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饮搅拌杯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10:2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搅拌 结构


1.本实用新型属于搅拌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饮搅拌杯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料理机搅拌杯,多数带手柄,这造成搅拌杯整体体积大,只适用于室内,不方便外出携带,另外,现有的搅拌杯需要把果汁倒到杯子出才可以喝,在各方面使用都存在限制,此设备有效地解决了这种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饮搅拌杯结构。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饮搅拌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杯盖、杯体和小盖,所述小盖包括密封板和扣板,所述密封板与杯盖扣接,所述扣板包括与密封板的连接板和用于开合杯盖的扣合板,所述杯体设置有杯体扣部,杯体扣部设置有扰流筋,所述杯体扣部便于杯体的拿取对物料搅拌进行扰流,所述扰流筋对物料搅拌进行扰流。
5.进一步的;所述杯盖由杯盖侧板和杯盖上板构成,所述杯盖侧板设为壳体结构,所述杯盖侧板上固设有环形结构的防漏板,所述防漏板上端面为倾斜的面,防漏板上端面倾斜角度范围设置为0

45度,所述杯盖上板上固设有出汁口,所述出汁口位于防漏板高度高的一侧,所述杯盖上板上固设有贯穿的通孔。
6.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板平板结构,所述连接板固设于密封板的一侧,所述连接板侧面与密封板侧面间形成凸板,所述扣合板与连接板连接,两者所成角度设置为钝角,所述密封板与连接板高度总和大于防漏板高度,所述扣合板整体位于防漏板上方,扣合板由防漏板内侧延伸至外部空间,便于手动对小盖进行开合操作。
7.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板侧面固设有与出汁口扣接的第一扣接件,所述第一扣接件与扣板处于密封板的相对侧面上,所述第一扣接件包括第一抵件以及与密封板连接的第一连件,所述第一连件的高度与杯盖上板的厚度相配,所述第一抵件宽度大于第一连件的宽度,第一扣接件与出汁口扣接,凸板与杯盖上板上端面相抵,加强左上侧的扣接强度,密封板与杯盖上板上端面相抵,加强右上侧的扣接强度,出汁口侧面与第一连件外侧面相抵,所述第一抵件上端面与杯盖上板下端面相抵。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抵件外侧面设置为第一斜面,出汁口与杯盖上板上端面相连的导入面设置为弧面,第一斜面与弧面配合便于第一扣接件的导入,出汁口与杯盖上板下端面相连位置固设有扣钩,扣钩与第一抵件上端面相抵,加强两者的扣接强度。
9.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板侧面固设有与通孔扣接的第二扣接件,第二扣接件与扣板处于密封板的相对侧面上,所述第二扣接件包括第二抵件以及与密封板连接第二连件,所述第二连件的高度与杯盖上板的厚度相配,所述第二抵件直径大于第二连件的外径,第二扣接件与通孔扣接,密封板与杯盖上板上端面相抵,通孔侧面与第二连件外侧面相抵,所述
第二抵件上端面与杯盖上板下端面相抵,第二扣接件相对于杯盖上板发生转动,所述第二连件设置有用于透气的小孔。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抵件外侧面设置为倾斜面,通孔与杯盖上板上端面的连接面设置为第二斜面,第二斜面与杯盖上板上端面所成角度为钝角,第二斜面与通孔侧面所成角度为钝角,第二斜面与竖直面的倾斜角大于倾斜面与竖直面的倾斜角,通过第二斜面与倾斜面的配合便于第二扣接件的导入。
11.进一步的;所述杯体扣部设置有两组,两组杯体扣部对称固设于杯体的两侧,所述杯体扣部长度方向与杯体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杯体扣部设置为内凹型结构,所述杯体扣部的长度范围设置为75

