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钛网置入组件、支撑翼、平行撑开器和钛网握持器的制作方法

2021-10-12 17:0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撑开 置入 平行 医疗器械 组件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手术辅助器械,具体涉及一种钛网置入组件、支撑翼、平行撑开器和钛网握持器。


背景技术:

2.目前,脊柱肿瘤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生活治疗及生存周期,尤其是恶性肿瘤,尽量完整切除肿瘤病灶是提高患者预后效果的关键,切除肿瘤病灶后常常采用钛网置入及钉棒固定的方法进行脊柱重建。
3.目前脊柱重建常用方法是,在脊柱非撑开状态下测量相邻椎体间距离,修剪相应尺寸钛网后,先斜行放入椎体之间,再将钛网纠正竖着位于椎体间。传统方法中存在以下问题:
4.1、因为是在脊柱非撑开状态下进行的测量,椎体终板为穹隆形态、不平整、不规则,很难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往往根据相邻椎体穹隆顶处为基准进行测量,容易导致修剪的钛网过长,增加了钛网置入的难度,有时强行置入会导致终板破裂、钛网嵌入松质骨、远期钛网下沉等并发症,同时也会增加脊髓、硬脊膜、神经根的损伤风险;
5.2、如果测量距离数据过小,导致修剪出的钛网长度过短,虽容易置入椎体间,但往往不能起到支撑上下椎体的作用,需要将上下椎体合拢加压来实现钛网的稳定,容易引起硬膜或者脊髓的皱褶;
6.3、在术中,也有学者将同侧相邻椎弓根螺钉撑开,以方便钛网的置入,但是单边螺钉的撑开往往容易造成椎体终板的倾斜,导致钛网和椎体终板接触不佳。
7.这些问题导致在脊柱重建钛网置入手术中,步骤复杂,操作精度难度大,时间冗长,手术风险大的问题,目前需要新的手术辅助器械,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8.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钛网置入组件、支撑翼、平行撑开器和钛网握持器,能够解决现有的脊柱重建手术中步骤复杂,操作精度难度大,时间冗长,手术风险大的技术问题。
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10.一种钛网置入组件,包括平行撑开器,还包括可拆卸安装在平行撑开器上的上支撑翼和下支撑翼;
11.所述的上支撑翼和所述的下支撑翼结构相向对称;
12.所述的上支撑翼包括一体相连的前段板、中段板和末段板,所述的前段板的顶部设置有端部开放的钛网安置口,所述的前段板的中轴线与所述的中段板的中轴线之间有夹角,所述的末段板上开设有固定孔;
13.所述的平行撑开器的上卡槽上下顶面开设有贯穿上卡槽的上通孔,通过上通孔和固定孔的配合将上支撑翼安装在上连接部上;
14.所述的平行撑开器的下卡槽上下顶面开设有贯穿下卡槽的下通孔,通过下通孔和固定孔的配合将下支撑翼安装在下连接部上。
15.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16.所述的前段板的中轴线与所述的中段板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前段板的宽度等于中段板的宽度;所述的末段板的宽度为中段板宽度的2/3,末段板的内侧边与中段板的内侧边平齐。
17.所述的平行撑开器包括平行撑开器主体,平行撑开器主体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固定撑杆和活动撑杆,所述的固定撑杆的远端部设置有用于连接上支撑翼的上连接部;所述的上连接部的垂直截面水平开设有与所述的上支撑翼的末段板相匹配的上卡槽,所述的上卡槽上下顶面开设有贯穿上卡槽的上通孔,通过上通孔和固定孔的配合将上支撑翼安装在上连接部上;
18.所述的活动撑杆的远端部设置有连接下支撑翼的下连接部,所述的下连接部垂直截面水平开设有与所述的下支撑翼的末段板相匹配的下卡槽,所述的下卡槽上下顶面开设有贯穿下卡槽的下通孔,通过下通孔和固定孔的配合将下支撑翼安装在下连接部上。
