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专用于多味煲仔饭烹饪的瓦煲的制作方法

2021-10-19 23:0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炊具 烹饪 厨房 专用 煲仔饭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炊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专用于多味煲仔饭烹饪的瓦煲。


背景技术:

2.煲仔饭源自广东,是以瓦锅作为器皿煮米饭,而广东称瓦锅为煲仔,所以故称煲仔饭。煲仔饭在制作的过程中,是在瓦锅中放入米和水,煮开后加入菜、肉及调味品,继续慢火烧煮直至锅底的米饭形成少量或即将形成锅粑,十分可口。
3.在煲仔饭的烹制过程中,锅粑的形成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份煲仔饭的整体出品口碑,锅粑不能太韧而出现粘牙的口感,也不能过火出现焦糊的状态;为了烹饪出更美味的煲仔饭,人们一直在不断的进行探索尝试着,在不断的探索中人们发现除了对食材的筛选、火候的掌控和秘制的配方外,烹饪煲仔饭时使用的瓦锅也是影响煲仔饭口味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口设计得当的瓦锅有利于掌控烹饪时的节奏、火候更容易形成高质量的锅粑,从而烹饪出更美味的煲仔饭。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专用于多味煲仔饭烹饪的瓦煲,以解决背景技术中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出了一种专用于多味煲仔饭烹饪的瓦煲,包括锅体和可盖合于所述锅体的盖体;所述锅体的内壁面设有釉层,且其外壁面不设釉层;所述锅体的外部呈上宽下窄的直线倒锥形,且其底面为平面。
6.进一步地,还包括箍设于所述锅体外壁上的金属网,所述金属网包括纬圈、经线和底圈,所述纬圈围设在所述锅体外壁,若干所述纬圈间隔分布;所述底圈设于所述锅体的底壁面;所述经线紧附所述锅体的外部轮廓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其上端固定在所述锅体的边沿,其下端与所述底圈固定连接,若干所述经线平行间隔设置。
7.进一步地,所述锅体包括上锅体和下锅体,所述上锅体与所述下锅体连接处内形成承载平台,所述盖体处于盖合状态时其底端置于所述承载平台。
8.进一步地,所述釉层设于所述下锅体内壁上且不高于所述下锅体顶端。
9.进一步地,所述锅体的外部设有一个把手。
10.进一步地,所述盖体顶端设有手提部。
11.进一步地,所述盖体设有贯穿其盖壁的排气孔。
12.进一步地,所述锅体和盖体均由红泥烧制而成。
13.进一步地,所述盖体外壁和内壁均设有釉层。
14.本实用新型的瓦锅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便于生产制造和运输;锅体采用上宽下窄的直线倒锥形设计,锅体的外部设有一个把手,一个把手的设计方便烹饪者拿取挪动和节省其占用空间;通过在锅体外部箍金属网,利用金属网的散热速率比红泥慢的特点,巧妙利用金属网的余热进行焗烧,在烹饪煲仔饭时能烹饪出具有香脆可口锅粑的煲仔饭。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瓦煲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锅体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锅体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锅体一实施例的仰视图。
20.附图标号说明:
21.锅体1,上锅体11,承载平台111,下锅体12,釉层13,把手14;
22.盖体2,排气孔21,手提部22;
23.金属网3,经线31,纬圈32,底圈33。
24.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7.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8.以下结合图1

