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暗梁式螺栓连接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01:3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钢筋混凝土 螺栓 预制 混凝土 连接


1.本发明涉及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为一种暗梁式螺栓连接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结构。


背景技术:

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指用工厂生产的钢筋混凝土预构件为主,通过现场装配加工建造出的混凝土结构的建筑。与传统浇筑混凝土作业方式相比,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极大的提高了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减少了各种建筑资源的浪费。
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预制构件在设计方面,遵循受力合理、连接可靠、施工方便、少规格、多组合原则。在满足不同地域对不同户型的需求的同时,建筑结构设计尽量通用化、模块化、规范化,以便实现构件制作的通用化。结构的整体性和抗倒塌能力主要取决于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连接节点在施工时分为干式连接和湿式连接,干式连接包括牛腿连接,企口连接,焊接连接等方式。湿式连接是现施工常用的以混凝土浇筑节点的连接方式。干式连接方式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作用等同于浇筑混凝土连接。
4.现有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常采用叠合楼板,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叠合楼板具有现浇楼板的整体性、刚度大、抗裂性好、不增加钢筋消耗、节约模板等优点。又因现浇楼板不需支模,还有大块预制混凝土隔墙板可在结构施工阶段同时吊装,从而可提前插入装修工程,缩短整个工程的工期。虽然相比较于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已经大大减少了湿作业量,但依旧很大。在建筑施工中也曾用到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结构,但是由于整体性差,逐渐被叠合楼板所替代。根据《cn107975785a》发明了一种暗梁式连接的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结构所述,该发明可以有效解决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整体性较差的问题,且与叠合楼板相比湿作业大大减少,但由于连接节点采用的是现场浇筑作业方式,在其浇筑混凝土未成型前整体的仍不能成型,节点需要支撑来保证结构的完整性,所以在施工方面并没有节约人力和物力,没有有效的降低施工成本。
5.全预制钢筋混凝土层结构本应是方便装配和拆卸的结构,但由于节点连接方式的不同,在正常的施工作业中,全预制钢筋混凝土层结构基本都是不可拆卸的。并且混凝土无论在生产制造阶段还是在建筑施工阶段对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不小的破坏。
6.因此全预制装配混凝土板构件在施工中缺少一种更加环保,而且短时间内可以达到节点强度的干式连接结构,可以有效保证整体性,作用和浇筑钢筋混凝土效果一致,并且可拆卸,可重复使用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旨在解决在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现场浇筑连接法存在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及施工成本高昂的问题,提供一种暗梁式螺栓连接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结构。
8.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手段:采用特殊形状模板制成的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通过螺栓连接方式连接节点。
9.本发明提供一种暗梁式螺栓连接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结构,包括:第一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1)和第二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2)以螺栓连接成具有特殊形状适于装配的全预制钢筋混凝土(3),例如l型凸台、l型凹槽的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组合体(3),l型结构的形状方便与中梁及其单体间的装配和固定,所述凸台高强沉头螺栓孔洞横纵成排布置、所述凹槽上高强螺纹孔横纵成排布置;所述高强螺纹孔洞及高强螺纹孔均为通孔;所述高强螺纹孔另一侧有沉头孔;螺纹孔、螺母和螺栓三者之间相结合,极大的增加了螺栓的强度,保证了全预制混凝土板组合体的整体性;两边沉头孔的设计将螺栓和螺母隐藏,不与其他结构相干涉,保证外观的良好性;全预制混凝土板组合体(3)与中梁(7)通过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组合体(3)的l型凸台与中梁(7)通过上面的螺栓孔进行螺栓连接;第一全预制混凝土板组合体(3)l型凸台与第二全预制混凝土板组合体(4)l型凹槽通过螺栓孔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1)上内部有通孔和凹槽放置水平可视光发射器和接收器;水平可视光发射器和接收器的安装和使用替代了人工测量的工作,可以及时反应出全预制钢筋混凝土连接过程中的平整度,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
10.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暗梁式螺栓连接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1)和第二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2)以螺栓连接成具有特殊形状的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组合体(3),其形状可以是l型凸台、l型凹槽、一字型凸台、一字型凹槽或其他特殊形状。
