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浅埋升降柱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09:2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升降 交通设施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浅埋升降柱。


背景技术:

2.自动升降柱是现代交通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于保护行人和建筑物,以及维护交通秩序等,对城市交通安全起到重要作用。现有自动升降柱通常由预埋外筒、升降内筒及动力装置等三大部分组成,其中升降内筒设置在预埋外筒的内侧,动力装置用于驱动升降内筒相对预埋外筒沿轴向上下移动;预埋外筒需要进行预埋,而升降内筒的升起高度受到预埋深度的限制。
3.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及发展,大量地下空间被利用如地下车库、交通隧道等,导致地表开挖深度受到限制,对传统升降柱的预埋安装造成很大困难,为了实现浅埋,只能是通过牺牲升降柱的升起高度来减小预埋深度,但这样又会大幅弱化升降柱的阻拦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浅埋升降柱,使得升降柱在实现浅埋的同时又具备有足够的升起高度,可广泛应用在各种地表开挖深度受限的区域。
5.本实用新型的浅埋升降柱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浅埋升降柱,包括预埋箱、活动盖板、旋转座、活动柱体、第一驱动装置及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均设置在所述预埋箱内,所述预埋箱的顶部围成有收纳口,所述旋转座安装在所述预埋箱的内侧并与所述活动柱体的一端固定连接;
7.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活动盖板相对所述预埋箱往复转动,以使所述活动盖板能够从所述收纳口处向上翻开,或者使所述活动盖板能够向下盖合在所述收纳口处;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旋转座相对所述预埋箱往复转动,所述活动柱体用于在所述旋转座的带动下向上翻转并经所述收纳口翻出至所述预埋箱外部,或者向下翻转并经所述收纳口收纳至所述预埋箱内部;
8.其中,所述活动盖板盖合在所述收纳口处时,所述收纳口处空出有预留口,且所述旋转座挡在所述预留口的内侧;所述活动柱体收纳至所述预埋箱内部且所述活动盖板盖合在所述收纳口处时,所述活动盖板挡在所述活动柱体的上方。
9.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柱体呈圆筒状。
10.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柱体收纳至所述预埋箱内部且所述活动盖板盖合在所述收纳口处时,所述旋转座朝上的一面和/或所述活动盖板朝上的一面为平整面。
11.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柱体收纳至所述预埋箱内部且所述活动盖板盖合在所述收纳口处时,所述旋转座朝上的一面与所述活动盖板朝上的一面对齐。
12.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柱体收纳至所述预埋箱内部且所述活动盖板盖合在所述收纳
口处时,和/或,所述活动柱体翻出至所述预埋箱外部且所述活动盖板盖合在所述收纳口处时,所述旋转座朝上的一面挡在所述预留口的内侧。
13.进一步地,所述活动盖板固设有转臂部,所述转臂部固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固设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第一驱动电机,且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设有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啮合。
14.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座通过第二转轴与预埋箱转动连接,且所述旋转座与所述第二转轴固定,所述第二转轴固设有第一伞齿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第二驱动电机,且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设有第二伞齿轮,所述第一伞齿轮与所述第二伞齿轮啮合。
