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贯流风叶、空调室内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12:0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空调器 流风 室内 空调


1.本技术属于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贯流风叶、空调室内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目前,因上下出风空调的进风口在反向模式时需出风,上下风口风道设计为相似的结构,贯流风叶相同。
3.但是,此结构导致进风侧风量被风道削减后,又在流经贯流风叶角度各异的若干叶片时被进一步削减,最终经过换热器的风量较少,导致调节温度效果不佳。
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解决贯流风叶叶片阻碍进风问题的贯流风叶、空调室内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贯流风叶、空调室内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能解决贯流风叶叶片阻碍进风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贯流风叶,包括:
7.固定部;
8.叶片;叶片包括转动端和摆动端;转动端与固定部转动连接;转动端可在固定部上自由转动;
9.和施力部;施力部可对叶片的摆动端施力,以将叶片固定于固定部上。
10.优选地,施力部为磁性模块;磁性模块包括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设置于固定部上;第二磁性件设置于叶片的摆动端;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之间具有吸引力。
11.优选地,固定部为环形固定盘;叶片的转动端位于摆动端的内周侧;和/或,第一磁性件设置于环形固定盘的外周侧;和/或,叶片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和/或,每个叶片的摆动端均设置有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一一对应设置。
12.优选地,第一磁性件为电磁铁;和/或,第二磁性件为铁片。
13.根据本技术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贯流风叶,贯流风叶为上述的贯流风叶。
14.优选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壳体;壳体具有第一风口;贯流风叶包括第一贯流风叶;第一贯流风叶与第一风口的位置相对应;
15.和/或,壳体具有第二风口;贯流风叶包括第二贯流风叶;第二贯流风叶与第二风口的位置相对应。
16.优选地,第一风口朝上或朝下设置;和/或,第二风口朝上或朝下设置。
17.根据本技术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为上述的空调室内机。
18.根据本技术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如上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9.检测空调器的进风口信息和/或出风口信息;
20.根据空调器的进风口信息和/或出风口信息控制贯流风叶的施力部的施力状况。
21.优选地,根据空调器的进风口信息和/或出风口信息控制施力部包括如下步骤:
22.当第一风口为出风口时,控制第一贯流风叶的施力部施力,以将第一贯流风叶的叶片固定于第一贯流风叶的固定部上;
23.和/或,当第一风口为进风口时,控制第一贯流风叶的施力部停止施力,以使得第一贯流风叶的叶片在第一贯流风叶的固定部上自由转动;
24.和/或,当第二风口为出风口时,控制第二贯流风叶的施力部施力以将第二贯流风叶的叶片固定于第二贯流风叶的固定部上;
25.和/或,当第二风口为进风口时,控制第二贯流风叶的施力部停止施力,以使得第二贯流风叶的叶片在第二贯流风叶的固定部上自由转动。
26.优选地,控制第一贯流风叶的施力部施力,以将第一贯流风叶的叶片固定于第一贯流风叶的固定部上还包括:
27.检测第一贯流风叶的转速;
28.根据第一贯流风叶的转速,控制第一贯流风叶的施力部施力的大小;
29.和/或,
30.控制第二贯流风叶的施力部施力,以将第二贯流风叶的叶片固定于第二贯流风叶的固定部上还包括:
31.检测第二贯流风叶的转速;
32.根据第二贯流风叶的转速,控制第二贯流风叶的施力部施力的大小。
33.本技术提供的贯流风叶、空调室内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转动端可在固定部上自由转动;施力部可对叶片的摆动端施力,以将叶片固定于固定部上,当上风口或者下风口进风时,施力部不对叶片的摆动端施力,使得叶片在固定部上自由转动,叶片在风和重力的作用下达到一个最好的进行角度,可以有效的解决贯流风叶叶片阻碍进风的问题。
