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脊椎后路关节突假体的制作方法

2021-10-20 00:1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假体 脊椎 植入 后路 关节


1.本发明涉及植入假体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脊椎后路关节突假体。


背景技术:

2.脊柱病理状态如: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症、脊椎前移、狭窄、肿瘤、脊柱侧凸及其他弯曲异常、脊柱后凸和骨折的可起因可能包括多种,例如:创伤、疾病以及衰老等。脊柱的病症通常导致包括畸形、疼痛、神经损伤、以及行动能力的部分或完全丧失的症状。而这些脊柱病症的手术治疗包括融合术、固定术、矫正、部分或完全椎间盘切除术等。其中,脊椎融合术对于治疗较严重脊柱病症具有良好的效果。脊椎融合术需要将假体植入患者体内,使原本可活动的上椎节和下椎节通过关节突假连接在一起,从而达到使椎节间更加稳固的效果。
3.椎关节包括关节突,上椎节的关节突和下椎节的关节突通过关节囊连接。当人们从高处跌落、头部受到撞击或者乘坐车辆遇到急刹车的状况时,头颈部容易在暴力作用下产生屈曲,从而造成上椎节的关节突和下椎节的关节突的关节囊撕裂,导致上下椎节发生错位,形成脊椎创伤。目前治疗关节突脱位的方式是采用固定板配合骨螺钉的连接方式,固定板的两端开设有安装孔,将固定板贴在上下椎节的后部,将骨螺钉穿过固定板上端和下端的安装孔,在分别拧入上椎节和下椎节内,形成固定。这种方式使得上下椎节的关节突处丧失活动量,长此以往容易造成脊椎骨质的退化,一旦患者的骨质发生退化,由于拧入骨骼内的骨螺钉刚度较大,与患者的自体骨的密度形成较大差异,容易增加患者骨折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椎后路关节突假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脊椎后路关节突假体植入患者体内后,患者上下椎节的关节突之间失去活动量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提供了一种脊椎后路关节突假体,包括:第一固定板,与第一椎节贴合设置;第二固定板,与第二椎节贴合设置;第一多孔层,设置在第一固定板的下表面上;第二多孔层,设置在第二固定板的上表面上并与第一多孔层对应设置;弹性部,通过注塑方式连接于第一多孔层和第二多孔层之间,并且弹性部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多孔层和第二多孔层的孔隙内。
6.进一步地,脊椎后路关节突假体还包括:第三多孔层,位于第一多孔层的上方并与第一椎节贴合;第四多孔层,位于第二多孔层的下方并与第二椎节贴合;其中,第一固定板包括位于第一多孔层和第三多孔层之间的第一分隔结构;第二固定板包括位于第二多孔层和第四多孔层之间的第二分隔结构。
7.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板包括第一固定板本体及设置在第一固定板本体上的第一翼板,第一固定板本体位于第一椎节和第二椎节之间,第一分隔结构位于第一固定板本体上;第二固定板包括第二固定板本体及设置在第二固定板本体上的第二翼板,第二固定板本体位于第一椎节和第二椎节之间,第二分隔结构位于第二固定板本体上。
8.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板本体包括第一盲孔,第三多孔层设置于第一盲孔内,第一盲孔的底壁形成第一分隔结构;第二固定板本体包括第二盲孔,第四多孔层设置于第一盲孔内,第二盲孔的顶壁形成第二分隔结构。
9.进一步地,第一盲孔的侧壁的最小宽度在0.8mm至1.5mm之间,第二盲孔的侧壁的最小宽度在1.5mm至2.5mm之间。
10.进一步地,弹性部包裹于第一多孔层和第二多孔层的周向外侧。
11.进一步地,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上均设置有安装孔。
12.进一步地,第一翼板与第一固定板本体之间具有第一夹角α,第二翼板与第二固定板本体之间具有第二夹角β。
13.进一步地,弹性部的材质为聚碳酸酯。
14.进一步地,第一多孔层的孔隙内径在1mm至2mm之间,第二多孔层的孔隙内径在1mm至2mm之间;和/或,第三多孔层的孔径在400μm至800μm之间,第四多孔层的孔径在400μm至800μm之间;和/或,第一分隔结构的厚度在0.2mm至1mm之间,第二分隔结构的厚度在0.2mm至1mm之间。
15.进一步地,脊椎后路关节突假体还包括骨螺钉,骨螺钉穿设于安装孔内。
