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8:5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空调器 室内 空调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目前,相关技术中通过在空调室内机中设置新风机构,从室外引入新风,但室外的新风往往与室内空气存在温差,进而使得新风机构开启时的舒适度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4.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
5.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
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新风机构,设于壳体内,新风机构包括第一风机,第一风机包括进口和出口;换热器,设于壳体内,出口朝向换热器设置。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新风机构和换热器,新风机构和换热器设置在壳体内,新风机构用于由外界引入新风,以提升室内的空气质量。新风机构包括第一风机,第一风机上设有进口和出口,在第一风机的作用下,空气由进口向出口流动,由于出口朝向换热器设置,因此在第一风机和出口的引导下,新风流向换热器,使得新风经过换热器的温度补偿后流入室内,进而提升了新风的舒适性。
8.可以理解的是,进口连通外界空气。
9.在具体应用中,当外界空气的温度较低或较高时,新风经由新风机构的进口流入,而由于外界温度较低或较高,因此会使得用户吹到新风时产生不舒服的情况,因此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使得新风能够流向换热器,提升了新风的舒适性,也避免了新风在出口处产生冷凝水的情况。
10.并且,经过换热器的温度补偿,能够避免新风对室内温度的影响,减小了室内温度的波动,保证了空调室内机的制冷或制热效果。
11.另外,第一风机的出口朝向换热器设置,使得第一风机吹出的空气能够直接被吹向换热器,减少了新风经过的风道长度,进而使得空调室内机的结构更加紧凑,减小了空调室内机整体的占用空间。
1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的空调室内机,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风机包括:机壳,设于壳体内,进口和出口设于机壳上;叶轮,设于机壳内,其中,沿叶轮的轴向,出口设于机壳朝向换热器的一侧。
14.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风机包括机壳和设置在机壳内的叶轮,叶轮转动带动空气流动,进而使得外界的空气经叶轮进入室内。进口和出口设置在机壳上,其中,出口设置在机壳朝向换热器的一侧,也即出口沿叶轮的轴向位于机壳朝向换热器的侧壁上,这样,在叶
轮的作用下,外界的空气沿叶轮的轴线方向被吸入,然后再向周圈吹出,最后由机壳侧壁上的出口流向换热器,与换热器换热后流向室内,提升新风的舒适性。
1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新风机构还包括:导风板,与机壳连接,导风板对应叶轮设置,用于向出口导风。
16.在该技术方案中,新风机构还包括导风板,导风板与机壳相连接,通过导风板的引导,使得气流流向出口,进而由出口流向换热器,使得换热器对新风进行温度补偿,提升新风的舒适度。
17.进一步地,导风板对应叶轮和出口设置,在开启第一风机时,外界的空气在叶轮的作用下沿叶轮的轴线方向被吸入,然后再向周圈吹出,由于导风板与出口对应设置,因此在叶轮的作用下,能够将沿叶轮的周圈吹出的空气进行导流,使得空气流向出口,最后由机壳侧壁上的出口流向换热器,与换热器换热后流向室内,提高了新风机构的出气量。
1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导风板包括:第一板体,与壳体连接,沿叶轮的轴向,第一板体位于叶轮的一侧;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连接,第二板体沿叶轮的周向设置,并与出口相对设置。
19.在该技术方案中,导风板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与壳体相连接,并且,第一板体设于叶轮轴线方向的一侧,第二板体设于叶轮的周向,也即第二板体沿叶轮的轴线方向凸出于第一板体且环绕叶轮设置。叶轮转动后,驱动空气沿周圈运动,由于第二板体设于叶轮的周侧,因此空气被第二板体引导流向出口,进而流向换热器,实现新风的换热。
2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连接处设有圆角。
21.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圆角,一方面能够引导气流的流动方向,使得气流由第一板体经圆角向第二板体流动,进而流出出口,另一方面还能够使得气流的流动更加顺畅,进而减小了气流流动产生的噪音。
2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叶轮的轴线方向沿空调室内机的长度方向设置,新风机构和换热器沿空调室内机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23.在该技术方案中,叶轮的轴线沿空调室内机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新风机构和换热器沿空调室内机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这样设置,减小了新风机构在空调室内机的长度方向占用的空间,进而减小了空调室内机的长度。
