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道路限宽限高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9-22 20:1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宽限 道路交通 装置 辅助 行车


1.本实用新型涉及行车道路交通辅助设施,具体涉及一种道路限宽限高装置。


背景技术:

2.行车道路上在特殊路段前方都会设置限宽限高装置,如在进入桥梁、涵洞等特殊路段前设置,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进入桥梁和涵洞的车辆满足要求,防止造成桥梁涵洞结构的损坏和车辆自身损坏。
3.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手段中所采用的限宽限高装置是将一个强度较高的门型钢架固定在道路上,形成高度和宽度的限制,或者直接在路面浇筑混凝土墩,形成宽度限制,这两种技术手段是最为常用的,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是纯刚性的限位形式,如驾驶员观察错误或超宽超高驶入限位装置内,则会发生剧烈的碰撞,对限位装置和车辆都造成较大的破坏,危险性较大,另一方面如发生碰撞,经常将车辆卡在限位装置内,即不容易将车辆弄出,同时也会造成严重的交通拥堵。
4.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类限高装置是在限高横梁下端设置一个吊杆类型的装置,该吊杆装置水平设置并能以横梁为转轴转动,吊杆装置的下端面至路面的距离即为限高高度,当超高车辆驶入限高装置时会与吊杆装置发生碰撞向上抬起同时产生撞击声以提醒驾驶员减速停车,然后便于车辆倒出,但该方案只能起到提醒作用,并无阻拦作用,若驾驶员未注意到碰撞声或车速较快无法及时减速停车,则会使车辆直接驶入桥梁或涵洞,进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5.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类限高装置是通过电子设备对车辆宽度和高度进行检测,然后通过数据比对后对超宽超高车辆进行提示,提示的方式为利用醒目的灯光、文字或警报,该技术方案与上述第二类方案所存在问题一致;再者也存在将上述三种技术方案组合使用的情况,虽然提升了一定的使用效果,但均未从根本上解决上述内容中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道路限宽限高装置,保证正常道路限高限宽的要求,同时能对驶入装置内的车辆形成缓冲减速的作用,并能降低对装置和车辆的破坏作用,还能方便车辆驶出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道路限宽限高装置,包括立柱两根和横梁,两根立柱分设在道路两边,立柱固定连接在道路上,横梁两端固定连接在两根立柱上端,还包括阻尼器,所述的阻尼器为桶状结构,阻尼器包括端盖、芯部和外筒,芯部设置在外筒内,端盖设置在外筒两端,芯部夹装在端盖之间,端盖和芯部固定连接,外筒与端盖转动连接,芯部为圆柱体结构,芯部和外筒之间设有贮油腔,贮油腔内设有压板和溢流板,溢流板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溢流孔,压板固定连接在外筒上,溢流板固定连接在芯部上,压板和溢流板将贮油腔分隔成两个通过溢流孔连通的腔体,贮油腔内设置有液压油,所述的横梁设有左梁和右梁,阻尼器水平设置,阻尼器
设置在左梁和右梁之间,端盖与左梁和右梁固定连接,外筒下缘与路面之间的距离为限高高度。
9.进一步所述的立柱设有上柱和下柱,阻尼器竖直设置,阻尼器设置在上柱和下柱之间,端盖与上柱和下柱固定连接,两个阻尼器的外筒内缘之间的距离为限宽宽度。
10.进一步所述的芯部两端设有方孔,左梁和右梁端部贯穿端盖插接在方孔内。
11.进一步所述的芯部两端设有方孔,上柱和下柱端部贯穿端盖插接在方孔内。
12.进一步所述的外筒下缘固定连接有缓冲装置,缓冲装置包括连杆和撑杆,连杆固定连接在外筒和撑杆之间,撑杆水平设置,撑杆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橡胶轮,橡胶轮与撑杆转动连接,橡胶轮下缘与路面之间的距离为限高高度。
13.进一步所述的外筒内侧固定连接有缓冲装置,缓冲装置包括连杆和撑杆,连杆固定连接在外筒和撑杆之间,撑杆竖直设置,撑杆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橡胶轮,橡胶轮与撑杆转动连接,橡胶轮内缘之间的距离为限宽宽度。
14.进一步所述的溢流孔两端为喇叭口。
15.进一步所述的端盖和芯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圈,端盖和外筒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16.进一步所述的外筒上设置有注油孔和放油孔,注油孔上设置有注油螺塞,放油孔上设置有放油螺塞。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1.通过阻尼器形成限位的作用,同时当车辆驶入后阻尼器形成缓冲和减速作用,防止车辆直接冲出或纯刚性限制直接对车辆造成较大的破坏;
19.2.通过缓冲装置对驶入车辆进行缓冲和减速的作用,配合阻尼器,既不改变阻尼器的作用,同时能更好的对车辆形成保护,防止对车辆造成较大的破坏;
20.3.当车辆在阻尼器的作用下完全停止后,阻尼器中的液压油通过溢流孔进行流动,形成动能的转换和有效释放,当能量释放完毕时,车辆即可轻松驶出装置。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阻尼器半剖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图2阻尼器a

