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风扇组件及电控模块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9:0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电控 风扇 组件 模块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扇组件及电控模块。


背景技术:

2.在变频器、电源、逆变器等工业及民用电控模块中,因为电控模块中电子元件发热的缘故,电控模块常常装配有风扇进行散热。为实现风扇的供电,风扇与电控模块内的其它电子元件之间需要连接电缆线,这样在拆装风扇的时候,还需要另外操作电缆线与电子元件之间的插拔。因此,拆装效率非常低,而且也无法实现自动化拆装。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了研究,通过在风扇外侧另外可拆卸地设置定位件,定位件上设置与连接器配接的配接部,风扇组件通过连接器与电控模块连接,但结构更加复杂、不够紧凑、占用空间较大,且使得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扇组件及电控模块,使得风扇组件的插拔非常方便、且结构更加紧凑。
5.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扇组件,用于为电控模块散热,所述风扇组件包括风扇和用于支撑所述风扇的支撑架,且所述支撑架定义了用于收容所述风扇的收容腔,其中:所述风扇组件还包括与所述风扇电连接的连接器和直接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安装部,所述连接器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且在所述安装部装配到所述电控模块时,所述连接器直接插接到所述电控模块内的插口。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架包括罩板和与所述罩板一体成型的外围框,所述罩板上设有用于散热且防止使用者接触到所述风扇的镂空防护结构,且所述罩板和所述外围框定义了用于收容所述风扇的收容腔。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围框上设有至少一个卡扣件,所述卡扣件包括连接于所述外围框的连接部和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具有与所述外围框相面对的第一侧面和与所述第一侧面相背对的第二侧面,且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外围框之间具有一定间隙,所述第二侧面上设有具有倾斜部的卡扣凸起,所述倾斜部的一端自所述第二侧面向逐渐远离所述连接部的方向倾斜延伸。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风扇与所述连接器之间通过线缆电连接,所述线缆的一端与所述风扇电性连接,所述线缆的另一端依序穿设所述支撑架及所述连接器的外壳并与所述连接器的接线部电性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部一体成型于所述支撑架,所述安装部定义了容置所述连接器的滑槽,所述连接器自所述滑槽的一端沿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安装于所述滑槽。
10.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控模块,该电控模块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电子元件以及如上所述的风扇组件,所述电控模块内设有插口,当所述风扇组件被安装于所
述壳体内的同时,所述连接器与所述插口相插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插口的开口部位设有倾斜导向部,所述倾斜导向部的内腔宽度沿所述插口的开口端向所述插口内腔延伸的方向逐渐减小。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在所述安装部定义了容置所述连接器的滑槽时,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限位壁和第二限位壁,所述第一限位壁和第二限位壁构成了所述滑槽,所述支撑架包括罩板和与所述罩板一体成型的外围框,所述罩板上靠近所述安装部的一边侧具有凸出部,所述壳体的内腔于对应所述安装部的一面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凸出部抵接配合的防呆板,所述防呆板与所述壳体的底板之间形成与所述插口连通的嵌装位,所述嵌装位用于嵌装并限定所述第一限位壁和第二限位壁在所述壳体上的装配路径。