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车位锁电机保护装置及车位锁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6:4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车位锁 保护装置 电机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位锁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车位锁电机保护装置及车位锁。


背景技术:

2.过去车位锁静止状态时候车位锁电机和车位锁控制板驱动电路是直接相连接的;如果车位锁摇臂在受外力作用下,车位锁电机会产生自发电现象,和车位锁电机驱动电路形成了回路,车位锁控制板反过来相当于车位锁电机的负载,影响了电机运行速度,导致电机齿轮和摇臂之间运行不同步,电机齿轮很容易被损坏;目前大部厂商为了解决此问题,则在电机轴和车位锁摇臂之间增加了一个力矩限制器,当上下的外力过大时大超过力矩限制器时,该机构将会自动打滑,从而实现对电机的保护,但在安装上比较麻烦,还有成本也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位锁电机保护装置及车位锁。
4.一种车位锁电机保护装置,包括车位锁电机、与车位锁电机连接用于驱动车位锁电机的驱动电路、与车位锁电机及驱动电路连接用于在车位锁电机停止工作时断开的开关电路、以及与驱动电路以及开关电路连接的用于对驱动电路和开关电路控制的控制器。
5.优选的,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继电器j1、三极管n1以及电阻r1,所述继电器j1的线圈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源端vcc,继电器j1的线圈的第二端连接三极管n1的集电极,所述继电器j1的第一触点端连接驱动电路,继电器j1的第二触点端连接车位锁电机的负极,继电器j1的第三触点端为空开,所述三极管n1的基极连接电阻r1的一端,三极管n1的发射极连接公共地,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控制器。
6.优选的,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1,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三极管n1的集电极,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一电源端vcc。
7.优选的,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与车位锁电机的正极及控制器连接的用于驱动车位锁电机正转的正转驱动电路,以及与车位锁电机的负极及控制器连接的用于驱动车位锁电机反转的反转驱动电路。
8.优选的,所述正转驱动电路包括继电器j2、三极管n2以及电阻r2,所述继电器j2的线圈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源端vdd,继电器j2的线圈的第二端连接三极管n2的集电极,所述继电器j2的第一触点端连接车位锁电机的正极,继电器j2的第二触点端连接第一电源端vcc,继电器j2的第三触点端连接反转驱动电路,所述三极管n2的基极连接电阻r2的一端,三极管n2的发射极连接公共地,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控制器。
9.优选的,所述正转驱动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2,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三极管n2的集电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第二电源端vdd。
10.优选的,所述反转驱动电路包括继电器j3、三极管n3以及电阻r3,所述继电器j3的线圈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源端vdd,继电器j3的线圈的第二端连接三极管n3的集电极,所述
继电器j3的第一触点端连接开关电路,继电器j3的第二触点端连接第一电源端vcc,继电器j3的第三触点端连接公共地,所述三极管n3的基极连接电阻r3的一端,三极管n3的发射极连接公共地,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控制器。
11.优选的,所述反转驱动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3,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三极管n3的集电极,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第二电源端vdd。
12.优选的,所述反转驱动电路还包括电阻r4,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公共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j3的第三触点端以及正转驱动电路。
13.一种车位锁,包括底座和摇臂,所述摇臂转动安装在底座上,所述摇臂由车位锁电机控制,还包括所述的一种车位锁电机保护装置。
14.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以下效果:在车位锁不运行工作或静止状态的时候,开关电路是断开的,就可以将驱动电路与车位锁电机回路断开,从而实现车位锁电机在产生自发电现象的时候不会形成回路,避免了电机齿轮的损坏从而保护了车位锁电机。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一种车位锁电机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一种车位锁电机保护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一种车位锁的结构示意图。
19.其中,1