85mm,便于手握杯体旋转脱离或结合,所述杯体扣部在杯体内的杯腔内壁形成凸起,所述扰流筋位于杯体扣部在杯腔内壁形成凸起的位置,所述扰流筋宽度、高度小于杯体扣部形成凸起的宽度、高度,两者形成扰流的强度不同,通过杯体扣部以及扰流筋的扰流叠加作用,加强扰流的强度。
12.进一步的;所述杯盖与杯体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杯盖侧板内侧固设有杯盖螺纹,所述杯体上侧的外侧面固设有杯体螺纹,所述杯盖螺纹与杯体螺纹相配,所述杯盖侧板固设有密封腔,所述密封腔内过盈配合设置有密封圈,加强杯盖与杯体连接的密封性,所述小盖采用硅胶材质,所述杯体、杯体扣部以及扰流筋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杯体内设置有用于搅拌的刀片组件和连接头组件,所述连接头组件连接刀片组件以及驱动刀片组件的动力组件。
13.进一步的;所述出汁口横截面为不规则形状,所述通孔横截面为圆形结构,所述通孔横截面尺寸小于出汁口横截面尺寸。
1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5.1)、本实用新型的防漏板采用倾斜设计,在喝饮料时杯盖不用碰到鼻子,方便且舒适度高。
16.2)、本实用新型的扣板采用外扩型结构,方便拨动,便于对小盖进行开合操作。
17.3)、本实用新型的小盖采用硅胶材质并通过扣接结构与杯盖形成可分离结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同时增加了两者安装的密封性。
18.4)、本实用新型通过杯体扣部实现了搅拌杯便携携带的功能以及对物料在搅拌时进行扰流,提高搅拌速度和质量。
19.5)、本实用新型通过扰流筋与杯体扣部进行扰流叠加,进一步加强了扰流的强度和效果,进一步提高搅拌速度和质量。
20.6)、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连件有贯穿的小孔,起到透气作用,平衡杯腔内部的压力,提高搅拌效率。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杯体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小盖示意图一。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小盖示意图二。
25.图5为图1中a

a的剖切示意图。
26.图6为图5中c的放大示意图。
27.图7为图5中d的放大示意图。
28.图8为图5中e的放大示意图。
29.图9为图1中b

b的剖切示意图。
30.图中标识:杯盖1、杯盖侧板11、杯盖螺纹111、密封腔112、杯盖上板12、出汁口121、通孔122、导入面123、扣钩124、防漏板13、上腔14、杯体2、杯体扣部21、杯腔22、杯体螺纹23、扰流筋211、小盖3、密封板31、扣板32、第一扣接件33、第二扣接件34、第二连件341、第二抵件342、第一连件331、第一抵件332、连接板322、扣合板321、凸板3221、刀片组件4、连接头组件5、密封圈6。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2.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3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横向、纵向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4.实施例一:
35.如图1

9所示,一种自饮搅拌杯结构,包括杯盖1、杯体2和小盖3,所述小盖3包括密封板31和扣板32,所述密封板31与杯盖1扣接,所述扣板32包括与密封板31的连接板322和用于开合杯盖1的扣合板321,所述杯体2设置有杯体扣部21,杯体扣部21设置有扰流筋211,所述杯体扣部21便于杯体2的拿取和对物料搅拌进行扰流,所述扰流筋211对物料搅拌进行扰流。
36.所述杯盖1由杯盖侧板11和杯盖上板12构成,所述杯盖侧板11设为壳体结构,所述杯盖侧板11上侧固设有环形结构的防漏板13,所述防漏板13上端面与水平面设置有倾斜角,根据图5的视觉角度,所述防漏板13的左侧高度高于右侧高度,防漏板13上端面与下端面的角度范围设置为0

