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塌陷路基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09:4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路基 塌陷 结构


1.本实用新型涉及路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塌陷路基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公路已经延伸到千家万户的门口,而修建公路必不可少的要修建路基,路基是路面的基础,是经过开挖或填筑而形成的土工构筑物,基的主要作用是为路面铺设提供必要条件,并承受路面及交通荷载的静荷载和动荷载,现有路基普遍存在结构强度低、排水效果差等问题,当路面承重较大时,就会出现塌陷,从而增加了后期维护的成本,行车安全有待加强。
3.随着路基结构的不断安装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了下述问题:
4.1.传统的路基结构排水效果不佳,积水容易造成路基底部的基层水土流失,容易出现塌陷的风险。
5.2.传统的路基结构受力不均和承重能力不够,在被大型车辆碾压过后,容易使路面出现裂纹和缝隙,影响行车安全。
6.3.传统的路基结构整体的结合程度不高,最底端的基层和砂石层容易受挤压造成变形,从而导致路面发送塌陷。
7.所以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防塌陷路基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塌陷路基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路基结构排水能力差,容易在底层造成空洞以及整体的结合程度差,容易使底部分散的问题。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塌陷路基结构,包括砂石层,还包括有防止水渗入路基的排水结构、增强路基强度防止出现裂缝的受力结构以及防止长时间使用后路基底部出现变形的固定结构;
10.所述砂石层的顶端设置有基层,所述受力结构设置于基层的顶端;
11.所述受力结构的顶端设置有防水层,且防水层的顶端设置有混凝土层,所述排水结构设置于混凝土层侧的底端;
12.所述混凝土层的顶端设置有路面层,且路面层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底端延伸至混凝土层两侧的底端,所述固定结构设置于挡板的底端;
13.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挡板的底端,所述固定板的底端均设置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的内部设置有螺钉,所述固定板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固定钉。
14.优选的,所述防水层的中间位置处高于两侧,所述螺钉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螺纹块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螺钉和螺纹块螺纹连接。
15.优选的,所述排水结构由排水管、固定块、阀门、过滤网和复位弹簧组成,所述排水
管设置于混凝土层两侧底端的中央位置处,所述排水管内部两端的中间位置处均安装有固定块,且固定块远离混凝土层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排水管内部远离混凝土层一侧的两端均安装有阀门,所述排水管内部靠近阀门的一侧安装有过滤网。
16.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阀门连接,所述排水管的一端均贯穿挡板与混凝土层连接。
17.优选的,所述受力结构由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卡槽和底板组成,所述底板设置于基层的顶端,所述底板顶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卡槽,且卡槽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二支板,所述第二支板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一支板。
18.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端设置有碎石层,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为卡合连接。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0.1.通过设置有固定钉、螺钉、螺纹块和固定板,使用时将碎石层和基层的两侧与固定板贴合,随后拧动螺钉在螺纹块的作用下,将固定板固定,再将固定钉分别打入碎石层和基层的内部,将整个路基底部固定限制住,这样即使路基在长时间使用后,底端的部分依旧不会受外力的作用挤压变形,保障了路基的安全,增长了路基的使用寿命;
21.2.通过设置有防水层、排水管、固定块、阀门、过滤网和复位弹簧,当雨水落在路面层的表面后,雨水渗入路面层和混凝土层的内部,在防水层的顶部通过排水管,被排出装置外,当水淹过排水管时,此时在阀门和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水不会进入通过排水管进入路基内部,这样不仅可以将雨水排出,防止路面积水,而且还可以防止外部的水倒流入路基内部,同时在过滤网的作用下,可以防止排水管堵塞;
22.3.通过设置有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卡槽和底板,使用时在基层的顶部铺设底板,随手将第二支板插入卡槽中,在将第一支板插入第二支板中,最后在灌入碎石层,这样可以使路基的底端受力均匀,减少因某一块频繁收到挤压而产生凹坑或出现塌陷。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排水结构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受力结构俯视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挡板;2、路面层;3、混凝土层;4、碎石层;5、防水层;6、排水结构;601、排水管;602、固定块;603、阀门;604、过滤网;605、复位弹簧;7、受力结构;701、第一支板;702、第二支板;703、卡槽;704、底板;8、固定钉;9、基层;10、砂石层;11、螺钉;12、螺纹块;13、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实施例1:请参阅图1

