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劲性结构狭小空间的地脚螺栓紧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30 12:5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地脚 螺栓 紧固 结构 狭小


1.本技术涉及劲性结构地脚螺栓紧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劲性结构狭小空间的地脚螺栓紧固装置。


背景技术:

2.劲性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相比可节省大量钢材,增大截面刚度,克服了钢结构耐火性、耐久性差及易屈曲失稳等缺点,使钢材的性能得以充分发挥,因此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劲性结构中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序相互交叉,在钢结构地脚螺栓紧固时,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已经完成绑扎,钢筋与钢骨之间形成的狭小空间使得地脚螺栓紧固十分困难,无法使用普通的扳手进行施工。鉴于此,在进行劲性结构地脚螺栓紧固施工时,急需一种适用于狭小空间的螺栓紧固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劲性结构狭小空间的地脚螺栓紧固装置,能够有效解决地脚螺栓紧固困难的问题,提高施工效率。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劲性结构狭小空间的地脚螺栓紧固装置,包括紧固杆以及第一操作杆,所述第一操作杆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竖直连接杆和水平连接杆,在所述紧固杆的顶部设有定位槽,在所述竖直连接杆远离所述水平连接杆的一端设有定位块,当所述定位块插设在所述定位槽内时,所述紧固杆与所述第一操作杆之间在水平方向保持相对固定,在所述紧固杆的底部设有与地脚螺栓的螺母相适配的紧固接头。
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还包括第二操作杆,在所述紧固杆的侧壁上水平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操作杆水平插设在所述通孔内,所述水平连接杆沿自身轴向的竖直截面与所述第二操作杆沿自身轴向的竖直截面不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
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定位槽沿所述紧固杆的径向的截面呈正方形,所述定位块的截面为与所述定位槽的形状相适配的正方形。
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紧固接头为内六角接头。
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水平连接杆为圆柱体。
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第二操作杆为圆柱体。
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紧固杆为铁制紧固杆。
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操作杆与所述第二操作杆的材质为不锈钢。
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水平连接杆远离所述竖直连接杆的一端套设有防滑套。
1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防滑套的外壁均匀间隔分布有若干凸点。
1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劲性结构狭小空间的地脚螺栓紧固装置,通过设置
的紧固杆以及第一操作杆,在使用时,将紧固杆的底部套设在事先预埋好的地脚螺栓的螺母上,通过转动第一操作杆从而实现螺母的紧固,当第一操作杆转动至与钢筋产生碰撞时,将第一操作杆从紧固杆上取下,调整角度后重新插入到紧固杆的顶部,继续转动以紧固螺母,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地脚螺栓紧固完成。通过上述设置,解决了劲性结构中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交叉作业,导致地脚螺栓紧固施工空间狭小、无法使用普通扳手作业的问题,使得作业空间远离钢筋与钢骨的阻碍,大大提高了地脚螺栓紧固的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工期。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地脚螺栓紧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所示地脚螺栓紧固装置中紧固杆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1所示地脚螺栓紧固装置中第一操作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20.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劲性结构狭小空间的地脚螺栓紧固装置,可以包括紧固杆1以及第一操作杆2,第一操作杆2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竖直连接杆21和水平连接杆22,竖直连接杆21和水平连接杆22均可为圆柱体,在紧固杆1的顶部设有定位槽,在竖直连接杆21远离水平连接杆22的一端设有定位块211,定位块211能够插设在定位槽中,当定位块211插设在定位槽内时,紧固杆1与第一操作杆2之间在水平方向保持相对固定,而在竖直方向仍旧能够相对运动,在紧固杆1的底部设有与地脚螺栓的螺母相适配的紧固接头11。
