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桥梁用工字钢加固梁的构造方法与流程

2021-10-09 01:0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用工 加固 构造 桥梁 方法

一种桥梁用工字钢加固梁的构造方法
1.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桥梁用工字钢加固梁的构造方法。
2.

背景技术:
桥梁是常见的交通工程结构形式,在桥梁施工过程中一般需要搭设作业平台,以实现施工作业,现有的作业平台多在承台或者其他受力平台上直接设置工字钢作为受力部件,继而设置方木和作业平台,由于工字钢的腹板受力区较弱,容易产生破坏,因此,需要对工字钢的受力结构进行改进,以提高受力性能。
3.单工字钢受力单一,其承受作用力有限,在有条件时,可以设置双工字钢结构,双工字钢结构如果简单拼装,其无法形成整体,作用效果有限,对于双工字钢结构有必要对其整体受力性能进行研究,充分发挥双工字钢的加固效果,提高整体受力,保证结构的强度安全。
4.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桥梁用工字钢加固梁的构造方法。
5.本发明提供一种桥梁用工字钢加固梁的构造方法,所述加固梁采用工字钢结构,利用工字钢作为主要受力部件形成加固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梁包括左工字钢、右工字钢、方木、受力梁,其中左工字钢包括左上翼缘、左腹板和左下翼缘,所述右工字钢包括右上翼缘、右腹板和右下翼缘,所述方木分别位于所述左工字钢和所述右工字钢的左上翼缘和右上翼缘上,所述受力梁位于所述方木上,所述构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s1:在下部受力平台上放置所述左工字钢和所述右工字钢,所述左工字钢和所述右工字钢的左下翼缘和右下翼缘分别固定在所述下部受力平台的上表面上,所述左工字钢和所述右工字钢的左腹板和右腹板相互垂直,所述左下翼缘和所述右下翼缘之间留有间隙;
7.s2:在所述左腹板和所述右腹板之间设置固定梁,所述固定梁的左端与所述左腹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梁的右端与所述右腹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梁水平设置;
8.s3:在所述左上翼缘和所述右上翼缘之间设置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左上翼缘和所述左下翼缘的下表面平齐,所述固定板的左端与所述左上翼缘的右端之间通过左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右端与所述右上翼缘的左端通过右固定螺栓固定连接;
9.s4:在所述固定梁与所述固定板之间设置支撑梁、左斜支撑杆、右斜支撑杆,其中支撑梁垂直设置,其上部与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其下部与所述固定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左斜支撑杆的上部与所述固定板的左侧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左斜支撑杆的下部与所述固定梁与所述左腹板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所述右斜支撑杆的上部与所述固定板的右侧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右斜支撑杆的下部与所述固定梁与所述右腹板的连接处固定连接;
10.s5:在所述左上翼缘的上表面上设置若干方木,在所述右上翼缘的上表面上设置若干方木,所述左上翼缘上的方木与所述右上翼缘上的方木平齐,在所述固定板上设置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所述左支撑柱和所述右支撑柱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左支撑柱和所述
右支撑柱的上表面与方木的上表面平齐;
11.s6:在所述方木和所述左支撑柱、所述右支撑柱的上表面上设置受力梁,所述受力梁的左端位于所述左上翼缘的左端左侧,所述受力梁的右端位于所述右上翼缘的右端右侧;
12.s7:在所述受力梁的左端设置左斜梁,在所述受力梁的右端设置右斜梁,所述左斜梁的上端与所述受力梁位于所述左上翼缘左端的左侧部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左斜梁的下端与所述左下翼缘的左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右斜梁的上端与所述受力梁位于所述右上翼缘右端的右侧部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右斜梁的下端与所述右下翼缘的右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13.作为优选,所述左支撑柱和所述右支撑柱垂直方向的中心线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梁垂直方向中心线的左右两侧。
14.作为优选,所述加固梁与所述左下翼缘和所述右下翼缘之间设置有支撑部件。
15.作为优选,所述左上翼缘上的方木等间隔设置,所述右上翼缘上的方木等间隔设置。
16.作为优选,所述左斜梁和所述右斜梁可以选择为对称设置或非对称设置。
17.作为优选,所述左斜梁和所述右斜梁的材质可以选择为钢材。
18.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19.设置双工字钢作为受力部件,利用双工字钢提高其传递受力效果,避免单个工字钢出现受力集中,引起腹板破坏;
20.在左腹板和右腹板之间设置固定梁,将左工字钢和右工字钢连接成为整体,避免局部受力,在左上翼缘和右上翼缘之间设置固定板,并在固定板与所述左上翼缘和所述右上翼缘之间设置左固定螺栓和右固定螺栓,实现固定板与左上翼缘、右上翼缘的固定,在固定板和固定梁之间设置支撑梁和左斜支撑杆、右斜支撑杆,从而形成超静定的支撑受力体系,也将固定板的作用力传递给固定梁和左右腹板;
21.在左上翼缘、右上翼缘上设置方木,固定板上设置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形成整体受力体系,在方木、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上设置受力梁,受力梁受力后,将作用力均匀传递给方木和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将作用力传递给固定板,固定板与左上翼缘、右上翼缘固定连接,形成整体受力体系,而固定板下部又通过支撑梁和左斜支撑杆、右斜支撑杆与左腹板、右腹板以及固定梁连接,该受力体系可以保证受力梁作用力的分散,避免局部受力,其支撑效果更好;
22.所述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可以选择为橡胶柱结构,利用橡胶柱结构可以实现柔性受力,尤其是受力梁利用橡胶柱向下传递作用力时,可以避免局部的刚性破坏,柔性柱承担弹性变化,可以保证结构的受力效果。