16.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脊椎后路关节突假体能够伸入患者的第一椎节和第二椎节之间的间隙内,第一固定板能够与第一椎节的下关节面贴合,使患者的自体骨能够长入到第一固定板内,实现融合。同样地,第二固定板能够与第二椎节的上关节面贴合,实现与患者第二椎节的融合。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通过弹性部注塑连接,弹性部能够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实现压缩或者拉伸。当脊椎后路关节突假体植入到患者体内后,第一固定板能够与患者的第一椎节融合,第二固定板能够与患者的第二椎节融合,当患者日常活动时,由于弹性部的存在,能够使得第一椎节和第二椎节之间具有竖直方向的活动量和水平方向上的活动量。本技术的脊椎后路关节突假体既能够实现患者的第一椎节和第二椎节的融合,起到治疗关节错位的效果。另一方面使得患者的第一椎节和第二椎节之间保持一定的活动量,使患者的第一椎节和第二椎节保持一定的运动能力,降低了患者骨质退化的风险。
附图说明
17.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脊椎后路关节突假体的实施例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示出了图1的脊椎后路关节突假体的主视图;
20.图3示出了图1的脊椎后路关节突假体的侧视图;
21.图4示出了图3的脊椎后路关节突假体的a

a向的剖视图;
22.图5示出了图1的脊椎后路关节突假体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23.图6示出了图5的脊椎后路关节突假体的b

b向的剖视图。
24.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5.10、第一固定板;11、第一固定板本体;12、第一翼板;13、安装孔;111、第一盲孔;
20、第二固定板;21、第二固定板本体;22、第二翼板;221、第二盲孔;30、第一多孔层;40、第二多孔层;50、弹性部;60、第一分隔结构;70、第二分隔结构;80、第三多孔层;90、第四多孔层;100、骨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27.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脊椎后路关节突假体包括:第一固定板10、第二固定板20、第一多孔层30、第二多孔层40、弹性部50。其中,第一固定板10与第一椎节贴合设置;第二固定板20与第二椎节贴合设置;第一多孔层30设置在第一固定板10的下表面上;第二多孔层40设置在第二固定板20的上表面上并与第一多孔层30对应设置;弹性部50通过注塑方式连接于第一多孔层30和第二多孔层40之间,并且弹性部50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多孔层30和第二多孔层40的孔隙内。
28.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脊椎后路关节突假体能够伸入患者的第一椎节和第二椎节之间的间隙内,第一固定板10能够与第一椎节的下关节面贴合,使患者的自体骨能够长入到第一固定板10内,实现融合。同样地,第二固定板20能够与第二椎节的上关节面贴合,实现与患者第二椎节的融合。第一固定板10和第二固定板20之间通过弹性部50注塑连接,弹性部50能够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实现压缩或者拉伸。当脊椎后路关节突假体植入到患者体内后,第一固定板10能够与患者的第一椎节融合,第二固定板20能够与患者的第二椎节融合,当患者日常活动时,由于弹性部50的存在,能够使得第一椎节和第二椎节之间具有竖直方向的活动量和水平方向上的活动量。本技术的脊椎后路关节突假体既能够实现患者的第一椎节和第二椎节的融合,起到治疗关节错位的效果。另一方面使得患者的第一椎节和第二椎节之间保持一定的活动量,使患者的第一椎节和第二椎节保持一定的运动能力,降低了患者骨质退化的风险。
29.另外,如图4和图6所示,第一固定板10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多孔层30,第二固定板20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多孔层40,弹性部50注塑时,呈液体状态的弹性材质能够渗入第一多孔层30和第二多孔层40的孔隙内,待注塑完成后,进入第一多孔层30和第二多孔层40的孔隙内的弹性部50与弹性部50的主体结构凝固,从而使得弹性部50与第一多孔层30和第二多孔层40能够固定得更加紧密。这种结构能够提升第一固定板10和第二固定板20与弹性部50的连接强度,大大降低了脊椎后路关节突假体长期使用后,第一固定板10和第二固定板20从弹性部50上脱开的概率,从而降低了关节突假体翻修的概率,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30.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和图6所示,第一多孔层30的孔隙内径在1mm至2mm之间,第二多孔层40的孔隙内径在1mm至2mm之间。上述结构使得注塑时液体状态的弹性部50容易流入到第一多孔层30和第二多孔层40的孔隙内。优选地,第一多孔层30的孔隙内径为1.5mm。
