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空调室外机、空调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9:2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空调 家电 室外机


1.本技术涉及家电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空调。


背景技术:

2.目前,家用空调加湿主要应用在柜机,而挂机因水箱放在高处且需要频繁加水,使用不便而未有大量产品上市,因此空调领域的加湿问题仍给用户带来较大的困扰。
3.相关技术中,通过无水加湿技术,吸收室外水分,并释放到室内,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在此技术中一般都是独立的无水加湿模块安装于外墙上或者安装于空调室外机上,大多数情况下无水加湿模块均为和空调相对独立运转,额外增加能耗,并且成本大大增加。
4.可见,如何将无水加湿模块与空调更好的结合,提高加湿效率,且降低成本,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空调,以利用压缩机腔内的热气流,使热气流吹向加湿区,提高水分再生的效率,降低加热装置所需的功率,并且充分利用室外风腔内的负压,减少风机的用量,节约成本,降低能耗。
7.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包括:室外风腔、压缩机腔和加湿组件。压缩机腔设置于室外风腔的一侧;加湿组件包括吸湿区、加湿区和加湿转轮,加湿区内设置有加热装置,加湿转轮部分位于吸湿区内,能够在吸湿区内吸收水分,其余部分位于加湿区内,能够在加湿区内释放水分,吸湿区的吸湿出风口与室外风腔连通,加湿区的加湿进风口与压缩机腔连通。
8.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
9.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包括:空调室外机、加湿组件和空调室内机。加湿组件设置于空调室外机上,且包括吸湿区、加湿区和加湿转轮,加湿转轮部分位于吸湿区内,能够在吸湿区内吸收水分,其余部分位于加湿区内,能够在加湿区内释放水分;空调室内机设有加湿风机,加湿风机的进气口与加湿区连通。
10.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空调,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11.在空调室外机的基础上结合加湿组件,利用室外风腔提供负压,利用负压使室外常温气流通过加湿组件的吸湿区,室外常温气流通过加湿区内的加湿转轮后被加湿转轮吸取水分,然后吸收水分后的加湿转轮旋转至加湿区,加湿区内设置有加热装置,在加热装置的加热作用下将加湿转轮吸收的水分再生出来,并排放到室内,进而对室内进行加湿操作,同时加湿区与压缩机腔连通,利用压缩机腔内的热气流,使热气流吹向加湿区,提高水分再生的效率,降低加热装置所需的功率,并且充分利用室外风腔内的负压,减少风机的用量,
节约成本,降低能耗。
12.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13.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14.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加湿组件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加湿组件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加湿组件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19.图6是图5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20.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21.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22.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除尘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23.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灰尘刷的结构示意图;
