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绿色环保重交通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09-25 11:0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路面 地说 绿色环保 公路 结构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路面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具体为一种绿色环保重交通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各大城镇乡县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公路铺建作为基建中最重要的一环,关系到各大城镇乡县的交通便利和经济发展,现有公路铺建也逐渐向重承载和耐用度高的技术方向发展。
3.目前路面结构主要分别分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需要大量的沥青资源,但我国沥青资源有限,用于重交通的道路石油沥青大量依靠进口,原料成本较高,针对日益增长的交通量和车辆承载量,公路建设者经过多年的现场总结得出适合重载交通的复合型路面形式,如专利号为201920487796.6的一种绿色环保重载交通路面结构,充分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作为铺路的原料,通过设置的绿色高性能水泥混凝土可直接胶结土体中的土壤颗粒,以提高路面结构的强度和耐久度,但该路面结构使用多层沥青层作为上层,原料整体成本较高,长久使用后会产生层间裂缝,且使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存在运输和消毒成本,实际情况下会增加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绿色环保重交通路面结构,通过设置沥青层路面、沥青混凝土层、第一粘结层、沥青应力吸收层、混凝土层、第二粘结层、砾石混凝土层、第三粘结层和水泥碎石基底层,利用路面顶端两层沥青结构层、一层粘结层和一层应力吸收层,使路面收到的挤压力能够通过沥青应力吸收层向下作用,保证了层间连续,且利用多层混凝土和碎石层与两层粘结层内的聚酯浸油加筋布和土工布,使路面整体结构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承重力,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绿色环保重交通路面结构,包括沥青层路面、沥青混凝土层、第一粘结层、混凝土层、砾石混凝土层和水泥碎石基底层,所述沥青混凝土层位于所述沥青层路面的下侧,所述第一粘结层位于所述沥青混凝土层的下侧,所述第一粘结层的下侧铺设有沥青应力吸收层,所述混凝土层位于所述沥青应力吸收层的下侧,所述混凝土层的下侧铺设有第二粘结层,所述砾石混凝土层位于所述第二粘结层的下侧,所述砾石混凝土层的下侧铺设有第三粘结层,所述水泥碎石基底层位于所述第三粘结层的下侧;
6.所述第二粘结层包括聚酯浸油加筋布,所述聚酯浸油加筋布的下侧铺设有第一稀浆层,所述砾石混凝土层包括砂石层,所述砂石层的下侧铺设有砾石分层,所述砂石层和砾石分层的内侧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顶端和底端穿过砾石分层和加强筋,所述第三粘结层包括土工布,所述土工布的下侧铺设有第二稀浆层。
7.优选地,所述沥青混凝土层为灌注式沥青混凝土,所述沥青混凝土层的厚度为10

20cm。
8.优选地,所述第一粘结层为改性乳化沥青粘结层,所述第一粘结层的厚度为20cm。
9.优选地,所述混凝土层的上表面设有点阵式凸点纹或网状纹,所述混凝土层的厚度为30cm。
10.优选地,所述砂石层和砾石分层的厚度比例为2:3,所述砾石混凝土层的厚度为30

40cm。
11.优选地,所述水泥碎石基底层的厚度为30

40cm。
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3.本实用新型通过沥青层路面、沥青混凝土层、第一粘结层和沥青应力吸收层的结构设计,利用路面顶端两层沥青结构层、一层粘结层和一层应力吸收层,使路面收到的挤压力能够通过沥青应力吸收层向下作用,保证了层间连续,提高了路面结构的耐久度。
14.本实用新型通过混凝土层、第二粘结层、砾石混凝土层、第三粘结层和水泥碎石基底层的结构设计,利用多层混凝土和碎石层与两层粘结层内的聚酯浸油加筋布和土工布,使路面整体结构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承重力,提高了路面结构内部的水稳定性能,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和原料成本。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粘结层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砾石层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粘结层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为:
20.1、沥青层路面;2、沥青混凝土层;3、第一粘结层;4、沥青应力吸收层;5、混凝土层;6、第二粘结层;7、砾石混凝土层;8、第三粘结层;9、水泥碎石基底层;61、聚酯浸油加筋布;62、第一稀浆层;71、砂石层;72、砾石分层;73、加强筋;81、土工布;82、第二稀浆层。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如附图1

