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安装的大跨混凝土箱梁桥体外束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9-25 02:2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混凝土 体外 转向 装置 安装


1.本发明涉及混凝土箱梁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大跨混凝土箱梁桥体外束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2.大跨混凝土箱梁桥由于普遍存在跨中下挠、开裂病害,对桥梁的结构运营安全及使用功能产生了极大威胁。为对大跨混凝土箱梁桥下挠、开裂病害进行有效控制,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同时在梁体内设置体内束与在箱梁箱室内设置体外束的混合布束形式,对上述病害进行遏制,并加强结构的受力性能。
3.预应力体外束系统一般由体外束、混凝土转向块、锚固块、预埋管、转向器、减震装置和保护罩等装置组成。其中,索体、预埋管、转向器、减震装置和保护罩等均为一般构件,而转向块和锚固块须现场浇筑成型。与锚固块采用和箱梁节段梁体一同浇筑的施工工艺不同的是,转向块的常规施工做法是待本节段箱梁浇筑完成并挂篮内模板拆装及行走后,在箱内顶、底板及腹板处凿出预埋套筒,安装钢筋后再支模现浇成型。上述转向块施工工艺繁琐且施工周期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大跨混凝土箱梁桥体外束转向装置,其工艺简便,安装便利,有效降低施工难度并节约施工周期。
5.本发明一种便于安装的大跨混凝土箱梁桥体外束转向装置,其技术方案为:包括设置于箱梁桥的箱室内的转向支架、转向器固定架、转向器套管、顶板梗腋节点连接件和底板梗腋节点连接件,所述箱梁桥在顶板梗腋节点和底板梗腋节点处预埋有节点预埋钢板、预埋套筒和预埋锚固钢筋,所述预埋套筒底部与所述节点预埋钢板固连,所述预埋锚固钢筋端部与所述预埋套筒一端连接,所述转向支架在顶板梗腋节点处通过顶板梗腋节点连接件与预埋套筒另一端连接,所述转向支架在底板梗腋节点处通过底板梗腋节点连接件与预埋套筒另一端连接,所述转向器固定架固设于所述转向支架底部,所述转向器套管嵌固于所述转向器固定架内,所述转向器套管内部形成用于穿设体外束的转向通道。
6.较为优选的,所述转向支架包括一对平行于梁体横断面设置的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包括上弦杆、下弦杆和一对边腹杆,所述边腹杆与所述上弦杆之间通过顶板梗腋节点连接件固定,所述边腹杆与所述下弦杆之间通过所述底板梗腋节点连接件固定,一对所述矩形框架的上弦杆之间通过上弦杆纵向平联固定连接,一对所述矩形框架的下弦杆之间通过下弦杆纵向平联固定连接。
7.较为优选的,所述矩形框架还包括中腹杆和一对斜腹杆,所述中腹杆上端通过上弦杆中点节点连接件与上弦杆中点节点连接,所述中腹杆下端通过下弦杆中点节点连接件与下弦杆中点节点连接,一对所述斜腹杆的一端均与上弦杆中点节点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底板梗腋节点连接件连接,一对所述矩形框架的中腹杆之间通过中腹杆纵向平联固定
连接。
8.较为优选的,所述顶板梗腋节点连接件包括顶板梗腋节点锚固连接钢板、顶板梗腋节点钢板和顶板梗腋节点加劲钢板,所述顶板梗腋节点锚固连接钢板贴合设置于顶板梗腋节点上与所述节点预埋钢板对应位置处,所述顶板梗腋节点钢板垂直固设于所述顶板梗腋节点锚固连接钢板上且与梁体横截面平行,所述顶板梗腋节点加劲钢板设置于顶板梗腋节点钢板与顶板梗腋节点锚固连接钢板连接位置,且与顶板梗腋节点钢板和顶板梗腋节点锚固连接钢板垂直;
9.所述底板梗腋节点连接件包括底板梗腋节点锚固连接钢板、底板梗腋节点钢板和底板梗腋节点加劲钢板,所述底板梗腋节点锚固连接钢板贴合设置于底板梗腋节点上与所述节点预埋钢板对应位置处,所述底板梗腋节点钢板垂直固设于所述底板梗腋节点锚固连接钢板上且与梁体横截面平行,所述底板梗腋节点加劲钢板设置于底板梗腋节点钢板与底板梗腋节点锚固连接钢板连接位置,且与底板梗腋节点钢板和底板梗腋节点锚固连接钢板垂直。
10.较为优选的,所述上弦杆中点节点连接件包括上弦杆中点节点钢板和上弦杆中点节点加劲钢板,所述上弦杆中点节点钢板与上弦杆在上弦杆中点节点处固连,所述上弦杆中点节点钢板平行于梁体横截面设置,所述上弦杆中点节点加劲钢板设置于上弦杆中点节点钢板与上弦杆连接位置,且与所述上弦杆以及上弦杆中点节点钢板垂直;