15.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座与所述活动柱体连接的一面设置有led底灯,所述活动柱体的另一端设置有led灯带,所述活动柱体处于翻转过程中和/或处于相对地面直立的状态时,所述led底灯和/或所述led灯带处于亮灯状态。
16.进一步地,所述预埋箱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预埋箱的内部空间分为动力室和收纳室,所述动力室的顶部固设有固定盖板,所述收纳口位于所述收纳室的顶部,所述旋转座安装在所述收纳室的内侧,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均设置在所述动力室内,所述收纳室用于收纳所述活动柱体。
17.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8.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浅埋升降柱,其活动柱体能够以翻转的方式翻出至预埋箱外部,即活动柱体能够以翻转方式升起,以起到阻拦作用,具体来说,可通过使活动柱体向上翻转适当角度(如90度)从而将活动柱体调整成与地面垂直的直立状态;同样,活动柱体是以翻转的方式收纳至预埋箱内部的,即活动柱体能够以翻转方式降落,以方便车辆通行,具体来说,可通过使活动柱体向下翻转适当角度(如90度),从而将活动柱体以平躺状态收纳至预埋箱内部,此时活动柱体所占深度与其直径相同;
19.当然,活动柱体收纳至预埋箱内部时,无需要求其一定要处于平躺状态,只要活动柱体处于倾斜状态或平躺状态,其所占深度均小于其轴向长度,而现有技术的升降内筒,当其收纳在升降外筒内部时,其所占深度相当于其轴向长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浅埋升降柱,其活动柱体在收纳时所占深度相对现有技术小,可有效减小预埋箱的高度,也无需牺牲活动柱体的轴向长度,因此能够在实现浅埋的同时又具备有足够的升起高度,保障活动柱体处于直立状态时能够起到有效的阻拦功能,可广泛应用在各种地表开挖深度受限的区域。
20.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浅埋升降柱,当活动柱体收纳至预埋箱内部且活动盖板盖合在预埋箱的收纳口处时,活动盖板挡在活动柱体的上方,这样一方面使得活动盖板变成通行路面的一部分,保证通行路面在活动柱体的收纳位置上处于较为平整的状态,有助于车辆平稳通行,另一方面活动盖板也能够防止通行车辆与活动柱体直接接触,有效保护活动柱体;
21.由于活动盖板盖合在收纳口处时,收纳口处形成有预留口,而旋转座挡在预留口的内侧,因此当活动柱体翻出至预埋箱外部时,活动柱体可以直立在预留口的位置上,避免妨碍到活动盖板的盖合,使得活动盖板在活动柱体处于直立状态时也能够盖回到收纳口处;当活动柱体翻出至预埋箱外部且活动盖板盖合在收纳口处时,此时浅埋升降柱处于阻拦状态,既能够(通过活动柱体)对车辆起到阻拦作用,又能够将活动盖板作为通行路面的
一部分,保证通行路面在活动柱体的收纳位置上处于较为平整的状态,方便行人通过;
22.当浅埋升降柱处于通行状态时(即活动柱体收纳至预埋箱内部且活动盖板盖合在收纳口处时),由于是活动盖板(而非活动柱体的表面)作为通行路面的一部分,因此无需将活动柱体的侧面设计为契合地面的方形,可以按实际需求设计活动柱体的外形,例如为了安全性可以将活动柱体设计为圆筒状,圆筒状的好处是,行人或车辆撞到时,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行人的受伤程度或者车辆、升降柱的损坏程度,如果采用方形柱体,由于其棱角分明,行人或者车辆撞到时,行人的受伤程度或者车辆、升降柱的损坏程度会很大,非常危险。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浅埋升降柱处于通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浅埋升降柱处于第一过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浅埋升降柱处于第二过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浅埋升降柱处于阻拦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浅埋升降柱处于通行状态的俯视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浅埋升降柱处于通行状态的内部结构图;
29.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浅埋升降柱的预埋箱的内部结构图;
30.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浅埋升降柱的活动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31.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浅埋升降柱的旋转座、第二转轴、活动柱体的装配结构图。