24.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加湿组件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26.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与空调室外机的连接示意图。
27.附图标记:
28.100、室外风腔;200、压缩机腔;201、进风格栅;300、加湿组件; 301、吸湿区;302、吸湿出风口;303、吸湿进风口;304、加湿区;305、加湿出风口;306、加湿进风口;307、加湿转轮;308、加热装置;309、壳体;310、环形固定架;311、分隔板;400、驱动装置;401、电机;402、齿轮;403、环形齿;500、滤网;501、备用进风口;502、灰尘刷;503、除尘风机;504、滑动轨道;505、驱动杆;506、刷头;507、伸缩滑动机构;600、导流板;601、通风格栅;602、封闭罩;603、进风通道;604、补风口;605、送风通道;606、送风风机;700、室内机;701、加湿风机; 702、室内进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30.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31.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2.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3.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34.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 a/b表示:a或b。
35.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3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7.结合图1

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室外风腔 100、压缩机腔200和加湿组件300。压缩机腔200设置于室外风腔100的一侧;加湿组件300包括吸湿区301、加湿区304和加湿转轮307,加湿区 304内设置有加热装置308,加湿转轮307部分位于吸湿区301内,能够在吸湿区301内吸收水分,其余部分位于加湿区304内,能够在加湿区304 内释放水分,吸湿区301的吸湿出风口302与室外风腔100连通,加湿区 304的加湿进风口306与压缩机腔200连通。
38.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在空调室外机的基础上结合加湿组件300,利用室外风腔100提供负压,利用负压使室外常温气流通过加湿组件300的吸湿区301,室外常温气流通过加湿区304内的加湿转轮307 后被加湿转轮307吸取水分,然后吸收水分后的加湿转轮307旋转至加湿区304,加湿区304内设置有加热装置308,在加热装置308的加热作用下将加湿转轮307吸收的水分再生出来,并排放到室内,进而对室内进行加湿操作,同时加湿区304与压缩机腔200连通,利用压缩机腔200内的热气流,使热气流吹向加湿区304,提高水分再生的效率,降低加热装置308 所需的功率,并且充分利用室外风腔100内的负压,减少风机的用量,节约成本,降低能耗。
39.可选地,加湿组件300设置于室外风腔100和压缩机腔200上侧。这样,将加湿组件300设置于室外风腔100的上侧,有利于利用室外风腔100 提供的负压使室外常温气流进入到加湿组件300内,进行水分的吸收与再生,同时将加湿组件300设置于压缩机腔200的上侧,有利于利用压缩机腔200内的热气流,使热气流吹向加湿区304,提高水分再生的效率,降低加热装置308所需的功率。
40.可选地,压缩机腔200上设有进风格栅201。这样,有利于外部气流通过进风格栅201进入到压缩机腔200内,进而带动压缩机腔200内部的热气流流向加湿区304,从而提高
水分再生的效率,降低加热装置308所需的功率。
41.结合图4