11.所述下弦杆中点节点连接件包括下弦杆中点节点钢板和下弦杆中点节点加劲钢板,所述下弦杆中点节点钢板与下弦杆在下弦杆中点节点处固连,所述下弦杆中点节点钢板平行于梁体横截面设置,所述下弦杆中点节点加劲钢板设置于下弦杆中点节点钢板与下弦杆连接位置,且与所述下弦杆以及下弦杆中点节点钢板垂直。
12.较为优选的,所述顶板梗腋节点连接件包括顶板梗腋节点钢板,所述底板梗腋节点连接件包括底板梗腋节点钢板;
13.所述上弦杆包括一对开口端背向设置的槽钢组件,一对所述槽钢组件在上弦杆中点节点处通过设置于槽钢组件之间的上弦杆中点节点钢板固连,在顶板梗腋节点处通过设置于槽钢组件之间的顶板梗腋节点钢板固连;
14.所述下弦杆包括一对开口端背向设置的槽钢组件,一对所述槽钢组件在下弦杆中点节点处通过设置于槽钢组件之间的下弦杆中点节点钢板固连,在底板梗腋节点处通过设置于槽钢组件之间的底板梗腋节点钢板固连。
15.较为优选的,所述上弦杆在上弦杆中点节点处垂直设有上弦杆加劲钢板和上弦杆连接钢板,所述下弦杆在下弦杆中点节点处垂直设有下弦杆加劲钢板和下弦杆连接钢板,所述中腹杆在中部垂直设有分别位于中腹杆两侧的中腹杆加劲钢板和中腹杆连接钢板;
16.所述上弦杆纵向平联包括一对开口端背向设置的上弦杆纵向平联槽钢,所述上弦杆纵向平联两端通过设置于上弦杆纵向平联槽钢之间的上弦杆连接钢板固连,中部通过设置于上弦杆纵向平联槽钢之间的上弦杆纵向平联垫板固连;
17.所述下弦杆纵向平联包括一对开口端背向设置的下弦杆纵向平联槽钢,所述下弦杆纵向平联两端通过设置于下弦杆纵向平联槽钢之间的下弦杆连接钢板固连,中部通过设置于下弦杆纵向平联槽钢之间的下弦杆纵向平联垫板固连;
18.所述腹杆纵向平联包括一对开口端背向设置的中腹杆纵向平联槽钢,所述腹杆纵
向平联两端通过设置于中腹杆纵向平联槽钢之间的中腹杆连接钢板固连,中部通过设置于中腹杆纵向平联槽钢之间的中腹杆纵向平联垫板固连。
19.较为优选的,所述转向器固定架包括转向器固定架底板、转向器固定架矩形加劲肋和转向器固定架圆形加劲肋,所述转向器固定架底板对称固定于下弦杆中点两侧,且与梁体横截面平行设置,所述转向器固定架底板上均匀设有若干个转向器固定架圆形加劲肋,所述转向器固定架矩形加劲肋垂直于转向器固定架底板设置且均匀分布于转向器固定架圆形加劲肋两侧。
20.较为优选的,所述转向器套管的两端嵌固于转向器固定架圆形加劲肋内部。其工艺简便,安装便利,有效降低施工难度并节约施工周期。
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2.1、本方案在顶板梗腋节点和底板梗腋节点处预埋预埋钢板、预埋套筒和预埋锚固钢筋。可将预先制成的转向支架通过顶板梗腋节点连接件和底板梗腋节点连接件快速固定,其工艺简便,安装便利,可有效降低施工难度和节约工期,同时可减轻结构自重并提高主梁抗扭性能。
23.2、转向支架采用上弦杆、下弦杆、边腹杆、中腹杆、斜腹杆结合各个纵向平联结构,能够通过工厂加工对转向装置各部件进行快速栓接,安装便利且避免了混凝土转向块需要二次绑扎钢筋及支架现浇的繁琐工艺,加快了施工进度,并同时该结构形成了若干横向整体钢架结构,有效提高了主梁抗扭性能,进一步提高了工程质量工程的安全性。
24.3、顶板梗腋节点连接件、底板梗腋节点连接件、上弦杆中点节点连接件、下弦杆中点节点连接件均采用垂直形式的连接钢板和加劲钢板,该连接件结构稳定,强度高,进一步提高了工程质量工程的安全性。
25.4、在各纵向平联两端通过连接钢板固定槽钢,中部通过垫板固定槽钢,加强了纵向平联全段强度,防止形变,强度高,进一步提高了工程质量工程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26.图1为常规大跨混凝土箱梁桥体外束立面布置示意图;
27.图2为常规混凝土转向块纵向布置示意图;
28.图3为常规混凝土转向块横向布置示意图;
29.图4为本发明大跨混凝土箱梁桥体外束立面布置示意图;
30.图5为本发明转向支架典型纵向布置示意图;
31.图6为本发明转向支架典型横向布置示意图;
32.图7为本发明转向支架顶板梗腋处节点构造示意图;
33.图8为本发明转向支架上弦杆中点处节点构造示意图;
34.图9为本发明转向支架底板梗腋处节点构造示意图;
35.图10为本发明转向支架下弦杆中点处节点构造示意图;
36.图11为本发明转向支架a大样构造示意图;
37.图12为附图11中
ⅰ‑ⅰ
断面图;
38.图13为本发明转向支架b大样构造示意图;
39.图14为附图13中
ⅰ‑ⅰ
断面图;
40.图15为本发明转向支架c大样构造示意图;
41.图16为附图15中
ⅰ‑ⅰ
断面图;
42.图17为附图15中
ⅱ‑ⅱ
断面图。
43.图中:
[0044]1‑
体外束、2