31.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弹性部50通过注塑方式连接于第一多孔层30和第二多孔层40之间”指的是弹性部50的主体部分位于第一多孔层30和第二多孔层40之间。
32.如图4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脊椎后路关节突假体还包括第三多孔层80和第四多孔层90。其中,第三多孔层80位于第一多孔层30的上方并与第一椎节贴合;第四多孔层90位于第二多孔层40的下方并与第二椎节贴合;第一固定板10包括位于第一多孔层30和第
三多孔层80之间的第一分隔结构60;第二固定板20包括位于第二多孔层40和第四多孔层90之间的第二分隔结构70。上述结构中,第三多孔层80和第四多孔层90为有利于患者的自体骨长入的类骨小梁结构。具体地,第三多孔层80和第四多孔层90的孔径在400μm至800μm之间。由于第三多孔层80位于第一多孔层30的上方,注塑时,液体状态的弹性部50容易通过第一多孔层30的孔隙进入到第三多孔层80内,堵塞第三多孔层80内的孔隙,使得患者的自体骨难以长入到第三多孔层80内。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在第一多孔层30和第三多孔层80之间增设第一分隔结构,通过第一分隔结构起到隔离第一多孔层30和第三多孔层80的作用,避免弹性部50在注塑时进入第三多孔层80内,造成第三多孔层80的孔径阻塞。相应地,第四多孔层90和第二多孔层40之间也设置有第二分隔结构,也能够起到避免弹性部50在注塑时阻塞第四多孔层90的孔隙的作用。
33.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和图6所示,第一分隔结构60的厚度在0.2mm至0.5mm之间,第二分隔结构70的厚度在0.2mm至0.5mm之间。上述结构中,如果第一分隔结构60和第二分隔结构70的厚度过大则会增加第一固定板10和第二固定板20的厚度,从而导致整个脊椎后路关节突假体的厚度增加。如果第一分隔结构60和第二分隔结构70厚度过小则会导致第一分隔结构60和第二分隔结构70的强度不够,弹性部50注塑时的注塑压力容易冲破第一分隔结构60和第二分隔结构70,进而进入到第三多孔层80和第四多孔层90内。
34.如图1、图4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10包括第一固定板本体11及设置在第一固定板本体11上的第一翼板12,第一固定板本体11位于第一椎节和第二椎节之间,第一分隔结构60位于第一固定板本体11上;第二固定板20包括第二固定板本体21及设置在第二固定板本体21上的第二翼板22,第二固定板本体21位于第一椎节和第二椎节之间,第二分隔结构70位于第二固定板本体21上。上述结构中,第一分隔结构60连接在第一固定板本体11上,能够增加第一固定板10的整体强度。相应地,第二分隔结构70连接在第二固定板本体21上,能够增加第二固定板20的整体强度。
35.如图4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本体11包括第一盲孔111,第三多孔层80设置于第一盲孔111内,第一盲孔111的底壁形成第一分隔结构60;第二固定板本体21包括第二盲孔221,第四多孔层90设置于第二盲孔221内,第二盲孔221的顶壁形成第二分隔结构7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分隔结构60和第一固定板本体11可以由3d打印一体成型,第二分隔结构70和第二固定板本体21可以由3d打印一体成型,这种结构能够增强第一固定板10和第二固定板20的强度。另外,由于第三多孔层80为多孔隙结构,因此其强度较低,在第一固定板本体11上第一盲孔111,将第三多孔层80置于第一盲孔111内,使得第一固定板本体11的实体结构能够包围住第三多孔层80,从而提升了第三多孔层80的强度。相应地,将第四多孔层90设置在第二盲孔221内也能够起到提升第四多孔层90的强度的作用。
3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多孔层80的上表面与第一固定板本体11的上表面平齐,第四多孔层90的下表面于第二固定板本体21的下表面平齐。