附图说明
3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贯流风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3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贯流风叶的结构示意图。
37.附图标记表示为:
38.1、固定部;2、叶片;21、转轴;3、施力部;31、第一磁性件;32、第二磁性件;4、壳体;41、第一风口;411、第一贯流风叶;42、第二风口;421、第二贯流风叶;5、电机;6、电器盒;7、走线。
具体实施方式
39.结合参见图1

2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种贯流风叶,包括固定部1、叶片2和施力部3;叶片2包括转动端和摆动端;转动端与固定部1转动连接;转动端可在固定部1上自由转动;施力部3可对叶片2的摆动端施力,以将叶片2固定于固定部1上,转动端可在固定部
1上自由转动;施力部3可对叶片2的摆动端施力,以将叶片2固定于固定部1上,当上风口或者下风口进风时,施力部3不对叶片2的摆动端施力,使得叶片2在固定部1上自由转动,叶片2在风和重力的作用下达到一个最好的进行角度,可以有效的解决贯流风叶叶片2阻碍进风的问题;使得进风侧的风流入更顺畅,避免被贯流风叶进一步消耗,改善进风量。固定部1上设置有轴孔;轴孔内设置有转轴21,叶片2的摆动端设置于转轴21上,叶片2可绕转轴21进行360
°
旋转。或者,叶片2的转动端为圆柱形,绕轴孔旋转,摆动端为机翼形状尖角。当贯流风叶安装在进风口时,施力部3对摆动端施力,使得叶片2固定于固定部1上,当贯流风叶安装在出风口时,施力部3不施力,使得叶片2在进风侧随风向摆动至最顺位置,避免流经贯流风叶的进风被不同角度的叶片2碰撞导致风量衰减,保证进风量。
40.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施力部3为磁性模块;磁性模块包括第一磁性件31和第二磁性件32;第一磁性件31设置于固定部1上;第二磁性件32设置于的叶片2摆动端;第一磁性件31与第二磁性件32之间具有吸引力。
41.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固定部1为环形固定盘;叶片2的转动端位于摆动端的内周侧;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第一磁性件31设置于环形固定盘的外周侧;和/或,叶片2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和/或,每个叶片2的摆动端均设置有第二磁性件32;第一磁性件31与第二磁性件32一一对应设置。
42.第二磁性件32设置于环形固定盘的外周侧;叶片2设置为多个,叶片2围绕环形固定盘的周向设置;即第一磁性件31设置为多个,则第二磁性件32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第二磁性件32围绕环形固定盘的外周侧周向设置。
43.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第一磁性件31为电磁铁;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第二磁性件32为铁片;可以通过控制电磁铁的通电或者断电来控制电磁铁是否具有磁力;当电磁铁通电时,电磁铁有磁性,其可以吸引铁片,电磁铁与铁片接触,进而固定叶片2的摆动端,使得叶片2固定在固定部1上;当电磁铁断电时,电磁铁没有磁性,其与铁片之间不具备任何吸引力,则摆动端不受力,叶片2仅仅围绕转轴21自由转动。电磁铁通过卡扣固定在环形固定盘的外周上,每个所述电磁铁的电磁线圈的引出线均为环形固定盘的外周侧延伸,并汇聚成一条走线7,逐渐延伸到直流电机5侧预设的电器盒6中,通过主板控制电磁线圈的通断和电量大小,与出风侧直流电机5转速的对应关系,根据风叶参数、电机5力矩等确定。叶片2的摆动端可以与铁片粘贴连接,比如通过502胶黏剂粘接。
44.环形固定盘可以为端盖,贯流风叶叶片2与两侧端盖通过轴孔配合,叶片2的转动端可绕转轴21进行360
°
旋转,叶片2排布密度可保证叶片2之间全角度旋转时也不会互相干涉,叶片2摆动端装有铁片。端盖外圆周一圈与叶片2对应位置布置有电磁铁,通过电磁铁的通断电,实现叶片2的固定或松脱,从而达到控制叶片2摆动角度的目的。
4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贯流风叶,贯流风叶为上述的贯流风叶。
46.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壳体4;壳体4具有第一风口41;贯流风叶包括第一贯流风叶411;第一贯流风叶411与第一风口41的位置相对应;
47.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壳体4具有第二风口42;贯流风叶包括第二贯流风叶421;第二贯流风叶421与第二风口42的位置相对应。