混凝土转向块、3

锚固块、4减震装置、5混凝土转向块肋板、 6混凝土转向块底座、7体外束转向器、8预埋套筒、9预埋锚固钢筋、10 后装横向普通钢筋、11后装竖向普通钢筋、12普通钢筋焊接示意、13转向支架、14节点预埋钢板、15顶板梗腋节点、15

1顶板梗腋节点锚固连接钢板、15

2顶板梗腋节点钢板、15

3顶板梗腋节点加劲钢板、16底板梗腋节点、16

1底板梗腋节点锚固连接钢板、16

2底板梗腋节点钢板;16

3底板梗腋节点加劲钢板、17上弦杆中点节点、17

1上弦杆中点节点钢板、17

2 上弦杆中点节点加劲钢板、18下弦杆中点节点、18

1下弦杆中点节点钢板、 18

2下弦杆中点节点加劲钢板、19上弦杆、19

1上弦杆加劲钢板、19

2上弦杆连接钢板、20下弦杆、20

1下弦杆加劲钢板、20

2下弦杆连接钢板、 21中腹杆、21

1中腹杆加劲钢板、21

2中腹杆连接钢板、21

3中腹杆垫板、 22边腹杆、23斜腹杆、24转向器固定架、24

1转向器固定架底板、24

2 转向器固定架矩形加劲肋、24

3转向器固定架圆形加劲肋、25转向器套管、 26上弦杆纵向平联、26

1上弦杆纵向平联槽钢、26

2上弦杆纵向平联垫板、 27下弦杆纵向平联、27

1下弦杆纵向平联槽钢、27

2下弦杆纵向平联垫板、 28中腹杆纵向平联、28

1中腹杆纵向平联槽钢、28

2中腹杆纵向平联垫板、 29高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46]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47]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48]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9]
如图1~3所示,常规大跨混凝土箱梁桥体外束混凝土转向块由肋板5、底座 6、预埋套筒8、预埋锚固钢筋9、后装普通横向钢筋10和竖向钢筋11等组成。
[0050]
如图4、5所示,一种便于安装的大跨混凝土箱梁桥体外束转向装置,包括设置于箱梁桥的箱室内的转向支架13、转向器固定架24、转向器套管25、顶板梗腋节点连接件15和底板梗腋节点连接件16,箱梁桥在顶板梗腋节点和底板梗腋节点处预埋有节点预埋钢板14、
预埋套筒8和预埋锚固钢筋9,预埋套筒8底部与节点预埋钢板14固连,预埋锚固钢筋9端部与预埋套筒8一端连接,转向支架13在顶板梗腋节点处通过顶板梗腋节点连接件15与预埋套筒8另一端连接,转向支架13在底板梗腋节点处通过底板梗腋节点连接件16与预埋套筒8另一端连接,转向器固定架24固设于转向支架13底部,转向器套管25嵌固于转向器固定架24内,转向器套管25内部形成用于穿设体外束1的转向通道。
[0051]
如图6所示,转向支架13包括一对平行于梁体横断面设置的矩形框架,矩形框架包括上弦杆19、下弦杆20和一对边腹杆22,边腹杆22与上弦杆19之间通过顶板梗腋节点连接件15固定,边腹杆22与下弦杆20之间通过底板梗腋节点连接件16固定,一对矩形框架的上弦杆19之间通过上弦杆纵向平联26固定连接,一对矩形框架的下弦杆20之间通过下弦杆纵向平联27固定连接。
[0052]
