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集成灶的排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09:0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集成 排风 系统


1.本实用新型属于集成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灶的排风系统。


背景技术:

2.集成灶是一种集吸油烟机、燃气灶、蒸烤箱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厨房电器,其中,吸油烟机一般设置在燃气灶后侧,用于吸取炒菜时产生的油烟,集成灶内部的排风系统利用微空气动力学原理,采用深井下排或侧吸下排,下排风产生流体负压区的原理,让油烟往下吸走并排放。
3.目前市场上的集成灶排风方式都是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7166465a提出的左侧排风或者右侧排风,而且排风口高度都在机体底板以上,这就导致排风管必须通过橱柜内部,严重影响橱柜空间,并且需要在机体侧面上开设用于安装排风口的孔洞,加工工艺繁琐,另外,在将排风通道安装在机体侧面之后通常就固定不动了,用户需要根据实际摆放场地情况进行左侧排风或者右侧排风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成灶的排风系统,将集成灶底板抬高,使其与地面之间形成排风区,出风口直接位于排风区内,且出风口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转动调整方向,出风口通过集成灶底部抬高的高度空间进行排风,从而不用打破橱柜内部空间,不影响橱柜内部空间的使用。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集成灶的排风系统,包括集风箱,其设置在集成灶机体后侧;风机组件,其设置在集风箱内,用于收集集风箱内的油烟;风机组件包括风轮和蜗壳风道,蜗壳风道位于风轮外周且蜗壳风道底部通过连接件延伸出集风箱可转动设有出风座,出风座侧边开设有出风口;所述机体位于集风箱的下侧设有底板,底板与地面之间形成排风区,所述出风座的出风口位于排风区内。
7.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风箱底部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一空腔,所述连接件位于该空腔内。
8.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风箱底部开设有通风口,所述蜗壳风道的出口延伸出通风口插入所述连接件内,连接件上端固定在通风口处,下端通过抱箍连接有所述出风座。
9.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风座的进口朝上设置,进口与出风口之间通过弯管相连,弯管内设有弧形导流片。
10.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弧形导流片包括导流片一和导流片二,导流片一靠近弯管内侧设置,导流片二靠近弯管外侧设置。
11.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弯管纵剖切面上,导流片二布置在距弯管外侧内壁距离为0.618倍弯管内径处,导流片一布置在导流片二与弯管内侧内壁距离的0.618倍处。
12.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口为圆形,所述蜗壳风道的出口和所述出风口为方形,所述
连接件为方转圆接口,连接件与蜗壳风道相连的一侧呈方形,连接件与出风座相连的一侧呈圆形。
13.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体底部设有脚撑,脚撑将所述底板撑起形成所述排风区,排风区后侧、左侧和右侧均开放设置,所述出风口朝向机体后侧或左侧或右侧。
14.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将集风箱的底板抬高,使其与地面之间形成排风区,出风座的出风口位于排风区内,使得排风系统的出风口位于底部,无需在集成灶机体侧面进行单独开孔,简化工艺步骤,保证了机体侧面的密闭性;也不需要在机体橱柜内部进行管道铺设,节省空间;且出风座可转动设置在蜗壳风道底部,可以根据实际摆放位置对出风座的出风口朝向进行调节,更加人性化。
16.本实用新型机体底部设有底板,连接件设置在集风箱底部和底板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将连接件设置在该空腔内,便于集成灶进行检修时容易地观察到出风座的可连接是否有松动或损坏,便于检修。
17.本实用新型蜗壳风道截面为方形,能够在有限的集风箱空间内最大限度地提升蜗壳送风能力,连接件采用开口方形出口圆形的转换头设计,便于连接出风座。
18.本实用新型在出风座的内部设有弧形导流片,起到了较好的导流作用,阻止了流场的横向流动,从而减少了二次流的产生,使每个流通管道的压强和速度分布趋向均匀,从而起到了均匀流场的作用,且能减少流动不稳定造成的管道噪声。
附图说明
19.图1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集成灶结构简图之一;
20.图2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集成灶结构简图之二;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集风箱内部布置结构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出风座安装结构的爆炸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出风座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出风座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介绍,参见图1

图6:
26.如图1所示,一种集成灶,包括机体1,机体1上设有灶台7,灶台7后侧设有吸油烟机4,灶台7下方位于机体1内设有蒸烤箱5,机体1位于灶台7的前侧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灶台7、吸油烟机4、蒸烤箱5工作的操控面板组件3,吸油烟机4在位于灶台7后侧的上方区域设有进风口41。如图2

图3所示,所述吸油烟机4内设有排风系统,排风系统包括设置在机体1后侧的集风箱21、设置在集风箱21内的风轮22和蜗壳风道23,集风箱21与进风口41通过进风通道相连,蜗壳风道23位于风轮22外周,且蜗壳风道23底部通过连接件25延伸出集风箱21可转动设有出风座24,出风座24侧边开设有出风口241;所述机体1位于集风箱21的下侧设有底板14,底板14与地面之间形成排风区15,所述出风座24的出风口241位于排风区15内。蜗壳风道出口直接连接至出风座24,出风座24的侧面开设出风口241进行排风,由于出风座可转动连接在连接件上,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集成灶摆放位置对出风口的朝向进行转动调节,
出风口可以朝向集成灶后侧、左侧或右侧,朝向多样化,更加方便用户使用。
27.所述集风箱21底部与所述底板14之间形成一空腔,所述连接件25位于该空腔内。如图4所示,所述集风箱21底部开设有通风口211,所述蜗壳风道23的出口延伸出通风口211插入所述连接件25上端开口内,连接件25上端固定在通风口211处,下端开口处通过抱箍26连接有所述出风座24;所述底板14上开设有供出风座24穿过的通孔14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口242为圆形,所述蜗壳风道23的出口和所述出风口241为方形,所述连接件25为方转圆接口,连接件25与蜗壳风道23相连的一侧呈方形,连接件25与出风座24相连的一侧呈圆形。
28.如图5所示,所述出风座24的进口242朝上设置,进口242所在平面与出风口241所在平面垂直,进口242与出风口241之间通过弯管243相连,弯管243内设有用于引导流向的弧形导流片。
29.所述弧形导流片包括导流片一271和导流片二272,导流片一271靠近弯管243内侧设置,导流片二272靠近弯管243外侧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导流片一和导流片二按照黄金比例进行布置,即:在所述弯管243纵剖切面上,导流片二272布置在距弯管243外侧内壁距离为0.618倍弯管243内径处,导流片一271布置在导流片二272与弯管243内侧内壁距离的0.618倍处。在图6中,2r代表弯管内径,d1代表导流片一距离距弯管内侧内壁的距离,d2代表导流片二距离距弯管外侧内壁的距离,其中,d2=0.618
×
2r,d1=0.618
×
(2r

d2)。
30.所述机体1底部设有脚撑16,脚撑16将所述底板14撑起形成所述排风区15,排风区15后侧、左侧和右侧均开放设置,所述出风口241可朝向机体1后侧或左侧或右侧。
31.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