32.图中:1、预埋箱;11、隔板;12、动力室;13、收纳室;131、收纳口;132、预留口;14、第二转轴;141、第一伞齿轮;15、固定盖板;2、活动盖板;21、转臂;22、第一转轴;23、第一传动齿轮;3、旋转座;31、led底灯;4、活动柱体;41、led灯带;5、第一驱动装置;51、第二传动齿轮;6、第二驱动装置;61、第二伞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34.参考图1

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浅埋升降柱及应用于该浅埋升降柱的方法。
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浅埋升降柱包括预埋箱1、活动盖板2、旋转座3、活动柱体4、第一驱动装置5及第二驱动装置6,第一驱动装置5及第二驱动装置6均设置在预埋箱1内,预埋箱1的顶部围成有收纳口131,旋转座3安装在预埋箱1的内侧并与活动柱体4的一端固定连接;
36.其中,第一驱动装置5用于驱动活动盖板2相对预埋箱1往复转动,以使活动盖板2能够从收纳口131处向上翻开,或者使活动盖板2能够向下盖合在收纳口131处;第二驱动装置6用于驱动旋转座3相对预埋箱1往复转动,活动柱体4用于在旋转座3的带动下向上翻转并经收纳口131翻出至预埋箱1外部,或者向下翻转并经收纳口131收纳至预埋箱1内部;
37.其中,活动盖板2盖合在收纳口131处时,收纳口131处空出有预留口132,且旋转座
3挡在预留口132的内侧;活动柱体4收纳至预埋箱1内部且活动盖板2盖合在收纳口131处时,活动盖板2挡在活动柱体4的上方。
38.具体来说,活动柱体4呈圆筒状。
39.具体来说,活动柱体4收纳至预埋箱1内部且活动盖板2盖合在收纳口131处时,旋转座3朝上的一面和/或活动盖板2朝上的一面为平整面。
40.具体来说,活动柱体4收纳至预埋箱1内部且活动盖板2盖合在收纳口131处时,旋转座3朝上的一面与活动盖板2朝上的一面对齐。
41.具体来说,活动柱体4收纳至预埋箱1内部且活动盖板2盖合在收纳口131处时,和/或,活动柱体4翻出至预埋箱1外部且活动盖板2盖合在收纳口131处时,旋转座3朝上的一面挡在预留口132的内侧。
42.具体来说,活动盖板2固设有转臂部21,转臂部21固设有第一转轴22,第一转轴22固设有第一传动齿轮23,第一驱动装置5为第一驱动电机,且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设有第二传动齿轮51,第一传动齿轮23与第二传动齿轮51啮合。当然,第一转轴22需要通过轴承及轴承座等与预埋箱1实现转动连接,以使活动盖板2能够相对预埋箱1往复转动。
43.具体来说,旋转座3通过第二转轴14与预埋箱1转动连接,且旋转座3与第二转轴14固定,第二转轴14固设有第一伞齿轮141,第二驱动装置6为第二驱动电机,且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设有第二伞齿轮61,第一伞齿轮141与第二伞齿轮61啮合。当然,第二转轴14需要通过轴承及轴承座等与预埋箱1实现转动连接,以使旋转座3能够相对预埋箱1往复转动。
44.具体来说,旋转座3与活动柱体4连接的一面设置有led底灯31,活动柱体4的另一端设置有led灯带41,活动柱体4处于翻转过程中和/或处于相对地面直立的状态时,led底灯31和/或led灯带41处于亮灯状态。
45.具体来说,预埋箱1内设置有隔板11,隔板11将预埋箱1的内部空间分为动力室12和收纳室13,动力室12的顶部固设有固定盖板15,收纳口131位于收纳室13的顶部,旋转座3安装在收纳室13的内侧,第一驱动装置5及第二驱动装置6均设置在动力室12内,收纳室13用于收纳活动柱体4。
4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方法,应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浅埋升降柱,该升降方法包括:
47.升起步骤:依次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通过第一驱动装置5驱动活动盖板2从收纳口131处向上翻开(与地面夹角约为75

85度),通过第二驱动装置6驱动旋转座3带动活动柱体4向上翻转(90度),使活动柱体4经收纳口131翻出至预埋箱1外部(呈直立状态),再通过第一驱动装置5驱动活动盖板2向下盖合至收纳口131处;
48.其中,活动柱体4在向上翻转的过程中及处于直立状态时,led底灯31和led灯带41处于亮灯状态(例如长亮或者闪烁)。
49.降落步骤:依次参考图4、图3、图2和图1,通过第一驱动装置5驱动活动盖板2从收纳口131处向上翻开(与地面夹角约为75