6所示,可选地,加湿组件300还包括:壳体309。吸湿区301 和加湿区304均设置于壳体309内,且加湿转轮307旋转设置于壳体309 内。这样,通过壳体309限定出吸湿区301和加湿区304,并且加湿转轮 307可旋转的设置于壳体309内,可循环进入加湿区304和吸湿区301,便于加湿转轮307在吸湿区301内吸收水分,在加湿区304内释放水分,更好的对室内进行加湿,提高加湿效率。
42.可选地,加湿转轮307水平设置。这样,一般情况下室外机为水平设置,将加湿转轮307同样设置为水平方式,可使其与室外机整体更加贴合,降低空间占用,使结构更加紧凑。
43.可选地,加湿转轮307的圆周方向设置有环形固定架310,环形固定架 310固定设置于壳体309内,加湿转轮307转动设置于环形固定架310内。这样,通过在壳体309内固定设置环形固定架310,再将加湿转轮307设置在环形固定架310内,可对加湿转轮307的整体结构形成有效地防护作用,使其整体结构更加稳固地固定在壳体309内,从而实现稳定地转动运行,提高水分再生的效率。
44.可选地,环形固定架310中间设置有分隔板311,分隔板311设置于加湿区304和吸湿区301中间,将加湿区304和吸湿区301分隔,且分隔板 311上设有条形槽,加湿转轮307穿过条形槽。这样,将分隔板311设置在加湿区304与吸湿区301的中间位置,可对加湿区304与吸湿区301进行有效地分隔,使加湿区304的加湿与吸湿区301的吸湿互不干扰,进而提高水分的吸收与再生的效率,而加湿转轮307穿过分隔板311设置,可避免分隔板311对加湿转轮307的转动造成阻碍,使加湿转轮307进行稳定地转动,进而使加湿转轮307位于吸湿区301的部分吸收水分后转动进入到加湿区304内进行水分再生,其位于加湿区304的部分转动进入到吸湿区301内进行水分吸收,从而提高加湿转轮307的吸收水分和释放水分的效率,提高其整体结构的水分再生效率,保证加湿效果。
45.可选地,条形槽内侧周圈设置有密封条,密封条能够与加湿转轮307 接触。这样,利用密封条可以对加湿区304和吸湿区301之间进行密封,防止加湿区304和吸湿区301之间产生混流,提高加湿效率,并且密封条能够与加湿转轮307接触,在加湿转轮307旋转的过程中,密封条可以将加湿转轮307上沉积的灰尘清理掉,保持加湿转轮307的洁净,提高加湿转轮307吸收水分和再生水分的效率,进一步提升加湿效率。
46.可选地,加湿转轮307与驱动装置400连接,能够驱动加湿转轮307 旋转。这样,将加湿转轮307与驱动装置400旋转连接,使驱动装置400 带动加湿转轮307进行旋转,从而实现通过加湿转轮307位于吸湿区301 的部分进行吸收水分,然后吸收水分后的加湿转轮307的部分在驱动装置 400的驱动下旋转至加湿区304,并在加湿区304内加热装置308的加热作用下将加湿转轮307吸收的水分再生出来,进而提高水分再生的效率。
47.可选地,驱动装置400包括:电机401、齿轮402和环形齿403。电机 401与环形固定架310或壳体309内部固定连接;齿轮402与电机401的输出端连接,环形齿403固定套设于加湿转轮307的圆周,且与齿轮402啮合连接。
48.结合图7

8所示,可选地,壳体309上对应吸湿区301的位置设置有吸湿进风口303,且吸湿进风口303内设有滤网500。这样,在室外风腔100 的负压作用下,外部的常温气流可通过吸湿进风口303进入到吸湿区301 内,并且在进入吸湿区301时通过吸湿进风口303处的滤网500对气流进行过滤,降低灰尘杂质等进入吸湿区301内的概率,防止加湿转轮307被
灰尘等杂质覆盖,导致其吸水效率降低,进而提高对室内进行加湿的效率以及运行的稳定性。
49.可选地,壳体309上对应吸湿区301的位置还设有备用进风口501。这样,在吸湿进风口303进行除尘操作,或者室外风腔100内负压较大,气流流通需求较高的情况下可以打开备用进风口501,保持吸湿区301有足够的气流通过,进而提升吸湿区301内加湿转轮307的水分吸收效率。
50.可选地,滤网500为多层金属滤网。这样,金属滤网具有阻力低、可反复清洗、使用寿命长、耐酸碱强度高、耐高温等优点,有利于进行推广和使用,同时多层金属滤网可使气流通过时多次改变流动方向,进而增大其效率。
51.结合图9

10所示,可选地,滤网500一侧设有灰尘刷502和除尘风机 503。这样,可先通过灰尘刷502使灰尘脱离滤网500,然后再通过除尘风机503向滤网500进行吹风,将灰尘向外吹出,从而实现通过灰尘刷502 和除尘风机503对滤网500进行双重除尘处理,有效地提高滤网500的清洁性,保证滤网500的通畅性,进而防止滤网500发生气流阻塞,提高气流流动的效率。