车位锁电机;2

驱动电路;3

开关电路;4

控制器;21

正转驱动电路;22

反转驱动电路;5

摇臂;6

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1.实施例一
2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出一种车位锁电机保护装置,包括车位锁电机1、与车位锁电机1连接用于驱动车位锁电机1的驱动电路2、与车位锁电机1及驱动电路2连接用于在车位锁电机1停止工作时断开的开关电路3、以及与驱动电路2以及开关电路3连接的用于对驱动电路2和开关电路3控制的控制器4。
23.考虑到现有技术中,车位锁电机和驱动电路是直接相连接,如果车位锁电机产生自发电现象,和车位锁电机驱动电路形成了回路,会影响电机运行速度,导致电机齿轮和摇臂之间运行不同步,还可能导致电机齿轮的损坏。在本实施例中,在车位锁电机和驱动电路之间串联开关电路。在车位锁不运行工作或静止状态的时候,开关电路是断开的,这样就可以将驱动电路与车位锁电机回路断开,从而实现车位锁电机在产生自发电现象的时候不会形成回路,避免了电机齿轮的损坏从而保护了车位锁电机。
24.如图2所示,开关电路3包括继电器j1、三极管n1、电阻r1以及二极管d1,所述继电器j1的线圈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源端vcc,继电器j1的线圈的第二端连接三极管n1的集电极,所述继电器j1的第一触点端连接驱动电路,继电器j1的第二触点端连接车位锁电机的负极,继电器j1的第三触点端为空开,所述三极管n1的基极连接电阻r1的一端,三极管n1的
发射极连接公共地,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控制器,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三极管n1的集电极,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一电源端vcc。
25.如图2所示,驱动电路2包括与车位锁电机1的正极及控制器4连接的用于驱动车位锁电机1正转的正转驱动电路21,以及与车位锁电机1的负极及控制器4连接的用于驱动车位锁电机1反转的反转驱动电路22。
26.如图2所示,正转驱动电路21包括继电器j2、三极管n2、电阻r2以及二极管d2,所述继电器j2的线圈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源端vdd,继电器j2的线圈的第二端连接三极管n2的集电极,所述继电器j2的第一触点端连接车位锁电机的正极,继电器j2的第二触点端连接第一电源端vcc,继电器j2的第三触点端连接反转驱动电路,所述三极管n2的基极连接电阻r2的一端,三极管n2的发射极连接公共地,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控制器,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三极管n2的集电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第二电源端vdd。
27.如图2所示,反转驱动电路22包括继电器j3、三极管n3、电阻r3、二极管d3以及电阻r4,所述继电器j3的线圈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源端vdd,继电器j3的线圈的第二端连接三极管n3的集电极,所述继电器j3的第一触点端连接开关电路,继电器j3的第二触点端连接第一电源端vcc,继电器j3的第三触点端连接公共地,所述三极管n3的基极连接电阻r3的一端,三极管n3的发射极连接公共地,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控制器,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三极管n3的集电极,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第二电源端vdd,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公共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j3的第三触点端以及正转驱动电路。
28.上述二极管d1、d2、d3用于对应继电器断开的时候,给继电器线圈放电。上述电阻r1、r2、r3为限流电阻。
29.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
30.控制车位锁上升时,控制器输出mcu_m_in=1、mcu_m_on=1,均为高电平。继电器j2和j1吸合运行,正转驱动电路的第一电源端vcc输出经过车位锁电机的正极到开关电路,再经过反转驱动电路,车位锁电机正转运行;运行到位后,控制器输出mcu_m_in=0、mcu_m_on=0,均低高电平,继电器j2和j1断开,车位锁电机停止运行。
31.控制车位锁下降时,控制器输出mcu_m_out=1、 mcu_m_on=1,均为高电平。继电器j3和j1吸合运行,反转驱动电路的第一电源端vcc输出经过开关电路到车位锁电机的负极,再到正转驱动电路,车位锁电机反转运行;运行到位后,控制器输出mcu_m_out=0、 mcu_m_on=0,均低高电平,继电器j3和j1断开,车位锁电机停止运行。
32.在上述工作工程中,在车位锁运行到位,也就是在车位锁不运行工作或静止状态的时候,控制开关电路的继电器j1断开,这样就可以将驱动电路与车位锁电机回路断开,从而实现车位锁电机在产生自发电现象的时候不会形成回路,避免了电机齿轮的损坏从而保护了车位锁电机。
33.实施例二
34.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出一种车位锁,车位锁包括底座6、摇臂5,摇臂5转动安装在底座6上,摇臂5由车位锁电机1控制转动,本实施例还包括实施例一中的一种车位锁电机保护装置。
35.通过实施例一的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车位锁,在车位锁不运行工作或静止状态的时候,开关电路是断开的,这样就可以将驱动电路与车位锁电机回路
断开,从而实现车位锁电机在产生自发电现象的时候不会形成回路,避免了电机齿轮的损坏从而保护了车位锁电机1。
36.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