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液压油箱的制作方法

2021-09-29 04:2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油箱 地说 液压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箱,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液压油箱。


背景技术:

2.液压系统广泛应用于不同机械产品中,特别是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在行走、作业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液压系统由泵、阀、油缸或者马达、液压油箱等组成。整机作业过程中液压系统中生产的大量气泡,包含有大量气泡的液压油进入泵、阀、缸等元件,会降低系统效率,并且产生气蚀危害。
3.液压油箱除起到贮存液压油以及将液压油提供给液压元件的作用外,还具备沉淀杂质、分离液压油中气泡的作用。液压油中细小的气泡在流动过程中很难上浮析出,而大气泡更容易上浮析出。现有液压油箱的液压油从回油管进入到液压油箱中,液压油处于自然流动状态,其中的气泡难以长大,因此其消除气泡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液压油箱消除气泡的效率较低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有助于气泡长大而实现快速高效消除气泡的液压油箱。
5.本实用新型为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提供一种液压油箱,包括箱体和回油筒,在箱体内设置有将箱体内腔分隔成回油腔和吸油腔的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筒下端穿过所述回油腔顶部隔板延伸至所述回油腔内,所述回油筒的下端端面设置有封板且下端侧壁上设置有若干连通回油腔且孔径为的5

10毫米的圆形通孔,隔板上设置有若干条连通吸油腔且呈细长缝隙状的格栅孔,所述格栅孔的长度方向为水平方向且上下方向上的宽度为2

5毫米。在本实用新型中,回油筒中的液压油压力大于回油腔中的压力,液压油在穿过圆形通孔时具有较高的速度,穿过圆形通孔后速度迅速下降,也就是起到扩散作用,有助于液压油中的气泡在回油腔内聚集长大,变大后的气泡从格栅孔穿出并浮出液面,从而达到高效消泡的目的。回油腔内流动状态混乱的液压油在穿过格栅孔后变成流动有序的状态,避免二次产生气泡,能够让气泡更加容易上浮,进一步减少液压油中的气泡。
6.上述液压油箱中,所述圆形通孔在回油筒的轴向方向上按行排布,每一行上的圆形通孔绕回油筒轴心周向均布。进一步地,在同一行上相邻两圆形通孔之间的距离为15

20毫米。相邻两行圆形通孔之间的距离为15

20毫米。
7.上述液压油箱中,所述格栅孔设置在回油腔侧面的隔板上,位置高度处于最上方的格栅孔距离顶部隔板下表面的距离为10
±
2毫米。
8.上述液压油箱中,所述格栅孔在隔板上按列排布,相邻两列格栅孔之间的距离为20

30毫米。进一步地,在同一列中相邻两格栅孔之间的距离为6

10毫米。
9.上述液压油箱中,所述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吸油口,正对所述吸油口的隔板上不设置格栅孔。进一步地,在所述箱体内所述回油腔位于远离所述吸油口的一侧。
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实用新型中,回油筒通过圆形通孔与回油腔连
通,回油腔通过格栅孔与吸油腔相通,液压油从回油筒进入回油腔,具有扩散效应,便于气泡在回油腔中聚集长大,实现高效消泡的目的。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液压油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液压油箱中回油筒的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隔板中顶部隔板和第二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14.图4是本实用新型液压油箱中液压油的流经路径的示意图。
15.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
16.箱体10、回油口11、吸油口12、回油筒20、圆形通孔21,封板22,隔板30,第一侧板31,第二侧板32,顶部隔板33、格栅孔34、圆孔35。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案。
18.本实用新型中液压油箱结构如图1所示,液压包括箱体10和回油筒20,在箱体10的内腔中设置有隔板30,在箱体顶板上设置有回油口11,箱体侧板设置有吸油口12。
19.如图1图3所示,隔板30包括顶部隔板33、第一侧板31和第二侧板32,顶部隔板33和第二侧板32由钢板折弯而成。隔板30与箱体10的两侧板以及底板相焊接而形成回油腔,隔板30外侧为吸油腔。回油筒的上端与箱体顶部的回油口11相连,下端穿过顶部隔板33上的圆孔35而伸入到回油腔内。
20.回油筒20的结构如图2所示,其底部设置有封板22,其下端也即靠近封板22的部分设置有圆形孔21,圆形通孔21在回油筒20的上下方向上按行排布,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一行或者多行,每一行上的圆形通孔21绕回油筒轴心周向均布,在同一行上相邻两圆形通孔之间的距离为15

