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8:5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热交换器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2.不锈钢热交换器具有防腐抗垢的特性,对流经热交换器的水质不会产生影响。与传统铜制热交换器相比,相同升数的不锈钢热交换器生产成本更低。然而与铜相比,不锈钢的硬度更大,对于热交换器内的换热管弯曲部分,不锈钢换热管难以弯曲成型。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锈钢硬度较大难以弯曲成型缺陷,提供一种热交换器。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5.一种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换热管和换热翅片,所述换热翅片紧贴于所述换热管,其特点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管道封盖和管道封底,所述管道封盖与所述管道封底密封配合形成一密闭空间,所述管道封底上开设有两个连通至所述密闭空间的第一通孔,两个所述第一通孔分别与相邻的所述换热管的端口相连通。
6.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管道封盖和管道封底形成密闭空间,同时两根换热管的端口连通于密闭空间,利用管道封盖和管道封底在两个换热管的连接处形成密闭流道,从而无需弯曲成型换热管,降低了换热管的制造工艺难度,减少了换热管的制造成本。
7.较佳地,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防滴散热片,所述防滴散热片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换热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防滴散热片紧贴于所述换热管。
8.在本方案中,通过在防滴散热片上设置第二通孔,多根换热管分别穿过第二通孔,从而增大换热管与防滴散热片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强防滴散热片的散热效果。
9.较佳地,所述防滴散热片位于所述换热翅片与所述管道封底之间。
10.较佳地,所述防滴散热片还包括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环绕所述第二通孔的边缘,所述第一凸缘紧贴于所述换热管。
11.在本方案中,通过在防滴散热片上设置第一凸缘,第一凸缘紧贴于换热管,从而增大防滴散热片与换热管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强散热效果。
12.较佳地,所述防滴散热片的材质为铜。
13.在本方案中,防滴散热片的材质为铜,铜的导热系数较高,能较好地起到散热的效果。
14.较佳地,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侧固定架,所述侧固定架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凸缘穿过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一凸缘的外周面抵接于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周面,且所述第一凸缘的内周面抵接于所述换热管的外周面。
15.在本方案中,通过在侧固定架上开设第三通孔,第一凸缘的外径抵接于第三通孔的内径,从而实现侧固定架对防滴散热片和换热管的固定。
16.较佳地,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侧密封垫,所述侧密封垫为软质材料,所述侧密封垫围设于所述第一凸缘,所述侧密封垫压紧于所述侧固定架和所述防滴散热片之间。
17.在本方案中,通过在侧固定架和防滴散热片之间设置侧密封垫,侧密封垫围设于第一凸缘,侧密封垫为软质材料且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从而侧密封垫被压紧于侧固定架和防滴散热片之间能够发生形变以实现对侧固定架和防滴散热片之间的密封。
18.较佳地,所述换热管的材质为不锈钢。
19.在本方案中,换热管的材质为不锈钢,不锈钢具有防腐抗垢的特性,对流经换热管的水质不会产生影响,更适合长期预热状态下小火运行,且相同体积的热交换器采用不锈钢制成的成本更低。
20.较佳地,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热交换器测温组件,所述热交换器测温组件包括导热片、连接片和温度测量件,所述导热片与所述连接片相连接,所述温度测量件紧贴于所述连接片,所述导热片贴在所述热交换器的换热管上。
21.在本方案中,通过将温度测量件紧贴于连接片,通过贴在换热管上的导热片将换热管的热量传递给连接片,与温度测量件直接贴于换热管上相比,导热片和连接片增大了温度测量件与换热管之间的换热接触面积,使温度测量件能够更准确地测量换热管内的温度。
