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砸车辆识别道闸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2:0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道闸 停车 识别 车辆 一体机


1.本实用新型属于停车道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砸车辆识别道闸一体机。


背景技术:

2.道闸识别一体机用于道路上限制机动车行驶的通道出入口管理设备,广泛应用于公路收费站、停车场系统管理车辆通道、小区车辆出入管理。在车辆识别道闸一体机的闸杆下落的时候,后续的车辆或从闸杆下穿过的行人可能会没有观察到落下的闸杆,继续下落的闸杆可能对车辆或行人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在接触到行人或车辆后能够抬起的防砸车辆识别道闸一体机。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防砸车辆识别道闸一体机,包括道闸主机和转动连接于道闸主机上的闸杆,所述道闸主机内设置有电机和用于控制电机正反转以实现闸杆升降的控制器,所述闸杆下端开口且闸杆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闸杆内部分为上腔和下腔,所述下腔内设置有柔性的接触条;所述接触条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导电橡胶和下导电橡胶,所述上导电橡胶和下导电橡胶间隔设置且其内均设置有导电丝,所述上导电橡胶和下导电橡胶相背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绝缘的上护皮和下护皮,所述下护皮固定在所述下腔的腔壁上且向下伸出所述下腔;所述上导电橡胶和下导电橡胶分别电连接至所述道闸主机的控制器,所述上导电橡胶和下导电橡胶接触导通时形成触发信号,由控制器控制电机使闸杆升起。
6.进一步的,所述上护皮和所述下护皮一体连接呈扁筒型。
7.进一步的,所述下腔的侧壁向闸杆的中垂面方向延伸,所述接触条放置在所述下腔中。
8.进一步的,所述上护皮和所述下护皮相对的一面分别设置有增厚部,所述上导电橡胶和下导电橡胶分别固定在对应的增厚部上,以减小上导电橡胶和下导电橡胶的距离。
9.进一步的,所述下腔的侧壁斜向下延伸形成下片,所述下护皮的长边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下片上,所述上护皮的上表面固定在所述隔板的下表面上。
10.进一步的,所述下护皮的底面向下突出且间隔的设置有接触头。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柔性的接触条感知到闸杆的触碰情况,若接触条触碰到位于闸杆下的行人或车辆时,下护皮形变上移带动其上的下导电橡胶上移与上导电橡胶接触导通形成触发信号,控制器控制电机反转将闸杆抬起与行人或车辆脱离,避免继续向下砸,防止继续下移的闸杆伤害到行人或车辆;同时在采用柔性的接触条能够有效的缓冲闸杆下砸时的冲击力;采用上导电橡胶和下导电橡胶触碰进行导通,增加了接触面积,且上导电橡胶和下导电橡胶距离较近,接触条具有高灵敏度。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闸杆的侧视剖视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接触条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闸杆的侧视剖视图。
17.图中,闸杆(1)、接触条(2)、下片(3)、接触头(4)、导电丝(5)、下导电橡胶(6)、隔板(7)、上导电橡胶(8)、上护皮(9)、下护皮(10)、档条(11)、下腔(12)。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实施例1
20.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防砸车辆识别道闸一体机,包括道闸主机和转动连接于道闸主机上的闸杆1,道闸主机内设置有电机和用于控制电机正反转以实现闸杆1升降的控制器,闸杆1下端开口且闸杆1的内部设置有隔板7,隔板7将闸杆1内部分为上腔和下腔12,下腔12内设置有柔性的接触条2;接触条2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导电橡胶8和下导电橡胶6,上导电橡胶8和下导电橡胶6间隔设置且其内均设置有导电丝5,上导电橡胶8和下导电橡胶6相背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绝缘的上护皮9和下护皮10,下护皮10固定在下腔12的腔壁上且向下伸出下腔12;上导电橡胶8和下导电橡胶6分别电连接至道闸主机的控制器,上导电橡胶8和下导电橡胶6接触导通时形成触发信号,由控制器控制电机使闸杆1升起;道闸主机为常规技术,本技术中的接触条接线方法类似现有技术中的触边压条,为本领域常规技术,此处不再赘述;上护皮9和下护皮10采用橡胶、泡棉、无纺布等具有柔性材质即可,导电丝5采用铜丝或铜箔丝即可;上导电橡胶8和下导电橡胶6相对应的两面呈平面或凸弧面,便于上导电橡胶8和下导电橡胶6接触。
21.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3所示,上护皮9和下护皮10一体连接呈扁筒型;上护皮9与下护皮10的长边两端连接,在两者的连接处厚度增加,增加弹性以使得上导电橡胶8和下导电橡胶6能够相互分离,在靠近两者连接处的位置壁厚减薄,便于下护皮10受到行人或车辆的触动后变形;下腔12的侧壁向闸杆1的中垂面方向延伸,外形为扁筒型的接触条2放置在下腔12中;在安装接触条2时,从闸杆1下腔12的一端将接触条2塞进下腔12中,再使用柔性的封膜如pe膜、pvc膜等将接触条2的一端封闭,防止灰尘和雨水进入接触条2内部,影响上导电橡胶8和下导电橡胶6的灵敏度。
22.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上护皮9和下护皮10相对的一面分别设置有增厚部,上导电橡胶8和下导电橡胶6分别固定在对应的增厚部上,以减小上导电橡胶8和下导电橡胶6的距离。
23.进一步的,如图2至图3所示,下护皮10的底面向下突出且间隔的设置有接触头4,接触头4与下护皮10的材质相同,如可采用泡棉、硅胶或橡胶材质,下护皮10与接触头4一体成型,接触头4具有弹性,接触头4碰到车辆或行人的上部后向上运动带动下护皮10形变,使
下导电橡胶6上移与上导电橡胶8接触,控制器接收到触发信号控制电机反向转动抬起闸杆1,使闸杆1与行人或车辆脱离。
24.实施例2
25.本实施例为基于实施例1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对于实施例1相同的技术方案描述将省略,仅对与实施例1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上护皮9和下护皮10未直接连接,下护皮10固定在下片3上。
26.如图4所示,下腔12的侧壁斜向下延伸形成下片3,下护皮10的长边两端分别固定在下片3上,上护皮9的上表面固定在隔板7的下表面上;下护皮10通过铆钉或胶粘固定于下片3的外侧。
27.优选的,下片3的下沿高于上导电橡胶8的下沿,使得车辆或行人在接触下片3之前就能触碰到下护皮10。
28.优选的,下片3的上部外侧设置有下档条11,下档条11用于定位下护皮10的上沿位置同时防止雨水和灰尘从上进入到下护皮10与下片3的接缝中。
29.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