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涡旋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2021-10-12 14:5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涡旋 压缩机


1.本发明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


背景技术:

2.本部分提供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信息,这些信息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3.涡旋压缩机可以应用于例如制冷系统、空调系统和热泵系统中。涡旋压缩机包括用于压缩工作流体(例如制冷剂)的压缩机构,压缩机构包括动涡旋和定涡旋,在涡旋压缩机运转时,驱动轴驱动动涡旋相对于定涡旋进行绕动式相对运动,使得动涡旋涡卷与定涡旋涡卷彼此保持动态的接合从而在动涡旋涡卷与定涡旋涡卷之间形成一系列压缩腔,以压缩工作流体。
4.为了实现动涡旋相对于定涡旋进行绕动式相对运动,在涡旋压缩机中,在设置防自转机构的同时,在驱动轴处设置偏心销以利用偏心原理来使动涡旋相对于定涡旋进行圆周平动,然而,这种偏心构型可能会导致运动部件的运动不平衡,进而增大运动噪音以及不必要的摩擦,为了抑制这种运动不平衡,通常在涡旋压缩机的驱动轴等处设置配重来进行平衡。并且,对于一些特定的配重,配重还设置有搅油面,即,在配重随着驱动轴转动时,其搅油面能够搅动附近的润滑油以促进润滑油流动至周围的运动部件及其相对运动接触面之间,以实现更好的润滑作用。
5.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减小搅油面的搅油阻力以降低功耗,搅油面需要设置为具有较大的倾斜度,但是,这种斜面设计将显著改变配重的质量中心位置,特别是在某些角度下的斜面设计将导致配重的质量中心沿着纵向轴线的方向移动而偏离与偏心销配合的驱动衬套的质量中心,因此可能导致较大的偏转力矩,并且导致衬套与驱动轴承相对偏移及磨损,不利于操作稳定性,因此,需要对配重进行改进,以期在确保动平衡以及进一步改善搅油效率和减小搅油功耗的同时避免衬套与驱动轴承的相对偏移及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6.在本部分中提供本发明的总体概要,而不是本发明完全范围或本发明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7.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上面提到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方面进行改进。总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所述涡旋压缩机包括:
8.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适于对工作流体进行压缩并且包括具有驱动联接部的动涡旋;
9.驱动轴,所述驱动轴适于驱动所述压缩机构,所述驱动轴包括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驱动联接部驱动地接合使得所述驱动轴能够驱动所述动涡旋;
10.主轴承座,所述主轴承座适于支承所述压缩机构和所述驱动轴,所述主轴承座限定有凹腔,润滑油积聚在所述凹腔中而具有通常油位;以及
11.衬套,所述衬套设置在所述驱动联接部与所述驱动部之间;以及
12.配重构件,所述配重构件限定有旋转轴线,所述配重构件能够绕所述旋转轴线自转,所述配重构件包括安装至所述衬套或者与所述衬套一体地形成的基座以及从所述基座延伸的配重部,所述配重部位于所述凹腔中并且随着所述驱动轴的旋转而绕所述旋转轴线自转从而具有作为迎风面的搅油面,
13.其中,以与所述通常油位对应的分界线为界,所述搅油面包括邻近所述基座的下部面和远离所述基座的上部面,其中,所述搅油面构造为使得:所述上部面的沿所述配重构件的自转方向投影至投影基准面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下部面的沿所述自转方向投影至所述投影基准面的投影面积,所述投影基准面为平行于所述配重构件的旋转轴线并且经过所述搅油面与所述基座的顶部面的相交线的虚拟平面。
14.这种构型目的在于将配重部的质量中心向上提升,并且适当减小搅油面中的通常处在润滑油中的下部面的面积,以减小搅油阻力,减小搅油功耗。