22.较佳地,所述导热片、所述连接片的材料为铜。
23.在本方案中,通过选用铜制成导热片和连接片,铜的热导率较高,能够快速地将换热管的热量传递给温度测量件。
24.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25.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通过设置管道封盖和管道封底形成密闭空间,同时两根换热管的端口连通于密闭空间,利用管道封盖和管道封底在两个换热管的连接处形成密闭流道,从而无需弯曲成型换热管,降低了换热管的制造工艺难度,减少了换热管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的爆炸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测温组件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热交换器测温组件1
31.导热片11
32.翻边111
33.第四通孔112
34.第二凸缘113
35.连接片12
36.温度测量件13
37.热交换器2
38.换热管21
39.换热翅片22
40.管道封盖23
41.管道封底24
42.第一通孔241
43.侧固定架3
44.第三通孔31
45.侧密封垫4
46.防滴散热片5
47.第二通孔51
48.第一凸缘52
具体实施方式
49.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50.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2,热交换器2包括换热管21和换热翅片22,换热翅片22紧贴于换热管21,热交换器2包括管道封盖23和管道封底24,管道封盖23与管道封底24密封配合形成一密闭空间,管道封底上开设有两个连通至密闭空间的第一通孔241,第一通孔241分别与相邻的换热管21的端口相连通。
51.热交换器2设有八根互相平行的换热管21,换热翅片22精密环绕安装于换热管21。换热翅片22为平板状的金属片,换热管21穿过换热翅片22安装。在热交换器2工作过程中,换热翅片22能够增大换热管21的受热面积。热量从热源经换热翅片22流入换热管21内。在有换热翅片22的情况下,换热管21的受热面增大,提高了换热管21的加热效率。管道封底24为平板状且四周设有围壁的结构,管道封盖23与管道封底24相配合安装形成一个密闭空间,管道封底24上开设有两个内径相同的第一通孔241。两根换热管21的端口分别伸入第一通孔241内,从而管道封盖23、管道封底24以及伸入第一通孔241内的两根换热管21形成封闭的流道。热交换器2内设有八根换热管21,八根换热管21互相平行且分成两排,每排分别设有四根换热管21。端部的两根换热管21的端口分别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其余的的换热管21的端部分别通过相互配合的管道封盖23和管道封底24两两形成封闭的流路,从进水管进入换热管21的水流依次流经八根换热管21后从出水管流出热交换器2。八根换热管21与管道封底24和管道封盖23形成的封闭流路使水流在加热区逐渐分多次被加热至目标水温,提高了加热区热量的利用效率。
52.热交换器2还包括防滴散热片5,防滴散热片5上开设有第二通孔51,换热管21穿过第二通孔51,防滴散热片5紧贴于换热管21。
53.防滴散热片5上开设有八个第二通孔51。第二通孔51的内径与换热管21的外径相匹配,防滴散热片5通过第二通孔51抵接于换热管21。
54.防滴散热片5位于换热翅片22与管道封底24之间。
55.防滴散热片5还包括第一凸缘52,第一凸缘52环绕第二通孔51的边缘,第一凸缘52紧贴于换热管21。
56.第一凸缘52环绕于第二通孔51的边缘,且第一凸缘52的内径与第二通孔51的内径
相同,第一凸缘52的内径卡紧于换热管21的外周面。第一凸缘52位于防滴散热片5靠近管道封底24的一侧。第一凸缘52远离于第二通孔51的端部抵接于管道封底24的底部。
57.防滴散热片5的材质为铜。
58.热交换器2还包括侧固定架3,侧固定架3上开设有第三通孔31,第一凸缘52穿过第三通孔31,第一凸缘52的外周面抵接于第三通孔31的内周面,且第一凸缘52的内周面抵接于换热管21的外周面。
59.侧固定架3上开设有八个第三通孔31,八个第三通孔31的位置分别对应于八根换热管21开设。第三通孔31的内径与第一凸缘52的外径相匹配。第一凸缘52的外表面与第三通孔31的内径过盈配合。第一凸缘52的外径卡紧于第三通孔31的内径。
60.热交换器2还包括侧密封垫4,侧密封垫4为软质材料,侧密封垫4围设于第一凸缘52,侧密封垫4压紧于侧固定架3和防滴散热片5之间。
61.侧密封垫4围设于第一凸缘52。在本实施例中,侧密封垫4由橡胶制成。在其他实施例中,侧密封垫4还可以由其他软质疏水材料制成。侧密封垫4被压紧于侧固定架3和防滴散热片5之间,侧密封垫4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从而侧密封垫4能够发生形变并填充密封侧固定架3和防滴散热片5之间的间隙,实现密封侧固定架3和防滴散热片5之间的密封连接。