37.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盲孔111的侧壁的最小宽度在0.8mm至1.5mm之间,第二盲孔221的侧壁的最小宽度在1.5mm至2.5mm之间。上述结构中,第一盲孔111和第二盲孔221的侧壁为3d打印的钛合金实体结构,其强度大于第三多孔层80和第四多孔层90。设置第一盲孔111和第二盲孔221的侧壁的最小宽度,能够保证实体结构与患者的椎节接触的接触面积,从而通过实体结构支撑住患者的上下椎节,降低了第三多孔层80和第四多孔层90
支撑患者上下椎节的压力。但如果第一盲孔111和第二盲孔221的侧壁的宽度过大则会导致第三多孔层80和第四多孔层90占据的面积过小,降低脊椎后路关节突假体与患者自体骨的融合效果。因此上述结构对第一盲孔111和第二盲孔221的侧壁的最小宽度进行限制,使得本技术的脊椎后路关节突假体既具有足够的强度又能够保证良好的融合性。
38.由于第一多孔层30和第二多孔层40的为多孔材质,质地较为粗糙,因此可能会与脊椎内的神经发生触碰,造成对脊椎内神经或其他组织的损伤。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部50包裹于第一多孔层30和第二多孔层40的周向外侧。弹性部50的弹性材质较为光滑,使其包裹于第一多孔层30和第二多孔层40的外侧,能够避免第一多孔层30和第二多孔层40与患者的脊椎直接接触,避免其对脊椎内神经以及其他组织造成损伤。
39.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翼板12和第二翼板22上均设置有安装孔13。上述结构中,在安装脊椎后路关节突假体时,第一固定板10、第二固定板20以及弹性部50等深入到患者的椎节间隙内,第一翼板12贴在第一椎节的后壁上,第二翼板22贴在第二椎节后壁上,骨螺钉将第一翼板12拧紧在第一椎节内,将第二翼板22拧紧在第二椎节内,从而实现脊椎后路关节突假体与患者椎节的固定。
4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翼板12和第二翼板22的高度小于3mm。
41.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翼板12与第一固定板本体11之间具有第一夹角α,第二翼板22与第二固定板本体21之间具有第二夹角β。上述结构中,第一椎节(上椎节)的关节突的下关节面与后关节面之间具有小于90
°
的夹角,因此第一翼板12与第一固定板本体11之间需要形成与患者上椎节的生理角度适配的第一夹角α。第二椎节(下椎节)的关节突的上关节面与后关节面之间具有大于90
°
的夹角,因此第二翼板22与第二固定板本体21之间需要形成与患者下椎节的生理角度适配的第二夹角β。上述结构提升了脊椎后路关节突假体与患者椎节的适配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翼板12与第一固定板本体11之间的夹角可以根据患者自体骨的生理结构进行调节,优选地,第一夹角α的角度在35
°
至50
°
之间。相应地,第二翼板22与第二固定板本体21之间的夹角也可以根据患者自体骨的生理结构进行调节,优选地,第二夹角β的角度在130
°
至145
°
之间。
42.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部50的材质为聚碳酸酯。上述结构中,弹性部50的弹性需要满足患者日常活动时对脊椎后路关节突假体的挤压需求和拉扯需求,因此弹性部50的材质既需要满足上述需求又要保证有足够的强度,能够承受住脊椎后路关节突假体的长久使用。聚碳酸酯的特性能够满足本技术的脊椎后路关节突假体的需求。具体地,本技术采用医用聚碳酸酯作为材料来加工弹性部50,本技术采用的医用聚碳酸酯需要保证邵氏硬度在80~100ha之间,断裂强度在40~80mpa之间;延展性不低于200%;动态测试保证:在10kg力的载荷下,至少可以承受1000万次剪切疲劳。
43.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脊椎后路关节突假体还包括骨螺钉100,骨螺钉100穿设于安装孔13内。上述结构中,骨螺钉100用以将脊椎后路关节突假体固定在第一椎节和第二椎节上。需要说明的是,骨螺钉100需要安装在患者椎节较坚固的位置,同时其拧入后不能与脊椎后路关节突假体的其他部分相干涉。骨螺钉100可以以锁定的方式固定在脊椎后路关节突假体上,也可以以非锁定的方式穿设在脊椎后路关节突假体上。骨螺钉100以锁定的方式固定在脊椎后路关节突假体上具有使骨螺钉100不易从脊椎后路关节突假体
上脱开的优势,但螺钉的拧入角度不可调节。骨螺钉100以非锁定的方式穿设在脊椎后路关节突假体上具有骨螺钉100拧入角度灵活的优势,但由于骨螺钉100与脊椎后路关节突假体之间非锁定,骨螺钉100从脊椎后路关节突假体和椎节上脱出的概率会增加。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