1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搅油面构造为使得:所述上部面的投影面积与所述下部面的投影面积之比值大于等于1.15。
1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搅油面构造为使得:所述上部面的投影面积与所述下部面的投影面积之比值大于等于1.3。
1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涡旋压缩机还包括适于将所述凹腔中的润滑油排出至所述主轴承座的外部的排油路径,所述排油路径包括设置在所述主轴承座的周壁处的开口,并且所述通常油位与所述开口对齐。
1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配重部具有远离所述基座的上端部和邻近所述基座的下端部,所述上端部相对于所述下端部朝向所述配重部的自转方向的前侧突出。
19.这种构型能够向上提升配重部的质量中心,从而避免配重部的质量中心沿着纵向轴线的方向向下移动而偏离衬套的质量中心,因此可以避免在衬套中产生较大的偏转力矩,改善操作稳定性,并且这种斜面设计的搅油面也能够显著减小搅油阻力从而提高搅油效率并减小搅油功耗。
2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搅油面的各部分与所述配重部的下边缘所成的角度均大于90
°

2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搅油面包括凸出的弧面、内凹的弧面、平面、台阶面或其组合。
2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基座为环状安装部,所述环状安装部套置在所述衬套的外部以与所述衬套固定安装。
2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搅油面上设置至少一个进油口,在所述配重部的顶部端面上设置至少一个出油口,在所述配重部内部设置从所述至少一个进油口延伸至所述至少一个出油口的至少一个油路。
24.通过设置上述构型的进油口、出油口和油路,能够搅油的同时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将润滑油输送至特定的位置——止推面,从而使得配重组件能够同时发挥搅油和输油的作用。
2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一个油路沿着所述配重构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延伸。
2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配重部的高度设置为使得:在所述配重构件的安装状态下,在所述配重构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所述至少一个出油口与所述主轴承座的与所述动涡旋滑动接触的止推面的距离小于等于5.5mm。
27.具体来讲,当润滑油从出油口出来时,油滴会沿着旋转方向被甩出来,随后因为不再受到旋转力的作用,油滴的高度基本不会继续增加。当出油口与止推面的距离过大时,大量的油被甩到主轴承盖板的内壁上,而不能到达止推面。实验显示:当出油口与止推面的距离小于等于时是较优的,能够确保足够的润滑油被输送至止推面,可以改善止推面的润滑和并降低磨损;当大于时,只有比较少的润滑油到达止推面,对改善止推面的润滑和降低磨损没有帮助。
2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配重构件构造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出油口位于所述止推面的径向内侧。
29.综上可知,根据本发明的涡旋压缩机至少提供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根据本发明的涡旋压缩机能够为涡旋压缩机内部部件的运动提供更好的运动平衡,并且能够实现更好的搅油和输油效果,同时显著降低搅油功耗,并且结构简单且易于加工制造,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
附图说明
30.根据以下参照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前述及另外的特征和特点将变得更加清楚,这些附图仅作为示例并且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31.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涡旋压缩机的纵向截面图;