11.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暗梁式螺栓连接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1)上有横竖两个贯通于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1)的通孔,通孔一侧安装水平可视光发射器和水平可视光接收器,可视光发射器和可视光接收器背面相互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暗梁式螺栓连接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1)上的高强螺栓长度等于两个高强螺纹孔深度和沉头孔深度之和。
13.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暗梁式螺栓连接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2)上有槽孔与中梁(7)上的突出钢筋水泥柱相适配。
14.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暗梁式螺栓连接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表面均涂上防渗透层和强力剂。
15.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暗梁式螺栓连接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1)厚度为中梁(7)厚度的一半。
16.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暗梁式螺栓连接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预制钢筋混凝土(3)上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位置远离第一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1)和第二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2)的螺栓连接点。
17.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暗梁式螺栓连接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梁(7)上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位置在靠近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组合体(3)与中梁(7)的螺栓连接结合点,且距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组合体(3)距离最远。
18.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暗梁式螺栓连接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结构,
19.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预制钢筋水泥板在组装后沉头螺栓孔间隙由泡沫水泥加强力胶水填充。
2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暗梁式螺栓连接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大大减少了现场施工时间,采用干式连接节点方法,使得施工时间不受季节天气影响,也避免了湿式连接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的生产可以在工厂采用自动化设备制成,极大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费,提高了生产施工效率,采用机械搬运方便,也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采用螺栓连接方式,便于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的拆卸与安装,实现了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的再利用,实现了资源的重复利用,大大的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水平可视光发射接收装置的合理利用,减少了人工测量时间,能精确到其中任意两板连接的不平整度,增加压力传感器可以随时监控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整体强度,保证了施工的效率和质量,预防生产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一种暗梁式螺栓连接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
22.图2为本发明一种暗梁式螺栓连接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
23.图3为本发明一种暗梁式螺栓连接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组合体;
24.图4为本发明一种暗梁式螺栓连接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组合体之间的相互连接结构;
25.图5为本发明一种暗梁式螺栓连接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组合体与中梁之间的连接结构;
26.图6为本发明一种暗梁式螺栓连接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与水平可视光发射器和水平可视光接收器的连接结构;
27.图中第一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1,第二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2,第一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组合体3,第二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组合体4,水平可视光发射器5,水平可视光接收器6,中梁7,第一压力传感器8,第二压力传感器9。
28.本发明为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9.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1.参考附图1