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内腔沿垂直所述罩板平面方向设有定位柱,所述支撑架上背向所述罩板的一面开设有用于穿设所述定位柱的定位孔。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支撑架上设有连接器,当拆装风扇组件的同时,连接器就能实现插拔,从而给风扇供电或断电。因此,风扇组件的拆装非常方便,并能实现自动化拆装。另外,由于用于安装连接器的安装部直接设置于支撑架上,使得整个风扇组件的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小,使得成本较低,且所占用空间小,从而使得电控模块的体积也更加小;连接器固定设置在安装部上,二者连接的稳定性较强,连接器不易从安装部上脱落失效,保证了风扇的有效使用。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实施例中电控模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此处去除了风扇组件上的连接器;
16.图2为另一实施例中电控模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17.图3是图1电控模块中的风扇组件与插口的插接状态示意图;
18.图4是图1电控模块中的风扇组件与插口的脱开状态分解示意图;
19.图5是图1电控模块中的风扇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20.图6是图5中风扇组件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21.图7是图5中风扇组件的横切示意图;
22.图8是图5中风扇组件的另一方向立体示意图;
23.图9是图8中风扇组件的主视图;
24.图10是图8中风扇组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26.在本技术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夸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技术的主题的基本结构。
27.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
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囊括上方和下方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
2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控模块8。电控模块8为变频器、电源、逆变器等工业及民用领域带有风扇组件9的模块。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电控模块8为逆变器。
29.电控模块8包括壳体10、位于壳体10内的电子元件及风扇组件9。电子元件通常包括半导体开关元件、电容等,为提高散热效率,壳体10内设有气流通道,风扇组件9设置于气流通道的顶端或进风口处,并通过风扇组件9为电控模块8 散热。
30.进一步参照图3至图10,风扇组件9包括风扇11和用于支撑风扇11的支撑架 12,且支撑架12定义了用于收容风扇11的收容腔。风扇组件9还包括与风扇11 电连接的连接器13和直接设置于支撑架12上的安装部14,连接器13固定设置于安装部14。另外,电控模块8内设有插口15,在安装部14装配到电控模块8时,连接器13直接插接到电控模块8内的插口15,也可以理解为,当风扇组件9被安装于壳体10内的同时,连接器13与插口15相插接,从而使风扇组件9与插口15 电连接,风扇11被供电,亦即在风扇组件9机械固定到电控模块8的同时,实现风扇组件9的供电连接。具体地,插口15设置于印刷电路板16上,当然,插口 15也可以设置于其它电子元件上。风扇11与连接器13之间通过线缆电连接,线缆的一端与风扇11电性连接,具体的,线缆与风扇11的马达电性连接并为马达供电,线缆的另一端依序穿设支撑架12及连接器13的外壳并与连接器13的接线部电性连接。
31.本优选实施例中,由于支撑架12上设有连接器13,当拆装风扇组件9的同时,连接器13就能实现插拔,从而给风扇11供电或断电。因此,风扇组件9的拆装非常方便,而且既能采用人工拆装,也可以采用机器以实现自动化拆装。另外,由于用于安装连接器13的安装部14直接设置于支撑架12上,使得整个风扇组件9的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小,使得成本较低,且所占用空间小,从而使得电控模块8的体积也更加小。