20毫米,例如取值为20毫米,相邻两行圆形通孔之间的距离为15

20毫米,例如取值为15毫米。
21.顶部隔板33和第二侧板32的结构如图3所示,在第二侧板32上设置有规则排列的细长的格栅孔34,格栅孔34按列排布,设置有两列,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一列或者多列;格栅孔34的长度方向为水平方向,格栅孔的上下方向上的宽度通常为2

5毫米,例如取值为3毫米;上下相邻两格栅孔之间的距离通常为6

10毫米,例如将孔与孔之间的距离设置为10毫米;两列格栅孔之间的距离通常设置为20

30毫米,例如设置为30毫米;最上方的格栅孔距离顶部隔板下表面的距离为10毫米。在本实用新型中,格栅孔也可以设置在顶部隔板上。
22.如图1所示,回油腔位于箱体底部,并且远离吸油口12,第一侧板31与吸油口正对,在第一侧板31上不设置吸油口。
2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如图4所示呈现液压油进入液压油箱的流经全过程,液压油从回油口进入回油筒,到达回油筒的底部封板后,通过圆形通孔进入回油腔内,液压油在穿过圆形通孔前具有较高的速度,穿过圆形通孔后速度迅速下降,也就是起到扩散作用;液压油中包含的气泡在液压油翻滚流动的过程中一部分集聚变大,一部分上浮到回油腔的上部,也开始集聚变大;变大后的气泡从格栅孔穿出,并快速浮出液面;而在回油腔内没有集聚变大的气泡,在通过格栅孔时也开始集聚变大,然后快速浮出液面。此外格栅孔起到另
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即它能够让回油腔内流动状态混乱的液压油在穿过格栅孔后变成流动有序的状态,这样就不会二次产生气泡,且能够让气泡更加容易上浮,进一步减少液压油中的气泡。
2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液压油箱具有将气泡集聚,然后变大并最终上浮消除的功能,大大减少液压油中的气泡,避免气泡对液压元件的损害,从而达到提高元件效率和使用寿命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液压油箱,包括箱体和回油筒,在箱体内设置有将箱体内腔分隔成回油腔和吸油腔的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筒下端穿过所述回油腔顶部隔板延伸至所述回油腔内,所述回油筒的下端端面设置有封板且下端侧壁上设置有若干连通回油腔且孔径为的5

10毫米的圆形通孔,隔板上设置有若干条连通吸油腔且呈细长缝隙状的格栅孔,所述格栅孔的长度方向为水平方向且上下方向上的宽度为2

5毫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通孔在回油筒的轴向方向上按行排布,每一行上的圆形通孔绕回油筒轴心周向均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在同一行上相邻两圆形通孔之间的距离为15

20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相邻两行圆形通孔之间的距离为15

20毫米。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孔设置在回油腔侧面的隔板上,位置高度处于最上方的格栅孔距离顶部隔板下表面的距离为10
±
2毫米。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孔在隔板上按列排布,相邻两列格栅孔之间的距离为20

30毫米。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在同一列中相邻两格栅孔之间的距离为6

10毫米。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吸油口,正对所述吸油口的隔板上不设置格栅孔。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体内所述回油腔位于远离所述吸油口的一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油箱,为解决现有液压油箱消除气泡的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液压油箱,其包括箱体和回油筒,箱体内腔由分隔成回油腔和吸油腔,回油筒下端伸入到回油腔内,回油筒下端端面设置封板且下端侧壁设置有若干连通回油腔的圆形通孔,侧面隔板设置有若干条长度方向为水平方向的格栅孔。在本实用新型中,液压油在穿过圆形通孔时具有扩散作用,有助于液压油中的气泡在回油腔内聚集长大,回油腔内流动状态混乱的液压油在穿过格栅孔后变成流动有序的状态,避免二次产生气泡,能够让气泡更加容易上浮,实现高效消泡。实现高效消泡。实现高效消泡。


技术研发人员:朱长寿 郑小红 钟桂强 潘永静 袁乃坡 张新元 张敏超 任文斌 黄宁康 朱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中源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06
技术公布日:2021/9/2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