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油箱油液循环的齿轮泵试验油路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17:1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油路 油箱 机械制造 齿轮泵 循环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油箱油液循环的齿轮泵试验油路,属于液压系统机械制造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由于不同客户对实际工况的要求不同,对油温、油液清洁度会有较高要求,传统手动操作测试台由于油液污染、油温难以掌控的问题,需要增加更加精密的油液过滤系统以及温度控制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测试效率高、精度稳定、使用寿命长的齿轮泵跑合、测试油路,能够有效保证油液清洁度和实验设备寿命,大大提升实验精度。
4.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一种双油箱油液循环的齿轮泵试验油路,包括主油箱、副油箱、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及油盘,其中第一循环泵及第二循环泵分别设于主油箱的两侧,所述油盘设于主油箱的顶部,主油箱通过油路连接副油箱,所述主油箱上通过油路连接有净油泵与被试泵,所述净油泵的两侧油路分别设有第四过滤器及第三过滤器,所述第三过滤器与副油箱相连接;所述被试泵通过油路连接有一气动球阀,所述第一气动球阀的另一端连接跑合油路与测试油路,所述跑合油路经第二过滤器连接至第一阀块,所述第一阀块上有第二比例溢流阀及第三比例溢流阀;所述测试油路经过第一过滤器连接至第二阀块,所述第二阀块上设有第一比例溢流阀、比例伺服阀及两位两通换向阀,所述第二阀块后接一电子流量计,所述电子流量计及第一阀块的出油口均通过油路都连接至副油箱处。
5.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主油箱分为左右不相通两室,左侧为温控区,右侧为第一吸油区,所述温控区与第一吸油区分别装有一个液位传感器和一个空气罩,其中温控区还装有温度传感器、液位计及加热器。
6.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循环泵连接主油箱的温控区,第二循环泵的另一端通过油路连接有第五过滤器与冷却机,冷却机通过油路再返回温控区。
7.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温控区与第一吸油区的底部分别装有一个截止阀。
8.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被试泵通过油路连接主油箱的吸油区,其前后都装有带led显示器的温度传感器,后端额外装有带led显示器的的压力传感器和一个快速接头,快速接头外连接有压力表。
9.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被试泵设在油盘之上。
10.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副油箱内由一个上不封顶的隔板分为第二吸油区和沉淀区,所述第二吸油区和沉淀区的底部各装有一个截止阀,沉淀区上部有加油口,该处铺设一层粗过滤网,并装有液位传感器,另外吸油区装有液位传感器和空气罩,沉淀区
装有液位计。
11.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跑合油路及测试油路的两条出油管都连接至副油箱的沉淀区。
12.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3.双油箱沉淀、多级过滤,油液更清洁,寿命更长久;插装式加热器与冷却机搭配多个温度传感器,对油液温度控制更精确;箱盖式油箱与底部截止阀随时放出油液清洁油箱,更加方便;多个液位传感器协调控制油箱内部油液高度,系统协调性高;跑合、测试油路分离,跑合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不经过流量计,油路使用寿命更长久,精度更高。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要结构布局的外观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油路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原理图。
17.附图标记说明:1

主油箱、2

液位传感器、3

快速接头、4

温度传感器、5

led显示器、6

被试泵、7

压力传感器、8

压力表、9

第一气动球阀、10.1

第一过滤器、10.2

第二过滤器、10.3

第三过滤器、10.4

第四过滤器、10.5

第五过滤器、10.6

第六过滤器、11.1

第一比例溢流阀、11.2

第二比例溢流阀、11.3

第三比例溢流阀、12

比例伺服阀、13

两位两通换向阀、14

电子流量计、15

加油口、16

粗过滤网、17

副油箱、18

隔板、19

液位计、20

空气罩、21

净油泵、22

加热器、23.1

第一循环泵、23.2

第二循环泵、24

冷却机、25

截止阀、26

油盘、27

第一阀块、28

第二阀块。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19.如图1

3所示,一种双油箱油液循环的齿轮泵试验油路,包括主油箱1、副油箱17、第一循环泵23.1、第二循环泵23.2及油盘26,其中第一循环泵23.1及第二循环泵23.2分别设于主油箱1的两侧,所述油盘26设于主油箱1的顶部,主油箱1通过油路连接副油箱17,所述主油箱1上通过油路连接有净油泵21与被试泵6,所述净油泵21的两侧油路分别设有第四过滤器10.4及第三过滤器10.3,所述第三过滤器10.3与副油箱17相连接;所述被试泵6通过油路连接有一气动球阀9,所述第一气动球阀9的另一端连接跑合油路与测试油路,所述跑合油路经第二过滤器10.2连接至第一阀块27,所述第一阀块27上有第二比例溢流阀11.2及第三比例溢流阀11.3;所述测试油路经过第一过滤器10.1连接至第二阀块28,所述第二阀块28上设有第一比例溢流阀11.1、比例伺服阀12及两位两通换向阀13,所述第二阀块28后接一电子流量计14,所述电子流量计14及第一阀块27的出油口均通过油路都连接至副油箱17处。
20.所述主油箱1内,分为左右不相通的两室:第一吸油区(左)与温控区(右),两边都设置有空气罩20与温度传感器4,一台循环泵23.1由温控区抽油后经第六过滤器10.6到达第一吸油区,温控区还设置有液位计19、加热器22,另一台循环泵23.2由温控区抽油后经第五过滤器10.5到达冷却机24再回到温控区,另外还有一温度传感器4用于协调温度,所述温控区与第一吸油区的底部分别装有一个截止阀25。
21.所述第二循环泵23.2连接主油箱1的温控区,第二循环泵23.2的另一端通过油路连接有第五过滤器10.5与冷却机24,冷却机24通过油路再返回温控区。
22.所述试验油路中,所述被试泵6通过油路连接主油箱1的吸油区,其前后都装有带led显示器5的温度传感器4,出油口额外装有一压力传感器7,快速接头3用于外接压力表8。
23.所述副油箱17为l型,由一上不封顶的隔板18分为第二吸油区(左)与沉淀区(右),两区底部都设置有截止阀25,被试泵6两条出油管以及油盘26的回油管接至沉淀区上部,经一粗过滤网16到达沉淀区(右下),有一液位计19显示液位信息,第二吸油区装有空气罩20与液位传感器2,沉淀区上部有加油口15。
24.如图1所示,主油箱1、副油箱17、第一循环泵23.1、第二循环泵23.2、油盘26的布置图,其余零件布置于上方。该方案循环泵23.1与两个油箱排布紧凑,有效利用操作台油盘26下方位置,使试台体积更小。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安装好泵、设置好参数后启动系统,被试泵6无负载转动,多个温度传感器4协调控制加热器22与冷却机24油路的开关,待温度到达指定温度后开始跑合。跑合完毕第一气动球阀9切换至测试油路。其中跑合油路的两个比例溢流阀分别用于手动与自动加载,测试油路的第一比例溢流阀11.1用于手动加载,比例伺服阀12用于自动加载,两位两通换向阀13用于开启时获得较低的出油口压力。系统根据电子流量计14、压力传感器7等反馈参数得出数据判定是否合格,然后更换被试泵6进入下一轮测试。被试泵6出油口油液来到副油箱17处,经过粗过滤网16到达油箱下部,粗滤网16处的液位传感器2用于滤网堵塞报警。油箱中隔板18用于沉淀,高出隔板18的油液来到另一侧由净油泵21吸走后回到主油箱1,如此形成循环过程。
26.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及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