32.图2a和图2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涡旋压缩机的第一实施方式,其中,图2a示出配重构件的立体图,图2b示出配重构件的正视图;
33.图3a至图3c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涡旋压缩机的第二实施方式,其中,图3a示出配重组件的立体图,图3b示出配重组件的侧视图,图3c示出配重构件的正视图;
34.图4a和图4b示出现有技术的涡旋压缩机的示例,其中,图4a示出配重组件的立体图,图4b示出配重组件的侧视图;
35.图5a至图5c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涡旋压缩机的第三实施方式,其中,图5a示出配重构件的立体图,图5b示出配重构件的正视图,图5c示出配重组件安装至涡旋压缩机的驱动轴时的立体图;以及
36.图6a至图6d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涡旋压缩机的第四实施方式,其中,图6a示出配重组件的立体图,图6b示出配重组件的侧视图,图6c示出配重构件的正视图,图6d示出配重组件安装至涡旋压缩机的驱动轴时的立体图。
37.参考标记列表
38.涡旋压缩机1;壳体12;定子14;转子15;驱动轴16;
39.主轴承座40;压缩机构cm;盖26;基部28;油池o
40.高压空间a2;低压空间a1;隔板19;排气管17;动涡旋24
41.定涡旋22;定涡旋端板221;定涡旋涡卷s2;动涡旋24
42.动涡旋端板241;动涡旋涡卷s4;毂部240;排气口c;衬套51
43.主轴承盖板420;止推面422;旋转轴线l;配重组件5
44.配重构件50;环状安装部501;配重部502;搅油面5022
45.上端部5024;下端部5026;下边缘5021;顶部端面5023
46.现有技术的配重组件p5;现有技术的搅油面p5022
47.现有技术的配重部p502;现有技术的下边缘p5021
48.现有技术的衬套p51
49.进油口5027;出油口5028;下部面f2;上部面f1
50.分界线d;台阶部t;排油路径11。
具体实施方式
51.现在将结合附图1-6d并对照现有技术来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以下的描述在本质上只是示例性的而非意在限制本发明及其应用或用途。
52.为了便于描述,如图1所示的涡旋压缩机示例性地示出为低压侧涡旋压缩机——即,电动马达位于低压空间中,然而根据本发明的涡旋压缩机并不限于此类型,本发明也适用于诸如高压侧涡旋压缩机——电动马达位于高压空间中——等其他合适类型的涡旋压缩机。
53.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涡旋压缩机1的纵向截面图。首先,参照图1概要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涡旋压缩机1的总体结构。
54.如图1所示,涡旋压缩机1包括呈大致筒状的壳体12、电动马达(包括定子14和转子15)、驱动轴16、主轴承座40、适于压缩工作流体(例如制冷剂)的压缩机构cm。
55.位于壳体12的顶部处的盖26和位于壳体12的底部处的基部28可以安装至壳体12,从而限定了涡旋压缩机1的内部容积。例如润滑油的润滑剂可以储存在内部容积的底部内的油池o中以用于润滑涡旋压缩机1的各个相关部件。具体地,例如,驱动轴16中设置有从油池o向上延伸至驱动轴16的上端部的供油油路(图中未具体示出),从而便于进一步将润滑油供送至主轴承座40和压缩机构cm,以提供润滑作用。
56.涡旋压缩机1还包括设置在顶部盖26和壳体12之间以将涡旋压缩机1的内部空间分隔成高压空间a2和低压空间a1的隔板19。具体地,隔板19与盖26之间构成高压空间a2,而隔板19、壳体12和基部28之间构成低压空间a1。在低压空间a1处的壳体12上设置有用于引入待被压缩的低压工作流体的进气管18,在高压空间a2内设置有用于将被压缩的高温高压流体排出至涡旋压缩机1外部的排气管17。如前所述,图1中所示的实施方式是以低压侧涡旋压缩机为例,因此,如图1中所示,马达以及压缩机构cm位于该低压空间a1中。
57.压缩机构cm包括动涡旋24、定涡旋22。定涡旋22包括定涡旋端板221和定涡旋涡卷s2;动涡旋24包括动涡旋端板241、从动涡旋端板241的第一侧面延伸的动涡旋涡卷s4和从动涡旋端板241的第二侧面延伸的毂部240(毂部对应于根据本公开的驱动联接部)。压缩机构cm中由定涡旋涡卷s2与动涡旋涡卷s4接合而形成有:与压缩机构cm外部流体连通的开放的吸气腔,所述吸气腔的进气口与壳体12内的所述低压空间a1流体连通从而将低压空间a1中的待压缩的工作流体引入压缩机构cm中;一系列体积从径向外侧向径向内侧逐渐减小的压缩腔(包括能够与下述的排气口c连通的中央压缩腔)。另外,压缩机构cm还包括位于定涡旋端板221的径向中心处的排气口c,排气口c能够与壳体12内的所述高压空间a2流体连通