32.具体的,安装部14一体成型于支撑架12,连接器13固定设置于安装部14,安装部14定义了容置连接器13的滑槽17,连接器13自滑槽17的一端沿滑槽17 的延伸方向安装于滑槽17并与滑槽17的边缘相固定。如此设置,提升了连接器 13与安装部14连接的稳定性,避免连接器13从安装部14脱落问题的发生,进而提升风扇组件9工作的可靠性。此处安装部14和支撑架12的一体成型,是指在具体制造时,安装部14和支撑架12已相对固定在一体,安装部14和支撑架12 之间无法进行拆装。具体的,安装部14和支撑架12是采用塑料一体注塑成型的。当然,安装部14和支撑架12也可以采用其它材质,如金属材质。为减小风扇组件9的重量,安装部14和支撑架12也可以采用铝制件等较轻的金属材质。安装部14和支撑架12可以一体铸造成型,另外,安装部14和支撑架12也可以焊接在一起。
33.支撑架12包括罩板20和与罩板20一体成型的外围框22,安装部14一体成型于外围框的外周。罩板20上设有用于散热且防止使用者接触到风扇11的镂空防护结构,且罩板20和外围框22共同定义了用于收容风扇11的收容腔。具体的,外围框22自罩板20向罩板20的一侧延伸,外围框22环绕于风扇11的外周。此处,罩板20和外围框22的一体成型,是指在具体制造时,罩板20和外围框22已相对固定在一体,罩板20和外围框22之间无法进行拆装。
34.本优选实施例中,由于罩板20和外围框22一体成型,不用在罩板20和外围框22之
间另外设置安装结构、并避免了罩板20和外围板之间的安装操作,当要进行拆装时,将整个风扇组件9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安装和拆卸即可。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扇组件9的安装和拆卸非常方便、且制造成本较低
35.具体的,罩板20和外围框22是采用塑料一体注塑成型的。当然,罩板20 和外围框22也可以采用其它材质,如金属材质。为减小风扇组件9的重量,罩板20和外围框22也可以采用铝制件等较轻的金属材质。罩板20和外围框22可以一体铸造成型,另外,罩板20和外围框22也可以焊接在一起。
36.罩板20上的镂空防护结构包括复数个通孔24,复数个通孔24用于散热。复数个通孔24的大小通常设置成手指不能通过。复数个通孔24的大小可完全设置成不同,也可设置成部分通孔24的大小相同,部分通孔24的大小不同。为便于布置,复数个通孔24设置成以风扇11的中心轴线26为圆心的弧形。
37.外围框22上设有卡扣结构,通过卡扣结构以将风扇组件9安装于电控模块8 上。具体的,壳体10内具有容置空间,风扇组件9被安装于容置空间内,且罩板20暴露于外界。进一步的,壳体10上设有扣合部28(参见图1),卡扣结构可与扣合部28相配接或脱开。
38.卡扣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卡扣件30,卡扣件30包括连接于外围框22的连接部 32和与连接部32相连接的延伸部34,延伸部34具有与外围框22相面对的第一侧面36和与第一侧面36相背对的第二侧面38,且第一侧面36与外围框22之间具有一定间隙,第二侧面38上设有卡扣凸起40,扣合部28可与卡扣凸起40相脱开或配接。也就是说,卡扣件30的一端自外围框22向外围框22的外侧延伸,卡扣件 30的另一端为自由端。连接部32连接于外围框22远离罩板20的一端,延伸部34 自连接部32向逐渐远离连接部32的方向向外倾斜较小角度延伸。如此设置,既能保证风扇组件9能更加可靠稳定地固定于壳体10,又能使得将风扇组件9拆下时,需要的力不会很大。优选的,延伸部34的倾斜角度不小于1度,且不大于5 度。另外,卡扣凸起40大致位于延伸部34的中间位置。
39.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卡扣件30设置为4个,4个卡扣件30的结构形式相同。当然,4个卡扣件30的结构形式也可以设置成完全不同,或部分相同。外围框 22由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42、第二侧板44、第三侧板46和第四侧板48构成。第一侧板42上设有两个卡扣件30,与第一侧板42相对的第三侧板46上设有两个卡扣件30。且为便于操作,第一侧板42和第三侧板46上的卡扣件30的位置设置成两两相对。安装部14设置于第二侧板44,安装部14未超出第二侧板44的宽度和高度,具体的,安装部14的宽度不大于第二侧板44的宽度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安装部14的宽度远小于第二侧板44的宽度。