矩形框架还包括中腹杆21和一对斜腹杆23,中腹杆21上端通过上弦杆中点节点连接件17与上弦杆中点节点连接,中腹杆21下端通过下弦杆中点节点连接件18与下弦杆中点节点连接,一对斜腹杆23的一端均与上弦杆中点节点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底板梗腋节点连接件16连接,一对矩形框架的中腹杆21之间通过中腹杆纵向平联28固定连接。
[0053]
如图7所示,顶板梗腋节点连接件15包括顶板梗腋节点锚固连接钢板15

1、顶板梗腋节点钢板15

2和顶板梗腋节点加劲钢板15

3,顶板梗腋节点锚固连接钢板15

1贴合设置于顶板梗腋节点上与节点预埋钢板14对应位置处,顶板梗腋节点钢板15

2垂直固设于顶板梗腋节点锚固连接钢板15

1上且与梁体横截面平行,顶板梗腋节点加劲钢板15

3设置于顶板梗腋节点钢板15

2与顶板梗腋节点锚固连接钢板15

1连接位置,且与顶板梗腋节点钢板15

2和顶板梗腋节点锚固连接钢板15

1垂直;
[0054]
如图9所示,底板梗腋节点连接件16包括底板梗腋节点锚固连接钢板16

1、底板梗腋节点钢板16

2和底板梗腋节点加劲钢板16

3,底板梗腋节点锚固连接钢板16

1贴合设置于底板梗腋节点上与节点预埋钢板14对应位置处,底板梗腋节点钢板16

2垂直固设于底板梗腋节点锚固连接钢板16

1上且与梁体横截面平行,底板梗腋节点加劲钢板16

3设置于底板梗腋节点钢板16

2与底板梗腋节点锚固连接钢板16

1连接位置,且与底板梗腋节点钢板16

2和底板梗腋节点锚固连接钢板16

1垂直。
[0055]
转向器固定架24包括转向器固定架底板24

1、转向器固定架矩形加劲肋24

2 和转向器固定架圆形加劲肋24

3,转向器固定架底板24

1对称固定于下弦杆20 中点两侧,且与梁体横截面平行设置,转向器固定架底板24

1上均匀设有若干个转向器固定架圆形加劲肋24

3,转向器固定架矩形加劲肋24

2垂直于转向器固定架底板24

1设置且均匀分布于转向器固定架圆形加劲肋24

3两侧。
[0056]
转向器套管25的两端嵌固于转向器固定架圆形加劲肋24

3内部。
[0057]
如图8所示,上弦杆中点节点连接件17包括上弦杆中点节点钢板17

1和上弦杆中点节点加劲钢板17

2,上弦杆中点节点钢板17

1与上弦杆19在上弦杆中点节点处固连,上弦杆中点节点钢板17

1平行于梁体横截面设置,上弦杆中点节点加劲钢板17

2设置于上弦杆中点节点钢板17

1与上弦杆19连接位置,且与上弦杆19以及上弦杆中点节点钢板17

1垂直。
[0058]
如图10所示,下弦杆中点节点连接件18包括下弦杆中点节点钢板18

1和下弦杆中点节点加劲钢板18

2,下弦杆中点节点钢板18

1与下弦杆20在下弦杆中点节点处固连,下
弦杆中点节点钢板18

1平行于梁体横截面设置,下弦杆中点节点加劲钢板18

2设置于下弦杆中点节点钢板18

1与下弦杆20连接位置,且与下弦杆20以及下弦杆中点节点钢板18

1垂直。
[0059]
顶板梗腋节点连接件15包括顶板梗腋节点钢板15

2,底板梗腋节点连接件 16包括底板梗腋节点钢板16

2;
[0060]
如图11、12所示,上弦杆19包括一对开口端背向设置的槽钢组件,一对槽钢组件在上弦杆中点节点处通过设置于槽钢组件之间的上弦杆中点节点钢板 17