并将被压缩的高温高压流体排出至高压空间a2中。
58.相反,对于高压侧涡旋压缩机,马达以及压缩机构cm位于高压空间中,压缩机构cm例如通过吸入流体管从外部直接引入低压工作流体并且将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流体排出至壳体内的内部容积而使整个内部容积形成高压空间,因此,高压侧涡旋压缩机与低压侧涡旋压缩机的操作原理大体相同而区别主要在于压缩机构cm所处的空间压力不同,对此不再赘述。
59.驱动轴16的一部分由设置在主轴承座40中的主轴承支撑。驱动轴16的上端部形成有偏心曲柄销(图中未具体示出),偏心曲柄销经由衬套(例如卸载衬套)51配合在动涡旋24的毂部240中以驱动动涡旋24。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偏心曲柄销对应于根据本公开的驱动部。
60.主轴承座40包括作为止推板的主轴承盖板420。主轴承盖板420可以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主轴承座40的本体上。在主轴承座40的本体和主轴承盖板420之间形成空间(也可以说,主轴承座40限定有凹腔)。动涡旋24的背侧(第二侧面)由主轴承盖板420支承,主轴承盖板420的用于支承动涡旋24的环形端面为止推面422,在涡旋压缩机1运转期间,该止推面422与动涡旋24的背侧保持接触并且相对于彼此进行滑动运动。
61.电动马达包括定子14和转子15。转子15用于对驱动轴16进行驱动以使驱动轴16绕其旋转轴线l旋转,驱动轴16联接至动涡旋24以驱动动涡旋24。具体地,定涡旋22例如使用机械紧固件安装至主轴承座40以例如限制定涡旋22的径向运动和周向运动但是允许定涡旋22进行一定程度的轴向平移,动涡旋24经由驱动轴16被电动马达驱动,从而借助例如十字滑环而能够相对于定涡旋22进行平动转动——即绕动(亦即,动涡旋24的轴线相对于定涡旋22的轴线公转,但是动涡旋24本身并未绕其轴线旋转——即自转),从而由定涡旋涡卷s2与动涡旋涡卷s4接合形成一系列体积从径向外侧向径向内侧逐渐减小的压缩腔。
62.为了避免或减小运动不平衡,并且为了降低定涡旋22的定涡旋涡卷s2的侧表面与动涡旋24的动涡旋涡卷s4的侧表面之间的接触力,涡旋压缩机1设置有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配重组件5。如图1中所示,配重组件5可以安装至驱动轴16的上端部(特别地,偏心曲柄销)并且位于由主轴承座40限定的空间(凹腔)中,配重组件5构造成能够随驱动轴16旋转并且配重组件5由于旋转而造成的离心力作用在驱动轴16上,以改善动平衡和受力平衡。
63.另外,如前所述,润滑油能够经由驱动轴16中的油路而被供给至配重组件5所在的由主轴承座40限定的空间中。通常,在该空间中会积聚有润滑油,从而配重组件5在旋转过程中会搅打润滑油(特别地,配重组件5的配重部的迎风面会搅打润滑油)。因此,配重组件5的迎风面也称为搅油面(图1中未具体示出,将在下文具体说明),在配重组件5随驱动轴16转动的同时搅油面搅动周围的润滑油以激起油滴和油雾,以使润滑油能够更充分地分散至周围的运动部件——如涡旋机构cm的动涡旋端板——以及与运动部件接触的部件的接触面,尤其是主轴承盖板420的用于支承动涡旋24的止推面422,从而提供更好的润滑作用。
64.优选地,在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中,将配重组件5定义为包括前述衬套51以及安装至衬套51或与衬套51一体成型的配重构件50。应当理解的是,在一些应用中,配重组件5也可以不包括衬套51,也就是说,其可以脱离衬套51本身结构的限制而被单独制造和应用。
65.下面将结合附图2a至图6d具体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涡旋压缩机的优选实施方式。
66.图2a和图2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涡旋压缩机1的第一实施方式,其中,图2a示出配重