52.可选地,灰尘刷502包括滑动轨道504、驱动杆505、刷头506和伸缩滑动机构507。滑动轨道504设置于吸湿进风口303相对的两侧上;驱动杆 505被限定在滑动轨道504内滑动,刷头506固定设置于驱动杆505上,且刷头506与滤网500接触;伸缩滑动机构507与驱动杆505连接,能够带动驱动杆505在滑动轨道504内滑动。这样,通过伸缩滑动机构507带动驱动杆505在滑动轨道504内滑动,进而带动驱动杆505上的刷头506进行移动,而刷头506在移动过程中会对与其接触的滤网500进行清洁处理,进而减少滤网500上的灰尘量,防止滤网500发生气流阻塞,保证滤网500 的通畅性。
53.可选地,灰尘刷502设置在滤网500朝向壳体309外部的一侧。这样,既能够减少灰尘刷502的占用空间,保证空调室外机整体结构的美观性,又可使灰尘刷502与滤网500充分接触,及时地对滤网500进行清灰处理,从而保证滤网500的通畅性,防止滤网500发生气流阻塞,提高其过滤的效果。
54.可选地,除尘风机503活动设置于壳体309内,其在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正对吸湿进风口303,在第二位置的情况下位于吸湿进风口303的一侧。这样,在需要使用除尘风机503进行除尘时,将除尘风机503移动至第一位置可以更好的将吸湿进风口303内滤网500上的灰尘吹出,而在无需除尘的情况下,将除尘风机503移动至第二位置,防止堵塞吸湿进风口303,保持吸湿进风口303的进风通畅。
55.可以理解地,除尘风机503通过翻折、滑动等常规活动方式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56.可选地,除尘风机503为双向出风风机。这样,除尘风机503在朝一个方向旋转时其出风朝向滤网500,可将滤网500上的灰尘杂质等吹出,保持滤网500的清洁,而在除尘风机503朝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其出风方向改为由吸湿进风口303向吸湿区301内引入气流,在室外风腔100内负压不足的情况下,可以提供补风,保持吸湿区301有足够的风量,提高吸湿区301内的加湿转轮307的水分吸收效率,进而提高对室内加湿的效率。
57.可选地,除尘风机503为轴流风机。这样,轴流风机具有功耗低、散热快、噪音低、节能环保等优点,而且轴流风机的体积小便于安装使用,有利于将其安装在与滤网500适应的
位置,实现对滤网500的吹风除尘,从而提高滤网500的清洁性,防止其发生气流阻塞,保证滤网500的通畅性。
58.结合图11

12所示,可选地,吸湿区301的吸湿出风口302一侧设有向加湿区304倾斜的导流板600。这样,利用倾斜的导流板600可扩大室外风腔100与吸湿区301连通处的通流面积,提高气流经过吸湿区301的效率,进而提高吸湿区301内加湿转轮307的吸湿效率,另一方面向加湿区304 倾斜的导流板600,对加湿区304的进风和出风具有一定的导流转向作用,使加湿区304内的气流在流入和流出的过程风阻更小,提高加湿区304的水分再生效率,进而提高整体的加湿效率。
59.可选地,导流板600一边与加湿区304和吸湿区301之间的分隔板311 连接,另一边朝向加湿区304的方向倾斜。这样,将导流板600的一边与分隔板311连接,可防止气流在加湿区304内释放水分后,在导流板600 的导流转向作用下进入到吸湿区301内,发生气流扰动,进而提高气流流动的通畅性,同时导流板600的另一边朝向加湿区304的方向倾斜设置,可对加湿区304内的进风和出风起到导流转向作用,使加湿区304内的气流在流入和流出的过程风阻更小,从而提高加湿区304的水分再生效率,有利于提高整体的加湿效率。
60.可选地,吸湿区301的出风口与室外风腔100之间设有通风格栅601。这样,有利于防止室外风腔100内的异物造成吸湿区301内的污浊,提高吸湿区301内的整体清洁性,进而提高吸湿区301的吸收水分的效率。
61.可选地,加湿区304的加湿进风口306和加湿出风口305均设置于加湿转轮307的同一侧。这样,进入加湿区304的气流可通过加湿进风口306 由一侧穿过加湿转轮307,然后在加湿转轮307的另一侧再次穿过加湿转轮 307进入加湿出风口305,使气流可两次穿过加湿转轮307,提高水分再生的效率,进而提高加湿效率,同时将加湿进风口306和加湿出风口305均设置于加湿转轮307的同一侧,可简化结构,降低空间占用,使空调室外机整体结构紧凑。
62.可选地,加湿转轮307水平设置,加湿进风口306和加湿出风口305 均连通与加湿转轮307的下侧。这样,进入到加湿区304的气流会通过加湿进风口306进入到加湿转轮307一端的下侧,并穿过加湿转轮307进入到其上侧,然后气流在加湿区304内流动的过程中,会穿过加湿转轮307 的另一端并进入到其下侧,进入加湿出风口305,从而实现气流两次穿过加湿转轮307,提高水分再生的效率,进而提高加湿效率,同时将加湿进风口 306和加湿出风口305设置在加湿转轮307的下侧,可有效地减少两者的占用空间,使空调室外机的整体结构更加地紧凑。