22.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的紧固杆1以及第一操作杆2,在使用时,将紧固杆1的底部套设在事先预埋好的地脚螺栓的螺母上,通过转动第一操作杆2从而实现螺母的紧固,当第一操作杆2转动至与钢筋产生碰撞时,将第一操作杆2从紧固杆1上取下,调整角度后重新插入到紧固杆1的顶部,继续转动以紧固螺母,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地脚螺栓紧固完成。通过上述设置,解决了劲性结构中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交叉作业,导致地脚螺栓紧固施工空间狭小、无法使用普通扳手作业的问题,使得作业空间远离钢筋与钢骨的阻碍,大大提高了地脚螺栓紧固的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工期。
23.在本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中,紧固杆1底部的紧固接头11可为内六角接头,但不仅限于内六角接头,具体的可根据施工现场所需要进行紧固的螺母的具体型号和结构进行合理设置,只要与需要紧固的螺母结构相适配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24.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第二操作杆3,本实施例中,
第二操作杆3可为圆柱体,在紧固杆1的侧壁上且位于中上部的位置水平开设有通孔12,第二操作杆3能够水平插设在通孔12内,水平连接杆22沿自身轴向的竖直截面与所述第二操作杆3沿自身轴向的竖直截面不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
25.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的第二操作杆3,与第一操作杆2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紧固工作,具体的,在使用时,首先转动第一操作杆2,当第一操作杆2转动至和钢筋碰撞时停止转动,换至第二操作杆3继续转动,由于第一操作杆2和第二操作杆3并不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因此,当第一操作杆2无法继续转动时,第二操作杆3可转动,当第二操作杆3转动至和钢筋碰撞时,再换至第一操作杆2转动,二者交替使用直至螺栓紧固完成。通过第一操作杆2和第二操作杆3相互交替配合使用,操作更加的方便,施工效率更高。
26.在本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中,定位槽沿紧固杆1的径向的截面呈正方形,定位块211的截面为与定位槽的形状相适配的正方形。
27.本实施例,定位槽和定位块211的形状不仅可为正方形,只要定位块211能够插入在定位槽内,且能够使紧固杆1与竖直连接杆21在水平方向无法相对转动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28.在本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中,紧固杆1可为铁制紧固杆。
29.铁制紧固杆1的强度高,塑性、韧性好,材质均匀,工作可靠性高,铁结构制造简便,施工周期短,具有良好的装配性。
30.本实施例,紧固杆1的材质不仅限于铁,具体的可根据施工需要进行具体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31.在本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操作杆2与第二操作杆3的材质为不锈钢。
32.第一操作杆2和第二操作杆3采用不锈钢材质,避免生锈腐蚀以影响操作人员的工作,也避免因生锈而对操作者的手造成伤害。
33.为了避免施工人员在操作时,手与第一操作杆2之间产生滑动,在本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中,水平连接杆22远离竖直连接杆21的一端套设有防滑套。
34.通过设置的防滑套,能够增大施工人员的手与第一操作杆2之间的摩擦力,使施工人员操作起来更加的方便。
35.为了进一步提高施工人员的手与第一操作杆2之间的摩擦力,在本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中,防滑套的外壁均匀间隔分布有若干凸点。
36.同样地,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操作杆3的一端也可套设有防滑套,在防滑套的外壁均匀间隔分布有若干凸点。
37.本技术的地脚螺栓紧固装置,在使用时,将紧固杆1的底部对准待紧固的螺母,并使紧固杆1的底部紧固接头11套设在螺母上,将第一操作杆2从侧面钢筋间隙伸入并将竖直连接杆21上的定位块211插入在第一操作杆2顶部的定位槽内,然后将第二操作杆3从侧面钢筋间隙对准紧固杆1上的通孔12并穿过通孔12,待第一操作杆2和第二操作杆3均安装完成后,首先转动第一操作杆2,当第一操作杆2转动至和钢筋碰撞时停止转动,换至第二操作杆3继续转动,当第二操作杆3转动至和钢筋碰撞时,再换至第一操作杆2转动,二者交替使用直至螺栓紧固完成。
3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劲性结构狭小空间的地脚螺栓紧固装置,解决了劲性结构中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交叉作业,导致地脚螺栓紧固施工空间狭小、无法使用普通
扳手作业的问题,使得作业空间远离钢筋与钢骨的阻碍,大大提高地脚螺栓紧固的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
3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各个实施例之间描述的方案的侧重点不同,但是各个实施例又存在某种相互关联的关系,在理解本技术方案时,各个实施例之间可相互参照;另外,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