构件50的立体图,图2b示出配重构件50的正视图。配重构件50包括:基座——优选地构造为图中所示的环状安装部501,环状安装部501套置在衬套51的外部以与衬套51固定安装;以及从基座——环状安装部501——向一侧延伸的配重部502。特别地,配重部502可以构造为向一侧径向向外延伸然后再轴向向上延伸。配重部502的一个侧面构造为搅油面5022,如图2b中最佳示出的,配重部502的搅油面5022包括临近基座(环状安装部501)的下部面f2和远离基座的上部面f1,其中,搅油面5022优选地构造为使得:上部面f1的沿配重构件50的周向方向的投影面积大于下部面f2的沿周向方向的投影面积。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部面f1和下部面f2的沿配重构件50的周向方向(即旋转方向/自转方向)的投影面积是指:上部面的沿配重构件的自转方向投影至投影基准面的投影面积以及下部面的沿该自转方向投影至该投影基准面的投影面积。其中,投影基准面可以为:平行于配重构件的旋转轴线并且经过所述搅油面与所述基座的顶部面的相交线的虚拟平面。在搅油面自转时搅油面上的各点将会垂直地通过该投影基准面。另外,在整个搅油面竖向地延伸从而平行于配重构件的旋转轴线并且面向自转方向的前方的示例中,投影基准面与搅油面重合,亦即,整个搅油面位于投影基准面上。此时,上部面和下部面的投影面积最大并且分别等于它们的真实面积。优选地,上部面f1的沿配重构件50的周向方向的投影面积与下部面f2的沿周向方向的投影面积之比值大于等于1.15,更优选地,上部面f1的沿配重构件50的周向方向的投影面积与下部面f2的沿周向方向的投影面积之比值大于等于1.3。这种构型目的在于进一步将配重部502的质量中心向上提升,并且适当减小搅油面5022中的通常处在润滑油中的下部面f2的面积,以减小搅油阻力,减小搅油功耗。上部面f1与下部面f2的分界可以如此限定,即,上部面f1与下部面f2对应于通常情况下的由主轴承座40限定的空间中所积聚的润滑油的油位。通常情况下的油位对于特定的涡旋压缩机而言一般是基本上确定的,而仅仅会根据该特定的涡旋压缩机的不同的实际运行工况(比如高转速/低转速运行)或一些意外状况(比如意外的缺油状况)而有些变化。
67.现在,重新参照图1所示的涡旋压缩机1的视图,可知,涡旋压缩机1中还设置有排油路径11以将积聚在主轴承座40的空间中的润滑油向外排出而返回至油池o,排油路径11的设置在主轴承座40的周壁处的开口大致对准配重部502的位置。因此,在设置有用于从主轴承座的空间(凹腔)排油的排油路径11的这种特定情况下,通常情况下的油位即与排油路径11的开口对齐。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上部面f1与下部面f2的分界线即与排油路径11的开口对齐。
68.如图2b最佳示出的,上部面f1与下部面f2的分界线d位于搅油面5022的台阶部t的稍微上方。然后,还可以想到的是,使得分界线d正好与台阶部t重合,甚至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更优的是,分界线d位于台阶部t的下方。具体地,通过适当地设置台阶部t在搅油面5022中所处的轴向位置,并且/或者通过适当地调整配重组件5安装在涡旋压缩机1中时所处的轴向位置,使得搅油面5022的台阶部t正好与排油路径11的开口大致对齐,从而使台阶部t以上的部分成为上部面f1而使台阶部t以下的部分成为下部面f2。以这种方式,可以使上部面f1的投影面积能够充分地大于下部面f2的投影面积。另外,如图2b最佳示出的,优选地,上部面f1在轴向方向上(即从分界线d至顶部端面5023)的大部分均具有较大的(径向)厚度,而下部面f2从基座(环状安装部501)至分界线d的大部分则具有较小的厚度。以此方式,确保了上部面f1的投影面积大于下部面f2的投影面积。
69.图3a至图3c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涡旋压缩机1的第二实施方式,其中,图3a示出配重组件5的立体图,图3b示出配重组件5的侧视图,图3c示出配重构件50的正视图。第二实施方式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具有大致相同的构型,并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其区别在于:基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型,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进一步使得配重部502的上端部5024相对于下端部5026朝向配重部502的周向方向(即配重部502的转动方向)的前侧突出,并且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搅油面5022构造为相对于配重部502的下边缘5021(下边缘5021可以视为处在与驱动轴16的旋转轴线l垂直的平面上)呈钝角倾斜的平面,即,使得搅油面5022的各处与配重部502的下边缘5021所成的角度均大于90
°
,且更优选地均小于150
°
。这种构型能够向上提升配重部502的质量中心,从而避免配重部502的质量中心沿着纵向轴线l的方向向下移动而偏离衬套51的质量中心(例如图4a和图4b示出的现有技术的涡旋压缩机的配重组件p5的情况),因此可以避免在衬套51中产生较大的偏转力矩,改善操作稳定性,并且这种斜面设计的搅油面5022也能够显著减小搅油阻力从而提高搅油效率并减小搅油功耗。