4,一种防塌陷路基结构,包括砂石层10,还包括有防止水渗
入路基的排水结构6、增强路基强度防止出现裂缝的受力结构7以及防止长时间使用后路基底部出现变形的固定结构;
30.砂石层10的顶端设置有基层9,受力结构7设置于基层9的顶端;
31.受力结构7的顶端设置有防水层5,且防水层5的顶端设置有混凝土层3,排水结构6设置于混凝土层3侧的底端;
32.混凝土层3的顶端设置有路面层2,且路面层2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1,挡板1的底端延伸至混凝土层3两侧的底端,固定结构设置于挡板1的底端;
33.请参阅图1

4,一种防塌陷路基结构还包括有固定结构,固定结构还包括有固定板13,固定板13设置于挡板1的底端,固定板13的底端均设置有螺纹块12,螺纹块12的内部设置有螺钉11,固定板13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固定钉8;
34.防水层5的中间位置处高于两侧,螺钉11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螺纹块12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螺钉11和螺纹块12螺纹连接;
35.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将碎石层4和基层9的两侧与固定板13贴合,随后拧动螺钉11在螺纹块12的作用下,将固定板13固定,再将固定钉8分别打入碎石层4和基层9的内部,将整个路基底部固定限制住,这样即使路基在长时间使用后,底端的部分依旧不会受外力的作用挤压变形,保障了路基的安全,增长了路基的使用寿命。
36.实施例2:排水结构6由排水管601、固定块602、阀门603、过滤网604和复位弹簧605组成,排水管601设置于混凝土层3两侧底端的中央位置处,排水管601内部两端的中间位置处均安装有固定块602,且固定块602远离混凝土层3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复位弹簧605,排水管601内部远离混凝土层3一侧的两端均安装有阀门603,排水管601内部靠近阀门603的一侧安装有过滤网604;
37.复位弹簧605的一端与阀门603连接,排水管601的一端均贯穿挡板1与混凝土层3连接;
38.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当雨水落在路面层2的表面后,雨水渗入路面层2和混凝土层3的内部,在防水层5的顶部通过排水管601,被排出装置外,当水淹过排水管601时,此时在阀门603和复位弹簧605的作用下,水不会进入通过排水管601进入路基内部,这样不仅可以将雨水排出,防止路面积水,而且还可以防止外部的水倒流入路基内部,同时在过滤网604的作用下,可以防止排水管601堵塞。
39.实施例3:受力结构7由第一支板701、第二支板702、卡槽703和底板704组成,底板704设置于基层9的顶端,底板704顶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卡槽703,且卡槽703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二支板702,第二支板702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一支板701;
40.底板704的顶端设置有碎石层4,第一支板701和第二支板702为卡合连接;
41.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通过在基层9的顶部铺设底板704,随手将第二支板702插入卡槽703中,在将第一支板701插入第二支板702中,最后在灌入碎石层4,这样可以使路基的底端受力均匀,减少因某一块频繁收到挤压而产生凹坑或出现塌陷。
42.工作原理:使用本装置时,首先确定好路基的宽度,随后拧动螺钉11在螺纹块12的作用下,将固定板13固定,紧接着将挡板1固定在固定板13的顶端,然后将砂石层10铺设在固定板13内部,在砂石层10的顶部再铺设基层9,随后在基层9的顶部铺设底板704,随手将第二支板702插入卡槽703中,在将第一支板701插入第二支板702中,最后在灌入碎石层4。
43.然后再将碎石层4的顶端铺设防水层5,防水层5的顶端铺设混凝土层3,最后铺设路面层2,并使得路面层2的顶端与挡板1的顶端齐平,然后将固定钉8分别打入基层9和碎石层4的内部,与固定板13固定。
44.当雨水落在路面层2时,雨水渗入路面层2和混凝土层3的内部,在防水层5的顶部通过排水管601,被排出装置外,当水淹过排水管601时,此时在阀门603和复位弹簧605的作用下,水被隔绝在阀门603的外部,在过滤网604的作用下,可以防止排水管601堵塞,影响排水。
4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