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道路雨水滞留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0-12 18:1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雨水 滞留 道路 利用 系统


1.本技术涉及雨水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道路雨水滞留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排水系统的逐渐完善以及海绵城市的建设技术的发展,对雨水的排导控制已经较为成熟,在道路上很少会形成水坑而造成行人的不便。但是,较高的雨水排导效率造成了较大的水处理负担,雨水直接导向城市的水处理系统,使得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所降低。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道路雨水排导存在有对雨水资源利用率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本技术提供一种道路雨水滞留系统。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道路雨水滞留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道路雨水滞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道路地基,所述道路地基两侧设置有水道,所述水道上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开设有透水孔,所述水道内设置有滞水槽,所述滞水槽对从透水孔落下的雨水进行储存,所述水道内壁开设有通水孔,所述通水孔的一端连通于所述滞水槽的底部。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从道路地基滑落至水道中,水道中的滞水槽对雨水进行储存,滞水槽中的水能够从通水孔流向道路两侧的土壤中以对道路两侧的绿植进行养护,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8.可选的,所述水道的侧壁固定设置有滞水板,所述滞水板与所述水道的侧壁形成滞水槽。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滞水板与水道的侧壁形成滞水槽,可通过对滞水板的规格设计以达到对滞水槽的容量设计,使得滞水槽的容量稳定,具有较好的雨水保留作用。
10.可选的,所述滞水板下方设置有若干支杆,所述支杆顶端固定于所述滞水板且底端固定于所述水道底面。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杆对滞水板进行支撑,滞水槽中容置有雨水时,滞水板受到水的压力,支杆能够为滞水板提供支撑力,滞水板不易因水的压力而弯折或断裂,使得滞水板更加稳定,滞水槽的容量也稳定。
12.可选的,所述道路地基包括透水层及密实层,所述透水层铺设于所述密实层上,所述透水层底面由道路地基宽度方向的中部向两侧逐渐降低。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水层由道路地基宽度方向的中部向两侧逐渐降低,从透水层向下渗流的雨水能够更加容易地进入到水道或者滞水槽中,提高对雨水的收集效果。
14.可选的,所述水道内设置有导水板,所述导水板一侧固定于所述水道内壁且另一
侧位于所述滞水槽上方,所述导水板的高度由连接于水道内壁的一侧向位于滞水槽上方的一致逐渐降低。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水板对雨水进行引导,使得进入水道的雨水都能够首先进入到滞水槽中,导水板的高度由连接于水道内壁的一侧向位于滞水槽上方的一致逐渐降低,使得导水板的导水效果更加高效稳定,滞水槽的雨水收集效率更高。
16.可选的,所述导水板位于所述滞水槽上方的一侧通过扭转弹簧转动连接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受扭转弹簧的弹力作用而抵触于水道内壁。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水板受扭转弹簧的弹力作用而抵触于水道内壁,使得滞水槽顶面更加封闭,减少滞水槽中的水的蒸发散失,并且蒸发的水能够在挡水板底面凝聚呈水滴并在此下落至滞水槽中。挡水板通过扭转弹簧转动连接于导水板,在挡水板上存在雨水时,挡水板能够在雨水的重力作用下产生转动,使得雨水能够顺利地进入滞水槽中,使得滞水槽的集水效果稳定。
18.可选的,所述通水孔中设置有吸水件。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水孔中设置吸水件,吸水件对滞水槽内的雨水进行引导,使得滞水槽中的雨水能够逐渐地经过吸水孔而进入到道路两侧的土壤中,滞水槽中的雨水进行更加有效地利用。
20.可选的,所述通水孔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滤网件,所述滤网件将所述吸水件封闭于所述通水孔中。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水孔两端的滤网件将吸水件封闭于通水孔中,使得吸水件的位置状态稳定,吸水件不易脱离通水孔,提高吸水件对滞水槽中雨水的引导效果稳定性。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雨水从道路地基滑落至水道中,水道中的滞水槽对雨水进行储存,滞水槽中的水能够从通水孔流向道路两侧的土壤中以对道路两侧的绿植进行养护,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24.2.通水孔中设置吸水件,吸水件对滞水槽内的雨水进行引导,使得滞水槽中的雨水能够逐渐地经过吸水孔而进入到道路两侧的土壤中,滞水槽中的雨水进行更加有效地利用。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截面结构视图。
