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悬臂结构的桥头引道和高架桥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7:3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悬臂 高架桥 桥头 结构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悬臂结构的桥头引道和高架桥。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城市桥梁的建设对于道路两侧的人群活动、解决人车交织矛盾、消除行人过街安全的隐患、减少交通事故、提升城市道路的运行效率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3.桥梁一般包括中间段和两侧的桥头引道,桥头引道具有承接中间段和路面的作用,传统的桥头引道的侧部具有平齐的挡墙,当车辆经过桥台时,挡墙对车辆具有侧墙效应,导致出现行车压抑感,为了减小行车压抑感,一般在挡墙外侧设置绿化带,该解决方式又造成了路面浪费,道路狭窄,甚至带来交通拥堵。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传统的桥头引道侧墙效应问题的技术方案。
5.第一方面,提出一种具有悬臂结构的桥头引道,包括依次连接的路面衔接段、中间悬臂段和桥梁衔接段,所述路面衔接段、中间悬臂段和桥梁衔接段的顶面衔接,且逐渐升高,形成高于路面的桥段。
6.所述路面衔接段高出路面的部分呈三角柱形,包括两侧呈三角形的矮墙,所述路面衔接段最高点到路面距离小于1.5米。
7.所述中间悬臂段高出路面的部分的横截面成t字形或工字形,包括两侧向内凹入的悬臂式侧墙。所述中间悬臂段的顶面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挡墙悬臂。所述中间悬臂段的一端面对接所述路面衔接段,另一端面形成悬臂式背墙,以连接安装桥梁衔接段。
8.所述桥梁衔接段包括箱梁和支撑台,所述支撑台支撑所述箱梁。所述箱梁横截面呈t字形,所述箱梁的端部对接所述中间悬臂段的悬臂式背墙,所述箱梁的侧部与所述中间悬臂段的侧部平整对接。所述支撑台两侧的间距等于或小于两侧所述悬臂式侧墙的间距。
9.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向内凹入的悬臂式侧墙,削弱了传统桥梁的侧墙效应,减小了行车压抑感。
10.优选的,所述中间悬臂段的中部具有停车空间,且所述中间悬臂段的悬臂式背墙开设有对称的车辆入口和车辆出口。通过设置停车空间,减缓市区停车位不足的问题。
11.优选的,所述支撑台两侧的间距小于所述车辆入口和车辆出口的间距,让出所述车辆入口和车辆出口。
12.优选的,所述支撑台对应所述悬臂式背墙的车辆入口和车辆出口也开设有车辆入口和车辆出口。
13.优选的,所述停车空间包括u型行车道,所述u型行车道的中间设有停车位,所述u型行车道的一端连接所述车辆入口,另一端连接所述车辆出口。
14.优选的,所述悬臂式桥台的底部设置有绿化带。
15.优选的,所述绿化带设置在所述悬臂式侧墙、挡墙悬臂和矮墙覆盖的空间内。
16.优选的,所述绿化带由缘石围成。
17.优选的,所述悬臂式桥台的顶面设有侧部的人行道和中部的桥上快速通道。
18.第二方面,提出一种高架桥,包括第一方面提出的一种具有悬臂结构的桥头引道。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0.1、通过设置向内凹入的悬臂式侧墙,削弱了传统桥梁的侧墙效应,减小了行车压抑感,且视线通透,行车较为舒适安全;
21.2、通过设置向内凹入的悬臂式侧墙,增加了绿化带的设置空间,丰富桥头景观,提升桥侧景观趣味;
22.3、通过设置向内凹入的悬臂式侧墙,避免引道挡墙外设置绿化带,而造成路面浪费,减小了绿化带对道路的占用空间,减缓了道路拥挤的问题。
附图说明
23.图1是实施例一的桥头引道的轴侧视图;
24.图2是实施例一的路面衔接段的正视图;
25.图3是实施例一的中间悬臂段的轴侧视图一;
26.图4是实施例一的中间悬臂段的正视图;
27.图5是实施例一的中间悬臂段的侧视图
28.图6是实施例一的中间悬臂段的俯视图
29.图7是实施例一的中间悬臂段的轴侧视图二;
30.图8是实施例一的桥梁衔接段的轴侧视图;
31.图9是实施例二的中间悬臂段的轴侧视图一;
32.图10是实施例二的中间悬臂段的轴侧视图二;
33.图11是实施例二的中间悬臂段的俯视图。
34.附图中的标记为:路面衔接段1、矮墙11、中间悬臂段2、悬臂式侧墙21、挡墙悬臂22、悬臂式背墙23、停车空间24、开口25、u型行车道26、桥梁衔接段3、箱梁31、支撑台32、缘石4。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6.实施例一:
37.请参阅图1,一种具有悬臂结构的桥头引道,包括依次连接的路面衔接段1、中间悬臂段2和桥梁衔接段3,所述路面衔接段1、中间悬臂段2和桥梁衔接段3的顶面衔接,且逐渐升高,形成高于路面的桥段。
38.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路面衔接段1高出路面的部分包括两侧呈三角形的矮墙11,所述路面衔接段1最高点到路面距离小于1.5米。
39.请参阅图3到图6,所述中间悬臂段2高出路面的部分的横截面成t字形或工字形,包括两侧向内凹入的悬臂式侧墙21。所述中间悬臂段2的顶面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挡墙悬臂22。所述中间悬臂段2的一端面对接所述路面衔接段1,另一端面形成悬臂式背墙23,以连接安装桥梁衔接段3。所述中间悬臂段2可以是如图3所示为一体构成,也可以是如图7所示的单一结构拼接而成。
40.请参阅图1和图8,所述桥梁衔接段3包括箱梁31和支撑台32,所述支撑台32支撑所述箱梁31。所述箱梁31横截面呈t字形,所述箱梁31的端部对接所述中间悬臂段2的悬臂式背墙23,所述箱梁31的侧部与所述中间悬臂段2的侧部平整对接。所述支撑台32两侧的间距等于或小于两侧所述悬臂式侧墙21的间距。
4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向内凹入的悬臂式侧墙21,削弱了传统桥梁的侧墙效应,减小了行车压抑感,且视线通透,行车较为舒适安全。
42.本实施例中,所述悬臂式桥台的底部设置有由缘石4围成的绿化带。所述绿化带设置在所述悬臂式侧墙21、挡墙悬臂22和矮墙11覆盖的空间内。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向内凹入的悬臂式侧墙21,增加了绿化带的设置空间,丰富桥头景观,提升桥侧景观趣味。
43.实施例二:
44.请参阅图9到图11,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悬臂段2的中部具有停车空间24,且所述中间悬臂段2的悬臂式背墙23开设有对称的开口25,形成车辆入口和车辆出口,所述支撑台32两侧的间距小于所述车辆入口和车辆出口的间距,让出所述车辆入口和车辆出口。通过设置停车空间24,减缓市区停车位不足的问题。
45.具体的,所述停车空间24包括u型行车道,所述u型行车道26的中间设有停车位,所述u型行车道26的一端连接所述车辆入口,另一端连接所述车辆出口。
46.实施例三:
47.一种高架桥,包括实施例一或二提出的一种具有悬臂结构的桥头引道。
48.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