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暗梁式螺栓连接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2.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提出一种暗梁式螺栓连接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1、第二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2、水平可视光发射器5、水平可视光接收器6、中梁7、第一压力传感器8、第二压力传感器9。所述第一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1和第二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2以螺栓连接成具有特殊形状且适于装配的全预制钢筋混凝土组合体3,所述全预制钢筋混凝土组合体3形状包括并不限与具有l型凸台和l型凹槽的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组合体3;所述l型凸台高强沉头螺栓孔洞横纵成排布置、所述l
型凹槽上高强螺纹孔横纵成排布置;所述高强螺纹孔洞及高强螺纹孔均为螺纹通孔;所述高强螺纹孔连接面另一侧有沉头孔;所述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组合体3的l型凸台与中梁7通过上面的螺栓孔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组合体3的l型凸台与第二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组合体4上的l型凹槽通过螺栓孔进行螺栓连接。
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1与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2利用螺栓通过其上的螺纹孔相固定连接成适于装配形状的全预制混凝土板组合体3,其上使用高强螺栓和高强螺母固定,增加连接节点的强度,其表面螺纹空洞密集,连接节点多,增加了连接节点的强度,保证了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连接的整体性,
34.在具体实施时,如图1

5所示第一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1和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2通过螺栓连接组合成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组合体3,全预制钢筋混凝土组合体3通过螺栓连接中梁7上的螺纹孔,第一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组合体3与第二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组合体4通过螺栓连接。
3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1上有横竖两个贯通于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1的通孔,通孔一侧安装水平可视光发射器和水平可视光接收器,可视光发射器和可视光接收器背面相互连接。
36.在本实施例中,水平可视光发射器和水平可视光接收器用于测量两板之间的平整度。
37.在具体实施时,第一全预制混凝土板1水平可视光发射器发射光通过通道照到第二全预制混凝土板1上的水平可视光接收器上,若两板之间存在高度差或左右距离差,那么第二全预制混凝土板接收器则接收不到水平可视光,会发出报警信号,提醒两板未完全按要求贴合。
3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1上的高强螺栓长度等于两个高强螺纹孔深度和沉头孔深度之和。
39.在本实施例中,高强螺栓锁住两个螺纹孔且凸出部分由高强螺母拧紧,通过高强螺栓与螺纹的配合以及螺栓螺纹和螺母配合,增加了高强螺栓的连接节点强度,保证了结构的整体性。
40.在具体实施时,高强螺栓头进入沉头孔内部,底部凸出部分由适配高强螺母拧紧。
4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2上有槽孔与中梁7上的凸出钢筋水泥柱相适配。
42.在本实施例中,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2上有槽孔与中梁7上的突出钢筋水泥柱相适配,也是一种干式连接节点法,有利于增强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2与中梁间的连接强度。
43.在具体实施时,在中梁7浇筑过程中按距离凸出一根钢筋水泥柱,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2生产时在其与中梁接触那一侧按同样距离做出大小适配的槽孔。
4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表面均涂上防渗透层和强力剂。
45.在本实施例中,涂上防渗透剂和强力剂是为了增加全预制钢筋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防止螺栓孔间隙出现渗水现象。
46.在具体实施时,在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加工好之后立刻涂上增强剂,在完成装配补充完间隙后,在表面喷上防渗透剂。
4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1厚度为中梁7厚度的一半。
48.在本实施例中,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1和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2连接组成的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组合体3正好等与中梁厚度,保证整个施工面的水平。
49.在具体实施时,在加工全预制混凝土板的之前先量好要装配的中梁高度,将加工全预制混凝土板的高度设为它的一半。
5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预制钢筋混凝土1上有第一压力传感器8,压力传感器的位置在第一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1和第二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2的接触部分,且远离第一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1和第二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2的螺栓连接点。
51.在本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作用用来监测第一全预制钢筋混凝土1与第二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2间螺栓连接点所受压力。
52.在具体实施时,压力传感器数值应在一个均值附近,若突然有变化,压力传感器压力数值增大则说明螺栓连接点出现问题。
5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梁7上有第二压力传感器9,压力传感器的位置在靠近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组合体3与中梁7的螺栓连接结合点,且距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组合体3距离最远。
54.在本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作用用来监测全预制钢筋混凝土组合体3与中梁7间螺栓连接点所受压力。
55.在具体实施时,压力传感器数值应在一个均值附近,若突然有变化,比如第二压力传感器8压力数值减小,则说明螺栓连接点出现问题。
5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预制钢筋水泥板在组装后沉头螺栓孔间隙由泡沫水泥加强力胶水填充。
57.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泡沫水泥加强力胶水将沉头孔与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间的间隙填充并抚平,保证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的外观平整,再涂上一层防渗透剂可以保证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的防水性能。
58.在具体实施时,将泡沫水泥挤入间隙,用抹灰刀将之抹平,渗入强力胶水将之固定。
59.综上所述,采用螺栓连接方式来装配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运用了螺栓抗拉连接,依靠螺栓禁锢后的预警力将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装配组合在一起。本发明大大减少了现场施工时间,采用干式连接节点方法,使得施工时间不受季节天气影响,也避免了湿式连接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的生产可以在工厂采用自动化设备制成,极大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费,提高了生产施工效率,采用机械搬运方便,也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采用螺栓连接方式,便于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的拆卸与安装,实现了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的再利用,实现了资源的重复利用,大大的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水平可视光发射接收装置的合理利用,减少了人工测量时间,能精确到其中任意两板连接的不平整度,增加压力传感器可以随时监控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整体强度,保证了施工的效率和质量,预防生产事故的发生。
6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