70.具体地,图4a和图4b示出现有技术的涡旋压缩机的配重组件p5的示例,其中,图4a示出配重组件p5的立体图,图4b示出配重组件p5的侧视图。如图所示,现有技术中的配重组件p5的搅油面p5022通常构造为相对于配重部p502的下边缘p5021呈锐角倾斜的平面,这与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完全相悖,这种搅油面p5022的设计会使配重部p502的质量中心沿着纵向轴线l的方向向下移动而偏离衬套p51的质量中心,导致在衬套p51中产生较大的偏转力矩而相对于设置在衬套p51与动涡旋24的毂部240之间的驱动轴承偏移。而本发明的上述构型则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的这种问题,同时能够确保高的搅油效率。
71.尽管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中,搅油面5022构造为平面形状,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搅油面5022可以包括凸出的弧面、内凹的弧面、平面、台阶面(由倾斜角度不同的多个平面构成的表面)或其任意组合。只要能够确保配重部502的上端部5024相对于下端部5026朝向配重部502的周向方向(即配重部502的转动方向)的前侧突出即可,由此可以避免配重部502的质量中心沿着纵向轴线l的方向向下移动而偏离衬套51的质量中心。
72.此外,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配重构件50的基座构造为环状安装部501,该环状安装部501套置在衬套51的外部以与衬套51固定安装,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配重构件50的基座也可以与衬套51一体成型。
73.图5a至图5c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涡旋压缩机1的第三实施方式,其中,图5a示出配重构件50的立体图,图5b示出配重构件50的正视图,图5c示出配重组件5安装至涡旋压缩机1的驱动轴16时的立体图。第三实施方式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具有大致相同的构型,并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其区别在于:基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型,第二实施方式在配重部502的搅油面5022上设置有两个进油口5027,在配重部502的顶部端面5023上设置有两个出油口5028,并且在配重部502内部设置有分别从两个进油口5027延伸至两个出油口5028的两个单独的油路(图中未示出)。由此,当配重组件5随着驱动轴16旋转时,润滑油能够经由两个进油口5027、两个单独的油路到达两个出油口5028处,从而将润滑油从配重部502的下端部5026供应至上端部5024(顶部端面5023),以到达位于顶部端面5023附近的其他部件和表面,例如主轴承盖板420的止推面422,如在图5c中示出的,当配重组件5安装在涡旋压缩机1中时,配重组件5安装在由主轴承座40限定的空间中,并且,配重部502的顶部端面5023
邻接主轴承盖板420的止推面422,并且出油口5028位于止推面422的径向内侧处,因此,通过上述两个进油口5027、两个单独的油路和两个出油口5028,能够将润滑油供送至主轴承盖板420的止推面422,以为止推面422与动涡旋24之间的摩擦滑动接触提供润滑。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配重组件5构造为使得:在配重组件5安装至涡旋压缩机1的状态下,在配重组件5的纵向轴线(旋转轴线)的方向(即,涡旋压缩机1的纵向轴线l的方向)上,出油口5028与止推面422的距离小于等于5.5mm,从而能够更高效地向止推面422供送润滑油。具体来讲,当润滑油从出油口5028出来时,油滴会沿着旋转方向被甩出来,随后因为不再受到旋转力的作用,油滴的高度基本不会继续增加。当出油口5028与止推面422的距离过大时,大量的油被甩到主轴承盖板420的内壁上,而不能到达止推面422。实验显示:当出油口5028与止推面422的距离小于等于5.5mm时是较优的,能够确保足够的润滑油被输送至止推面422,可以改善止推面422的润滑和并降低磨损;当大于5.5mm时,只有比较少的润滑油到达止推面422,对改善止推面422的润滑和降低磨损没有帮助。