19.所述的钛网置入组件,还包括钛网握持器,所述的钛网握持器包括相互铰接的两个握持臂,所述的握持臂的上端分别设有弯型夹持头,所述的弯型夹持头顶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锥形抓手,所述的两个弯型夹持头上的锥形抓手位置相对应,所述的夹持臂的下端设有握持指套,所述的两个夹持臂靠近握持指套的内侧,设置有可相互扣紧配合的倒齿挂钩;
20.所述的弯型夹持头的弯曲弧度与前段板与中段板连接处的内弧的弯曲弧度相同。
21.所述的钛网安置口为“u”型。
22.所述的上支撑翼的前段板和中段板的下表面内外两侧边缘均设置有凸起边沿,所述的前段板的凸起边沿延伸至钛网安置口的两端,所述的中段板外侧的凸起边沿的长度大于内侧的凸起边沿的长度;
23.所述的下支撑翼的前段板和中段板的上表面内外两侧边缘均设置有凸起边沿,所述的前段板的凸起边沿延伸至钛网安置口的两端,所述的中段板外侧的凸起边沿的长度大于内侧的凸起边沿的长度。
24.本实用新型还保护一种平行撑开器,包括平行撑开器主体,所述的平行撑开器主体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固定撑杆和活动撑杆,所述的固定撑杆的远端部设置有用于连接上支撑翼的上连接部;所述的上连接部的垂直截面水平开设有与所述的末段板相匹配的上卡槽,所述的上卡槽上下顶面开设有贯穿上卡槽的上通孔,通过上通孔和固定孔的配合将上支撑翼安装在上连接部上;
25.所述的活动撑杆的远端部设置有连接下支撑翼的下连接部,所述的下连接部垂直截面水平开设有与所述的末段板相匹配的下卡槽,所述的下卡槽上下顶面开设有贯穿下卡槽的下通孔,通过下通孔和固定孔的配合将下支撑翼安装在下连接部上。
26.所述的平行撑开器主体还包括有齿滑杆和活动套接在有齿滑杆上的单向锁定扣,所述的有齿滑杆的顶端与所述的固定撑杆的近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的活动撑杆的近端部开设有与有齿滑杆相匹配的方形套孔,所述的方形套孔的下边缘与所述的单向锁定扣的上端固定连接,方形套孔和单向锁定扣套装在有齿滑杆上。
27.本实用新型还保护一种支撑翼,包括一体相连的前段板、中段板和末段板,所述的前段板的顶部设置有端部开放的钛网安置口,所述的前段板的中轴线与所述的中段板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前段板的宽度等于中段板的宽度;所述的末段板的宽度为中段板宽度的2/3,末段板的内侧边与中段板的内侧边平齐,所述的末段板上开设有固定孔。
28.本实用新型还保护一种钛网握持器,包括相互铰接的两个握持臂,所述的握持臂的上端分别设有弯型夹持头,所述的弯型夹持头顶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锥形抓手,所述的两个弯型夹持头上的锥形抓手位置相对应,所述的夹持臂的下端设有握持指套,所述的两个夹持臂靠近握持指套的内侧,设置有可相互扣紧配合的倒齿挂钩;
29.所述的弯型夹持头的弯曲弧度与前段板与中段板连接处的内弧的弯曲弧度相同。
3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31.(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的支撑翼,在脊柱重建手术中,提高钛网放置位置的精度,内侧凸起边沿的设置,构成钛网移动轨道,确保了钛网的平稳移动,支撑翼的前段板与中段板之间的夹角设置,既保证了前段板可以平行放置于椎体终板上,斜向伸出体外的中段板,又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椎体周围肌肉组织的损伤,椎体重建术内的其他操作也可以尽可能的减少对前段板放置稳定性的影响。
32.(ⅱ)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的平行撑开器,可以稳定的调整固定撑杆与活动撑杆之间的距离,通过设置的有齿滑杆与单向锁定扣可以达到快速锁定,一按解锁的效果。