1固连,在顶板梗腋节点处通过设置于槽钢组件之间的顶板梗腋节点钢板15

2 固连;上弦杆19在上弦杆中点节点处垂直设有上弦杆加劲钢板19

1和上弦杆连接钢板19

2,下弦杆20在下弦杆中点节点处垂直设有下弦杆加劲钢板20

1和下弦杆连接钢板20

2;
[0061]
上弦杆纵向平联26包括一对开口端背向设置的上弦杆纵向平联槽钢26

1,上弦杆纵向平联26两端通过设置于上弦杆纵向平联槽钢26

1之间的上弦杆连接钢板19

2固连,中部通过设置于上弦杆纵向平联槽钢26

1之间的上弦杆纵向平联垫板26

2固连。
[0062]
如图13、14所示,下弦杆20包括一对开口端背向设置的槽钢组件,一对槽钢组件在下弦杆中点节点处通过设置于槽钢组件之间的下弦杆中点节点钢板 18

1固连,在底板梗腋节点处通过设置于槽钢组件之间的底板梗腋节点钢板16

2 固连。
[0063]
下弦杆纵向平联27包括一对开口端背向设置的下弦杆纵向平联槽钢27

1,下弦杆纵向平联27两端通过设置于下弦杆纵向平联槽钢27

1之间的下弦杆连接钢板20

2固连,中部通过设置于下弦杆纵向平联槽钢27

1之间的下弦杆纵向平联垫板27

2固连。
[0064]
如图15~17所示,中腹杆21在中部垂直设有分别位于中腹杆21两侧的中腹杆加劲钢板21

1和中腹杆连接钢板21

2;
[0065]
中腹杆纵向平联28包括一对开口端背向设置的中腹杆纵向平联槽钢28

1,中腹杆纵向平联28两端通过设置于中腹杆纵向平联槽钢28

1之间的中腹杆连接钢板21

2固连,中部通过设置于中腹杆纵向平联槽钢28

1之间的中腹杆纵向平联垫板28

2固连。
[0066]
本方案中,顶板梗腋节点锚固连接钢板15

1、顶板梗腋节点钢板15

2、顶板梗腋节点加劲钢板15

3焊接形成整体,而后与节点预埋钢板14采用高强螺栓29 连接;底板梗腋节点锚固连接钢板16

1、底板梗腋节点钢板16

2;底板梗腋节点加劲钢板16

3焊接形成整体,而后与节点预埋钢板14采用高强螺栓29连接。
[0067]
上弦杆中点节点钢板17

1、上弦杆中点节点加劲钢板17

2焊接形成整体,所述的下弦杆中点节点钢板18

1、下弦杆中点节点加劲钢板18

2焊接形成整体。
[0068]
转向器固定架底板24

1、转向器固定架矩形加劲肋24

2、转向器固定架圆形加劲肋24

3焊接成整体,形成转向器固定架24;
[0069]
上弦杆加劲钢板19

1、上弦杆连接钢板19

2焊接在上弦杆19上节点处;下弦杆加劲钢板20

1、下弦杆连接钢板20

2焊接在下弦杆20上节点处;所述的中腹杆加劲钢板21

1、中腹杆连接钢板21

2焊接在中腹杆21上节点处。
[0070]
上弦杆19、下弦杆20、中腹杆21、边腹杆22、斜腹杆23、上弦杆纵向平联26、下弦杆纵向平联27和中腹杆纵向平联28均采用槽钢;上弦杆19和边腹杆22与顶板梗腋节点钢板15