48.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第一风口41朝上或朝下设置;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
实施例,第二风口42朝上或朝下设置。则空调器为上下出风结构;空调器可以通过上出风口进风,从下出风口出风;也可以从下出风口进风,从上出风口出风。通过本技术可动态调节的贯流风叶,在进行进出风口切换时,动态调节进出风侧贯流风叶叶片2角度,使进风侧的风流入更顺畅,避免被贯流风叶进一步消耗,改善进风量。可以满足解决上下出风空调两侧的贯流风叶无法同时满足进出风口两侧的功能需求的问题。
4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为上述的空调室内机。
5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上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1.检测空调器的进风口信息和/或出风口信息;
52.根据空调器的进风口信息和/或出风口信息控制贯流风叶的施力部3的施力状况。
53.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根据空调器的进风口信息和/或出风口信息控制施力部3包括如下步骤:
54.当第一风口41为出风口时,控制第一贯流风叶411的施力部3施力,以将第一贯流风叶411的叶片2固定于第一贯流风叶411的固定部1上;
55.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当第一风口41为进风口时,控制第一贯流风叶411的施力部3停止施力,以使得第一贯流风叶411的叶片2在第一贯流风叶411的固定部1上自由转动;
56.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当第二风口42为出风口时,控制第二贯流风叶421的施力部3施力以将第二贯流风叶421的叶片2固定于第二贯流风叶421的固定部1上;
57.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当第二风口42为进风口时,控制第二贯流风叶421的施力部3停止施力,以使得第二贯流风叶421的叶片2在第二贯流风叶421的固定部1上自由转动。
58.不论第一风口41为进风口还是第二风口42为进风口时,进风口处的贯流风叶的电磁铁断电,叶片2摆动端失去磁吸力,叶片2沿重力方向下垂,开机时,出风侧贯流风叶被直流电机5带动旋转,进风口有风从进风通道吸入,沿风道方向吹向进风侧贯流风叶叶片2,叶片2在重力与风推力作用下,保持某个最顺位置角度,达到平衡状态。进风侧叶片2可顺着送风方向摆动,达到最顺位置,避免进风衰减,使进风量达到最大。且可切换贯流风叶的叶片2状态,出风侧叶片2调整到送风最优角度。
59.当出风侧直流电机5转速变化,进风口进风量随之变化,进风侧贯流风叶叶片2受到的风推力变化,最顺位置角度更改,重新达到平衡状态。可以根据实际进风量动态调整最顺位置,使叶片2在所有平衡状态下,摆动角度都是当下进风衰减达到最小时的角度,即叶片2自动调节到最顺角度,效率高,可靠性好。
60.可以保证进风口不因贯流风叶的叶片2角度与进风角度差异大、叶片2阻挡进风造成进风量衰减,同时保证出风侧不因叶片2可调导致叶片2无法在端盖处固定,造成出风不畅。同种结构可切换两种形式,方便快捷,可靠性高。解决了进风衰减量较大的瓶颈问题。
61.不论第一风口41和第二风口42为出风口时,出风口对应的贯流风叶的电磁铁通电,使其具有磁性,叶片2摆动端被吸引,分别转动至对应的电磁铁处,并吸引牢固。开机时,出风侧直流电机5带动出风侧贯流风叶,其上叶片2角度满足与正常风道配合要求,可正常送风。
62.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控制第一贯流风叶411的施力部3施力,以将第一贯流风叶411的叶片2固定于第一贯流风叶411的固定部1上还包括:
63.检测第一贯流风叶411的转速;
64.根据第一贯流风叶411的转速,控制第一贯流风叶411的施力部3施力的大小;
65.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
66.控制第二贯流风叶421的施力部3施力,以将第二贯流风叶421的叶片2固定于第二贯流风叶421的固定部1上还包括:
67.检测第二贯流风叶421的转速;
68.根据第二贯流风叶421的转速,控制第二贯流风叶421的施力部3施力的大小。
69.当出风口处驱动贯流风叶的电机5的转速变化,则出风侧对应的贯流风叶的风叶的离心力随之变化,此时调整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大小,可调整叶片2摆动端被磁吸的引力大小,与电机5转速对应调整,可保证叶片2被牢固吸引在环形固定盘外圈。可以可保证不同转速下,贯流风叶叶片2装配可靠,解决贯流风叶高速运转时叶片2装配可靠性问题。
70.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71.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