85度),通过第二驱动装置6驱动旋转座3带动活动柱体4向下翻转(90度),使活动柱体4经收纳口131收纳至预埋箱1内部,再通过第一驱动装置5驱动活动盖板2向下盖合至收纳口131处;
50.其中,活动柱体4在向下翻转的过程中,led底灯31和led灯带41处于亮灯状态(例如长亮或者闪烁),当活动柱体4收纳至预埋箱1内部(呈平躺状态时),led底灯31和led灯带
41处于关灯状态。
5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52.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浅埋升降柱及应用于该浅埋升降柱的升降方法,活动柱体能够以翻转的方式翻出至预埋箱外部,即活动柱体能够以翻转方式升起,以起到阻拦作用,具体来说,可通过使活动柱体向上翻转适当角度(如90度)从而将活动柱体调整成与地面垂直的直立状态;同样,活动柱体是以翻转的方式收纳至预埋箱内部的,即活动柱体能够以翻转方式降落,以方便车辆通行,具体来说,可通过使活动柱体向下翻转适当角度(如90度),从而将活动柱体以平躺状态收纳至预埋箱内部,此时活动柱体所占深度与其直径相同;
53.当然,活动柱体收纳至预埋箱内部时,无需要求其一定要处于平躺状态,只要活动柱体处于倾斜状态或平躺状态,其所占深度均小于其轴向长度,而现有技术的升降内筒,当其收纳在升降外筒内部时,其所占深度相当于其轴向长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浅埋升降柱,其活动柱体在收纳时所占深度相对现有技术小,可有效减小预埋箱的高度,也无需牺牲活动柱体的轴向长度,因此能够在实现浅埋的同时又具备有足够的升起高度,保障活动柱体处于直立状态时能够起到有效的阻拦功能,可广泛应用在各种地表开挖深度受限的区域。
54.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浅埋升降柱及应用于该浅埋升降柱的升降方法,当活动柱体收纳至预埋箱内部且活动盖板盖合在预埋箱的收纳口处时,活动盖板挡在活动柱体的上方,这样一方面使得活动盖板变成通行路面的一部分,保证通行路面在活动柱体的收纳位置上处于较为平整的状态,有助于车辆平稳通行,另一方面活动盖板也能够防止通行车辆与活动柱体直接接触,有效保护活动柱体;
55.由于活动盖板盖合在收纳口处时,收纳口处形成有预留口,而旋转座挡在预留口的内侧,因此当活动柱体翻出预埋箱外部时,活动柱体可以直立在预留口的位置上,避免妨碍到活动盖板的盖合,使得活动盖板在活动柱体处于直立状态时也能够盖回至收纳口处,当活动柱体翻出至预埋箱外部且活动盖板盖合在收纳口处时,此时浅埋升降柱处于阻拦状态,既能够(通过活动柱体)对车辆起到阻拦作用,又能够将活动盖板作为通行路面的一部分,保证通行路面在活动柱体的收纳位置上处于较为平整的状态,方便行人通过;
56.当浅埋升降柱处于通行状态时(即活动柱体收纳至预埋箱内部且活动盖板盖合在收纳口处时),由于是活动盖板(而非活动柱体的表面)作为通行路面的一部分,因此无需将活动柱体的侧面设计为契合地面的方形,可以按实际需求设计活动柱体的外形,例如为了安全性可以将活动柱体设计为圆筒状,圆筒状的好处是,行人或车辆撞到时,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行人的受伤程度或者车辆、升降柱的损坏程度,如果采用方形柱体,由于其棱角分明,行人或者车辆撞到时,行人的受伤程度或者车辆、升降柱的损坏程度会很大,非常危险。
57.3)当浅埋升降柱处于通行状态时,为了进一步保障通行路面平整,旋转座朝上的一面和/或活动盖板朝上的一面设计为平整面更好;其中,旋转座朝上的一面可能会略高于预留口或略低于预留口,当然为了保证通行路面平整,需要避免旋转座朝上的一面与预留口有明显高低差,理想情况下是旋转座朝上的一面刚好位于预留口的内侧;其中,旋转座朝上的一面可能会略高于或略低于活动盖板朝上的一面,当然为了保证通行路面平整,需要避免旋转座朝上的一面与活动盖板朝上的一面有明显高低差,理想情况下是旋转座朝上的一面刚好与活动盖板朝上的一面对齐。
58.4)当浅埋升降柱的活动柱体处于翻转过程中(包括上翻和下翻)和/或活动柱体处于直立状态时,led底灯和led灯带处于亮灯状态,有助于增强浅埋升降柱的警示功能。
59.5)当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采用电机、气缸或液压缸等动力装置时,在安装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时,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二驱动装置的轴向与动力室的长度方向相同(如图6所示那样),且第一驱动装置位于第二驱动装置的轴向一侧,这样设置方式,可以充分利用预埋箱的长度(因为预埋箱长度必须要大于活动柱体的轴向长度),有效减小预埋箱的宽度,有助于减小预埋箱的整体体积,减少对地下空间的占用。
60.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