63.可以理解地,加湿转轮307下侧分为两个空间,分别为进风区和出风区,二者相互分隔,加湿进风口306与进风区连通,加湿出风口305与出风区连通,加湿进风口306和加湿出风口305均设置于加湿转轮307的同一侧,是指加湿进风口306和加湿出风口305均与加湿转轮307的同一侧连通。
64.可选地,加湿转轮307位于加湿区304的上侧设有封闭罩602,封闭罩 602覆盖加湿转轮307,且与加湿转轮307之间限定出气流通道。这样,使气流有加湿进风口306进入后穿过加湿转轮307位于加湿区304的部分区域进入气流通道内,通过气流通道再次穿过加湿转轮307位于加湿区304 内的其余部分区域,并经过加湿出风口305流出,气流可两次穿过加湿转轮307,提高水分再生的效率,进而提高加湿效率。
65.可选地,加湿进风口306通过进风通道603与压缩机腔200连通,进风通道603上设有补风口604。这样,压缩机腔200内的热气流通过进风通道603流入加湿区304内时,会带动进风通道603外部的气体通过补风口 604进入到进风通道603内,与其内部的热气流相混合并进入到加湿区304 内,从而提高加湿区304释放水分进行加湿所需的气流量,提高加湿区304 进行水分再生的效率,进而提高整体的加湿效果。
66.可选地,加湿进风口306通过进风通道603与压缩机腔200连通,加湿出风口305连通送风通道605,且送风通道605上设有送风风机606,送风风机606设置于送风通道605的一侧面。这样,通过进风通道603将压缩机内的热气流引入加湿进风口306,并利用热气流对加湿区304内的加湿转轮307进行加热,提高加湿效率,降低能耗,并且可对压缩机腔200内进行散热,提高压缩机腔200内的压缩机运行的稳定性,通过将加湿出风口305与送风通道605连通,且在送风通道605上设置送风风机606,可高效的将加湿区304内吹出的湿润气流送入室内,对室内进行加湿,同时一般来说送风风机606的叶轮直径较大,将送风风机606设置于送风通道605 的一侧面上,使其可紧贴送风通道605以及进风通道603的侧面,提高空间利用率,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降低体型,便于安装。
67.可选地,送风风机606为离心风机,离心风机的进风端与送风通道605 连通,且与送风通道605垂直设置,离心风机的出风端可连通室内。这样,离心风机的叶轮直径较大,通风效果好,特别适合在管道内进行抽风或送风,将离心风机的进风端与送风通道605连通,其出风端与室内连通,可利用离心风机的送风效果好的优点,将气流从进风端一侧高效地送到出风端的一侧,加快气流流动的速度,使气流快速地进入到室内,从而提高室内加湿效果。
68.可选地,送风风机606的离心叶轮内径与送风通道605的宽度相同。这样,保持送风风机606的工作效率,使其处于较佳的工作效率的同时不至于占用空间过大,提高结构的紧凑性,有利于缩小空调室外机的体积。
69.结合图1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还包括室内机700,室内机700设有室内进风口702,空调室外机的加湿区304与室内进风口702连通。这样,将加湿区304直接与室内进风口702连通,可利用室内机700自身的风力吸取加湿区304内的气流,无需在室外侧单独设置风机,节约空调室外机的空间,有利于空调室外机体型的缩小,并且减少风机的设置,可降低成本,减少能耗。
70.本公开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空调,包括:空调室外机、加湿组件300和空调室内机700。加湿组件300设置于空调室外机上,且包括吸湿区301、加湿区304和加湿转轮307,加湿转轮307部分位于吸湿区301内,能够在吸湿区301内吸收水分,其余部分位于加湿区304内,能够在加湿区304 内释放水分;空调室内机700设有加湿风机701,加湿风机701的进气口与加湿区304连通。这样,通过在空调室内机700内单独设置一加湿风机701,可将空调室外机的加湿区304内的湿润气流引入室内,吸风效果好,可保证加湿过程的稳定性,同时加湿风机701通过吸风的方式将加湿区304内的湿润气流引入到室内,使室内加湿更加地均匀和舒适,相较于用送风的方式向室内吹入湿润的气流进行加湿效果更好,并且将加湿组件300设置在空调室外机上,可使其与室外机整体更加贴合,降低空间占用,使结构更加紧凑,节省成本。
71.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
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