26.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27.附图标记说明:1、道路地基;11、透水层;12、密实层;121、密实中间部;122、密实侧部;2、水道;21、通水孔;211、吸水件;212、滤网件;3、盖板;31、透水孔;4、滞水板;41、滞水槽;5、支杆;6、导水板;7、挡水板。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道路雨水滞留系统,参照图1,包括道路地基1,道路地基1
包括透水层11及密实层12,透水层11具有较高的透水效果,而密实层12具有较高的隔水效果,本实施例中,透水层11采用透水混凝土铺设而成,密实层12采用自密实混凝土铺设而成。透水层11包括一个密实中间部121及两个密实侧部122,密实中间部121位于透水层11宽度方向的中部,两个密实侧部122分别位于密实中间部121的两侧,透水层11位于密实中间部121宽度方向的中部,密实中间部12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水道2,水道2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中设置有盖板3,盖板3通过螺钉固定于安装槽,具体的,盖板3的顶部向下开设有沉头孔,安装槽的槽底对应沉头孔的位置均开设有螺纹孔,在对应的沉头孔与螺纹孔处通过沉头螺钉将盖板3在安装槽中。盖板3开设有若干透水孔31,透水孔31可以是圆孔或长条孔等任意形状的孔。
30.继续参照图1,水道2内设置有滞水板4,滞水板4的截面呈l形,滞水板4包括横板及竖板,横板水平设置,横板的一侧固定于密实侧部122,竖板垂直固定于横板远离密实侧部122的一侧,竖板与密实中部之间留有供雨水下落的空间。滞水板4与密实侧部122形成滞水槽41,滞水槽41对落入水道2中的雨水进行收集储存,超出于滞水槽41容量的雨水将溢出并从竖板与密实部中间的空间下落至水道2底部并由水道2向市政排水管道导送。由于滞水槽41内长期容置雨水,使得滞水板4受到较大的压力,滞水板4可能产生弯折或断裂,为了使得滞水板4更加稳定安全,本实施例在横板的下方设置有若干支杆5,支杆5的底端固定于水道2的底壁且顶端固定于横板的底面。支杆5设置有若干个,若干支杆5沿横板长度方向等距分布,所有支杆5共同对横板进行支撑以使得滞水板4不易产生弯折或断裂。为了提高滞水槽41的集水效果,本技术在水道2中还设置有导板,导板设置于滞水槽41上方,导板的一侧固定于密实中间部121,导板的另一侧位于滞水槽41正上方,导板的高度由连接于密实中间部121的一侧向远离密实中间部121的一侧高度逐渐降低。导水板6将进入水道2的雨水向滞水槽41导送以提高滞水槽41的雨水收集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雨水收集的效率,本实施例中,透水层11的底面由自身宽度方向的中部向两侧高度逐渐降低,并且透水层11的底面紧贴于密实中间部121的顶面,雨水从透水层11向下渗透至密实中间部121顶面后沿着密实中间部121顶面水道2渗透并到达导板上。导板远离密实中间部12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挡水板7,挡水板7远离导板的一侧抵触于密实侧部122,具体的,挡水板7与导板的转动连接处设置有扭转弹簧,挡水板7在扭转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抵触于密实侧部122。当挡水板7上积聚雨水时,挡水板7在雨水的压力作用下而发生转动,挡水板7上的雨水下落至滞水槽41中,雨水量越大,挡水板7受到的压力越大,则挡水板7的转动幅度越大,雨水进入滞水槽41时的水流量越大。
31.参照图1和图2,密实侧部122开设有通水孔21,通水孔21的轴线水平,通水孔21连通于滞水槽41的底部,通水孔21中设置有吸水件211,本实施例中,吸水件211优选为海绵或棉花等,通水孔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滤网件212,通水孔21两端的滤网件212将吸水件211封闭于通水孔21中。滤网件212包括滤框及滤网,滤网固定于滤框中,滤框固定于通水孔21中。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通水孔21为圆孔且通水孔21的两端设置有内螺纹,滤框呈圆筒状且滤框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滤框与通水孔21螺纹配合以使得滤网件212固定于通水孔21中。
3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道路雨水滞留系统的实施原理为:道路地基1两侧的水道2对雨水进行收集,进入水道2的雨水将会首先下落至滞水槽41中,当滞水槽41中集满雨水后,雨水再从滞水槽41溢出,从滞水槽41溢出的雨水进入到水道2底部并被水道2向市政排水管道
导送以排出。滞水槽41中的雨水从通水孔21流向道路两侧的土壤中以对道路两侧的绿植进行养护,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3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