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面部整形硅胶提拉线的制作方法

2021-10-12 17:4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硅胶 整形 面部 医疗器械 提拉


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面部整形硅胶提拉线。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面部皮肤组织开始逐渐松弛下垂,特别是40岁以后的女性,其上面部及中面部的皮肤随着地球引力向下垂,下面部皮肤组织下垂更加严重,使人看起来呈现老态。
3.为了改变松弛下垂的面部肌肤,美容整形行业中通常采用面部线雕来对面部肌肤进行提拉。面部线雕,也称为面部埋线提升术,是一种将弹力提升线植入皮下软组织中的微创手术,提升线的两端缝合固定在皮下正常的软组织中,使得松弛下垂的软组织被提升、固定、收紧,从而恢复面部年轻态。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相关技术中的提升线提升力不足、对人体组织提升效果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提升线提升力不足、对人体组织提升效果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面部整形硅胶提拉线。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面部整形硅胶提拉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面部整形硅胶提拉线,包括第一线体和第二线体,第一线体和第二线体相对固定,第一线体和第二线体与人体下颌骨外侧抵接适配,第一线体和第二线体呈对称设置,第一线体和第二线体上均设置有多对锯齿,每对锯齿沿第一线体和第二线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每对锯齿关于第一线体或第二线体呈对称设置,第一线体和第二线体上均开设有多个贯穿自身的通孔。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拉线在植入人体组织后,组织细胞可以生长在通孔内并相互联结,提高了提拉线与人体组织的紧密结合性,从而提高了提拉线对人体组织的提拉效果和提拉稳定性;且锯齿的设计,使得其能支撑和提拉更多的面部软组织,从而使得提拉线具有较好的提拉与支撑效果。
9.优选的,第一线体和第二线体共线且相互固定,第一线体和第二线体关于第一线体和第二线体的连接处呈对称设置,第一线体上锯齿的齿尖朝向与第二线体上锯齿的齿尖朝向相互正对。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提拉线时,第一线体与第二线体分别抵接在下颌骨的相对两侧,锯齿的齿尖设置,能够较好的对软组织起到提升的作用,提高了提拉线对软组织的提升效果。
11.优选的,所述第一线体和第二线体的同一端呈圆弧连接,第一线体和第二线体连接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三线体,第一线体和第二线体关于第三线体的延伸方向呈对称设置,第一线体和第二线体上设置的齿尖均朝向第三线体。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线体的设置,使得提拉线能够支撑和提拉更多的面部组织,能够多方位多角度的对软组织进行提拉和收紧,使得提拉线能够较为全面的支撑和提拉面部两侧的软组织。
13.优选的,所述第一线体和第二线体之间背离第三线体的一侧的夹角呈10

20
°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角度下的第一线体和第二线体能够减少与下颌骨贴合时产生的形变,从而提高了第一线体和第二线体与下颌骨之间的贴合紧密效果,从而提高了提拉线对人体组织的提拉支撑能力。
15.优选的,所述第一线体和所述第二线体相互背离的一端外周上均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第三线体的外周上也设置有凸起。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起的设置,使得医生在术后能够更加方便的更加精准的找到定位点,便于医生对患者术后的观察治疗。
17.优选的,所述凸起的直径为2

3mm,所述凸起的高度为:1

1.5mm。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尺寸下的凸起在不影响提拉线的植入效果情况下,能够较好便于医生术后对凸起的寻找定位。
19.优选的,所述第一线体和所述第二线体上的每对锯齿最外侧边缘之间的夹角为:80

90
°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锯齿能够尽可能的提高与人体软组织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提拉线对人体组织的提拉效果,同时又能够保持锯齿自身一定的支撑强度。
21.优选的,所述第一线体、所述第二线体和所述第三线体的表面均呈磨砂状,且磨砂状的粗糙度为1

3μm。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表面磨砂状的设置,有助于提拉线植入人体后能够更好的与人体组织相容,减少排异组织的排异反应。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第三线体的设置,能够使得提拉线较为全面的支撑和提拉面部两侧的软组织;
25.2.通孔的设置,能够提高提拉线与人体组织的相对固定强度,从而提高了提拉线的提拉效果;
26.3.凸起的设置,方便了医生术后精确的找到定位点。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面部整形硅胶提拉线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一种面部整形硅胶提拉线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线体;2、第二线体;3、第三线体;4、锯齿;5、凸起;6、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面部整形硅胶提拉线。
32.实施例1
33.参照图1,一种面部整形硅胶提拉线包括第一线体1和第二线体2,第一线体1和第二线体2共线且一体成型支撑,第一线体1和第二线体2关于第一线体1和第二线体2的连接
处呈对称设置。第一线体1和第二线体2上均固定设置有多对锯齿4,每对锯齿4沿第一线体1的长度方向对称,多对锯齿4沿第一线体1或第二线体2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第一线体1上的锯齿4齿尖朝向和第二线体2锯齿4齿尖朝向均朝向第一线体1和第二线体2的连接处。提拉线在植入人体后,第一线体1和第二线体2分别抵接在下颌骨的两侧,从而使得第一线体1和第二线体2对面颊两侧的组织起到支撑提拉的作用,且通过锯齿4的设计,提高了提拉线对人体组织提拉的面积,从而使得提拉线具有较好的支撑和提拉效果。
34.参照图1,第一线体1和第二线体2均呈扁条状,第一线体1和第二线体2长度方向的两侧均呈弧形设置。第一线体1和第二线体2的尺寸会影响人体的佩戴舒适度和提拉效果,经验证,第一线体1和第二线体2的厚度为:1.5