a截面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图3溢流孔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立柱,101.上柱,102.下柱,2.横梁,201.左梁,202.右梁,4.阻尼器,401.端盖,402.芯部,403.外筒,404.方孔,405.注油螺塞,406.放油螺塞,5.贮油腔,501.压板,502.溢流板,503.溢流孔,6.缓冲装置,601.连杆,602.撑杆,603.橡胶轮。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7.实施例一:
28.一种道路限宽限高装置,包括立柱1两根和横梁2,两根立柱1分设在道路两边,立柱1固定连接在道路上,横梁2两端固定连接在两根立柱1上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尼器4,所述的阻尼器4为桶状结构,阻尼器4包括端盖401、芯部402和外筒403,芯部402设置在外
筒403内,端盖401设置在外筒403两端,芯部402夹装在端盖401之间,端盖401和芯部402固定连接,外筒403与端盖401转动连接,芯部402为圆柱体结构,芯部402和外筒403之间设有贮油腔5,贮油腔5内设有压板501和溢流板502,溢流板502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溢流孔503,压板501固定连接在外筒403上,溢流板502固定连接在芯部402上,压板501和溢流板502将贮油腔5分隔成两个通过溢流孔503连通的腔体,贮油腔5内设置有液压油,所述的横梁2设有左梁201和右梁202,阻尼器4水平设置,阻尼器4设置在左梁201和右梁202之间,端盖401与左梁201和右梁202固定连接,外筒403下缘与路面之间的距离为限高高度,超高车辆驶入本装置时,车辆顶部与阻尼装置4的外筒403接触,此时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外筒403相对于芯部402发生转动,进而压板501随外筒403同时进行转动,压板501将贮油腔5其中一个腔内的液压油通过溢流孔503挤压至另一个腔内,此过程是一个蓄能和缓慢释放能量的过程,并且在车辆和阻尼器4接触过程中,外筒403转动角度越大阻力越大,因此能对车辆形成有效的阻拦和缓冲作用,当车辆完全停止时,阻尼器4继续释放能量,待阻尼器4完全平衡时,车辆即可缓慢轻松的驶出本装置,以此实现对车辆的阻拦,同时改变传统的纯刚性阻拦的方案,降低车辆和装置的破坏程度。
29.实施例二:
30.所述的立柱1设有上柱101和下柱102,阻尼器4竖直设置,阻尼器4设置在上柱101和下柱102之间,端盖401与上柱101和下柱102固定连接,两个阻尼器4的外筒403内缘之间的距离为限宽宽度,在立柱1上也增加阻尼器4,线宽原理与实施例一中的限高原理相同,在保证限高的同时也能保证线宽的工作正常进行。
31.实施例三:
32.所述的芯部402两端设有方孔404,左梁201和右梁202端部贯穿端盖401插接在方孔404内,所述的芯部402两端设有方孔404,上柱101和下柱102端部贯穿端盖401插接在方孔404内。
33.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结构优化,在不改变工作原理的前提下,使阻尼器4的安装和拆卸更为便捷,同时结构更为合理,阻尼器强度更高。
34.实施例四:
35.所述的外筒403下缘固定连接有缓冲装置6,缓冲装置6包括连杆601和撑杆602,连杆601固定连接在外筒403和撑杆602之间,撑杆602水平设置,撑杆602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橡胶轮603,橡胶轮603与撑杆602转动连接,橡胶轮603下缘与路面之间的距离为限高高度。
36.所述的外筒403内侧固定连接有缓冲装置6,缓冲装置6包括连杆601和撑杆602,连杆601固定连接在外筒403和撑杆602之间,撑杆602竖直设置,撑杆602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橡胶轮603,橡胶轮603与撑杆602转动连接,橡胶轮603内缘之间的距离为限宽宽度。
37.增加缓冲装置6,利用缓冲装置6与车辆发生接触,橡胶轮603可降低接触时对车辆的破坏作用,同时能更有效的增大摩擦力,并且通过缓冲装置的转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对车辆和装置的保护作用,降低破坏力,而且当阻尼器4回复平衡状态后,更容易将车辆驶出。
38.在实施例一至四的基础上做出进一步的优化:
39.进一步所述的溢流孔503两端为喇叭口,溢流孔503两端设置为喇叭口有利于液压油的流动,同时降低对溢流板502表面的压力。
40.进一步所述的端盖401和芯部40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端盖401和外筒403之间设置
有密封圈,增加密封圈是为了保证贮油腔5的密封性,防止液压油外泄,同时防止灰尘进入贮油腔5。
41.进一步所述的外筒403上设置有注油孔和放油孔,注油孔上设置有注油螺塞405,放油孔上设置有放油螺塞406,方便液压油的更换和加注工作。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