4所示的一种绿色环保重交通路面结构,包括沥青层路面1、沥青混凝土层2、第一粘结层3、混凝土层5、砾石混凝土层7和水泥碎石基底层9,沥青混凝土层2位于沥青层路面1的下侧,第一粘结层3位于沥青混凝土层2的下侧,第一粘结层3的下侧铺设有沥青应力吸收层4,混凝土层5位于沥青应力吸收层4的下侧,混凝土层5的下侧铺设有第二粘结层6,砾石混凝土层7位于第二粘结层6的下侧,砾石混凝土层7的下侧铺设有第三粘结层8,水泥碎石基底层9位于第三粘结层8的下侧;
23.第二粘结层6包括聚酯浸油加筋布61,聚酯浸油加筋布61的下侧铺设有第一稀浆层62,砾石混凝土层7包括砂石层71,砂石层71的下侧铺设有砾石分层72,砂石层71和砾石
分层72的内侧设置有加强筋73,加强筋73的顶端和底端穿过砾石分层72和加强筋73,第三粘结层8包括土工布81,土工布81的下侧铺设有第二稀浆层82。
24.其中,沥青混凝土层2为灌注式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层2的厚度为 10

20cm;
25.具体的,所述灌注式沥青混凝土能够同时拥有水泥混凝土的柔性和沥青混凝土的刚性,提高了路面抵抗荷载作用的能力,同时也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能、抗水损害性能、抗剪切性能和抗疲劳性能。
26.其中,第一粘结层3为改性乳化沥青粘结层,第一粘结层3的厚度为 20cm;
27.具体的,所述第一粘结层3的设置,使自然粘结的沥青层路面1和沥青混凝土层2与沥青应力吸收层4粘结,保证了沥青层路面1、沥青混凝土层 2、第一粘结层3和沥青应力吸收层4之间的层间连续,形成路面结构上层的整体沥青结构,有效提高路面的抗形变性能和耐久度。
28.其中,混凝土层5的上表面设有点阵式凸点纹或网状纹,混凝土层5的厚度为30cm;
29.具体的,所述混凝土层5的上表面设有的点阵式凸点纹或网状纹,能够有效提高层间抗剪切能力和结合能力,且作用力不会向上反作用于路面,大大减小了路面出现大开裂的可能性。
30.其中,砂石层71和砾石分层72的厚度比例为2:3,砾石混凝土层7的厚度为30

40cm;
31.具体的,所述砂石层71和砾石分层72的设置,能够起到隔水排水和防冻胀的作用,使路面水稳性和抗冻胀的性能提高,防止基层变形。
32.其中,水泥碎石基底层9的厚度为30

40cm;
33.具体的,所述水泥碎石基底层9的设置,使路面结构整体有良好的强度和承重力,使路面能够承受较重的负荷。
34.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35.本实用新型通过沥青层路面1、沥青混凝土层2、第一粘结层3和沥青应力吸收层4的结构设计,利用路面顶端两层沥青结构层、一层粘结层和一层应力吸收层,使路面收到的挤压力能够通过沥青应力吸收层4向下作用,保证了层间连续,提高了路面结构的耐久度。
36.本实用新型通过混凝土层5、第二粘结层6、砾石混凝土层7、第三粘结层8和水泥碎石基底层9的结构设计,可根据实际铺路原地面就地取材,进行筛分,将较大的碎石混合水泥做基层,其余较小的砂石和砾石,分别铺设至砂石层71和砾石分层72中,利用多层混凝土和碎石层与两层粘结层内的聚酯浸油加筋布和土工布,使路面整体结构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承重力,提高了路面结构内部的水稳定性能,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和原料成本。
37.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38.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39.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
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