2mm,宽度为3

4mm,第一线体1和第二线体2的长度均为200

220mm时,第一线体1和第二线体2可以使得提拉线在植入假体后既能够具有较好的提拉效果,又能使得人具有较好的植入舒适性。本实施例设置第一线体1和第二线体2的厚度为1.7mm,宽度为3.5mm,长度为210mm。
35.参照图1,每对锯齿4边缘的夹角和齿尖之间的距离,是影响锯齿4支撑力和支撑面积的重要因素,锯齿4边缘的夹角较大,齿尖之间的距离较大时,能够提高支撑面积但同时支撑力会减少;锯齿4边缘的夹角较小,齿尖之间的距离较小时,支撑力提升但支撑面积会减少。经验证,每对锯齿4最外侧边缘之间的夹角为80

90
°
,每对锯齿4两侧齿尖之间的距离为6

8mm时,锯齿4能够对面部起到较好的支撑效果,本实施例设置每对锯齿4最外侧边缘之间的夹角为:90
°
,每对锯齿4两侧齿尖之间的距离为7mm。
36.参照图1,第一线体1和第二线体2上均开设有多个贯穿自身的通孔6,多个通孔6沿第一线体1和第二线体2的长度方向均匀延伸设置,且通孔6的直径为2.5

3.5mm,本实施例设置为3mm。提拉线在植入人体组织后,组织细胞可以生长在通孔6内并相互联结,提高了提拉线与人体组织的紧密结合性,从而提高了提拉线对人体组织的提拉效果和提拉稳定性。
37.参照图1,第一线体1和第二线体2相互背离的一端外周上均设置有多个凸起5,本实施例设置第一线体1和第二线体2上分别设置有五个凸起5,凸起5的直径为2

3mm,高度为1

1.5mm,相邻两个凸起5之间的间距为10mm。凸起5的设置,使得医生在术后能够更加方便的更加精准的找到定位点,便于医生对患者术后的观察治疗。
38.为了减少人植入提拉线后的不适感,又要保证提拉线的支撑作用,经验证第一假体和第二架体的邵氏硬度为:20

25a时合适,本实施例设置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的邵氏硬度为22a。
39.同时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提拉线与人体组织的接触面积,使得提拉线能够与人体组织更好的结合,第一线体1、第二线体2的表面均形成磨砂状,且经验证表面粗糙度为:1

3μm时。提拉线与人体组织的结合度最好。本实施例设置磨砂表面的粗糙度为2μm。
40.通过本实施例1要求制作的提拉线,其能够对人体面部组织进行较为全面的提拉和支撑效果,且凸起5的设置方便了医生在术后更精确的找到定位点,通孔6的设置,提高了提拉线与人体组织贴合的紧密型,表面的粗糙度设计更有助于产品植入能够好的与组织相容,减少排异组织的排异反应。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较好的可植入性和提拉支撑性。
41.实施例2
42.参照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线体1和第二线体2的同一端呈圆弧连接,第一线体1和第二线体2连接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三线体3,第一线体1和第二
线体2关于第三线体3的延伸方向呈对称设置,第一线体1和第二线体2上设置的齿尖均朝向第三线体3。本实施例设置第三线体3与第一线体1材质相同、表面粗糙程度相同。
43.参照图2,第一线体1和第二线体2与第三线体3形成一个y字形,第三线体3构成y字形的底端,第一线体1和第二线体2等长,第三线体3的长度是第一线体1长度的一半。第一线体1和第三线体3的垂直长度之和为:115

120mm。本实施例设置第一线体1和第三线体3的垂直长度之和为120mm。第一线体1和第二线体2背离第三线体3的一侧的夹角为:10

20
°
,本实施例设置为15
°

44.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第三线体3的能够使得提拉线较为全面的支撑和提拉面部的软组织,且第一线体1和第二线体2的夹角设置能够减少与下颌骨贴合时产生的形变,从而提高了第一线体1和第二线体2与下颌骨之间的贴合紧密效果,从而提高了提拉线对人体组织的提拉支撑能力。
4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