45度。
37.所述杯盖上板12上固设有贯穿的出汁口121,所述出汁口121位于防漏板13高度高的一侧,从而在喝搅拌后饮料时杯盖不用碰到鼻子,方便且舒适度高,所述杯盖上板1上固设有贯穿的通孔122,所述通孔122位于靠近杯盖上板12中心位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汁口121横截面为不规则形状,所述通孔122横截面为圆形结构,所述通孔122横截面尺寸小于出汁口121横截面尺寸,从而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通孔122与小盖3的分离难度。
38.所述杯盖上板12与防漏板13形成上腔14,小盖3位于上腔14内,所述小盖3的密封板31平板结构,所述小盖3采用硅胶材质,便于扣接,根据图6的视觉角度,所述连接板322固
设于密封板31的上侧面,所述连接板322左侧面与密封板31左侧面间形成凸板3221,所述扣合板321与连接板322连接,两者所成角度设置为钝角,所述密封板31与连接板322高度总和大于防漏板13最高位置的高度,使小盖3安装在杯盖1上后,所述扣合板321整体高于防漏板13,且扣合板321伸出上腔14延伸至外部空间,通过扣合板321的上述结构设置,便于手动对小盖3进行开合操作。
39.所述小盖3上固设有与出汁口121扣接的第一扣接件33以及与通孔122扣接的第二扣接件34,所述第一扣接件33和第二扣接件34固设于密封板31同一侧面,第一扣接件33和第二扣接件34与扣板32分别固设于密封板31的相对侧面,所述第一扣接件33包括第一抵件332以及与密封板31连接且为环形结构的第一连件331,所述第一连件331的高度与杯盖上板12的厚度相配,所述第一抵件332宽度大于第一连件331的环宽,根据图6的视觉角度,第一扣接件33与出汁口121扣接时,凸板3221与杯盖上板12上端面相抵,加强左上侧的扣接强度,密封板31与杯盖上板12上端面相抵,加强右上侧的扣接强度,所述出汁口121侧面与第一连件331外侧面相抵,所述第一抵件332上端面与杯盖上板12下端面相抵,从而实现了第一扣接件33与出汁口121扣接功能。
40.为方便第一扣接件33与出汁口121的扣接,所述出汁口121与杯盖上板12上端面相连的导入面123设置为弧面,所述第一抵件332外侧面设置为第一斜面(图未标识),第一斜面与弧面配合便于第一扣接件33的导入,所述出汁口121与杯盖上板12下端面相连位置固设有扣钩124,扣钩124与第一抵件332上端面相抵,加强两者的扣接强度,达到扣接的稳定性,防止在搅拌过程中小盖3发生脱落问题,同时防止出现漏汁问题。
41.所述第二扣接件34包括第二抵件342以及与密封板31连接第二连件341,所述第二连件341的高度与杯盖上板12的厚度相配,所述第二抵件342直径大于第二连件341的外径,根据图7的视觉角度,第二扣接件34与通孔122扣接时,密封板31与杯盖上板12上端面相抵,所述通孔122侧面与第二连件341外侧面相抵,所述第二抵件342上端面与杯盖上板12下端面相抵,从而实现了第二扣接件34与通孔122扣接功能,同时扣接后第二扣接件34相对于杯盖上板12发生转动,方便喝饮料,所述第二连件341设置有贯穿的小孔(图未标识),起到透气作用,同时小孔直径小,不会出现漏汁的问题。
42.为方便第二扣接件34与通孔122的扣接,所述通孔122与杯盖上板12上端面的连接面设置为第二斜面(图未标识),所述第二斜面与杯盖上板12上端面所成角度为钝角,所述第二斜面与通孔122侧面所成角度为钝角,所述第二抵件342外侧面设置为倾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竖直面的倾斜角大于倾斜面与竖直面的倾斜角,通过第二斜面与倾斜面的配合便于第二扣接件34的导入,并通过第二抵件342的结构,使第二扣接件34与通孔122的形成稳定的扣接结构。
43.本实施例中,所述杯盖1与杯体2通过螺纹连接,具体来说,所述杯盖侧板11内侧固设有杯盖螺纹111,所述杯体2上侧的外侧面固设有杯体螺纹23,所述杯盖螺纹111与杯体螺纹23相配,从而实现杯盖1与杯体2固定连接,为加强杯盖1与杯体2连接的密封性,所述杯盖侧板11固设有开口朝下的密封腔112,所述密封腔112内过盈配合设置有密封圈6,从而实现杯盖1与杯体2连接的密封性。
44.本实施例中,所述杯体扣部21设置有两组,两组杯体扣部21对称固设于杯体2的两侧,所述杯体扣部21长度方向与杯体2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杯体扣部21设置为内凹型结构,
所述杯体扣部21的长度范围设置为75

85mm,优选为80mm,便于手握杯体2旋转脱离或结合,同时方便杯体2的拿取,避免需要手柄才能拿取的问题,实现了搅拌杯便携携带的功能,所述杯体扣部21在杯体2内的杯腔22内壁形成凸起,对位于杯腔22的物料在搅拌时起到扰流作用,提高搅拌速度和质量,所述扰流筋211位于杯体扣部21在杯腔22内壁形成凸起的位置,所述扰流筋211宽度、高度小于杯体扣部21形成凸起的宽度、高度,两者形成扰流的强度不同,通过杯体扣部21以及扰流筋211的扰流叠加作用,进一步加强了扰流的强度和效果,进一步提高搅拌速度和质量。
45.所述杯腔22内设置有用于搅拌的刀片组件4和连接头组件5,所述连接头组件5连接刀片组件4以及驱动刀片组件4的动力组件(图未显示)。
46.本实施例实施过程中,通过刀片组件4以及动力组件完成搅拌后,通过杯体扣部21手动旋转使连接头组件5脱离与动力组件的连接,此时向上拨动扣合板321,使第一扣接件33脱离与出汁口122扣接状态,旋转小盖3,使出汁口121与外部连通,此时即可喝饮料,当需要清洗时,将杯盖1与杯体2旋开,并加大力使第二扣接件34与通孔122脱离扣接状态,方便清洗,从而提高了清洗效率。
47.此外,本实施例中,杯体2、杯体扣部21以及扰流筋211为一体式结构。
48.在其他实施例中,杯体扣部21在杯体2内外侧仅为凸起结构。
49.在其他实施例中,杯体2也可无扰流筋211结构。
50.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