74.进一步,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配重组件5构造为使得油路沿着配重组件5的纵向轴线的方向(即,涡旋压缩机1的纵向轴线l的方向)竖直向上延伸,当配重组件5旋转时,通过离心力的作用,使得润滑油在油路中向上流动至顶部端面5023,进而到达止推面422。这种构型的油路易于通过现有技术所熟知的各种方法简单地被加工制造。此外,应当理解的是,上述两个油路不一定是完全彼此独立的,也可以是部分重叠或交错的,例如,基于上述两个进油口5027和两个出油口5028,完全可以设置仅一条油路,该油路仅在两个进油口5027和两个出油口5028处分支以分别连通两个进油口5027和两个出油口5028;并且该油路也不局限于沿着配重组件5的纵向轴线的方向延伸成为直线油路,而是可以沿着任何方向并且可以呈弧形、折线形、波形、阶梯形以及其他异形形状等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不同构型的油路;并且进油口和出油口的数目,以及相应的油路的数目都可以是任意数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75.通过将上述构型的搅油面5022与上述构型的进油口、出油口和油路进行结合,能够在实现高效搅油和减小搅油功耗的同时,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将润滑油输送至特定的位置——止推面422,从而使得配重组件5能够同时发挥搅油和输油的作用。
76.图6a至图6d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涡旋压缩机1的第四实施方式,其中,图6a示出配重组件5的立体图,图6b示出配重组件5的侧视图,图6c示出配重构件50的正视图,图6d示出配重组件5安装至涡旋压缩机1的驱动轴16时的立体图。第四实施方式包括了根据本发明的前述各个实施方式的特征,是前述各实施方式的结合。如图所示,配重部502的一个侧面构造为搅油面5022,配重部502的上端部5024相对于下端部5026朝向配重部502的周向方向(即配重部502的转动方向)的前侧突出,以使得搅油面5022构造为相对于配重部502的下边缘5021呈钝角倾斜的平面,并且,在配重部502的搅油面5022上设置有两个进油口5027,在配重部502的顶部端面5023上设置有两个出油口5028,并且在配重部502内部设置有分别从两个进油口5027延伸至两个出油口5028的两个单独的油路,以便为止推面422供送润滑油(参见图6d所示),并且优选地,出油口5028与止推面422的距离小于等于5.5mm。进一步,参照图6c,搅油面5022的上部面f1的沿配重组件5的周向方向的投影面积与下部面f2的沿周向方向的投影面积之比值优选地大于等于1.3。
77.通过将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特征进行结合,能够最优地实现配重组件5的实
现动平衡、高效搅油和润滑油输送并且降低搅油功耗的有益技术效果,从而改善涡旋压缩机1的整体运行表现。
78.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各个特征能够进行适当的变化和修改,并且其之间的结合方式可以是任意的,而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79.尽管在前述实施方式中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涡旋压缩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而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型、替换和组合。
80.显而易见的是,通过将不同的实施方式及各个技术特征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或者对其进行改型,可以进一步设计得出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
81.上文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可以理解,以上描述仅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上述描述可以想到多种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同样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