23.受力梁的左右两端均位于左上翼缘和右上翼缘的外部,受力梁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左下翼缘、右下翼缘连接,形成对拉结构体系,所述左斜梁和右斜梁可以为预应力加固结构,形成对受力梁的拉力作用,避免结构产生位移,也可以有效保证结构整体受力。
24.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2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桥梁用工字钢加固梁的构造方法,设置左工字钢和右工字钢作为受力部件,通过在左腹板和右腹板之间固定梁,在左上翼缘和右上翼缘之间设置固定板,
并在固定板和固定梁之间设置支撑梁,实现左工字钢和右工字钢的整体性能,设置方木、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实现受力体系的整体受力,避免局部破坏。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固定板及固定梁设置示意图。
28.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针对说明书附图内容,对本发明限定的结构,进行具体的解释说明。
29.本发明提供一种桥梁用工字钢加固梁的构造方法,所述加固梁采用工字钢结构,利用工字钢作为主要受力部件形成加固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梁包括左工字钢1、右工字钢2、方木3、受力梁4,其中左工字钢1包括左上翼缘11、左腹板12和左下翼缘13,所述右工字钢2包括右上翼缘21、右腹板22和右下翼缘23,所述方木3分别位于所述左工字钢1和所述右工字钢2的左上翼缘11和右上翼缘21上,所述受力梁4位于所述方木3上,所述构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0.s1:在下部受力平台5上放置所述左工字钢1和所述右工字钢2,所述左工字钢1和所述右工字钢2的左下翼缘13和右下翼缘23分别固定在所述下部受力平台5的上表面上,所述左工字钢1和所述右工字钢2的左腹板12和右腹板22相互垂直,所述左下翼缘13和所述右下翼缘23之间留有间隙;
31.s2:在所述左腹板12和所述右腹板22之间设置固定梁6,所述固定梁6的左端与所述左腹板1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梁6的右端与所述右腹板2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梁6水平设置;
32.s3:在所述左上翼缘11和所述右上翼缘21之间设置固定板7,所述固定板7的上表面与所述左上翼缘11和所述左下翼缘13的下表面平齐,所述固定板7的左端与所述左上翼缘11的右端之间通过左固定螺栓8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7的右端与所述右上翼缘21的左端通过右固定螺栓9固定连接;
33.s4:在所述固定梁6与所述固定板7之间设置支撑梁61、左斜支撑杆62、右斜支撑杆63,其中支撑梁61垂直设置,其上部与固定板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其下部与所述固定梁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左斜支撑杆62的上部与所述固定板7的左侧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左斜支撑杆62的下部与所述固定梁6与所述左腹板12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所述右斜支撑杆63的上部与所述固定板7的右侧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右斜支撑杆63的下部与所述固定梁6与所述右腹板22的连接处固定连接;
34.s5:在所述左上翼缘11的上表面上设置若干方木3,在所述右上翼缘21的上表面上设置若干方木3,所述左上翼缘11上的方木3与所述右上翼缘21上的方木3平齐,在所述固定板7上设置左支撑柱101和右支撑柱102,所述左支撑柱101和所述右支撑柱102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左支撑柱101和所述右支撑柱102的上表面与方木3的上表面平齐;
35.s6:在所述方木3和所述左支撑柱101、所述右支撑柱102的上表面上设置受力梁4,所述受力梁4的左端位于所述左上翼缘11的左端左侧,所述受力梁4的右端位于所述右上翼缘21的右端右侧;
36.s7:在所述受力梁4的左端设置左斜梁14,在所述受力梁4的右端设置右斜梁15,所
述左斜梁14的上端与所述受力梁4位于所述左上翼缘11左端的左侧部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左斜梁14的下端与所述左下翼缘13的左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右斜梁15的上端与所述受力梁4位于所述右上翼缘21右端的右侧部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右斜梁15的下端与所述右下翼缘23的右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37.作为优选,所述左支撑柱101和所述右支撑柱102垂直方向的中心线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梁61垂直方向中心线的左右两侧,这种对称设置可以形成相对均衡的受力方式,避免一侧受力,例如压力或拉力,过大造成结构破坏,如果加固结构的一侧承受有固定的作用力,且固定作用力为不对称结构,也可以使所述左支撑柱101和所述右支撑柱102布置为非对称结构,从而实现对力的承担,提高受力效果;
38.作为优选,所述加固梁与所述左下翼缘13和所述右下翼缘23之间设置有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可以选择为支撑连接梁,例如设置为上支撑连接梁和下支撑连接梁,其中上支撑连接梁和下支撑连接梁平行设置,均连接在所述左下翼缘13和所述右下翼缘23之间,相比于单独设置的单个支撑连接梁,其形成的桁架体系更有利于承担作用力,提高支撑效果;
39.作为优选,所述左上翼缘11上的方木3等间隔设置,所述右上翼缘21上的方木3等间隔设置。
40.作为优选,所述左斜梁14和所述右斜梁15可以选择为对称设置或非对称设置。
41.作为优选,所述左斜梁14和所述右斜梁15的材质可以选择为钢材,所述左斜梁14和所述右斜梁15承担的主要是斜向作用力,其对强度要求较高,所述左斜梁14和所述右斜梁15还可以分别包括上斜拉杆、中部拉杆和下斜拉杆,其中中部拉杆两端设置有螺纹端,利用中部拉杆实现预应力的添加,这种受力方式是常见的预应力加固方式,通过施加预应力,可以有效提高作用力,但是上斜拉杆和下斜拉杆需要牢固固定在翼缘和受力梁4之间,优选通过螺栓的方式固定,例如通过螺栓配合垫板的方式固定。
42.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