图4及相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方案做进一步阐述。
29.一种专用于多味煲仔饭烹饪的瓦煲,包括锅体1和可盖合于所述锅体1的盖体2;所述锅体1的内壁面设有釉层13,且其外壁面不设釉层13;所述锅体1的外部呈上宽下窄的直线倒锥形,且其底面为平面。
30.本实施例中,锅体1的底面为平面,锅体1的外部呈上宽下窄的直线倒锥形;锅体1仅内壁面设有釉层13,其外壁面均保持原有的材料,在烹饪时火苗与锅体1的外壁面直接接触,热量在不被釉层13阻隔的情况下通过锅体1壁上的毛孔(毛孔是基于瓦煲由陶泥造型后烧制所得而自然产生)快速传递到瓦锅内,加快了锅粑形成的速度,保证了锅粑的香脆程度,从而烹饪出具有香脆锅粑的煲仔饭。另外的,经过多次使用(被火灼烧)的瓦锅疏通了热量传递的通道,避免部分传热通道阻塞而导致热量传递不充分,从而导致无法掌控火候的
问题,因此瓦锅使用时间越长,使用起来越方便,越受烹饪者的青睐。
31.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锅体1的外壁还箍设有金属网3,所述金属网3包括纬圈32、经线31和底圈33,所述纬圈32围设在所述锅体1外壁,若干所述纬圈32间隔分布;所述底圈33设于所述锅体1的底壁面;所述经线31紧附所述锅体1的外部轮廓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其上端固定在所述锅体1的边沿,其下端与所述底圈33固定连接,若干所述经线31平行间隔设置。
32.为了产生锅粑,米饭需经受高温烹饪,但高温不能持续,持续的高温会把米饭煮焦,影响菜品质量,因此在煲仔饭的制作过程中会设计“多起多落”的焗饭步骤,将配菜和米饭集中放置在瓦煲内,开始对瓦煲进行焗烧,先开大火对瓦煲焗烧一定时间后将火短暂熄灭,一定时间后再重新开火继续焗烧,如此反复多次的间隙性焗烧,一方面提供米饭转变成饭焦的足够热量,同时,另一方面也是避免米饭被过度焗烧,从而得到焦脆的锅粑,使得煲仔饭更受食客青睐。
33.本实施例中锅体1的外壁箍设有金属网3,优选的金属网3为铁丝网,焗饭步骤中,开火时锅体1和金属网3被同时加热,而火被熄灭时,金属网3比陶土材质的瓦煲(锅体1)的散热速率慢,则金属网3所带的余热继续传递到煲内的食材对其进行焗烧,尤其是位于锅体1底部的底圈33,该底圈33的温度最高,向内传递的余热持续作用在锅体1底部逐渐形成的锅粑,因而加快了锅粑形成的速度,同时也保证了锅粑的香脆程度。
34.另外地,通过在锅体1外箍设金属网3,经线31在上下方向上起支撑定型作用,通过收紧纬圈32将经线31压紧在锅体1外壁上,为锅体1提供支撑,防止阻止锅体1开裂,从而延长了锅体1的使用寿命。
35.进一步地,所述锅体1包括上锅体11和下锅体12,所述上锅体11与所述下锅体12连接处内形成承载平台111,所述盖体2处于盖合状态时其底端置于所述承载平台111。
36.本实施例中,锅体1包括上锅体11和下锅体12,上锅体11与下锅体12连接处内形成用于放置盖体2的承载平台111,具有限位的作用,使盖体2能很好的被置物平台承接,防止在移动锅体1时盖体2发生移位甚至掉落。
37.进一步地,所述釉层13设于所述下锅体12内壁上且不高于所述下锅体12顶端。
38.本实施例中,锅体1内壁设置的釉层13不高于下锅体12的顶端,因釉层13摩擦系数低,且容易理解到的是,下锅体12为主要烹饪区,上锅体11主要是放置盖体2的,上锅体11不设置釉层13是让盖体2不容易滑动,同时也节省了锅体1的制造成本。
39.进一步地,所述锅体1的外部设有一个把手14。
40.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只在锅体1外部设置一个把手14,便于在烹饪时操拿锅体1,同时单个把手14相对于多个把手14可以节省操作空间,避免多个把手14在烹饪操作时造成干涉,节省多炉头燃气灶的空间。
41.进一步地,所述盖体2顶端设有手提部22。
42.本实施例中,设计手提部22便于盖体2的提拿。
43.进一步地,所述盖体2设有贯穿其盖壁的排气孔21。
44.本实施例中,在盖体2上设置排气孔21除了用于烹饪时排压外,还能用于往锅体1内加水等。
45.进一步地,所述锅体1和盖体2均由红泥烧制而成。
46.本实施例中,采用红泥烧制而成的锅体1和盖体2质地更坚硬,导热效果也更好。
47.进一步地,所述盖体2外壁和内壁均设有釉层13。
48.本实施例中,在盖体2外壁和内壁设置釉层13使得盖体2更便于清洗和巨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增加盖体2的使用周期。
4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