2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二风机,壳体内设有换热风道,换热风道的底部设有出风口,换热器和第二风机设于换热风道内,出口与换热风道连通。
25.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二风机,第二风机和换热器设置在换热风道内,这样,在开启新风机构和第二风机的情况下,新风机构引入的新风在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共同作用下进入换热风道,与换热器进行换热,加快了新风的流动性,进而提升了空调室内机的新风量。
2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壳体包括:底盘,新风机构和换热器设于底盘;面框,设于底盘,面框和底盘合围出换热风道,面框上设有开口,开口、出口和换热风道连通。
27.在该技术方案中,壳体包括底盘和面框,底盘和面框相连接,换热器和新风机构设
置在底盘上,提高了换热器和新风机构的可靠性,进而降低了新风机构运行时的噪音。其中,面框上设置有开口,新风机构由外界引入的空气经出口、开口流向换热风道,进而与换热风道内的换热器换热,提升了新风温度的舒适性。
2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叶轮包括离心叶轮。
29.在该技术方案中,叶轮为离心叶轮,通过离心叶轮的设置增加了空调室内机的风量。
30.进一步地,第二风机为贯流风机。
3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出的空调室内机。
32.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的空调器,因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出的空调室内机,因此具有空调室内机的全部有益效果。
33.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3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35.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新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6.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新风机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37.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新风机构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38.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39.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40.1空调室内机,10壳体,102底盘,104面框,1040开口,12新风机构,120进口,122出口,124机壳,126叶轮,128导风板,1280第一板体,1282第二板体,14换热器,16第二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43.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和空调器。
44.实施例一:
45.如图1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内机1,包括:壳体10、新风机构12和换热器14。
46.具体地,新风机构12设置在壳体10内,新风机构12包括第一风机,第一风机包括进口120和出口122;换热器14设置在壳体10内,出口122朝向换热器14设置。
4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1包括壳体10、新风机构12和换热器14,新风机构12和换热器14设置在壳体10内,新风机构12用于由外界引入新风,以提升室内的空气质量。新风机构12包括第一风机,第一风机上设有进口120和出口122,在第一风机的作用下,空气由进口120向出口122流动,由于出口122朝向换热器14设置,因此在第一风机和出口122的引导下,新风流向换热器14,使得新风经过换热器14的温度补偿后流入室内,进而提升了新风的舒适性。
48.可以理解的是,进口120连通外界空气。
49.在具体应用中,当外界空气的温度较低或较高时,新风经由新风机构12的进口120流入,而由于外界温度较低或较高,因此会使得用户吹到新风时产生不舒服的情况,因此本技术提出的实施例,使得新风能够流向换热器14,提升了新风的舒适性,也避免了新风在出口122处产生冷凝水的情况。
50.并且,经过换热器14的温度补偿,能够避免新风对室内温度的影响,减小了室内温度的波动,保证了空调室内机1的制冷或制热效果。
51.另外,第一风机的出口122朝向换热器14设置,使得第一风机吹出的空气能够直接被吹向换热器14,减少了新风经过的风道长度,进而使得空调室内机1的结构更加紧凑,减小了空调室内机1整体的占用空间。
52.同时,新风机构12的出口122朝向换热器14设置,避免出口122设置在壳体10正面导致的噪音增大的问题,也避免了出口122设置在壳体10的顶部时,带有湿气的新风吹向天花板而造成天花板发霉的情况的发生。