33.(ⅲ)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的钛网握持器,可以快速稳定的夹持住钛网,并且在倒齿挂钩的作用下,起到稳固握持钛网的效果。
34.(ⅳ)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钛网置入组件,结合使用了支撑翼、平行撑开器和钛网握持器,可将需要更换的椎体节段上下椎体稳定撑开,快速的将钛网平稳的置入需要放置的位置,简化脊柱重建手术的流程,提高操作精度,降低操作难度,减少手术风险,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不适症的产生。
附图说明
3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翼结构示意图。
3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翼放置位置示意图。
3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平行撑开器结构示意图一。
3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平行撑开器结构示意图二。
39.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连接部放大示意图。
40.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钛网握持器结构示意图。
41.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钛网握持器使用状态图。
42.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平行撑开器与支撑翼的安装示意图。
43.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平行撑开器与支撑翼使用状态参考图。
44.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钛网置入组件使用状态参考图
45.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为:
46.1—平行撑开器,2—上支撑翼,21—前段板,22—中段板,23—末段板,24—钛网安置口,25—固定孔,26—凸起边沿,3—下支撑翼,4—钛网握持器,41—握持臂,42—弯型夹持头,43—锥形抓手,44—握持指套,45—倒齿挂钩,5—固定撑杆,51—上连接部,52—上卡
槽,53—上通孔,6—活动撑杆,61—下连接部,62—下卡槽,63—下通孔,7—有齿滑杆,8—单向锁定扣,81—解锁滑动按键,82—滑动撑开旋钮,9—方形套孔,10—固定螺钉,11—钛网,12—椎体。
47.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48.遵从上述技术方案,以下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技术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9.实施例1:
50.本实施例给出一种支撑翼,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一体相连的前段板21、中段板22和末段板23,前段板21的顶部设置有端部开放的钛网安置口24,前段板21的中轴线与所述的中段板22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前段板21的宽度等于中段板22的宽度;末段板23的宽度为中段板22宽度的2/3,末段板23的内侧边与中段板22的内侧边平齐,末段板23上开设有固定孔25。
51.支撑翼的厚度为1~3mm,优选为2mm。
52.前段板21的中轴线与中段板22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00
°
~140
°
,优选为120
°