62.换热管21的材质为不锈钢。
63.如图3所示,热交换器2还包括热交换器测温组件1,热交换器测温组件1包括导热片11、连接片12和温度测量件13,导热片11与连接片12相连接,温度测量件13紧贴于连接片12,导热片11贴在热交换器2的换热管21上。
64.导热片11与连接片12为一体成型。导热片11垂直于连接片12。温度测量件13的测量面紧贴于连接片12的平面安装,从而尽量增大温度测量件13与连接片12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温度测量件13与连接片12之间的热阻,使热量能够更快地从连接片12传递到温度测量件13。导热片11紧贴于换热管21上,以增大导热片11与换热管21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导热片11与换热管21之间的热阻。
65.导热片11、连接片12的材料为铜。
66.导热片11、连接片12由铜片一体成型。铜制一体成型的导热片11和连接片12能够减小导热片11和连接片12之间的热阻,提高热量传递的效率。
67.温度测量件13为温度继电器。
68.本实施例中,选用温度继电器作为温度测量件13,且温度继电器串联于热交换器2的供电线路。当温度继电器检测到换热管21内的温度过高时,温度继电器能够及时切断热交换器2的加热电路,从而停止热交换器2继续加热,防止换热管21内温度过高。
69.导热片11的边缘处设置有翻边111。
70.翻边111垂直于导热片11设置,且翻边111设置在导热片11的边缘。翻边111与导热片11一体冲压成型,一体冲压成型能够降低在导热片11上设置翻边111的制造成本。翻边111设置在导热片11的边缘,翻边111增强了导热片11的结构强度,使导热片11不易发生弯折。
71.导热片11上开设有与换热管21相外径相匹配的第四通孔112,且换热管21穿过第四通孔112。
72.热交换器2包括八根互相平行的换热管21。在导热片11上开设八个分别与换热管
21的外径相匹配的第四通孔112,第四通孔112与换热管21对应设置。八根换热管21分别穿过八个第四通孔112,且换热管21的外径与第四通孔112的内径过盈配合,从而换热管21卡紧于第四通孔112。八根换热管21分别与导热片11接触,增大了导热片11与换热管21之间的换热面积。
73.导热片11上还设有第二凸缘113,第二凸缘113环绕于第四通孔112的边缘,且第二凸缘113紧贴于换热管21。
74.第二凸缘113沿着第四通孔112的边缘设置。第二凸缘113垂直于导热片11,在导热片11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凸缘113。第二凸缘113的内径与第四通孔112相同。换热管21垂直于导热片11安装时,第二凸缘113的内壁紧贴于换热管21的表面。第二凸缘113与换热管21的管壁贴合,增大了导热片11与换热管21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了导热片11与换热管21之间的热阻。
75.导热片11设有镂空区域,镂空区域位于多个第四通孔112之间。
76.导热片11上在四个第四通孔112之间的区域镂空,在一块导热片11上共有三片镂空区域。导热片11上的部分区域镂空,减少导热片11自身的热容量,使换热管21传输至导热片11的热量更多地输送至连接片12,从而使连接片12的温度能够更接近于被测的换热管21。降低换热管21与温度测量件13之间的温差,提高温度测量件13的温度测量准确度。
77.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热交换器2,热交换器2包括换热管21,热交换器2包括如上所述的热交换器测温组件1,导热片11套在换热管21上。
78.热交换器2设有八根互相平行的换热管21,热交换器测温组件1的导热片11同时套设于八根换热管21上。热交换器2工作时,水流流经换热管21,通过对换热管21进行加热以加热换热管21内的水。换热管21由不锈钢制成,导热片11套设于换热管21上,使换热管21的热量可以经过导热片11和连接片12传递给温度测量件13,相比于温度测量件13直接与换热管21之间的接触面积,导热片11与换热管21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导热片11能够将换热管21的热量更高效地传输给温度测量件13。
79.热交换器2还包括若干换热翅片22,若干换热翅片22紧贴于换热管21,导热片11位于两个换热翅片22之间。
80.换热翅片22精密环绕安装于换热管21。换热翅片22为平板状的金属片,换热管21穿过换热翅片22安装。在热交换器2工作过程中,换热翅片22能够增大换热管21的受热面积。热量从热源经换热翅片22流入换热管21内。在有换热翅片22的情况下,换热管21的受热面增大,提高了换热管21的加热效率。
81.连接片12紧贴于换热翅片22。
82.连接片12紧贴于换热翅片22安装,换热翅片22的热量能够直接流入连接片12,降低连接片12与换热管21直接的温度差,提高温度测量件13的温度检测准确度。
83.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