53.实施例二:
54.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风机包括机壳124和叶轮126,机壳124设置在壳体10内,进口120和出口122设于机壳124上;叶轮126设置在机壳124内,其中,沿叶轮126的轴向,出口122设于机壳124朝向换热器14的一侧。
55.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风机包括机壳124和设置在机壳124内的叶轮126,叶轮126转动带动空气流动,进而使得外界的空气经叶轮126进入室内。进口120和出口122设置在机壳124上,其中,出口122设置在机壳124朝向换热器14的一侧,也即出口122沿叶轮126的轴向位于机壳124朝向换热器14的侧壁上,这样,在叶轮126的作用下,外界的空气沿叶轮126的轴线方向被吸入,然后再向周圈吹出,最后由机壳124侧壁上的出口122流向换热器14,与换热器14换热后流向室内,提升新风的舒适性。
56.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0上设置有出风口,空气由出口122经换热器14换热后,由出风口流向室内。进一步地,出风口处设有格栅,在起到稳流的作用的同时,还能够避免其他杂质落入机壳124内。
57.实施例三:
58.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新风机构12还包括:导风板128,导风板128与机壳124连接,导风板128对应叶轮126设置,用于向出口122导风。
59.在该实施例中,新风机构12还包括导风板128,导风板128与机壳124相连接,通过导风板128的引导,使得气流流向出口122,进而由出口122流向换热器14,使得换热器14对
新风进行温度补偿,提升新风的舒适度。
60.进一步地,导风板128对应叶轮126和出口122设置,在开启第一风机时,外界的空气在叶轮126的作用下沿叶轮126的轴线方向被吸入,然后再向周圈吹出,由于导风板128与出口122对应设置,因此在叶轮126的作用下,能够将沿叶轮126的周圈吹出的空气进行导流,使得空气流向出口122,最后由机壳124侧壁上的出口122流向换热器14,与换热器14换热后流向室内,提高了新风机构12的出气量。
61.实施例四:
62.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导风板128包括:第一板体1280和第二板体1282,第一板体1280与壳体10连接,沿叶轮126的轴向,第一板体1280位于叶轮126的一侧;第二板体1282与第一板体1280连接,第二板体1282沿叶轮126的周向设置,并与出口122相对设置。
63.在该实施例中,导风板128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板体1280和第二板体1282,第一板体1280与壳体10相连接,并且,第一板体1280设于叶轮126轴线方向的一侧,第二板体1282设于叶轮126的周向,也即第二板体1282沿叶轮126的轴线方向凸出于第一板体1280且环绕叶轮126设置。叶轮126转动后,驱动空气沿周圈运动,由于第二板体1282设于叶轮126的周侧,因此空气被第二板体1282引导流向出口122,进而流向换热器14,实现新风的换热。
64.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板体1280位于叶轮126轴线方向的一侧,第二板体1282沿叶轮126的轴线方向凸出于第一板体1280,也即第二板体1282沿叶轮126的周向遮挡于叶轮126的周向。
65.具体地,第二板体1282位于叶轮126的周侧,且位于叶轮126的上方。
66.在具体应用中,第一板体1280和第二板体1282为一体式结构,以提高第一板体1280和第二板体1282的连接强度,且能够避免第一板体1280和第二板体1282连接处形成缝隙,进而避免在缝隙处漏风。
67.进一步地,第一板体1280和第二板体1282一体成型而成。
68.进一步地,第二板体1282自第一板体1280沿叶轮126的轴线方向向换热器14方向延伸,进而在第二板体1282的引导下,空气能够由出口122流向换热器14。具体地,第二板体1282呈弧形。
69.实施例五:
70.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四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板体1280和第二板体1282的连接处设有圆角。
71.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280和第二板体1282的连接处设置有圆角,一方面能够引导气流的流动方向,使得气流由第一板体1280经圆角向第二板体1282流动,进而流出出口122,另一方面还能够使得气流的流动更加顺畅,进而减小了气流流动产生的噪音。
72.进一步地,出口122位于叶轮126的轴线上方,进一步地,出口12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换热器14的上方,这样设置能够提高新风与换热器14的换热面积,进而提高新风的换热效率。
73.具体地,叶轮126的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也即叶轮126的轴线沿空调室内机1的长度方向设置,从而使得气流沿出口122水平吹向换热器14。
74.实施例六:
7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叶轮126的轴线方向沿空调室内机1的长度方向设置,新风机构12和换热器14沿空调室内机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76.在该实施例中,叶轮126的轴线沿空调室内机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新风机构12和换热器14沿空调室内机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这样设置,减小了新风机构12在空调室内机1的长度方向占用的空间,进而减小了空调室内机1的长度。
77.实施例七:
78.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空调室内机1还包括:第二风机16,壳体10内设有换热风道,换热风道的底部设有出风口,换热器14和第二风机16设于换热风道内,出口122与换热风道连通。
79.在该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还包括第二风机16,第二风机16和换热器14设置在换热风道内,这样,在开启新风机构12和第二风机16的情况下,新风机构12引入的新风在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16的共同作用下进入换热风道,与换热器14进行换热,加快了新风的流动性,进而提升了空调室内机1的新风量。
80.可以理解的是,空调室内机1至少包括新风模式和换热模式这两种工作模式,在新风模式下,新风机构12开启,外界的空气由新风机构12引入空调室内机1内,在换热模式下,换热器14和第二风机16开启,实现对室内空气和/或新风的换热。
81.进一步地,在新风模式下可以选择不开启第二风机16,仅通过第一风机的离心力将空气排入换热风道内,进而流向室内,使得气流更加柔和,实现了无风感出风效果,还能够降低噪音。
82.实施例八:
83.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壳体10包括:底盘102和面框104。新风机构12和换热器14设置在底盘102上;面框104设置在底盘102,面框104和底盘102合围出换热风道,面框104上设有开口1040,其中,开口1040、出口122和换热风道连通。
84.在该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底盘102和面框104,底盘102和面框104相连接,换热器14和新风机构12设置在底盘102上,提高了换热器14和新风机构12的可靠性,进而降低了新风机构12运行时的噪音。其中,面框104上设置有开口1040,新风机构12由外界引入的空气经出口122、开口1040流向换热风道,进而与换热风道内的换热器14换热,提升了新风温度的舒适性。
85.进一步地,底盘102和面框104合围出出风口,出风口与换热风道连通。
86.实施例九:
8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叶轮126包括离心叶轮。
88.在该实施例中,叶轮126为离心叶轮,通过离心叶轮的设置增加了空调室内机1的风量。
89.具体地,叶轮126为后向离心叶轮。
90.进一步地,第二风机16为贯流风机。
91.实施例十:
9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出的空调室内机1。
93.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的空调器,因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出的空调室内机1,因此具有空调室内机1的全部有益效果。
94.具体实施例:
9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内机1,空调室内机1包括壳体10和设置在壳体10内的新风机构12与换热器14,新风机构12包括第一风机,其中,第一风机采用了离心叶轮的结构,使得新风空气可沿第一风机的轴向吹向蒸发器,使得从室外引入的高温或低温空气,经过蒸发器进行温度补偿处理,从而提升新风温度的舒适性。
96.具体而言,新风机构12中的叶轮126为后向离心叶轮,使得新风空气能够沿第一风机的轴向进入机壳124,并在后向离心叶轮的带动下向周圈吹出。
97.进一步地,新风机构12包括导风板128,导风板128包括第一导风板128和第二导风板128,在第一导风板128和第二导风板128的连接处设置有圆角引导结构,从而改变新风的流向,使之沿新风机构12端面上的出口122吹出。新风机构12端面的出口122面向空调室内机1的蒸发器,吹向蒸发器的新风被蒸发器所在的第二风机16吸入并进行热交换,然后被吹到室内。
98.具体地,如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1中的新风机构12的出口122沿第一风机的轴线方向布置。新风先沿第一风机的轴线方向被吸入后向离心叶轮中,然后再向周圈吹出,并在导风板128周圈上的圆弧的引导下转向朝第一风机的轴线方向吹出。
99.具体地,如图4所示,为新风机构12与空调室内机1的整机装配关系示意图,新风机构12安装在空调室内机1的底盘102上,其新风出口122朝向蒸发器方向设置。
100.本技术提出的空调室内机1,通过采用后向离心叶轮的结构,把新风空气沿电机的轴线方向吹向蒸发器,使从室外引入的高温或低温空气,经过蒸发器进行温度补偿处理,从而提升新风温度的舒适性。
101.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0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10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