2采用高强螺栓连接形成顶板梗腋节点15;上弦杆19和中腹杆21与上弦杆中点节点钢板17

1采用高强螺栓连接形成上弦杆中点节点17;下弦杆20和边腹杆22与底板梗腋节点钢板
16

2采用高强螺栓连接形成底板梗腋节点16;下弦杆20和中腹杆21与下弦杆中点节点钢板18

1采用高强螺栓连接形成下弦杆中点节点18;下弦杆20和转向器固定架24采用采用高强螺栓29连接。
[0071]
上弦杆19在端部和中点处通过上弦杆连接钢板19

2与上弦杆纵向平联槽钢 26

1采用高强螺栓29连接;两片上弦杆纵向平联槽钢26

1在中点处设置上弦杆纵向平联垫板26

2并采用高强螺栓29连接。
[0072]
下弦杆20在端部和中点处通过下弦杆连接钢板20

2与下弦杆纵向平联槽钢 26

1采用高强螺栓29连接;两片下弦杆纵向平联槽钢27

1在中点处设置下弦杆纵向平联垫板27

2并采用高强螺栓29连接。
[0073]
中腹杆21在中点处通过中腹杆连接钢板21

2和中腹杆纵向平联槽钢28

1采用高强螺栓29连接;两片中腹杆21在中点处设置中腹杆垫板21

3并采用高强螺栓29连接;两片中腹杆纵向平联槽钢28

1在中点处设置中腹杆纵向平联垫板 28

2并采用高强螺栓29连接。
[0074]
请参阅附图,本发明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0075]
1、按照设计图纸先期完成转向支架预埋套筒8、预埋锚固钢筋9、节点预埋钢板14、顶板梗腋节点15、底板梗腋节点16、上弦杆中点节点17、下弦杆中点节点18、上弦杆19、下弦杆20、中腹杆21、边腹杆22、斜腹杆23、转向器固定架24、转向器套管25、上弦杆纵向平联26、下弦杆纵向平联27、中腹杆纵向平联28等相关构件工厂加工预制,需要焊接形成整体的部件尽量在工厂内加工;
[0076]
2、在设置转向支架节段箱梁浇筑前预埋预埋套筒8、预埋锚固钢筋9和节点预埋钢板14,完成节段箱梁浇筑;
[0077]
3、箱梁挂篮脱模及行走后,在适当时机凿出预埋套筒8并清孔,将顶板梗腋节点锚固连接钢板15

1、底板梗腋节点锚固连接钢板16

1分别与顶板、底板梗腋处的节点预埋钢板14上预埋套筒8对孔后采用高强螺栓29连接;
[0078]
4、依次在顶板梗腋节点钢板15

2和底板梗腋节点钢板16

2上安装上弦杆 19、下弦杆20、边腹杆22、上弦杆中点节点钢板17

1、下弦杆中点节点钢板18

1 和转向器固定架底板24

1,上述构件间均采用高强螺栓29连接;
[0079]
5、依次在上弦杆中点节点钢板17

1和下弦杆中点节点钢板18

1上安装中腹杆21和斜腹杆23,上述构件间均采用高强螺栓29连接;
[0080]
6、在先期完成的两排支架间安装上弦杆纵向平联26、下弦杆纵向平联27、中腹杆纵向平联28,上述构件间均采用高强螺栓29连接,最终形成转向支架。
[0081]
本方案在混凝土箱梁浇筑前,将预埋钢板、钢套筒和锚固钢筋预埋在箱梁梁体内,待本节段箱梁浇筑完毕并完成挂篮及模板行走后,在箱内顶、底板梗腋处凿出预埋套筒,采用高强螺栓连接节点板及弦杆、腹杆、纵向平联、转向器固定架等钢构件形成转向支架。待后期主梁完成整体浇筑进行体外束施工时,先将体外束转向器安装在转向器固定架上,再进行体外束穿束,最终完成体外束的张拉锚固。
[0082]
其作为一种便于安装的新型体外束转向装置,该装置对常规的箱梁挂篮施工工艺无任何影响和制约,通过工厂加工对转向装置各部件进行栓接形成整体转向支架,安装便利且避免了混凝土转向块需要二次绑扎钢筋及支架现浇的繁琐工艺,加快了施工进度并可
节约相关措施费用。此外,考虑到大跨混凝土箱梁桥体外束布置通常需要设置较多转向块,采用钢结构支架后对主梁结构产生的荷载作用较小,有利于结构处于相对较好的自重状态;主梁箱体内形成若干横向整体钢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主梁抗扭性能。
[0083]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