40.卡扣凸起40具有倾斜部50,倾斜部50的一端自第二侧面38向逐渐远离连接部32的方向倾斜延伸。具体的,倾斜部50的一端自第二侧面38向逐渐远离连接部32的方向向外倾斜延伸。如此设置,当安装风扇组件9时,随着倾斜部50逐渐与扣合部28相抵接,卡扣件30逐渐向靠近外围框22的方向变形,更加便于风扇组件9的推进。当将风扇组件9推进到一定位置时,卡扣凸起40越过扣合部28,且卡扣凸起40的一侧与扣合部28相抵接,从而将风扇组件9安装到位。因此,风扇组件9的安装非常方便可靠。
41.风扇11绕中心轴线26可被驱动地转动,在中心轴线26的延伸方向上,部分卡扣件30位于罩板20的一侧,部分卡扣件30位于罩板20的另一侧。也就是说,卡扣件30远离连接部32的自由端突出于罩板20。进一步的,卡扣件30包括供操作者操作的操作部52,操作部52和
连接部32位于延伸部34的两端和两侧。具体的,操作部52为自延伸部34向外弯折一定角度的弯折部。如此设置,当拆下风扇组件9时,便于向靠近外围框22的方向按压卡扣件30。此处的向外是基于外围框22,远离外围框22的方向即为向外。
42.外围框22上设有凹入部54,部分卡扣结构位于凹入部54。如此设置,使得风扇组件9的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更小。具体的,外围框22上设置4个卡扣件30的位置均设有凹入部54。
43.插口15的开口部位设有倾斜导向部151,倾斜导向部151的内腔宽度沿插口 15的开口端向插口15内腔延伸的方向逐渐减小。可以理解为,插口15的开口部位呈喇叭状结构,这样,在连接器13与插口15插接配合的过程中,当连接器13 与倾斜导向部151上的导向平面接触时,连接器13对倾斜导向部151的压力具有指向插口15内腔的分力,如此,连接器13在该分力的作用下快速滑入插口15 的内腔,实现了对连接器13的插装定位,并降低了连接器13与插口15的组配难度。
44.一实施例中,安装部14包括第一限位壁18和第二限位壁19,第一限位壁18 和第二限位壁19构成了滑槽17,且当连接器13被安装于适当位置时,第一限位壁18和/或第二限位壁19限制连接器13向第一方向上的移动。另外,安装部14 还包括止挡部21,连接器13上设有卡勾23,卡勾23在连接器13被安装于安装部 14上的预定位置时与止挡部21相抵接,以限制连接器13向第二方向上的移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从而将连接器13可靠稳定地固定于安装部14。
45.进一步的,请参阅图2,在安装部14定义容置连接器13的滑槽,且由第一限位壁18和第二限位壁19构成滑槽17时,罩板20上临近安装部14的一边侧具有凸出部27,壳体10的内腔于对应安装部14的一面设置有用于与凸出部27抵接配合的防呆板29,防呆板29与壳体10的底板之间形成与插口15连通的嵌装位101,嵌装位101用于嵌装并限定第一限位壁18和第二限位壁19在壳体10上的装配路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外围框22的第一侧板42与第三侧板46之间的距离同第二侧板44与第四侧板48之间的距离相同,也就是说,外围框22整体呈方形结构,由于凸出部27的存在,罩板20整体呈长方形结构,换言之,嵌装位 101设置在壳体10内与安装部14所在的第二侧板44对应的内侧壁上,这样一来,在电控模块8的组配过程中,仅当第一限位壁18及第二限位壁19对准壳体10内壁上的嵌装位101,且罩板20上的凸出部27与防呆板29抵接时,才能将风扇组件9安装在壳体10上,即第一限位壁18、第二限位壁19与嵌装位101的配合以及凸出部27与防呆板29的配合,实现了对电控模块8的防呆。
46.请结合图1与图8,一实施例中,壳体10的内腔沿垂直罩板20平面方向设有定位柱102,支撑架12上背向罩板20的一面开设有用于穿设所述定位柱102的定位孔25。优选的,定位柱102及定位孔25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两个定位柱102 中心对称设置于壳体10的内腔,定位孔25的开设位置与定位柱102一一对应。通过设置定位柱102,并在支撑架12上开设相应的定位孔25,一方面可对风扇组件9在壳体10内的安装进行导向,另一方面,当连接器13插装在插口15内,且定位柱102穿设定位孔25内后,支撑架12在定位柱102的约束下不易晃动,可有效避免连接器13与插口15连接部位松动,以利于风扇组件9取电并保证电控模块8的有效使用。
47.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
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48.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4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