,前段板21与中段板22的连接处平滑过渡,在手术中创口的开设空间是有限的,前段板21与中段板22之间夹角的设置,既保证了前段板21可以平行放置于椎体终板上,斜向伸出体外的中段板22,又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椎体12周围肌肉组织的损伤,椎体重建术内的其他操作也可以尽可能的减少对前段板21放置稳定性的影响。
53.钛网安置口24为“u”型,其大小根据椎体终板前后径和横径的尺寸设定为:长度为2~2.5cm,宽度为2.2~2.5cm,钛网安置口24的宽度小于前段板21的宽度,尺寸相差4mm,前段板21的宽度小于椎体终板的径向宽度,尺寸相差6mm,前段板21宽度的尺寸设置,降低了因前段板21的宽度过宽,而损伤到椎管内的脊髓和神经的风险,根据不同的椎体节段选择相应尺寸的支撑翼;钛网安置口24的设置,在术内操作中,将支撑翼放置于椎体终板表面上,调整钛网安置口24的位置,使钛网安置口24的中心接近椎体的中心区域,当钛网11通过操作落入到钛网安置口24处时,可以准确达到椎体中心区域,即我们计划放置的预定位置,并且钛网安置口24的边沿对钛网11有一定的包裹作用,可以起到稳固安置钛网11的作用。
54.支撑翼的前段板21的长度为3~4cm,中段板22的长度为4~5cm,末段板23的长度为1.5~2cm,宽度为1.7~2cm。
55.支撑翼的前段板21和中段板22的一个表面的内外两侧边缘均设置有凸起边沿26,前段板21的凸起边沿26延伸至钛网安置口24的两端,中段板22外侧的凸起边沿26的长度大于内侧的凸起边沿26的长度,此处前段板的弯折方向为支撑翼的内侧,凸起边沿26的高度为1~2mm,优选为1.5mm,中段板22外侧的凸起边沿26与内侧的凸起边沿26的长度差至少为一个钛网的直径宽度,前段板21与中段板22两侧设置的凸起边沿26构成了钛网11的移动轨道,确保了钛网11可以平稳的移动进入到钛网安置口24内。
56.实施例2:
57.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平行撑开器1,如图3至图5所示,包括平行撑开器主体,平行撑
开器主体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固定撑杆5和活动撑杆6,固定撑杆5的远端部设置有用于连接上支撑翼2的上连接部51;上连接部51的垂直截面水平开设有与末段板23相匹配的上卡槽52,上卡槽52上下顶面开设有贯穿卡槽的上通孔53,通过上通孔53和固定孔25的配合将上支撑翼安装在上连接部51上;
58.活动撑杆6的远端部设置有连接下支撑翼3的下连接部61,下连接部61垂直截面水平开设有与末段板23相匹配的下卡槽62,下卡槽62上下顶面开设有贯穿卡槽的下通孔63,通过下通孔63和固定孔25的配合将下支撑翼3安装在下连接部61上,上卡槽52和下卡槽62的尺寸设置:宽度为1.7~2cm,高度为1~3mm,深度为1.5~2cm。
59.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本实施例中平行撑开器主体还包括有齿滑杆7和活动套接在有齿滑杆7上的单向锁定扣8,有齿滑杆7的顶端与固定撑杆5的近端部固定连接;活动撑杆6的近端部开设有与有齿滑杆7相匹配的方形套孔9,方形套孔9的下边缘与单向锁定扣8的上端固定连接,方形套孔9和单向锁定扣8套装在有齿滑杆7上。方形套孔9和单向锁定扣8的设置,可以方便的调整固定撑杆5和活动撑杆6之间的平行距离,达到固定撑杆5和活动撑杆6之间需要保持的平行距离时可以快速锁定。
60.单向锁定扣8设置有解锁滑动按键81和滑动撑开旋钮82,滑动撑开旋钮82仅可以带动活动撑杆6和单向锁定扣8沿有齿滑杆7向下移动,在使用时,转动滑动撑开旋钮82将活动撑杆6调整到合适位置,此时解锁滑动按键81上设置的单向锁定齿可保证活动撑杆6和单向锁定扣8锁定在固定位置无法移动,使用完成后,按动解锁滑动按键81解除锁定,此时活动撑杆6和单向锁定扣8可以沿有齿滑杆7自由活动。
61.固定撑杆5和活动撑杆6的长度为5~6cm,因为脊柱重建手术的操作空间有限,辅助器械的长度不宜过长,应便于使用操作。
62.实施例3:
63.本实施例给出一种钛网握持器4,如图6至图7所示,包括相互铰接的两个握持臂41,握持臂41的上端分别设有弯型夹持头42,弯型夹持头42的设置可以扩大钛网握持器4水平移动角度,弯型夹持头42顶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锥形抓手43,两个弯型夹持头42上的锥形抓手43位置相对应,可以快速稳定的夹持住钛网11,夹持臂的下端设有握持指套44,两个夹持臂靠近握持指套44的内侧,设置有可相互扣紧配合的倒齿挂钩45,起到稳固握持钛网11的效果。
64.实施例4:
65.本实施例给出一种钛网置入组件,如图8至图10所示,包括平行撑开器1、上支撑翼2、下支撑翼3和钛网握持器4。平行撑开器1采用实施例2中的平行撑开器1,上支撑翼2和下支撑翼3采用实施例1中的支撑翼,钛网握持器4采用实施例3中的钛网握持器4。
66.上支撑翼2和下支撑翼3结构相向对称,使用时,上支撑翼2与下支撑翼3表面上的凸起边沿26相向设置。
67.本实施例的钛网置入组件在实际操作时:
68.第一步,根据需要重建的椎体节段,选择相应尺寸的上支撑翼2、下支撑翼3以及与支撑翼末段板23尺寸相匹配的平行撑开器1,裁剪合适长度的钛网11。
69.第二步,将上支撑翼2带有凸起边沿26的面向下,把末段板23插入到固定撑杆5远端部的上卡槽52内,使上支撑翼2上的固定孔25与贯穿上卡槽52的上通孔53对应,用固定螺
钉10将上支撑翼2与固定撑杆5固定相连。再将下支撑翼3带有凸起边沿26的面向上,把末段板23插入到活动撑杆6远端部的下卡槽62内,使下支撑翼3上的固定孔25与贯穿下卡槽62的下通孔63对应,用固定螺钉10将下支撑翼3与活动撑杆6固定相连。此时,上支撑翼2与下支撑翼3的凸起边沿26构建成了可供钛网11移动的通道,上支撑翼2与下支撑翼3外侧的凸起边沿26的长度大于内侧的凸起边沿26的长度,形成了便于钛网11进入通道的入口,旋转滑动撑开旋钮82,将固定撑杆5与活动撑杆6之间的平行距离增加,直至对上下椎体终板起到支撑作用为止。
70.第三步,握持住平行撑开器1将上支撑翼2和下支撑翼3通过创口,避开椎管,放置于需要重建的椎体节段的相邻两个椎体12之间,上支撑翼2紧贴上椎体12的下终板,下支撑翼3紧贴下椎体12的上终板,使钛网安置口24的中心位于椎体上下终板的中心区域,支撑翼的前段板21的前后缘与椎体终板的前后缘各预留2

3mm的距离,避免对椎体12前方的血管及后方椎管内的脊髓造成损伤,将支撑翼的位置调整好后,通过旋转滑动撑开旋钮82,使活动撑杆6带动下支撑翼3沿有齿滑杆7向下移动,此时,固定连接在固定撑杆5上的上支撑翼2和固定连接在活动撑杆6上的下支撑翼3与上下终板接触,将相邻椎体12缓慢撑开,当撑开距离达到合适位置时,停止旋转活动撑开旋钮82,解锁滑动按键81上设置的单向锁定齿将活动撑杆6锁定,保持上支撑翼2和下支撑翼3的撑开状态。
71.第四步,将手指放入钛网握持器4的握持指套44内,撑开握持臂41,使握持臂41上端设置的弯型夹持头42的端部深入钛网11临近的两个孔内,此时收紧支撑臂,设置于两个弯型夹持头42上的锥形抓手43,相向使力,倒齿挂钩45相互扣紧,稳固的夹持住钛网11。手持钛网握持器4握持住钛网11,使钛网11竖直的通过上支撑翼2和下支撑翼3外侧的入口进入到上支撑翼2和下支撑翼3的凸起边沿26构建成的通道,沿通道向椎体12方向滑动,因为钛网握持器4的夹持头设置成弯型,当钛网11移动到支撑翼的前段板21与中段板22的连接处时,只需以钛网11为中心,将钛网握持器4向外水平轻微转向,即可让钛网11稳定的从支撑翼的中段板22转向移动至支撑翼的前段板21,最终落入到钛网安置口24内,达到钛网11预期安置的位置。
72.第五步,适当松开解锁滑动按键81,使相邻椎体12之间的距离收缩,上下椎体的终板与钛网11的上下端接触,轻微提拉钛网握持器4,确定钛网11与椎体终板是否稳定接触,待钛网11与椎体终板稳定接触后,按动解锁滑动按键81,彻底解锁单向锁定扣8,活动撑杆6带动下支撑翼3向上支撑翼2靠拢,解除支撑翼对相邻椎体12的支撑,将上支撑翼2、下支撑翼3和平行撑开器1从创口处取出,此时,再次轻微提拉钛网握持器4,确保钛网11与椎体终板稳定接触后,松开钛网握持器4的倒齿挂钩45,使钛网握持器4与钛网11分离,取出钛网握持器4,完成钛网11的置入。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