送元件130与套设在其上的植入物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使植入物产生同步位移,并且植入物移动至目标位置时,芯丝110被作用通过输送元件限位部带动输送元件130与植入物(如支架)分离。芯丝110通过输送元件限位部将输送元件130限定其于芯丝110轴向移动,在芯丝110移出时,只需要克服输送元件130与植入物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即可。由于输送元件限位部的作用,芯丝110与输送元件130之间固定且不会轴向移动,则只要克服摩擦力使植入物与输送元件130分离即可,这种方式非常多种,比如,设置某一锚点结构使植入物在目标位置固定即可。
76.输送元件限位部可以包括设置在芯丝110上的第一限位部和设置在输送元件130上的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相互嵌设实现轴向限位。第一限位部为设置芯丝110外表面上的至少一凹槽或凸起,第二限位部为输送元件130的端部或输送元件底部设置的容置槽,输送元件的端部嵌入凹槽内或芯丝的凸起嵌入所述容置槽内。
77.一种比较容易实现结构为第一限位部为设置芯丝外圈面上的凹槽,输送元件的内圈面构成第二限位部,输送元件的内圈嵌入所述凹槽内。这种轴向限位的效果最佳,固定强度大幅提高,进而减小了植入物的输送装置在术中脱落、滑移的风险。凹槽截面可以为长方形、梯形、三角形等。输送元件130在安装后部分嵌入凹槽,凹槽两侧壁面对输送元件130起固定作用,减小了芯丝110有与输送元件130之间连接材料的受力,使输送元件130不易脱落,提高输送装置的推送和回收性能。
78.芯丝110表面的凹槽可通过磨床、电化学腐蚀、激光加工等方法生成。在芯丝110上
的凹槽由于尺寸小、精度要求高、加工位置脆弱等原因导致加工困难,在使用磨削等手段加工时极易损坏芯丝。在一个优选的加工方式中,芯丝110上的凹槽可以由激光多次刻蚀所述芯丝外表面加工而成,以加工凹槽所在位置、深度、形状的至少其中之一达到预期值。一般来说,芯丝110呈细长状,凹槽加工在芯丝所在的位置、深度、形状可以先进行软件设置,后通过软件控制激光多次刻蚀,满足加工的要求,使凹槽达到预期的深度及形状。
79.如图3

5所示,芯丝110表面的凹槽截面可以为矩形,数量可以为1个(图3所示)、2个(图4所示)或是多个(图5所示的3个凹槽),输送元件130部分固定在凹槽中,为使输送元件130更牢固地固定在凹槽中,可以选择性地进一步加以例如胶水粘接的方式将输送元件130固定在凹槽中。
80.如图6

7所示,芯丝110表面的凹槽截面还可以为圆弧或是梯形,数量同样可以为1个、2个或是多个。
81.由于已加工好的凹槽可以起到定位作用,具有如图6

7所示的凹槽的芯丝110可以提高输送装置上输送元件130的安装位置的精确度,减小了装配过程中的误差,同时由于凹槽处芯丝110直径变小,与输送元件130之间的间隙可适当增大,有利于降低芯丝110和输送元件130的粘接难度,提高了生产过程中的良品率。
82.请参阅图8,在芯丝110表面安装弹簧150,弹簧150可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固定。在弹簧150固定后,输送元件130可通过浸提、热缩等方式包裹在弹簧150外侧,由于输送元件130通常是具有弹性的高分子材料,其部分材料会渗入弹簧150螺旋间隙,与弹簧形成紧密的配合,该固定方式下,输送元件130安装强度高,不易发生褶皱及位移,因此输送元件130无需额外粘接,同时由于弹簧150对输送元件130的支撑,输送元件130与支架300之间配合更加牢固,使支架不易脱载,提高了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83.如图9

10所示,芯丝110表面的凹槽的槽口小于槽底,此时输送元件130安装至凹槽位置可直接与芯丝110扣合,该方案不需要胶水粘接,其生产过程简单,固定效果好,提高了输送导丝的柔顺性,降低了制造难度,提高了元件固定强度,不容易变形脱落。
84.将上述如图9

10所示的输送元件130直接在芯丝110上制造成型,由于凹槽的存在,可直接通过注塑、浸提等方式,将输送元件130直接与芯丝110紧密结合,固定强度高,输送元件130不容易变形、脱落,使得术中安全性提高。
85.在输送元件130表面还可以进行一定处理。即输送元件的表面用以增大输送元件与植入物之间摩擦力的摩擦力增强装置。如图11

13所示,可以通过滚花、蚀刻、切削、浸提等加工方式在输送元件130表面形成波纹(如图11所示)、螺纹(如图11所示)或者是点状凸起(如图13所示)等特殊结构,以增大输送元件130与植入物之间的摩擦力,使植入物不易产生脱落和滑移,以提高输送系统的可靠性和操控性。
86.本发明提供的输送元件安装在芯丝凹槽位置,输送元件固定强度大幅提高,进而减小了植入物的输送装置在术中脱落、滑移的风险。
87.一种植入物系统,包括上述输送装置、导入鞘、导管和植入物,导管是由远端部和近端部组成的腔体,导管的远端部被引导至患者体内的目标位置,导入鞘与所述导管的近端部连接,导管的腔体与所述导入鞘的内腔形成轴向贯通的输送腔体,所述植入物经所述输送装置在所述输送腔体由导入鞘轴向运动至导管的远端部,输送至目标位置后释放所述植入物。
88.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